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被蛮族入侵
戳上方蓝字[李子旸]关注公众号,不错过精彩文章~
有个说法,想要知道某人对中国历史了解多少,问问他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这两个时期,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就行了。我小范围调查了一下,确实大部分人不太清楚。
大家对此不清楚,可以理解。一般来说,我们对汉唐明清这样的强盛朝代的了解多一些。中间那些过渡朝代,历史线索混乱,千头万绪,人物又很陌生,非专业人士知之不多,很正常。
魏晋南北朝在先,五代十国在后。中间隔着隋唐这两个朝代。了解这一点,你的历史知识就超过大部分人了。如果你肯再多花一点精力,把几个重点人物和关键时间点记住,就接近专业水平了。
盛世有盛世的价值,乱世有乱世的意义。中国历史,哪一段读进去都很有意思。最近,我读了几本魏晋南北朝历史的书,收获很大,读出不少以往没注意到的历史深层的规律,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把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线索大致捋一下,列个基本的时间线。
《三国演义》这个小说虽然不全是史实,但让那一段混乱的历史在中国深入人心,也是功莫大焉。刘关张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等人物,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华人圈都深入人心、妇孺皆知。这给讲述历史的人省了不少力。别的时代和他们差不多的重量级人物,很多都沉到历史深处,只有少数历史专家才知道。
我就从大家熟悉的三国时期说起。
三国之前是汉朝,准确地说是东汉。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众多军阀打来打去,最后魏蜀吴三家胜出,三分天下。赤壁之战以后,局势进一步稳定下来。这时候,名义上东汉还在,因为曹操没称帝。
曹操死后,曹丕称帝,建立了魏朝。大汉王朝就算彻底完了。随后,刘备孙权也先后称帝。三国算是坐实了。三国并立,哪个算是正统王朝呢?一般是把曹魏作为正统,所以是“魏晋南北朝”,而不是“蜀晋南北朝”或者“吴晋南北朝”。
曹魏的实力,比蜀汉和东吴要强得多。平稳发展的话,应该是魏消灭蜀吴,统一下。曹魏虽然实力强,内部却出了问题,权臣司马懿搞政变,夺了权。虽然夺了权,但和曹操一样,司马懿也没称帝,所以这时候,还是魏朝。
到了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称帝了,是晋武帝。魏朝完了,晋朝开始了。这就是魏晋南北朝里面的那个“晋”。
晋朝在曹魏的基础上,最终统一了天下。但这个统一局面维持的时间不长。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不久,晋朝发生了内乱——“八王之乱”。一大堆“司马”打来打去。这段历史很难弄清楚,里面的人名都很难记住。我看了两三遍,还是糊里糊涂,就记住个打来打去。如果没有《三国演义》,三国那段历史,我们估计也很难弄清楚。“司马”们的历史运气,远远不如曹操孙权刘关张。
打来打去的结果是,晋朝中央政权衰落孱弱,北方地区大乱,杀人如麻,死人遍地。北方的多个少数民族,也就是蛮族,趁机南下。
这个事件很重大,其中的关键时间点大家不妨记一下。公元311年,也就是永嘉五年,匈奴军队攻陷洛阳,大肆烧杀劫掠。中国遭受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蛮族入侵。这个大乱子,被称为“永嘉之乱”,是华夏族的历史痛点之一。那也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没过几年,晋朝就在一片混乱中亡国了。好在有一个皇族司马睿,跟着大伙逃到了南方,也就是所谓“衣冠南渡”,在建康(南京)重新把晋朝恢复了。当然,领土大大缩小,北方全都丢给了蛮族。重建的这个晋朝,历史上称为东晋,之前的那个,被称为西晋。
东晋只占据江南地区,所以也被称为南朝。魏晋南北朝里面的魏、晋、南朝这就都说到了。至于北朝,就是“衣冠南渡”之后,蛮族在北方建立的一大堆国家——“五胡十六国”。其实不止十六个,有很多,但历史书上只记录了十六个。
关于北朝的详细情况,有兴趣的去看,没兴趣的就算了。还是那句话,他们没有《三国演义》那些人物的好运气,没人把他们写进小说,大家对他们的印象,也就只好模模糊糊乱麻一团了。
有一个知识点大家要明白啊。这段混乱时期的朝代,往往有南、北、东、西、前、后等等前缀,比如西晋和东晋。这些都是后人为了区别加上去的。当时的人可没有这些前缀,就是大晋王朝、大秦王朝、大燕王朝等等。如果有人写这段时期的剧本,不要穿帮啊,比如不要说什么:我是东晋的大臣云云。那么说,就露怯了,就不专业了。
一大堆南北东西前后,进入了南北朝对峙时期。北方那一堆混乱中,渐渐有强人出来收拾局面,一统山河。开始是苻坚建立的秦,历史上称为前秦。
前秦大致统一北方,然后就南下进攻南朝东晋。这就有了著名的淝水之战。这个中学课本里就有,大家应该多少有点儿印象。现在了解了前因后果,就知道淝水之战对华夏族是多么关键的一战!
