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损失法下:应收账款减值如何计算?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行走的审计汪陪伴你的又一天
很幸运遇见你:
编辑按: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应收账款减值简化采用在整个存续期间考虑信用减值损失模型,因此需要获取违约损失率数据,同时考虑前瞻性因素(预期)的调整。用案例说明后,理解会更容易,实务操作也相对简单些。
2019年8月9日,这是行走的审计汪第64篇原创文章。
01
新金融工具准则变动有两大核心变化:
1、金融资产由四分类改为三分类
2、金融资产减值由“已发生损失法”改为“预期损失法”
前文已对上述变化探讨过,可戳:
我们今天主要来讲预期损失法下,应收账款减值如何来进行?
02
如何将预期因素考虑进来,体现在信用减值损失模型中?如何在整个存续期间确认信用减值损失呢?这两个问题,是新金融工具准则下,金融资产减值所需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
我们先根据下图来看应收账款减值步骤。应收账款,作为最常见的金融资产,对于其期末信用减值,是整个市场参与的公司都会遇到的问题。
第一步,和旧准则类似,需要对满足同样风险特征的应收账款予以分类,比如公司集团下属经营两个行业:主营业务为化工行业,同时兼营游戏行业。化工行业和游戏行业应收账款,在信用风险、地区特征上都会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要对其分类后,再对特定组合计提信用损失。
第二步,是综合解决上述2个重要问题的一步。众所周知,之前大家都采用账龄计提法计提坏账,根据账龄和固定的计提比例,计提坏账,有可能计提多了,也有可能计提少了,最重要的是没有考虑整个存续期的减值损失,而只考虑了12个月内的减值损失。
因此,第二步首先要确认应收账款违约损失率。应收账款违约损失率=实际损失金额/风险敞口金额。比如应收500万款项,实际只收回300万,违约损失率为40%。但不同账龄应收款项,违约损失率肯定不同,因此最终的预期信用损失,需要对不同风险敞口和违约损失率的乘积进行加权得到。这样我们就考虑了应收账款在整个存续期间的信用减值,也就是解决了2个重要问题的其中一点。
第三步,实际也是解决第二步其中一点的补充步骤,即重点确认违约损失率。在确认违约损失率后,需要考虑前瞻性信息,分析与回收率相关的关键驱动因素的主要变化。
前瞻性因素的考虑,通常要采用谨慎原则,即乐观的我暂时不确认,悲观的我要尽量考虑进来。
具体怎么操作呢?我们引用了德勤官网的一则案例来说明如下。
03
案例说明了应收账款采用迁徙率模型来确认违约损失率的过程,其中融入了上述重要的三个步骤,具体如下:
在这个过程中,3年以上的损失率确认为80%,实际是一种主观会计估计,是基于历史收回情况进行判断的。而该因素会影响各个区间的违约损失率。
在按照该种方法计算时,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如果各年度历史回收率波动较大,建议采取最近三年以上历史数据求平均值,作为相应账龄区间的迁徙率;
2.也可选取三年以上实际损失率求平均值,作为最后一个账龄区间的违约损失率;
3.必须考虑前瞻性因素对预期回收率的影响;
4.在求历史数据平均值时,需要考虑坏账核销、合并范围导致坏账的转出和转入等的影响因素;
5.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首次执行准则所在年度报告期计提的坏账准备不要大幅低于按旧准则下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04
本文总结:
本文对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的计算提供了案例参考,案例并非原创,但融入一些个人总结,也希望有不同想法或更专业的朋友,共同探讨。
最后,祝周末愉快~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