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产权房」成房价大杀器?其实是政府稳赚不赔的游戏
文|凯风
最近房地产市场的创新可谓接连不断,广州推出了“租购同权”,江苏无锡出台了“租房可落户”,成都出台了“人才公寓租5年后可按5年前价格购买”,北京则推出了“共有产权房”。
共有产权房听起来很新鲜,但实际上早在2007年就有试点,而且与过去经济适用房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那么,共有产权房能不能真正减轻购房负担,能不能降房价,会不会重蹈“开着宝马申请经适房”的覆辙?
1
所谓共有产权房,实际上就是购房者以低价购买房子,政府按照房价与商品房房价之间的差额,折算自己的入股比例。
换句话说,政府让渡一部分土地出让收益,买房人享受低于市场价的房价,政府空手套取其中一部分产权比例。
举个例子,北京某商品房市场价为6万,100平方总值600万,作为共有产权房按照4万进行售卖,买房人只需拿出400万就能买得起600万的房子,但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两百万的差额,就相当于政府凑份子(实际并没有掏钱),最终结果是个人产权占比2/3,政府占比1/3。
如果5年之后(5年内不得转让),市场价升到8万,个人可以按照8万的价格从政府手里买回全部产权,也可以进行专卖,当然政府要从中抽走1/3的收益。
同样,转让也是有条件的,同等出价下,政府有权优先购买,只有政府不愿购买的,才能卖给其他有共有产权房资格的人(这倒不用担心买家少,因为符合条件的大有人在)。
当然,房价也有可能下跌。房价下跌,理论上个人仍旧只是承担2/3比例的损失,但政府的实际损失并没有1/3那么多,这是因为政府出资并非真金白银,只是让渡一部分土地出让收益,房价下跌,损失的也只是部分土地出让收益而已。
通过这种方式,政府实际已经深入参与房地产市场,相比于以前只是一锤子买卖拿走土地出让金,现在则是让这部分土地出让金折算成产权,牺牲一点土地出让金,从而从房价上涨中分一杯羹。
既然政府能够从房价上涨中直接获益,那么容忍房价下跌的可能性只会更小。而且,由于更多人有能力以400万的出资买到价值600万的房子,相当于降低了购房门槛,那么市场成交就更活跃,房价被托底的可能就更大。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稳赚不赔的游戏。
2
有人说,共有产权房只是经适房的翻版,其实两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点是,经适房同样是以低于市场价的方式出售,持有人同样是5年内不得出售,政府同样是享有优先收购权,但关于溢价的分配,共有产权房是政府按产权比例享受涨价收益,而经适房则是由业主补足土地出让金而获得完整产权。
经适房的问题就在于,只是以收入作为限定条件,结果开着宝马申请经适房的案例层出不穷;加上只要补缴出让金就能转正,而出让金本身的评估是有操作空间的,这就为权贵寻租提供了简洁易行的通道。所以,这种模式最终被淘汰。
共有产权房会否重蹈经适房覆辙?可能性极大。
原因在于,首先,共有产权房一开始就存在价差,到最后收购时仍然要评估价差,这就会带来套利空间和寻租可能;
其次,虽然共有产权房把关较经适房更严格,但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也充满弹性操作的空间。
3
如何来评价共有产权房政策?
其实政策的初衷不难理解。从性质上看,保障房只租不售,面对的是低收入人群,这需要财政实打实的付出;商品房按照市场价格调节,满足的是高收入人群的购房需要;所以共有产权房就是为了解决夹心层的住房问题而来,以更少的投入让更多人住得起房,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经适房当初也是面向夹心层的,但由于套利空间的存在,最终果子被权贵所攫取。共有产权房也不得谨防这一点。
不过,共有产权房的真正问题,还在于政府深度参与其中。一方面通过政府凑份子,降低了刚需购房门槛,虽然只拥有部分产权,但对于整个市场也起到搅热作用。
另一方面,既然政府能够从房价上涨中获得更多收益,那么就更有动力保证房价不下跌。这对于未来房地产市场的改革,未必是件好事。
所以,共有产权房有其积极意义,但指望它一劳永逸明显不现实。
房地产市场的改革,还是要坚守去土地财政化的总体方向,减少人为对于市场的过度干涉,同时以保障房来满足广大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以真正落实租购同权来满足租房者的权益,这比什么花式创新都有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