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什么总是和中国作对?
戳上方蓝字[李子旸]关注公众号,不错过精彩文章~
对于印度,我们中国人的普遍心理是“兴趣不大”;如果再加一句的话,那就是“看不起”。因此,我们中国并不想为难印度,我们只是希望印度不要来捣乱。大家相安无事就好。
可是印度却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来和中国捣乱,在边境上制造事端,在他们国内则时不时来个“排华”,刁难中国企业——但印度又离不开中国商品和投资,挺尴尬的。
那么,印度为什么要这么对中国无事生非呢?
直接的解释就是,印度要刻意地对外显示强硬,以满足其国内民众的民族情绪。不过,这个回答太空泛,没说清楚印度国内的民族情绪到底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事——印度国内的民族情绪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要从莫迪政府的经济政策说起。
莫迪原来是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头头儿。古吉拉特邦可以说是印度的“广东”,工商业发达,市场活跃,也比较富裕。莫迪在古吉拉特邦实施了很多市场化改革,效果很好。他成了印度总理以后,当然就想在全印度推广这些市场化改革。
可他的推广不算成功。第一任期内,莫迪政府提出30项重大改革,几年下来,只完成了9项,不到三分之一;15项部分完成,有6项根本就没开始——无疾而终了。
同时,莫迪政府的经济政策,经常自相矛盾,进一步退两步,来回摇摆。一方面大力开放市场,想要把印度打造成开放的经济体,可另一方面却很强调自力更生,推出各种贸易保护政策。2020年12月底,莫迪推出了所谓印度自力更生计划。
在国家的定位上也是来回摇摆。莫迪上台时提出“更少政府,更多治理”,也就是要打造一个符合自由主义原则的小政府。但这几年印度政府和大公司的关系反而更密切了,对市场的干预也很频繁。“官商勾结”的政府,恐怕不能算是小政府吧。
在劳工和福利政策等方面,莫迪政府的很多政策也和市场化改革背道而驰。过分严厉的劳工政策,已经明显妨碍了印度吸引外资。
最重要的是,在印度国家的根本目标上,莫迪政府似乎已有重大调整,从上台之初的经济改革、全力发展,转向了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国家目标,那就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印度教国家。在这个目标里,经济发展并非最重要,印度教更重要。
那么问题来了:莫迪已经是印度最高决策人,他说了算。他为什么在经济政策上要如此摇摆和自相矛盾呢?为什么不坚定地推行市场化改革呢?
原来,莫迪是被印度的一个庞大的民间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给拿住了。
印度的这个国民志愿服务团,在中国知名度不高,但在印度很厉害,而且早已有之,1925年就成立了。别看他们的名字很“温和”,服务什么的,其实是个很疯狂、很极端的印度教组织。说一个事,你就知道这帮人有多疯狂了。1948年刺杀甘地的,就是这帮人。
刺杀甘地以后,印度政府把国民志愿服务团给封了;但后来经过谈判,他们又合法了,现在他们在印度国内有几百万会员,是印度的一个大势力,没人敢惹。
甘地、尼赫鲁的国大党,其实是挺世俗化的——虽然也谈不上彻底。莫迪的印度人民党,则是高举印度教大旗。既然如此,国民志愿服务团实际上就成了印度人民党的大后台。莫迪是断断不敢得罪他们的。
因此,莫迪实际上被两个相反的力拉扯。一个是他自己主张的市场化改革,小政府开放市场自由贸易管制最小化等等,另一个则是国民志愿服务团的印度教国家主张,要求印度成为一个强大的印度教国家。
和很多地方的本土传统一样,印度教也很有强的“反市场”倾向,他们尤其反对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
首先,他们继承了印度的小农传统,对大工业和全球化市场开放很戒备,主张“整体人本主义”,要求保护印度民族文化。
其次,他们要求国家压倒市场,做出更理性更长远的政策,而不能任由市场决定一切。
第三,因为历史上惨痛的被殖民经历,国民志愿服务团对外国投资、外国商品很反感,主张贸易保护政策。中国企业在印度遭到歧视和刁难,原因就在于此。
总之,国民志愿服务团更强调家庭和社群的作用,反对彻底的市场化。在他们看来,建立强大的、符合印度教传统和教义的国家,比经济发展重要得多。绝不能因为经济发展而影响了印度教国家的发展壮大。
国民志愿服务团在印度民间有深厚、广泛的影响,深受印度民众拥护。莫迪为了选票,绝不敢和他们对着干,相反,莫迪要积极主动地迎合他们,否则,总理位子难保。在印度,莫迪这个胳膊,拗不过印度教这个大腿。
这就是莫迪政府经济政策来回摇摆、自相矛盾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印度人民党和国民志愿服务团很多重大分歧的外在表现。
说起来“老仙”莫迪也挺难。他的政府很难实行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的长期政策,而要反复在市场化改革和印度教国家之间来回找平衡。他的市场化改革,得到城市里中产阶级和商人的大力支持,但大多数印度民众则是国民志愿服务团的拥趸。哪头儿都得罪不起。莫迪就只好“痛并快乐着”,走一步算一步。
内政上如此麻烦,莫迪政府就必须在外交上显示强硬,以积攒政治资本,有助于他们的国内政策。和中国捣乱,就成了他们显示强硬的办法。你以为印度政府和印度军队不知道两国的实力对比么?当然知道,但即使知道,也得把捣乱进行到底,因为不这样,他们的国内改革就更难了。
事情说到这里,并没有完。接下来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从市场化改革的角度看,莫迪的处境堪称“可悲”。明明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但就因为民众反现代化、反工业的印度教观念,而不得不做出妥协让步,放慢改革的进程,甚至半途而废。印度经济因此受到的影响,已经很明显。
但是,如果从印度国家的整体角度看,这种情况其实反而是重大利好,对印度的长远发展,很有利。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国家实现了伟大复兴。这是不是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化改革的功劳呢?并不是。
虽然我们推行了市场化改革,但我们可不是按照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那一套干的,而是坚持了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在国有企业改革、金融市场开放、劳动力市场政策等多方面,都不是资本主义的做法,而是中国传统和社会主义的。
事实上,对本国传统中的“反市场”因素,不但不应全盘否定,反而要格外重视,严肃面对。在这方面,各国传统惊人的一致,都有不少“反市场”因素。就算是英美等西方国家也不例外。基督教就明确反对高利贷。对现在华尔街的种种乌烟瘴气,连教皇都提出明确反对。
国民志愿服务团等印度教因素,表面上看是阻碍了莫迪政府的市场化改革,但其实他们的作用恰恰在于,阻止莫迪在新自由主义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事实已经证明,这条道路并不是一条好路。
有这样的制约因素,对印度来说其实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或许,印度经济会因此放慢发展速度,但印度国家却会因此避免分裂、强化认同,可以走得更稳更长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不应轻视印度。印度这么走下去,保持稳定的可能性很大。发展即使稍慢,只要能长期保持稳定,印度国家的未来,不可小觑。
当然,印度因此老是来和我们中国捣乱,很烦人,是个棘手难缠的讨厌事儿。不过,只要我们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实力强大,印度也就只能捣捣乱而已。
对大国来说,最重要的永远是内部,而不是外部。
长按二维码关注“李子旸”
看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