全球化正在逆转吗?
点击上方[李子旸]关注→点击右上角[...]→选择[在看]
有经验的司机都知道,夜晚在没有路灯的黑暗道路上行驶,要交替使用远光灯和近光灯。如果大家都一直使用远光灯,会车时,强光炫目之下,近处反而看不清楚,容易发生事故。但是,只用近光灯,从来不用远光灯,也不利于在黑暗中看清大方向。
分析社会问题时,也应该采用类似“交替使用远光灯和近光灯”的方法,也就是兼有长时段和当前两种视角。一直长时段看历史,会流于空泛,无从解决当前的问题。“从长远看,我们都已经死了”。但是,如果一直忙于解决当前、短期的问题,陷入种种现实事务中抬不起头来,也会缺乏大局观,反而难以准确判断当前问题的轻重缓急。
对全球化,现在就需要长时段的观察视角。
从当前的新闻和事态发展看,全球化似乎正在不可遏制地逆转。中美两个最强大的国家似乎正在“全面脱钩”。关税和贸易壁垒激增,多边贸易体系岌岌可危。国际上的资金、技术、人员流动,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限制和障碍。全球化的产业大分工,正在被区域化的自给自足代替。
根据这些信息,很容易得出结论:全球化要完。看来今后最好的结果,也无非是全世界划分为几大势力范围,彼此之间壁垒森严,互不往来。人们因为全球化得到的红利,必成过眼云烟,消散不见。
未来真的那么悲观吗?
切换到长时段视角,结论或许会有所不同。
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第一次大发展是在19世纪后半期。当时,铁路、轮船、电报等技术的出现,第一次让相隔遥远的人们可以快速便捷地往来和沟通。国际贸易随之迅速增长,国家之间建立起了生产协作和市场消费的密切联系。
凡尔纳的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就是第一次全球化的生动写照。看那个小说会发现,那个时代的“全球一体化”程度,很多方面比现在还要高,比如主人公在全世界旅行时,既不用护照也不用签证,带上一大把英镑就行了。
今天,交通技术远超当年,环游全球,根本无需80天那么长,抓紧点儿,几天甚至更短时间就够了。但实际上,却有可能80天都不够,因为不知道会被卡在哪个国家的海关或机场,动弹不得。有的国家,飞机火车轮船都能到,但没有签证,你永远也去不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看到全球化发展如此之快,看到各国因为全球化而越来越紧密地联为一体,大家觉得,今后再也不会打仗了。道理很简单: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体系中,战争不等于自残么?谁会那么愚蠢。
可是,到了1914年,不但战争来了,而且是空前惨烈的战争。欧洲各国几乎是拼尽全力在互相屠杀。事实表明,全球化没能解决战争问题。
看到一战这种情况,恐怕没人会相信全球化还有什么希望。大家只会觉得幻梦一场。世界已经永远告别全球化了,有的只是互相对立、争斗不休的列国,或者说是战国。
一战后,欧洲各国的关系仍然很紧张,大家都在紧张备战。“这不是和平,这只是二十年的停战”。果然,到1939年,世界大战又来了。
二战比一战规模更大、更惨烈,但效果也大得多。世界秩序被彻底重整。美国登上世界领导国的宝座,欧洲列强的殖民时代宣告结束。在美国的主导下,全球化再次扬帆起航。
19世纪后半期第一次全球化的主导国家是英国,更具体说是英语、英国皇家海军和英国的殖民体系。会英语有英镑的人就能走遍全世界。这个全球化体系之所以解体,主要原因就是后起之秀德国的崛起。
一战以前,德国经济已经赶超英国,成为欧洲第一。大英帝国的架子虽然还在,其实已经力不从心。这种情况下,英国主导的全球化体系,自然也就有了内在的不稳定。
一战的爆发有偶然性,但德国不可能长期在英国主导的全球体系中当配角,这是必然的。从这个角度,可以说一战到二战结束这几十年,就是德国挑战英美世界秩序并最终失败的过程。
但是,如果我们往后退几步,从更长的历史时段看这件事,完全可以有另一种认识。
二战后,德国(开始是西德)从英美的敌人变成坚定的盟国。延续超过百年的法德世仇也终于化解。更重要的是,被一战打断的全球化进程再次高歌猛进。
而且,相比上一次全球化,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制度设计更加严密,组织力量更加强大。美元、布雷顿森林体系、盟国军事体系、国际贸易规则、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等,组成了一套强大而完整的全球化管理机制。
第二次全球化同样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红利。二战后的几十年中,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第一次全球化让西方国家成为领先世界的发达国家。第二次全球化则让他们在国内实现了普遍富裕。经过第二次全球化,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通人,都过上了穷国人羡慕不已的富裕生活。
也就是说,从长时段历史看,全球化出现以后,没有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调整和磨合。两次世界大战,实际上就是这种调整和磨合的表现。但毕竟“一江春水向东流”,全球化的大势并没有改变或者逆转。
把全球化放在“人类整合”这个大范畴内,能看得更加清楚。
国家这种组织,就是人类整合的主要结果之一。国家越大,人口越多,说明整合的范围越大。看看历史就能知道,没有一个大国的整合过程是一帆风顺、轻松愉快的。各大国的成立和稳定,几乎都要经历流血和战争。
我国不用说了。美国那样条件得天独厚的,也发生了南北战争——南北战争的伤亡率,比一战二战都高。英国内战虽然不算惨烈,但约翰牛一直以好战著称。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可是一枪一弹打出来的。法国大革命以后,内战外战连成串。德国日本,现在还戴着战败国的帽子。
从部落开始,人类的整合,从来都要伴随着流血和战争。小范围内,还可能由于偶然因素,或者大国控制,而保持和平。但在大国这个级别上,很难避免流血。大国的整合,都要流血和战争。全世界的整合,打造全球化体系,更是不可能安静祥和。
这是因为,任何人类整合,都要面对和解决两个问题。人类社会的冲突和战争,基本都是为了明确和解决这两个问题。
一,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二,在所属的整合体中,我们占据什么地位?
