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手分享的古瓷底足25个特征,干货满满!



本号是一个综合性的公众号,内容涉及科技、教育、卫生、健康、收藏、文学、历史等,每个方面的内容会不定时更新,欢迎关注. 

高手分享的古瓷底足25个特征,干货满满!


我们在鉴定瓷器的过程中当然可以通过瓷器的神韵,器型,釉面,画工,款识,发色等等来鉴定,但是底足的鉴定是鉴定环节中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对于真伪和断代是非常重要的依据,这也是为什么作假者往往需要老底新接的原因之一。


下面为大家盘点一下瓷器底足鉴定25条!每一条都超级实用!


1.火石红

火石红中的锈黑点,看上去有滋润感,自然感,不干燥,在40倍放大器或阳光下能看到有五彩哈蜊光。


2.修胎刀痕

古代修胎刀多用竹刀,现代修胎多用钢锯条,竹刀子修理后留下刀印成细丝状,现代锯条修后留下刀印是粗线条(2至3毫米距离)。这个不同之处一看很明显。


现代锯条修后留下刀印是粗线条

竹刀子修理后留下刀印成细丝状


3.露胎胎骨

观察其露胎之处胎骨老化及自然磨损情况(伪品之磨损比较平滑,没有真品那么自然)。一般来说古陶瓷真品,其露胎骨显得比较干燥,而仿品则不同,显得轻滑或坚腻。当然也不能绝对而言,有的古陶瓷露胎也很细润坚腻,然而相比仿品还是稍显干燥;


汝窑天青釉圆洗,宋,故宫博物院藏


4.粘砂现象

观察其粘沙现象,如明之以前的器物多有不同程度的粘沙现象,清官民之窑足内积釉处也有粘沙,而仿品这一点却极少做到(伪品也有少数粘沙,然不像真品那样显得老化干燥),因其烧造工艺高于古时,釉也施得不是那么厚,不会造成积釉,再加多为模注而过于规整等原因,使之极少有粘沙;




故宫博物院藏“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的底部
5.底足做法纵观各个时期的足之做法都有其特别之处,所以还可鉴察其露胎痕迹之纹路,如南宋瓶脚就有圆圈之旋纹,元之器物也都多有旋坯痕并有鸡心点,
明时则多有放射状的跳刀痕,旋坯痕则少(仅前几朝带有元朝之遗迹),清之民窑大多数能透过釉层看到旋坯之痕,官窑几乎看不到什么痕迹了,而仿品则往往做不到这点,不是过左就是过右。

6.足底观察底足老气自然,无泥浆粉土及其它洗不干净的人为物,无人为作旧而被复烧的痕迹。

7.内折角关于内折角。内折角就是底面与足墙的夹角。这个夹角里边有积釉,就是上釉的时候积得比较多,多了以后就呈现出一种虾青色。这是明代中期以前经常出现的,现在的仿品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仿品的积釉与真品的积釉有两点不同。第一,它不是虾青色而是淡绿色,即使能接近虾青色也是泛绿的。第二,明代虾青色的线有些窄,而后仿的比较宽。

8.胎骨质地胎骨(底足)洪武前颗粒较粗,胎大多呈白中泛灰,胎骨有小孔隙,而永乐后胎骨相对比以前的要细白一些,无论胎质怎样,看上去绝不生硬,有自然熟透感,使人感到胎质粗细不干燥,有无氧化物都自然,手感不重又不扎的那种润腻不涩的胎质感。

