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筑不说话,却是传播的语言

赵劲松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2024-09-03

在注意力稀缺的未来,
可识别性是价值的重要源泉。
面目模糊的一切
都将消散在滚滚的信息洪流之间。
——非标君·赵劲松


自己拆自己的第7座建筑
项目名称:球根花卉种植体验中心
方案设计: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主创建筑师:赵劲松  
团队成员: 任轲 林雅楠     制图:任轲  文案:林雅楠









都说老师是园丁,
其实设计师才更像个花匠。
春天花会开,灌溉也不是爱;
秋天百花落,肯定是你的错。


总之,建筑就像朵娇气的花,
花匠的首要任务不是让花开更富贵,
而是先建个温室别让它崩溃。



非标准最近也投身到了
乡村振兴的浪潮中。

贵州毕节的三个乡村引进了新的球根花卉种植品种,搁文本里这章就应该叫——
打破老路子,发展新业态,开拓新渠道。
毕竟连人民日报都说,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产业振兴。


但不论种什么花都没建筑师什么事儿,咱们做贡献的机会得在各路专家各种规划策划之后。
具体到毕节这儿,就是在三村交界处,
规划了一个花卉体验中心。


虽然说是三村交界,
可看起来实在没啥区别。
放眼望去,都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但是!
看起来没区别不等于真的没区别。
最简单的,
大门朝哪个村开就够三个村长唠一天的。

 

那么,问题来了:
大门到底朝哪儿开?
这并不是一个方向问题,
而是一个志向问题——
这个花卉体验中心到底是搞啷个的呢?


很遗憾,我不知道。
更遗憾的是,
甲方领导和规划专家们也不太知道。


虽然听起来很搞笑,
但却真的没有开玩笑。
因为这玩意儿在人家乡村振兴规划本册里就是一个点位的事儿,外加几张意向图。具体里面干什么、有什么功能、建多大面积、花多少钱都还没有影儿呢。

这说明什么?
说明咱介入项目介入的早啊~


作为一个负(要)责(恰)任(饭)的工作室,不仅要想甲方之所想——
还要想甲方之所还没想,
急甲方之所还没着急。

比如说,帮甲方搞定这个花卉体验中心。


按照语文老师教我们的主谓宾定状补,
这个项目名称首先得补充完整:
(谁)去花卉体验中心(干什么)。


甲方虽然不知道他们要什么,
但很肯定他们不要什么。


不要搞文旅。

领导原话:
产业规划具体点,先不提文旅。


换句话说,
乡村振兴是要建设新乡村,
不是复制假城市。
更不是要把乡村搞成返璞归真的度假村。
种花是为了卖花,而不是看花。
卖花需要合作商,看花才要观光客。


也就是所谓花卉体验中心
可以是产业体验中心或者种植体验中心,
但肯定不是游客体验中心。

简单说,这里是为当地种植户服务的,
而不是为外来观光客服务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
体验中心为种植户们服务什么,
或者说种植户们去体验中心干什么。


这事儿建筑师依然摸不着头脑,
但咱们可以去问那些能摸着头脑的。
比如,引进花卉种植的农科公司。

 

又经过一顿叽里呱啦嘁哩喀喳,
此处省略1万字。
我们最终确定了两大服务功能空间:
一个是智慧农业数据平台的共享空间;
另一个是新品花卉科技育种的研发空间。

 

前者你可以简单理解成股市大盘,
只不过上面显示的都是农业数据。


后者你可以简单理解成科学试验田,
只不过再加一点高科技buff。


至此,任劳任怨的建筑师终于为他的甲方搞定了设计目标——
在三村交界处建一个可以同时服务三个乡村的智慧农业体验、咨询、互动、研发、培育中心。


但是,
他和他的甲方依然不知道用地范围、建筑面积、投资造价、大门朝哪儿开等等开展方案设计必要的数据指标。


正所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这年头如果让甲方等乙方,甲方肯定拍屁股走人;可如果让乙方等甲方,那甲方肯定不会走人,他们只会跑路。
总之,等甲方掰扯明白了,别说黄花菜凉了,估计我们自己都快凉了。