一战以前,德国是全球体系的挑战者,是英美的敌人。经过一战二战,英美把德国彻底制服,德国成了西方世界的成员,成了朋友。
沙俄19世纪时被称为“欧洲宪兵”,是欧洲秩序的维护者,一战时更成为英法的盟友。但一战后,苏俄被逐出西方世界,成为西方的对立面,从朋友变成了敌人。
国家内战,则是为了解决国内各方在国家中的地位分配。所以,内战可能造成两个结果:一、大家就彼此地位打出个结果,国家保持完整统一。二、没打出结果,不下僵持,更糟的是有外国势力插手,国家就可能分裂——整合失败。曾经强大一时的奥匈帝国,就是因此消失不见,留下一地鸡毛一堆碎片。对了,后来还有南斯拉夫。
现在我们从这个角度观察二战后的全球化体系。
二战后,敌人和朋友的界限划分清楚了。东西方阵营壁垒森严,是敌是友,很清楚。苏联被划为敌人,也被赶出了全球化体系,成了被孤立者。
在体系中,美国拥有无可争议的主导权和领导权。曾经的主导者英国彻底服了,高高兴兴地转变成追随国家。德国日本这两个曾经的挑战者,也不挑战了,甚至成了模范小兄弟。
两个大问题都解决了,全球化体系就稳定了。大家跟在美国后面过日子。
二战后的这个全球体系中,是没有中国的——中国一度还被划为敌人。到了19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中国开始积极加入全球体系。
开始,大家谁也没把积贫积、吃饱饭都成问题的中国当回事。有人还相信,中国这一加入啊,就注定要被“和平演变”,早早晚晚,中国得成为西方世界的附庸。德国日本是被英美打服了的,对中国啊,都不用打。看,他们自己就来投靠了。美国又多一个小兄弟喽。
大家没想到的是,中国加入以后,那两个大问题:敌友问题和地位问题,有麻烦了。
首先,敌友问题。美国开始是想让中国当朋友的——当然,是德国日本那样的小兄弟式的朋友,共同对抗苏联。但中国显然没这个打算。到今天,美国人看清楚了,想让中国成为德日那样的附庸,根本没戏。可是,现在把中国划为敌人吧,好像也办不到,毕竟彼此经济已经深度融合,不可能说停就停,还得经常见面握手笑嘻嘻。
看,敌友问题,不清不楚了。
地位问题更是麻烦。中国主观上并没想挑战美国,更无意取而代之美国的领导地位。问题是,在现有的全球化体系中,美国是“孤家寡人”式的角色。冷战时苏联一度是势均力敌的对抗者,但在本方阵营内,美国一直是唯一的老大哥。
现在来个中国,怎么安排呢?说你是小弟吧,你这块头儿也太大,根本没人信,咱也别自欺欺人了。说你是平等的又一个大哥吧,美国人却接受不了。
看,原本已经解决的两大问题,又成悬而未决了。这才是现在全球化看上去问题多多,似乎有逆转之势的原因所在。
这两大问题今后到底会怎样解决,现在无从预测。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两大问题今后一定会被解决。而解决之后,全球化将会再上一个台阶,进入“一体化”程度更高的新阶段。
人类的整合,是不可逆转的,但中间又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真正的问题,永远不是要不要全球化,而是怎样把全世界整合得更好,怎样得到一个更好的全球化。
原理很简单,那就是,全球化必然带来效率的提升。任何自外于全球化的国家和人群,都必将在效率上败给参与全球化的国家和人群。而生存竞争,从来都是残酷无情。效率低,就一定会被淘汰,或是被消灭,或是被迫改弦更张,也加入全球化。
所以,根本不应该因为过程中暂时的顿挫和停滞,而怀疑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大方向。从长时段观察到的历史,人类持续提高整合水平的线索,非常清晰。但是,人类的整合,从来都不是平滑曲线。所谓的顿挫和停滞,其实正是下一次飞跃之前的准备和酝酿。
有的读者可能会意识到一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现在的局势类似于一战以前啊。大家因为全球化水平很高,都觉得不会打仗了,但却爆发了世界大战。请问,接下来,不会爆发世界大战吧……
首先,核武器的出现,大大化解了大国之间全面大战的可能。但是,更重要的是,目前的全球化体系出现的顿挫停滞,固然和中国加入有关,但内在的原因是,现有的全球化体系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这些弊端,是不可能靠战争来解决的。
中国的加入和发挥更大作用,恰恰有助于解决这些弊端。全球化要想更上一层楼,必须以中国发挥更大作用为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敌我问题和地位问题会被同步解决。
现有全球体系暴露出哪些弊端呢?这个留待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