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这项改革连推三年,“客户体验”连续升级

马金 杨凡 紫金山观察 2021-05-01
点击上方蓝字,记得关注我们!


群众和企业办事,涉及到多个部门的,以往各家都要看证件。南京打通部门信息壁垒,落实“电子证照”共享,群众企业不用反复提供证件,“部门协同、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


企业新建一个项目,需要接入水电气等市政外线工程,以前常常要一家一家协商“约时间”,南京整合流程,全部审批事项系统内“一键办、快速办、协同办”,为项目建设节约宝贵时间。


南京市网上中介超市平台截图


中介服务选哪家?不少市场主体感叹“找不着北”,南京为此开通网上“中介超市”平台,去年9月份上线后已入驻23个涉审中介服务事项、455家中介服务机构,中介服务公开透明、优胜劣汰,中介事项全面网上办理……


政府公共服务,平时讲究高效,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四新”行动的当下,更要争分夺秒。


“一切从群众和企业方便出发”,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带来的多重压力,南京把推进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深化“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抓手,以超常规的办法、不寻常的力度、针对性的安排继续深入推进。


一系列创新探索,让群众和企业体验“办事真方便”同时,也为全市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稳增长提供了有力助推。



A


刀刃向内,“首轮改革”项目平均审批时间大幅压缩约85%

璀璨南京城。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部门众多,长期存在手续多、办事难、耗时长等问题, 成为优化城市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需破解的“拦路虎”。


2018年,我市被列入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全国领先的“864”改革目标,对各类审批事项时限做出明确。


作为“1.0”版本,试点改革在2018年底如期完成,全市取消9个审批事项,合并8个审批事项,26个事项转变管理方式,62个事项缩减审批时限。


南京市政务大厅工程审批综合窗口。南报融媒体记者 何钢 摄


当年改革中,南京建成了“一张蓝图”统筹项目规划、“一个系统”开展统一审批、“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单”精简申报材料、“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的“五个一”审批管理体系,并创新性提出“一路服务”南京改革经验。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分阶段审批“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内在办项目近4000个,项目平均审批时间约40天,相较改革前压缩约85%,企业平均报件材料减少约44%,审批效能得到全面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梳理办事流程环节,了解服务对象需求,我们找准了堵点,形成客户体验、问题导向、目标倒逼的改革方向”,一位审批窗口部门负责人表示。



B


扎实推进“全流程、全覆盖”改革

改革没有止境,服务企业和群众也没有止境,去年,根据国家相关改革要求,我市制定出台了《南京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进一步深化改革举措,着力打造改革2.0升级版。


进一步精简合并事项,特殊类项目审批再提速


结合机构改革的契机进一步整合用地和规划审批事项,减少企业办理次数;重新梳理环境综合整治类项目和社会投资筒易低风险类项目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需要配套市政接入服务的,按照“免上门、免审批、先服务后收费”原则办理;呼应企业需求,一批符合条件项目“走”审批绿色通道,实现“拿地即开工”。


进一步完善系统,数字化审批服务全覆盖

推进水、电、气报装纳入审批管理系统,设置水电气综合服务窗口;建设“一站式”收费模块,设置“一站式”收费窗口,实现同步并联审批的一次性缴费;建设网上“中介超市”,为工程建设项目中介服务机构和建设单位提供网上发布、综合比选、合同备案、服务评价等各类服务。


  • 打造BIM(建筑信息模型)报建、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探索智能化审批新路。

  • 对相关标准化审批事项,力争实现“窗口办、机器办、马上办”,质量化审批事项实现“并联办、科学办、高效办”。


市民在江北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缴费业务。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摄

进一步创新举措,审批效能再提升


在江北新区及全市各市级以上开发园区开展区域评估,各园区已在近2-3年拟规划建设区域选定评估范围、编制评估报告,部分事项已开始进行评审报批,产生实际效益;对围绕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图审查事项等精简优化流程,压缩不必要环节,实现全面提速。


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广泛开展培训宣贯


聘请东南大学开展第三方评估,通过电话调查、问卷调研、专人走访等方式,了解企业对改革的诉求和反馈,边评边改、以评促改,提升企业对改革的感受度;组织各部门审批人员、企业申报人员、代办服务人员、窗口工作人员培训30余场近万人次,扩大改革政策知晓度,帮助企业进一步理解改革精神,熟悉审批流程,消除顾虑,切实享受改革红利。


