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港古】香江花月夜之塘西風月

2017-08-20 鳥取 香港薈

電影《胭脂扣》石塘咀綺紅樓「紅牌阿姑」如花與南北行海味店太子爺十二少的熱戀,可說是當代的真實故事。


所謂「塘西風月」,其實是指香港開埠初期至1930年代中禁娼為止的色情事業,眾多風月區中又以港島西區的石塘咀人氣最盛,所以稱為「塘西風月」。 


古代版的風月俏佳人?

香港早年成為華洋雜處的商埠,那時候無論是華人還是洋人,大都是年青男子隻身來港搵食,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嫖妓成為自然而生的現象。當時又是新舊時代交替之時,富起來的華商承繼了傳統中國社會的情色生活,視嫖妓為正常之事,不但能登大雅之堂,更常廣傳為才子佳人的故事。


華商的情色生活,更常廣傳為才子佳人的故事。圖為電影《胭脂扣》劇照。


洋人聚居又引進了他們另一套又中又西的風月文化,港英殖民地政府更以法律手段監管風月事業,讓其成為合法活動,使當時的香江風月及其衍生行業發展成華南地區最蓬勃、最精緻、最講究的典範。塘西風月,既是老香港的風流往事,又是瞭解香港經濟和社會文化發展過程的重要一環,而且箇中的風月文化更不知不覺地影響至今日的這一代人……


單身漢飄洋過海的寂寞


講塘西風月,一切要由1840年代香港開埠講起。英國人接管香港島後,將香港開放為自由港,資金、人流和貨物都可自由進出,引來世界各地一心想到新興市場創一番事業的人。


1910年香港島的中、上環一帶。


除了英國人和中國人外,亦有大量歐美、日本、印度和東南亞的單身漢來港,來港者因年青、或因當時香港環境惡劣,又或因只視香港為短期搵食之地,所以絕大部份都是隻身而來。據1845年的官方統計,當時香港有31間妓院,共150多名妓女,次年政府開始向妓院發牌和徵稅。 


蜜糖與鮮花的秘密


當時 Lyndhurst Terrace一帶的街道開滿花檔,因此連中文街名亦索性命名為「擺花街」。


香港最早的妓院,就是設於中環擺花街(注1)一帶的西洋妓寨。


(注 1) 當時這一帶的街道開滿花檔,鮮花之多甚至連Lyndhurst Terrace的中文街名亦索性命名為「擺花街」。話說當時在中環上班的老外消費力強,生活有品味,於是產生了一個不成文的優雅規定——嫖客登門時必須為妓女送上一束美麗鮮花,於是這一帶的花檔應運而生。


現時的擺花街。


擺花街於1840年代開闢,初時與周邊地區同為妓院的集中地,其中西式妓院多在擺花街開業,而中式的則集中在普慶坊附近的太平山街地區。當時的洋鴇母以「蜜糖兒 Honey」作為旗下妓女的代名詞,大部分為洋妓,小部分是被稱為「鹹水妹」(注 2)的華籍娼妓。鴇母在報章刊登廣告,並呼籲尋芳客帶備鮮花一束以作見面禮和予以識別。


(注2)鹹水妹即指沿海船上專接洋人的妓女。


擺花街優雅的背後意義


當年的中環雲咸街兩旁有不少花店。


由於尋芳客蜂擁至此,妓寨向附近的街道擴展,應運而生的花檔亦在這些街道如威靈頓街、德己笠街、吉士笠街及稱為「賣花街」之雲咸街一帶開設,妓寨「中心」的Lyndhurst Terrace的中文名亦索性改為「擺花街」。吉士笠街(Gutzlaff Street)早期是造鞋店及補鞋店的集中地,後來當地西洋妓院林立,因此街坊們戲稱吉士笠街為「紅毛嬌街」。