9.胎骨外观从胎的质感观察,有机械淘泥、练泥和快速陈腐的表现。胎骨(底足)与器物内外露胎处的色泽、老气、用料等要一致,感觉要自然。
五彩灵芝桃树纹盘,明嘉靖,故宫博物院藏
12.刻字除了餐桌上日用瓷器,古代一般不会对其他瓷器刻字的。但有些古代祠堂用瓷,如无祠堂名号也会加刻的,以防止有人拿回家私用。
五彩云龙盘,明崇祯,故宫博物院藏
13.削足方式景德镇的瓷器多是在挂釉以后方将器足削去。相反,日本瓷器都是在全部成形后再挂釉。所以细看江西瓷的外足釉与坯的分界,釉是以锋利的切线断然而止的,这一点与日本制品迥然有别。古瓷中明代制品多留有削足的痕迹,而清代所作除劣等品外,大都在切削过的足端用濡笔或布加以揩拭,因而足底面总是带有一种柔软、滑润之感。
试看清代瓷器中有仿明代制品很相似的,但从未见有模仿这种削足之癖。有时虽然很难用肉眼判断,然而如果用放大镜一看便可大体了然。当我们鉴别明瓷与清瓷的时候,固然一般都可由它们的器形、釉色以及图样等各方面综合来看,不过有时也会陷于迷惑而莫知所是。此时如能注意一下这种削足之癖,便会成为鉴定上的一个有力线索。
青花怪石牡丹纹菱花式盘,明洪武,景德镇制
14.护胎釉护胎釉通常添加芝麻色的植物灰,可以保护素胎,便于均匀上釉。乾隆和现代伪作天球瓶的圈足处护胎釉差别很大,乾隆的护胎釉经过高温氧化,闪闪发亮,而赝品根本不见有芝麻色护胎釉。
粉彩婴戏天球瓶,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15.胎土痕迹老的,胎土中有含砂粒的“硬”感觉,手拉坯形成大小、深浅不一的旋纹会留在器物的内壁。赝品的胎有人工和机制二种:人工拉坯的胎没有竹刀修胎的痕迹(因是用铁刀修胎),机制胎的连手拉坯旋纹都看不见,而且胎土紧密,含粉状,无含砂粒的感觉,呈“软、湿”的状况。
斗彩鸳鸯卧莲碗,清乾隆
16.露胎处,胎釉的连续性旧器无釉露胎的地方,呈干燥状胎釉形成一体的感觉。新器无釉露胎的地方呈“湿”状,胎釉形成二部份的视觉,即使经特别做旧处理过的器物,也无法呈现胎釉连成一体的视觉。
鲜红釉盘,明正德,故宫博物院藏
旧器的胎脚因年代的风化,不同程度上会形成高低不平的凹凸小坑,整体呈现出一片自然、干燥、统一的色泽。新器的胎湿现刚出炉状,或因化学物的造假,变得太黑,太旧的状况,整体无法统一,呈现胎釉分开的“湿”感觉。中低档仿品为降低成本,都使用机械加工原料生产,其底足露胎胎质不是过白,过细就是过密。
17.石英砂和氧化铝粉做垫料目前景德镇普遍使用石油液化汽窑烧制瓷器。为了防止器物与碳化硅棚板粘连,要在两者之间撒上石英砂或氧化铝粉。仔细观察器物的足圈,如果上面粘有上述两种材料且十分牢固,必定是现代仿品。不仅是元青花,明清瓷器亦如此。古代根本不用石英砂和氧化铝粉作垫料。

18.瓷片研究研究瓷片的好处(优势)之一是能非常真切地观察古瓷的胎。由于是残片,其断面便将器胎的所有信息暴露无余,包括胎的厚度、呈色、气孔状态、颗粒状态、胎质纯度、杂质状况、吸水性能、硬度……等等,这些器胎信息在不同时代、不同窑口都有或明显或细微的差别,这是瓷器鉴定的一个重要视角。
而这些信息却是整器难以完充分披露的。整器基本为釉层包裹,只在器底接触面(外底、足端处)及漏釉缩釉处显露“冰山一角”,且这些有限的“露胎处”披露的往往不是瓷胎的真实信息,而常常是“假象”——往往是陶衣(化妆土)、氧化层(火石红)、酸碱腐蚀层、霉斑污染层、污物堆积层等等,不是真正的胎色。
19.足边修釉清三代官窑瓷尤其康雍两代的官窑器特别讲究修足圈边上的釉。它是在上釉之后在足圈顶部内外各修一刀使足背两边的釉修整齐。且仅仅留下不到一个毫米的胎露出来。整齐划一十分精细,一般民窑品是做不到的。
粉彩花蝶纹盘,清康熙
对足背两边的釉要用小刀轻轻地修一圈,让胎与釉处凸出一道白色的胎,且形成凸出(无釉部分)的部分才不到一个毫米。这一道精细的工艺,且整整齐齐又十分美观,是鉴别清三代官瓷的一个标准。
20.釉面贼光新器(赝品):釉薄光滑,呈贼光,无包浆状,即使用“氢氟酸”处理过的器物,其光泽不是太亮就是太暗,呈不自然状。
釉薄光滑,呈贼光
21.仿品釉面特征仿品除底面外,其他表面却没有多少缺釉的小圆坑,透明釉厚薄也正常。赝品
22.康熙款胎底特征康熙瓷的胎质是精细白晰又坚致,但制瓷风格较为粗犷,器底都留有旋痕。因是人工淘胎,再精细也存有杂质,因此,器底釉面上都有点点黑疵。如果你碰到的东西写的是康熙款,但器底光洁,没有旋痕和黑疵的话,十有八九是后仿品。
绿地红彩云龙纹盘,清康熙
23.仿品特征总述底足修胎不规整,棱角粗糙,能感到旋痕生硬的感觉。足底为粗砂底,不光滑。胎釉结合也疏松,釉面稀薄,混浊。赝品
24.真品青花特征真品的底足内的青花款,放大镜下肯定能看到气泡。仿品没有。青花九龙闹海纹碗,明成化
25.胎土原料对比老瓷的胎质是腐熟高龄土制成,加之老瓷年代已久,肉眼观感干、酥、有老化痕迹。新瓷胎制泥工艺与老瓷不同。一是原料配比不同,二是瓷土是球蘑机粉碎而成,故现代瓷胎可表现为手抚有刺手感,有的虽然不刺手,但观感发湿、硬。
斗彩三秋杯,明成化
斗彩三秋杯底部,明成化以清代糯米胎举例说明,拿一粒大米和一粒糯米比较,大米就是湿硬,糯米就是干酥。但请注意,古来窑口甚多,胎质千差万别,不可以一盖全。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一片老瓷,一片新瓷对比,慢慢体会,找出差别,自可神会。关于釉的玉质感也是一样,南方人叫肥厚,北方人叫滋润,表述不同。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联系后台,我们会立即处理,谢谢!


