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积跬步以至千里——探中文系新生教育


教 改 专 题

WECHAT ID: DEANPKU  


关键词:中文语言文学系   新生教育

Part 1

引         言

初入燕园,新生们面临着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骤然改变,难免陷入混沌迷茫、难以适应的状态。为了帮助新生更好地完成由中学学习模式到大学学习模式的转变、尽快找寻到新的方向与节奏,中文系开创了名为“积跬步以至千里”的新生教育项目

如见其名,中文系新生教育着眼细微之处,以求学生长足发展的目标。该项目由静园学术讲座、“一对一”导师制与本科生集体科研三部分组成,三者相互贯通、相辅相成,既有学业辅导,又有生活指导;既有师生互动,又有高低年级间的“传帮带”,旨在对新生展开全面的特色教育。依靠雄厚的专业实力与师资力量,这些独具特色的尝试经过多年的磨合,在“积跬步以至千里”的道路上一步步积累、沉淀,渐收硕果。

Part 2

导师引领,启心智之门

“一对一”导师制是为新生量身打造的师生交流制度。自入学起,每位新生都会被分配到系里一位老师的名下,每位老师或只辅导1位,或辅导2-3位新生。中文系会尽可能依据每位学生的专业兴趣进行导师分配,每位同学都可就选课、学习、生活及娱乐等方面的问题与导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学习如何选课到学习如何读书,从缓解不安情绪到发掘专业兴趣,导师们就像“半个父母”,能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切实指导,帮助学生破除困惑、解决问题,尽快融入大学生活,也加快明确专业方向。

2020年,中文系迎来了“强基计划”首批新生。郭馨语同学与她的学业导师邵永海老师主要通过每周的“新生读书会”进行交流——自己先读书,然后在同门师姐的带领下分享自己的观点,并由邵老师在旁指点。谈及参加读书会的感受,郭馨语说:“感觉自己不仅获得了知识方面的提升,读书的方法和效果也都有进步,特别高兴!”除了关注她的学习状态,邵老师还会关心她的生活适应情况,令她倍感温暖。

除了读书会以外,导师们还以其他方式与新生们进行交流。各种形式的交流使师生之间的关系从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互动,关系更为亲近,也给新生们带来了知识能力与心理健康方面的双重裨益。


Part 3

静园讲座,聆名家之风

静园学术讲座自2009年开办,已有多年的举办历史。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中文系会邀请数位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为新生做讲座和报告,将多年为人为学的经验简明易懂地告诉学生。除了本校老师之外,也会邀请外校的德才兼备的老师来开展讲座。各位老师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与突出的成就,结合自身问学经历与人生体悟开展讲座,展现出了极强的学术魅力。新生们能够通过讲座迅速接触中文系不同专业的老师,了解各专业的研究内容与特色,也能够借鉴老师们的求学方法,找到问学的门径。静园学术讲座在稳定新生情绪、深入了解中文系与激发学术兴趣、掌握治学方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部分讲座稿集结出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入学以来,郭馨语同学在每一场讲座中都收获颇丰。其中,令她最受启发的是张伯江老师的主题为“学术人生的起点”的讲座。她将张老师在讲座中分享的时间管理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帮助自己更好地安排时间,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未来,静园学术讲座也会在继承的基础上尝试融入更多新的元素。例如,邀请在文化方面有所建树的著名编辑来与同学们交流;邀请医学方面的专业人士来指导新生们培养健康的体魄,等等。以学术为核心,以人文精神为导向,辅之以相关领域的扩展,静园学术讲座将引领新生们向具备一名优秀学者的应有的各方面素质而前行。

 车槿山老师讲座现场

认真聆听讲座的同学

Part 4

集体科研,夯学术之基

2017年,在静园学术讲座和“一对一”导师制发展渐趋成熟的同时,中文系又增设了“本科生集体科研”项目。项目吸收低年级本科生加入中文系专题研究项目组,在老师的指导下,采取老生带新生的方式,围绕一个话题,用一年时间共同完成一项学术研究,取得诸如论文集、资料长编一类的学术成果。“本科生集体科研”为新生迅速融入中文系的学术环境,找到学术研究的路径,建立问题意识、研究意识提供了很大帮助。

项目总负责人孙玉文老师对这个项目的设立与实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支持。在采访中,孙老师提到了“本科生集体科研”项目的两个重要亮点:首先,参与研究项目,既能以研究带动读书,又能在读书中发现新的研究课题,对于新生成长的助力是很大的:本科新生正处在求知欲旺盛的最佳阅读期,不论是在与同学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确定选题,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更多参考书籍、研究步骤和分析角度,都能帮助新生更快养成“带着问题阅读”的良好习惯,实现知识的高效汲取,完成从中学被动记忆到大学主动探索的重要转变。此外,本科生集体科研还能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以2017~2018年度的首届项目——“讹字类编”为例,中文系15位志于学术研究的优秀本科生申请了该项目,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中讹字相关问题的研究,并形成了数万字的论文总结和专题字表,成绩显著。

孙玉文老师

“本科生集体科研”项目通过几年来的摸索磨合与经验积累,吸引了许多低年级本科生踏上学术研究的路径,在实现中文系培养学术研究人才的目标上,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例如,参与“讹字类编”项目的15位本科生,通过这个项目锻炼了相互协作的能力,加深了对学术研究的认识,锤炼了读书治学的本领,这对于他们未来继续从事学术研究以及开展重大课题都大有裨益。

虽然2019~2020年度由于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本科生集体科研的项目开展只能停滞,但是,孙老师认为“应当以没有受疫情影响的情况来估计”,希望中文系继续开展“本科生集体科研”项目,并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解决诸如项目体量过大、学生对完成时间的预估不足一类问题,帮助更多的学生更快进入研究高地,站到学术前沿。

滑动查看更多

Part 5

结       语

“斯文在兹,薪火相传”,北大中文系作为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较高地位的基础学科人才培育基地,始终以培养“有志趣、有修养”的中文研究工作者为目标。把新生教育项目命名为“积跬步以致千里”,就是希望能以新生入学为起点,帮助学生逐步积累、沉淀,最终得以成就远大的研究目标与学术抱负。

在全球化飞速发展、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这个项目的开展更加具有了不止于人才培养宗旨的深刻意义。正如孙玉文老师所说:“在当代,追求文化多元化不仅要广泛吸收其他文化中的长处,更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中文系学生应该用语言文学的专业所学,为中国服务,展现北大人的风采。”

北大是常为新的,而北大中文系更是敢为新的。衷心希望中文系的新生教育项目在未来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助力更多中文学子“积跬步以致千里”,成长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良才。


受访者 | 孙玉文老师  郭馨语

采访、撰稿 | 林牧阳  颜一澄 

编辑 | 颜一澄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推 荐 阅 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