通过实施“全流程、全覆盖”改革,优化再造审批流程,持续推进先行先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成为南京“放管服”改革的一张靓丽“名片”。



C


深化改革,惠企利民出更多实招

在日趋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中,政府服务效能是城市发展重要竞争力,哪里的营商环境好,资源要素人才就向哪里集聚。


2020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召开。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摄


紫君注意到,在2020年开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南京举行了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紧接着,1月3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 重磅发布《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新100条》,推出了一系列全国首创的政策措施,有不少涉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比如,经过上一轮改革,现在企业开办效率已经大大提升,但是企业变更、退出及跨区域迁移,仍然耗时久、材料多,需要重复跑。在“新100条”中,对“简化跨区域迁移流程”“企业注销和办理破产”推出了明确的改革举措。


据了解,在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方面,我市将继续突出南京特色、优化南京模式,拿出一批惠企利民实招,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质效,在全国全省始终保持领先性和竞争力。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行政服务中心。江北新区行政审批局供图
01
“规定动作”提高质量


按照国家在改革中的新要求,进一步精简合并审批事项,调整优化审批流程,切实做到全流程全覆盖实施改革。


1升级完善审批管理系统
  • 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并行事项全面纳入管理系统,实现网上要件材料共享;

  • 对项目进行整体性生命周期评估;

  • 落实“电子证照”共享,用“部门协同、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

2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机软件助手建设
  • 目前已完成4个模块(项目跟踪管理、即时沟通与辅助决策、政策解读与匹配、知识共享库)的研发,预计8月份一期手机端助手将上线试运行。

3调整优化审批薄弱环节
  • 扩大规划许可豁免范围,允许配套市政工程规划方案和工程许可后置单独办理;

  • 对验收涉及的测量工作,实行“一次委托、统一测绘、成果共享”。


4规范管理涉审中介服务
  • 推进工程建设涉审中介事项全面网上办理,构建统一开放、公开透明、优胜劣汰的中介服务市场。

5加快整合提升水电气市政接入服务
  • 电力外线工程审批时间从25个工作日压缩至9个工作日;

  • 力争实现市政外线工程全部审批事项系统内“一键办、快速办、协同办”。


02
“自选动作”深化创新


继续在“自选动作”上大胆探索,在先行先试上主动创新,加快打造叫得响、立得住的改革品牌。


1

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收费,8月底前完成各区系统对接,实现多项收费一城通办、一次缴纳。

2

持续推进BIM、CIM平台建设,计划年底前全面完成研发,实现试点成果的正式运行;同步建成施工图BIM智能审查管理系统。

3

开展中介评估联合体改革试点,加快实现线下一个窗口受理,线上一个平台运作,多项评估一次完成、并联审批。


资料图:两张“告知承诺”施工许可证在浦口区发出。浦口区行政审批局供图
03
“告知承诺制”扩大运用范围


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不少项目开工进程都有所耽误,而告知承诺制则为缩短项目审批时间,提速项目开工提供了可能。

1.进一步落实施工图审查改革,鼓励相关板块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扩大豁免项目范围。

2.进一步落实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一律按照告知承诺方式发放施工许可,严格告知承诺事后核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3.健全特殊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筒化项目审批办理,完善审批后续监管保障,对重大项目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精准代办服务,保障项目快速推进。


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克难阶段,必须持之以恒推动改革突破,干出成果、做出实效、创出品牌,始终在全省全国争当标杆、争做表率。2020年,南京将推动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到年底,为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提供“南京经验”!



(紫金山观察:南京日报社打造的南京第一时政公号)



往期精彩回顾



冲刺!南京市委书记市长再次带队推进这件事

拼了!今年这场硬仗南京必须打赢

“链”接生活,南京这个产业强势崛起!

南京有座“地下城市”,你去过吗?

这个绿色大礼包,送给今天和未来的南京人

点绿成金!这个银行要在南京推广

这些产品厉害了,南京各部门将一起帮忙“带货”

变得更“聪明”,南京上万企业干了同一件事



文:紫金山观察记者 马金 杨凡

编辑:紫金山观察编辑 刘全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