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市委一批新机构密集亮相,从“组”到“委”有何深意?

吴明亮 毛庆 紫金山观察 2020-02-03
点击上方蓝字,记得关注我们!


近期,中共南京市委新设立的五个委员会——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市委审计委员会、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分别召开第一次会议,这是机构改革以后,上述新机构的首次亮相。

此次改革为何要成立这些机构?全面深改领导小组、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从“组”到“委”,名称变化的背后有何深意?


4月18日,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这是会议现场。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 摄


1重大背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机构设置从来都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的大问题。


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构设置是否完备、科学、高效,直接决定了治理效能的高低。机构重叠则效率低下,职责交叉则相互掣肘,权责脱节则落实不力。因此,历代都把机构设置作为治国理政的关键举措。从周之六官,到汉代的三公九卿,再到唐代的三省六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发展中,国家机构的变迁始终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大纲大节。

正因为机构设置的极端重要性,在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决定稿和方案稿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机构改革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政治决策”。

重大政治决策”的用词非常罕见,除此次之外,紫君只查阅到了一次,就是总书记关于修改宪法征求党外人士意见时讲到的。可见机构改革之“兹事体大”!

而市委这五个委员会的亮相,正是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这个“重大政治决策”在市级层面的落地和落实。


2一条主线: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这次机构改革有加法、有减法,有强化、有弱化。不同的措施背后,有一条清晰的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居于领导核心地位。但由于一个时期片面理解和执行党政分开,一些领域党的领导弱化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因此,完善保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从机构职能上解决党对一切工作领导体制机制问题,是这次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

机构改革通过五方面措施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一条就是“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先要加强党对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哪些是“重大工作”?决定列举了16个方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经济、农业农村、纪检监察、组织、宣传思想文化、国家安全、政法、统战、民族宗教、教育、科技、网信、外交、审计。

从机构设置上保障党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设立专门的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党中央都曾专门为重大工作设立过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仔细梳理就会发现,上面列举的16个方面中,8个方面都设立了作为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专门委员会。

按照中央和省统一部署,我市的机构改革中相应改组或新设了9个委员会,分别是市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市委财经委员会、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市委审计委员会、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每个委员会的主任都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亲自担任。


此次机构改革后市委新增的9个委员会


3名实之变:从任务型组织到常规型组织


从“领导小组”到“委员会”,绝非只是改头换面、新瓶旧酒。

领导小组是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的任务导向型组织。领导小组原来称为“非常设机构”,1993年国务院进行第三次大规模机构改革时,将非常设机构改称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在今天的政治生活中,领导小组制度已经逐渐成为较为成熟的非正式制度。但本质上讲,领导小组仍然是“阶段性工作机制”,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实体性组织。

由于领导小组的内在职权关系和党的委员会制度高度契合,都具有民主的广泛性和集中的有效性,都是具有党的领导、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功能的运行机制,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便成了一种非常自然的过渡。从历史上看,1958年成立的中央政法小组后来转为中央政法委员会,1974年成立的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后来转为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后升为国家环境保护部)。

由领导小组转为委员会,最重要的是实现了由任务型组织向常规型组织的转型。相比领导小组,委员会是成建制的专门组织,职能范围更广、机构设置更规范、参与成员更多元、统筹协调更有力、决策议事权威性更高,是更正式、更常态、更制度化的机构。

拿深化改革委来说,由领导小组到委员会,提高了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主要发挥了重大决策的顶层设计、重大工作的总体布局、重大事项的统筹协调和重大部署的整体推进四大功能,将对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和统筹协调起到重要作用。
 

优化、协同、高效,是此次机构改革的一条重要原则。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机构改革将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市委审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分别设在了市司法局、市发改委、市审计局。这种统筹党政部门设置办事机构的做法,打破了所谓的党政界限,实现同一件事齐抓共管,既增强党的领导力也提高政府执行力。这是我们党总结以往党政关系理论和实践经验作出的重大决策。

有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体制之所以具有高度的创造与适应能力,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于时代变化的潮流中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往期精彩回顾

南京发力南北两端背后的战略考量

书记市长挂帅,“招商突破年”南京放大招

宁眼观杭城:张敬华率南京党政代表团在杭州学了什么?

南京考察团眼中的大上海:世界眼光与民生情怀

这条河,张敬华10个月去了12次



文:紫金山观察记者 吴明亮 毛庆

编辑:紫金山观察编辑 杨凡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