1874年的甲戌風災,在香港造成2000餘人死亡,千間房屋被摧毀,維多利亞港內十多艘遠洋船隻沉沒,數百隻中國帆船沉沒。


可是,在1874年的一場颶風,這一帶的娼院酒肆,大部分倒塌,死傷者無數。風災後,這些煙花之地重建繼續經營,但在1894年5月間,這帶髮生大瘟疫,不少妓女離港暫避,而妓寨亦大部分被拆平,於是風月場所遷移至水坑口一帶。


風災瘟疫造就塘西的風光


1905年水坑口街,右邊是兩個印籍綠衣(警察)。


水坑口妓寨區包括水坑口街、荷李活道、皇后大道中、大道西的地段。由於這一帶接近華人的富庶營商地區「南北行」,一時間妓院及茶樓酒家林立,著名的酒樓有杏花樓、宴瓊林、瀟湘館、觀海樓等二十多間,由於宵禁條例於1897年解除,形成夜夜笙歌的繁華景象。


可是,這一帶亦為疫症的感染區,當局有需要整頓和清拆此區密度過高和不合衛生的樓宇,同時亦要發展剛進行了填海和平整工程的荒涼地帶石塘咀,於是在1903年,港督彌敦下令水坑口區全數的妓寨和酒樓遷往石塘咀。為人所樂道之塘西風月逸事,即由這時開始。


氣派又豪華 名震中外

1874年的石塘咀,只有採礦石工場。


塘西是指西營盤「龜背」(即現時聖類斯中學對落的小山崗)以西,屈地街煤氣公司的煤氣鼓和「火井」以西的皇后大道西和德輔道西的尾端,以及由石塘南里至海旁(干諾道西)一段山道。


由於當時石塘咀位置偏僻,妓院為求爭生意,都紛紛主動向客人提供往返水坑口及塘西的免費人力車服務。隨著風月場所遷到塘西,太平戲院、新新影畫戲院也相繼落成,全港的星級菜館亦陸續在此開業,有名的約15間,句括天一、洞天、共和、南京、金陵、廣州、陶園、香江、洞庭、萬國和太湖等等。

全港最豪華的中菜館之一的金陵酒家,即後來的廣州酒家。


這些酒家承襲水坑口的氣派,間間都是全港最豪華的中菜館,不設茶市和小菜,只做開筵坐花。它們場面豪華,菜式講究,招呼周到,晚晚各省商賈政要名人到訪,席間名妓花枝招展穿梭其中,間間都名震省港澳和南洋各埠!


後宮佳麗何止三千



塘西大寨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香港偏安,不少商賈更因戰時物資需求大增而大發戰爭財,生意好、應酬多,自然令塘西得益,和平後的1920至1930年代中更是塘西風月的頂峰。昔日風月場所分為「大寨」(高等妓院)叫「三六寨」,及「小寨」(次等妓院)則叫「二四寨」。


估計當時塘西共有約4000名妓女。圖為電影《胭脂扣》劇照。


而小小塘西竟然有約100間大小寨,其中超過20間為大寨,每間都佔據一整幢三、四層高洋房,甚至要租下鄰座擴充營業。每間大寨平均有60至90名妓女,小寨則約有妓女30,據估計當時塘西共有約4000名妓女。


為搏紅顏一笑 十萬八萬少不了



大寨中有四間最豪華、品質最高,便是位於山道這個位置相連一起的倚紅、詠樂、賽花和歡得,名震中外,人稱「四大天王」。每間妓院門口都有師爺以其名字為首寫成的對聯,最經典的便是賽花的「賽春公子鞭先墜,花月佳人鬢影香」。


通常大寨的地面一層為鋪面、廚房和供奉神明的「神廳」;二至四樓後半部是妓女的閨房,一般二人一房,最基本有一張鐵床、一個四桶櫃、一張枱及幾張椅;紅牌阿姑則可獨處一室,甚至打通兩房,為爭客而花盡心思佈置一番;四樓為開筵用的寨廳,專供嫖客「執寨廳」之用。


