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11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生气时,务要注意的“三不”原则!(含音频)

生命季刊编辑部 生命季刊3 2020-08-18

 点击上方“生命季刊3”关注我们


生气的原则


文 | 刘传章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音频为溪边树弟兄朗读:


经文:以弗所书4:26-27

 

喜、怒、哀、乐,人之常情。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些情绪。这些情绪也可以说是构成一个人品格的因素。一个人喜乐多,表明他可能是一个乐观的人。一个人悲哀多,可能他是一个悲观的人。圣经许多地方教导我们要喜乐,特别是保罗写给腓立比教会的书信中,多次强调喜乐。当时,保罗是身处监牢之中,可能有许多信徒为他伤心难过,可保罗却写信安慰他们,要他们喜乐。

 

保罗在罗12:15说完“与喜乐的人同乐”之后,接着就说“与哀哭的人同哭。”换句话说,在我们基督徒的生活中,也有哀哭的时候。也就是说,我们有时也需要哀哭。

 

但是查遍整本圣经,好像找不到鼓励人生气的经文。圣经没有叫人发怒生气,但因为“怒”也是人之常情之一,人就有生气,发怒的时候。如何处理怒气?保罗在这里给了我们处理生气的三个重要的原则。

 

“生气”的英译本译作“Be angry”。在希腊原文,这字是一个命令式语态(imperative mood)。虽然是命令语气,但使徒的意思绝不是命令我们去生气(这个命令语气应该是受跟在后面不要犯罪的影响,为了和不要犯罪的语气保持一致),不要犯罪是命令。保罗在弗4:26说:“生气…”,但怎么生气,他给了“三不”的原则:

 

一、不要犯罪 Do not sin

 

英国已故圣经学者巴克莱说:“自私的、情感的、未经训练的,及不受管制的怒气,是犯罪的、无用的、及有伤害性的。它必须从基督徒的生活中铲除。”

 

事实也告诉我们,许多时候人发怒生气,并不一定是犯罪,要看他为什么发怒,为什么生气。当年,摩西从圣山上下来,他看见以色列人拜金牛犊,圣经告诉我们,摩西“便发烈怒,把两块版扔在山下摔碎了。”(出32:19)后来,摩西又在米利巴击打磐石,他因此而不得进迦南。

 

同是摩西,同是发怒,分别在哪里?结果为什么不一样?第一次发怒,摩西是为上帝的名,为上帝的荣耀,他不能容让忍受百姓对上帝的亵渎和轻慢。但第二次,摩西发怒击打了磐石,却是出于自己的意思,凭自己一时的冲动,因厌烦以色列人的怨言,而没有听上帝的吩咐,用“击打”代替了“吩咐”。结果,他不能进入迦南美地。

 

所谓的“义怒”就是公义的怒气,是无私的,不是为己的,是利他的。主耶稣怒目看着他们,把殿里做买卖的人赶出去。都是烈怒,都是义怒,都是没有犯罪的怒气或生气。

 

如果有人批评你,私拿你的物品,你生气了,这气就是出自自我受伤或受损。凡是与自己有关的生气就会犯罪。从这一个角度来说,所有的人在生气的时候都会犯罪。因此,品格的操练是何等重要,对付老我又是多么切实。

 

二、不可含怒到日落
Do not let the sun go down on your wrath

 

诗篇三十五篇五节说:“祂的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诗篇一0九篇九节又说:“祂不长久责备,也不永远怀怒。”

 

“不可含怒到日落”,有一个意思就是不要叫怒气延展的太久。如果将怒气一直放在心里,很容易使人产生恨人的心。一个人为什么会杀人?最初是因为言语不合,或意见不合而彼此惹怒,之后怒气一直存在心里,由怒生恨,由恨而生杀机。今天的世界之所以这么混乱,人与人之间如此勾心斗角,大多是因为不解怨,不消怒。

 

在基督徒当中,不能说没有一个人能不生气,但至少在我接触的人当中,我未曾见过一个人从来不生气的。在我们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最好在发怒生气之后,让怒气尽快消退。因为作为一个基督徒,没有一件事是值得我们发怒以致于死的。所以保罗说:“不可含怒到日落。”

