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黔西北记忆⑱毕节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综述

云上毕节 2022-03-30


毕节市2015年取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是西部12个创建城市中人口基数最大、乡村数量最多、创建任务最重的地区。


2015-2018年,毕节市坚持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助力脱贫攻坚,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网络设施体系日臻完善,服务供给不断丰富。据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委托第三方机构调查,毕节市通过示范区创建,群众对自己业余休闲娱乐生活整体满意度从 74.2 分提升到92.6分。


▲毕节市行政办公中心


2018年9月,在示范区验收集中评审中,毕节市荣获西部第二的成绩;2019年3月,顺利获得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命名授牌,成功摘得毕节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以来第一项国家级示范区荣誉。


一、毕节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主要成效


毕节市紧紧抓住基层场地设施补短板和服务效能提升两个关键点,“资源下沉,重心下移”,保障群众基本公共文化需求,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网络设施体系日臻完善,服务供给不断丰富。


(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日臻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全面达标升级。


市级在原有文化“三馆一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全面达标的基础上,为适应新城区发展的文化需求,筹措资金8亿元,在金海湖新区新开工文化“三馆一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演艺中心)


县级新建文化馆2个、图书馆2个,改造文化馆4个、图书馆4个,全部达到部颁三级以上标准;


▲航拍毕节市三馆一院


新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4个,新建、改扩建、整合设置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83个,新建文体广场1106个。


全市免费开放文化设施面积从创建前的203.15万平方米增加到389.39万平方米;


基本服务项目从创建前5218个增加到12465个;


市、县、乡、村四级数字文化设施和无线WiFi全覆盖,建成“毕节文化云”数字服务平台和贵州省首个数字虚拟博物馆,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向“户户用”升级,新增“户户用”有线电视农村用户50万户。


▲毕节同心展览馆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断丰富。


一是图书馆工作有新突破。


总分馆制深入推进,农家书屋图书纳入统一检索借阅平台,市图书馆在全国率先联合研发和使用全业务管理系统,全市图书馆总藏书量591.62万册,人均藏书量从创建前的0.45册提高到0.89册,年人均到馆次数从0.38次提高到0.66次,每册图书年流通率从0.51次提高到0.72次,均处于西部前列。


二是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日益增强。重点打造了乌蒙文化艺术节、我的中国梦·文化惠民进万家等市级品牌服务项目12个;县区品牌服务项目以及民俗文化品牌31个,实行“一村一特色,一乡一品牌”,塑造乡村特色文化活动产品266个。


三是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实施。2015年以来,实施“四送七进”文化惠民行动,送展览、演出、电影、图书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进园区、进监区,每年组织开展活动12000余场,服务群众320余万人。以文艺演出为例,市级财政每年投入250万购买服务实施“百场演艺下乡”工程。


七星关区人民公园一角


(三)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队伍不断壮大。创建以来,新增市县乡三级文化专业人员编制159名、新增享受财政补助的村级文化管理员3648名。


二是结构日趋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70%以上,50岁以下各类人员占总量的90.1%,其中35岁以下的占34.6%、36-50岁的占55.5%,中青年成为文化队伍的主力军。


三是培训不断加强。市县两级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共96班次,培训17400余人(次);先后选派400余人参加省内外以及国家各类业务培训。


▲今天的毕节市新农村(图片来源网络)


二、毕节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亮点和做法


按照“全面达标、重点突破、制度设计、过程管理”的创建思路,着眼公共文化服务精准扶贫和文化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两大重点任务,初步探索出贫困地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建设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新路子。


(一)设置“讲习所”,赋予文化扶贫新内涵。


作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主战场,毕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通过整合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非遗传习所等场所资源,在各地设立“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4225个,作为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和脱贫致富劳动技能的固定阵地,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通过讲习所的设立,毕节市基层公共文化阵地的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扶志扶智”的效能得到有效彰显。


▲毕节城区一角


(二)“三云互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市财政投入60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建设“毕节文化云”平台和运营展示中心,与省级“多彩贵州文化云”形成互补。各级文化服务资源可借助“广电云平台”,直接连通百姓家庭屏幕终端,形成“户户用”,使百姓通过直播、点播等形式享受到毕节市乃至全省全国优秀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有效提高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能力。