電視劇《收規華》中講到兩位公子燒銀紙分別為妓女影月和彩蝶取暖,但為紅顏燒銀紙的確真有其事,而女主角是塘西名妓楚雲。


大寨最主要的收入來自嫖客「執寨廳」,若嫖客鍾情某位妓女,為博鴇母歡心及成為心儀妓女的「入幕之賓」翻雲覆雨,便要經常到妓院開筵宴請全寨妓女,這便是所謂的「執寨廳」。每次「執廳」一晚開銷需要300至500元,打工仔每月收入有50元已算不錯,按香港2014年入息中位數15000元推算,即等於今日近10萬港元了,每逢大時大節旺場,更須加錢,當中以農曆新年最貴。


落難書生為糊口代寫情信做師爺


皇后大道西兩旁的細寨(二四寨 )。


其實除鴇母和妓女外,每間妓院還養活了一批工作人員,除提過的「豆粉水」(雜役)外,還包括廚房的伙頭、服侍妓女的女傭、一般招呼客人的雜役(男役稱「四粒佬」、女役稱「寮口嫂」)、負責維持秩序的「龜爪」(即保安)、負責公關和拉攏闊客幫襯的「廳躉」、稱為「八音響局」的演奏樂隊,及負責文書和會計的「師爺」。


塘西名妓鳳仙與小桃。


不少「師爺」本身為落難八股書生或西關大少,既可為宣傳妓院寫出打油詩,亦可代妓女寫優雅端莊的情信予恩客或情郎。所以,每間大寨連妓女在內實際上養活了一百幾十人。


「花報」如同現代風月版



塘西風月,一切都在一個特別的歷史時空發生,昔日風月之事能登大雅之堂,甚至有《骨子》等等風月「花報」詳盡報導塘西新聞,為後世留下寶貴的回憶。當年高等妓女(妓)尚有小許社會地位,而低等妓女(娼)則被社會輕視。


塘西名妓花影恨


至於妓女中的「紅牌阿姑」(注 4)則有﹕芊芊、蕙文、素梅、金枝、楚君、金龍、盼如君及紫蘭花等多名。阿姑的芳名早期多為兩個字,後來則時興用三個字,例如花影恨。


(注 4)昔日石塘咀的妓寨,門口掌櫃位後面都有一大塊木牌,上面掛滿竹牌仔,每個竹牌都寫上一位姑娘的藝名,被戲稱為「群芳譜」。


塘西阿姑救國出錢又出力



當時中國天災頻繁,塘西阿姑每每走在社會運動前線,每次為救國而義賣、義唱甚至現金捐獻更為社會讚頌,而堂而皇之為省港澳風月佳人而設的公開選美會(稱「花榜大會」,選出「花國皇后」)亦為社會包容,這些都是老香港歷史裡的傳奇一頁。


花影恨曾與美麗麗、萬紅女、寶玉及多女等5位石塘嘴歌妓,在1939年組織第6次「塘西歌姬義唱」為「中國青年救護團」籌款。


到1930年代,道德之聲成為主流,禁娼的大勢已定,再加上1929年美國大蕭條引發全球經濟大衰退,不少商賈身家暴跌,塘西風月場所大受影響。港府最後決定分階段禁娼,1932年6月30日先禁洋妓日妓,而鑑於華妓及其衍生行業眾多,港府特准將華妓禁令推遲三年執行,好讓數以萬計的相關人士能自行「再培訓」轉業。香港就在1935年6月30日正式全面禁娼,石塘咀回歸平淡,塘西風月從此成為歷史。


禁娼從良後多辛酸


塘西阿姑有人從良、有人轉到油麻地廟街、中上環、灣仔等地的私寨在法律灰色地帶中繼續生存、有人轉投歌壇藝壇、有人挾塘西大名轉戰廣州、澳門、越南及東南亞各埠。塘西傳奇、風光和獨特文化背後,也別忘了藏著幾代香港女人的辛酸……



尚有相關專題,可按以下連接:

【港古】灣仔,依舊五光十色

【港古】皇后碼頭——見證香港跨越殖民地時代

【港古】百年的香港立法制度

【港古】你有所不知的香港保衛戰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