这一战,如果东晋输了,蛮族就会继续大军南下,烧杀劫掠。刚刚逃到南方、立足未稳的汉人精英,有可能就此被彻底消灭,汉文化可能就此断裂。此后的历史到底会怎样,不敢想啊……
好在谢安等人帮我们打赢了这关键一仗。多谢谢安,多谢谢安。
谢安也知道此仗的关键意义,但他是名士,得“装”,所以,打仗时,他装模作样地和人下棋。捷报传来,他看了,竭力不动声色,继续“装”。别人问战况,他强作镇定地说:孩子们打赢了。看,这人多能“装”啊。
但伪装就是伪装,伪装必须剥去。谢安送走客人,回内室,再也装不下去了,心情激动,走路都不稳了,被门槛一绊,脚上的木鞋都坏了——这劲儿可真不小。
前秦输了淝水之战,很快分崩离析。北方又陷入一片混乱。
接下来,在一片混乱中,鲜卑人拓跋氏杀了出来,建立了北魏。北魏渐渐又统一了北方。北魏原来的首都是平城(今山西大同),493年迁都洛阳。这就是著名的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汉化改革虽好,但北魏因此内部矛盾激化,国家分裂,分为东魏和西魏。东魏接了北魏的主要部分,比较富裕比较强大;西魏在靠西的长安建都,底子比较薄,比较穷比较弱。
东魏西魏打来打去,谁也灭不了谁。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实力渐渐逆转,西魏强大起来,东魏走下坡路。然后,东魏被权臣篡权,变成了北齐。西魏也命运类似,被权臣篡权,变成了北周。
回顾一下就是:前秦—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当然其间还有很多其他小王朝小国家,乱七八糟的,我也搞不清楚,就不说了。
北周一共有五个皇帝,其中第五个也就是最后一个皇帝,他的外公是个大人物,名叫杨坚。杨坚最终夺了自己外孙子的政权,灭了北周,建了新王朝,这就是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
北朝就是这样。接下来说南朝。
虽然打赢了淝水之战,但东晋也就是惨淡经营,北伐统一什么的,一直想,但根本做不到。后来,也是内部出了权臣,把皇帝废了,权臣自立为帝,这就是“战神”刘裕。刘裕建立了新王朝,名为宋。为了和后来那个赵宋相区别,刘裕建立的这个,被称为刘宋。
宋齐梁陈这四个字知名度很高,大家中学历史课上都背过,能顺口说出来。这四个都是短命王朝,而且模式差不多:权臣做大,废了皇帝,自立新王朝。
最终,南北对峙的局面简化为,北方的隋朝和南方的陈朝。南朝这时候已经实力大减,虽然陈朝的开创者陈霸先很厉害,但胳膊拗不过大腿,来自北方的、生气勃勃的、融合了汉族蛮族优秀特质的隋朝,消灭了陈朝。东汉以来天下大乱、四分五裂的局面终于结束了。中国再一次实现了大一统。
不考虑具体的朝代,从实际的治乱来说,天下大乱,始于东汉末董卓进京,那是公元189年。公元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天下。整整四百年啊,其中只有极少数年份,比如西晋最初那十年算是太平岁月,其他时间,都是城头变幻大王旗,打来打去大战小战不断。这四百年,真是谁赶上谁倒霉啊。
大致整理了这段历史的时间线,然后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了。
永嘉之乱,311年,蛮族攻陷洛阳,中原开始大乱。这是四世纪。巧的是,在欧洲,四世纪也是蛮族大规模入侵的时代。378年,在阿德里亚堡战役中,西哥特人大败罗马帝国。随后,就像匈奴人攻陷洛阳一样,哥特人攻陷罗马。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顺便说一句,有人认为,毁灭罗马帝国的蛮族,就是被汉朝打败西迁的匈奴人。其实这个很难说。匈奴人的血缘一向很乱,草原民族往往是很多部落族群的融合体,再加上其间还有一两百年的间隔,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迁,说不清。争这个虚名,意思不大。
重点在于,有的学者认为,300-600年,也就是四世纪以后,中国和欧洲几乎同时被蛮族入侵,这说明,世界历史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东方西方,在被蛮族入侵方面,情况很类似。
这种说法,看上去很深刻,让人过目难忘。相隔遥远的东西方,在那个技术简单、彼此联系非常薄弱,几乎没有沟通的时代,居然表现出如此高度的一致性,这其中是否有什么神秘的历史规律呢?
但是,问题在于:这个说法是不是对?在蛮族入侵这个事上,东西方是不是很相似?
关于这个问题的解释,和其中深层历史规律的揭示,下一篇文章接着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