(三)政府购买,村级文化管理员全覆盖。


坚持文化岗位扶贫,优先从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有一定文化的劳动力中招募村级文化管理员,先后共计招募了3648名村级文化管理员,财政每人每月给予不少于800元补贴,做到了阵地有人管理、活动有人组织,增添了文化工作力量,开拓了文化扶贫路径,破解了村级文化活动和阵地缺乏专人组织管理的难题。


▲毕节城区夜景(图片来源网络)


(四)文旅融合,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


毕节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展存,凸显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藏羌彝文化走廊·彝族文化产业博览会”,每年举办一届乌蒙文化艺术节,塑造出了“撮泰吉”“索玛花开”“大梦织金”“坪上花开”等大批融合自然、源于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定期举办文旅赛事,开展驻场演出,凝聚景区人气,夯实景区周边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旅游文化附加值,旅游人次和收入逐年递增,2017至2019年,旅游人次和旅游总收入连续三年增长20%以上,初步形成了全国贫困地区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经济与生态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范例。


▲毕节城区新貌


(五)实施“三双”考核,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出台《毕节市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办法》,毕节市把公共文化工作纳入“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体系,在创建工作中期督查后,强化补齐短板,充分引入约谈、批评、预警、诫勉谈话惩戒机制。两年间开展8次专项督查,就突出问题市政府专门致函县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创建以来,因工作成绩突出,提拔使用2名副县级干部、2名科级干部,多名干部转任重要岗位。通过将文化工作纳入“三双考核”,使“软文化”有了“硬抓手”。


(六)因地制宜,探索建设区域性分馆。


在实施市级中心馆、县级总馆、乡镇分馆、村级服务点的总分馆框架下,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在有条件的乡镇和城市社区探索建立“区域性分馆”。如黔西县钟山镇区域性分馆条件较好,设施完备,文化资源优势强,对周边乡镇带动力强,区域性分馆实施后,与周边五个乡镇的文化资源实现共建共享互享,发挥了总馆与分馆的枢纽作用。


▲毕节同心公园一角


(七)按需配送,激发“文化惠民工程”新活力。


争取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将农家书屋书籍的采购、配送权下放,由村民、村干、乡村教师等推荐书目,县级文化部门按需采购,精准配送,实现供需有效对接。试行“百姓点单”模式,由农户提出申请,村文化管理员收集农户意见,选择演出节目和影片,合理安排演出、放映时间和地点,并提前做好预告,最大限度满足农村群众观看演出和观影需求;有条件的地方试行由室外流动放映转入室内固定放映,改善农村群众观影环境,提高农村电影放映的观影效果。


(八)“同心共建”,促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借力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同心帮扶毕节试验区政策优势,与民主党派携手实施文化扶贫“同心”工程。目前共协调投入资金1.12亿元,实施“同心·智力支持”项目313个,援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1个,援建县乡村级同心文体广场53个。此外,还协调广州恒大集团投入11亿元,重点打造大方县奢香古镇,传承发展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大方县奢香古镇“城市梯田”景观(王纯亮 摄) 


三、结语


2016至2018年,毕节市以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市县两级财政投入9.591亿元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统筹各类资金共计34.736亿元用于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不断提高,探索出公共文化精准扶贫“十项实践”成果,被国家验收组认定为:在全国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尤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018年9月,毕节市在西南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联盟联系会上作示范区建设典型经验交流发言;2018年11月,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毕节市的黔西县召开,全省9个市州市县级文化行政干部前来观摩学习;2019年12月,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毕节召开,毕节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示范区示范效应初步显现。


作者简历:

李盛,男,1985年12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副研究馆员。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于兰州大学,2012年8月作为毕节市第一批高层次人才引进至市博物馆,全程参与毕节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负责公共文化制度设计、课题研究及经验成果提炼,现任毕节市博物馆副馆长。





文:李盛

图:除文中标注外均由罗大富拍摄
编  辑:吴春妹

编   审:邹江川

监   制:叶光良   

总监制:朱光伦

《黔西北记忆》更多链接


看完记得点赞

转发给身边人

点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