非标君当机立断:
送佛送到西,好人做到底。
先做一个再说。


不就是没有指标不知道预算么?
咱就按照最精简模式来。


整个项目里必须要有、打死不能省的一个空间就是数据大盘的共享大厅,咱先把这个摆上。按照农科公司要求的最小面积把它摆在三村交界的中心处。


这个共享大厅是服务周边三个乡村的,
那么它就最好是朝四面八方都open。

怎么open?
先开路,再开门。
围绕共享大厅向四周六个方向设置路径。


那么路径与路径之间
就自然形成了六块试验田。
妥妥的六边形战士。


至此,整个设计的功能布局已经形成。
接下来就应该上造型了。

但在此之前,
请各位托尼老师别忘了
已开启的精简模式。


什么叫精简?
就是设计负责精彩,甲方负责简单。


现有三大功能空间中(数据共享空间、种植试验空间、路径交通空间),最简单的就是种植空间了。
这地儿说到底就是一个温室大棚,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连建设用地都不需要,对甲方完全没负担。
既然没负担,那么仅有一个的数据共享空间也直接大棚化算了。


对不起,咱就是说全部使用膜结构。


虽然都是温室大棚,
但到了科学家手里,
就开挂成了高科技大棚,简称智慧农业。
到了程序员手里,
就开挂成了信息化大棚,简称数字乡村。

那么到了设计师手里,
就应该开挂成为艺术化大棚,
简称——闲的发慌。


非标君就是设计师且也比较闲,
所以果断给大棚空间艺术化了。


还顺便捎带手给人家设计了好几种
立体种植的架子。



虽然建筑师可能真的比较闲,
但艺术化了的大棚却不完全是闲情逸致。

它们可能还会产生一个重要的作用
——广告作用。
特别是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如果建筑成为广而告之的传播热点,就会很容易带动所在区域的协同发展。


不发展文旅,不代表不需要传播。
就算只能做个直播背景,
那也是个特别的、有记忆点的直播背景。

科技兴农的大背景下,优质农产品的标志不再局限于新鲜采摘、露水沾泥,其实早也实现了数字智能、精准调控——而这些变化不但需要传统方式的宣传,更需要新的空间去彰显新天地,引流新媒体。



因此,非标君又再接再厉,给大棚之间的路径也设计了一个漂亮的架子。
准确的说应该是一个艺术化的葡萄架。灵感来源就是非标君小时候经常乘荫纳凉的葡萄架。


葡萄架下,花田垄上,
看一会智能数据,瞅两眼科技育种,
三山半落青天外,四时芳菲各不同。


至此,整个设计基本完成。
我没有说“建筑”,是因为比起建筑这更像是一个功能明确的景观设施。所有空间都直接架设在原生土地之上,与田野本身紧密相拥。


就像花田里流淌过夏天的汽水,
滋滋冒出的泡泡,都是大地难掩的悸动。


也仿佛是花草枝蔓缠绕成纱,
光影婆娑,村落人家自潇洒。



这是一个乡村花农的种植体验中心,

更是一份乡村振兴的生活万象更新。


建筑不说话,却是传播的语言。






这就是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设计的

球根花卉种植体验中心。


 

趁暖风轻拂,趁阳光闪耀

用设计在花田里喊个麦,

新的征程必有新的风景。




没有一朵花,一开始便是花;
也没有一朵花,到最后还是花。
设计不是让人看见花开,
而是让人心里开满鲜花。

最美的风景不在远方,
而在心上。
记忆里定格的那幅画,
才是建筑的真正效果图。

就像那年夏天,
阳光正好,花田芳草,
美得冒泡。




非标准的最新拆解书

灰黄CP

  7折优惠!


 

点击进入
冒泡不说话的非标准建筑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