精彩回顾:

含一颗,2秒“爆珠”,5秒解决口臭!胃病、幽门螺杆菌都没了

有关科学、教育、健康、卫生、收藏等精品文章汇总

六要素辨古玉真伪

具备这七个要点知识,你的瓷器鉴定水平就算入门了

一口气读懂中国瓷器,太全了!

揭秘:一个古玩商自曝黑幕!造假水平有多高?

这些壶令人大开眼界

图文解析:揭开瓷器底胎鉴定的密码(建议多看)

青铜器造假村:1/3农户从事文物仿制,年销售过亿

“灵气”:文物真假的根本区别

真假“青花瓷”鉴定:这个诀窍,值得一看

古玉之美 ,妙在有沁

一个茶盏卖7800万,埋没800年的茶盏文化?

鉴别古玉“生、熟”:看这篇就够了!

破解宋瓷密码:读懂宋瓷“款识”

老汉到农民家瞟见“烟灰缸”,用4块钱顺走,最终拍出180万天价

成化瓷器大汇聚,很好的古瓷资料

大妈卖了一辈子烧饼:竟不知屁股下的旧凳子能顶100万个烧饼

无语!中国假画基地调查报告,彻底震惊!

马未都细说古玩行规矩(配视频)

从故宫馆藏看清乾隆瓷器的款识及底部特征——青花篇

康熙青花瓷非同凡响:连民窑都毫不逊色!

您手中的明瓷是清仿的吗?清仿明瓷器特征大全,一看便知

230张高清大图,一览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的中国家具!

明宣德瓷鉴定要诀:学不了藏着慢慢看

古玉“橘皮纹”

一只笔筒,竟然拍出半个亿!!

永乐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中国一个村子靠神秘手艺,养活了全球最老牌黑帮!

收藏唐三彩:不知道这三个仿制高潮,可能要吃药了

古瓷底足断代的要点,太精辟!

故宫馆藏:清乾隆款瓷器及底足鉴赏学习…

练眼力:民国仿老康雍正乾瓷,看你上当没?

马未都详述汝窑来龙去脉:民间汝窑尚存几百件是可能的...

一只小碗,从30元到1.41亿的传奇历程......

马未都说:博物馆的许多藏品都是地摊货

永乐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元代瓷器底足不上釉,竟是这个原因......

目前为止:世界上无法造假的文物,可能只有它了

高清图解说:瓷器表面使用磨损痕迹与高古瓷鉴定

鉴别是不是价值连城的汝瓷:要参考这10种特征

行家都吃药的仿古瓷器,别说“砖家”了!

可以买下整个地球的景德镇古瓷高仿造假产业链

鉴定古瓷底胎的窍门,看这里......

汝瓷的十个典型特征,你的对上了吗?

传奇的国宝——后母戊鼎

瓷器八大造假方法,一个比一个过分!

瓷器老化包浆细节图:供对比参考

男子花50万造赝品,转手卖出2.2亿天价,专家:亏了,这可是国宝

涨知识:教你一眼能看懂古瓷!这套绝招通俗易懂!

盗掘千年古塔的主犯:白天开餐馆晚上挖洞,写了“盗墓笔记”

眼力炼到这个程度:才配称之收藏高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