 

三、不可给魔鬼留地步

Do not give the devil a foothold

 

彼得说:“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魔鬼是个机会主义者,他会利用每一个可乘之机,来攻击人,掳掠人。

 

人在生气的时候,感情很容易失去控制。如果不小心就会给魔鬼留地步。所以,保罗在此提醒我们,在生气的时候,要严防魔鬼的进攻,不给他有丝毫的地步。

 

有的人发怒是因事而怒,有的人发怒是因人而怒,又有的人发怒是借故而怒。

 

第一种怒是出于自然的,当你遇见一件事不合圣经原则,或是对公众利益有损害的时候,如果激起你的怒气,那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正如维伯福(William Wilberforce)为当时的英国买卖奴隶的制度而大发烈怒,以致使英国政府废除了这种不人道的制度。

 

第二种怒,因人而怒,便有了成见在里面,很显然的,如果平时对某人有成见,那你对他所做的事,或所提的意见,很容易就引起你的反对。如果换另外一个人,提同样的意见,可能就没有事儿。这样,因成见而造成双方的意见相背,相争,以致引起怒气,这是自私的,是出于肉体的,便是给魔鬼留了地步,它就会趁机在弟兄中挑拨离间,破坏关系。

 

第三种怒,借故而怒,是最要不得的。

 

这种怒气我们会发现是无缘无故的,只是借着一件事而为另一件不相关的事发怒,这正是魔鬼最喜欢的,它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在生气的时候,如果那怒气是任性而发那就是犯罪了。比如,有一个妻子一直怀疑丈夫对她不忠,有一天她偶然看见她丈夫在和那女子说话。等丈夫回家,她不问青红皂白的就大发雷霆,闹着要离家出走。当她刚气的跑出去了,那女子刚好来访,她不在家,丈夫正在气头上,魔鬼就趁虚而入,其后果不堪想像。生气不要离家出走,免得给魔鬼留地步。

 

结论

 

总括以上三点,给我们看见生气有三个原则,同时这三个原则也是三个危险,那么到底我们应不应该发怒呢?

 

巴克莱博士说:“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必须有一种怒气,一种正确的怒气。世界上若缺少了这种怒气,这个世界将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地方。”他又说:“一种经过训练,为着事奉上帝和服事人的忿怒,它的性质是完全纯净,完全无私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动力之一种。”

 

主耶稣在世上曾发义怒,但祂的忿怒从来没有导致祂犯罪,因祂的情感受着完全的控制。所以,我们的怒气,应该绝对公义,而不是个人一种冲动的表现,或因自尊心受打击而怒火中烧。同时在怒中,决不可含有任何犯罪的动机或导致犯罪的因素。所以“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


刘传章 资深牧师,著有《宝架清影》、《教牧书信》等书,历届“中国福音大会”及“传道人培训”讲员,生命季刊顾问牧师。



敬请阅读最新文章:主日信息:做成我们自己的救恩?(含音频)深度文章:美国社会乱象背后的深层根源(含音频)主日信息:什么是真正的悔改?(含音频)
父亲节:趁着还有机会被人叫爹的时候 (含音频)深度文章:美国社会乱象背后的深层根源(含音频)怎样才是全心全意的敬拜?(含音频)神要摩西传达的六个“我要”(含音频)
听,旷野的呼声!(含音频)
华人牧师:“种族歧视”的解决之道(含音频)
15岁考进医学院,他便开始了“知天命”之旅(含音频)
他犯了死罪,神竟然饶恕他!(含音频)
著名美国神学家:称恶为善,称善为恶的世界(含音频)
著名美国神学家:上帝给人类的四种约制(含音频)老牧师劝勉:没走过旷野路的基督徒……(含音频)
主日信息:因信称义与因行为称义,矛盾吗?(含音频)

生命季刊新号

请扫描关注“生命季刊3”,请转发给您的亲友

↓↓↓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本刊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