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浪潮是一个青年思想交流平台我们秉持国际主义立场
我们的主要论点有且不限于时事热点哲学、经济学、精神分析、历史文艺批评地方民俗文化、都市传说
——————————————————
扫码关注我们
▼
作者 | Communard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描述季诺维也夫的话,我会引用列宁说过的那句:"不怕群众厌恶,就怕群众没兴趣"。因为显而易见季诺维也夫成功地做到了上述两点,而关于他的偏见则是既被人厌恶,又让人对他没兴趣。
季诺维也夫是不是一个无能的人(以至于引发了许多后果)?
季诺维也夫也许在不少层面上展现了他的能力有限,但恰恰在彼得格勒的各种问题上不能够这么说。有的答主说季诺维也夫以一己之力引爆喀琅施塔得,这个说法我觉得是偏颇的:
首先,彼得格勒的工业停摆的首要原因不是因为罢工问题,而是彼得格勒当时确实遭遇了粮食和燃料双重危机,导致工厂最后无力继续生产;其次,季诺维也夫在处理二月中旬罢工时的行动,从结果上来看是十分成功的,通过透露新经济政策的消息和全面开放食堂来维持营养供应,这场罢工十分和平结束了(唯一被枪决的是作为架子部队的第十步兵团里面的十名士兵,因为他们试图武装骚乱)。而季诺维也夫的紧急政策的成功,在日后的喀琅施塔得动乱中更是展现出来,整个彼得格勒都没有同情水兵的起义,这迅速击破了仓促起义的水兵的愿景,让喀琅施塔得陷入了农民和工人的冷漠包围网之中。
在彼得格勒对抗孟什维克,这既有政治性因素也有现实因素,最现实的因素就是孟什维克在彼得格勒的全市工商业联合委员会造成了不小麻烦(在罢工和起义中),而政治性的因素则恰恰来源自季诺维也夫作为温和派布尔什维克的意识形态。
1.
季诺维也夫主义:
专政与霸权
而恰恰是认识季诺维也夫之于彼得格勒,才能明白彼得格勒之于季诺维也夫的意义。
彼得格勒对于布尔什维克来说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用托洛茨基的话来说,就是无产阶级之都,布尔什维克的物质和精神象征:著名的《布列斯特和约》在布尔什维克里面取得共识的基础之一就是,如果德军继续进攻,彼得格勒落入德占区的话,俄国无产阶级革命便无从谈起。而季诺维也夫能够在彼得格勒长期驻留,不仅说明了季诺维也夫对于布尔什维克里面的特殊意义,而且也让彼得格勒成为了所谓的"季诺维也夫主义"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很多强调季诺维也夫是一个"普通"或者说"缺乏才能"的布尔什维克的说法,可能都忽视了一点——即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卢那察切斯基这三人是最早期的列宁的支持者和理论家。更不用提季诺维也夫曾经代表着列宁,战胜了无产阶级文化派的博格丹诺夫的质疑。如果说托洛茨基是通过革命和对群众情绪的观察,布哈林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钻研,而斯大林是通过在布尔什维克党政组织里面的上下攀爬,得到了自身对于革命的话语和意识形态的训练的话——那么对于季诺维也夫来说,作为列宁早期的理论家的经历。则深深印刻在了季诺维也夫的世界观之中。
季诺维也夫在早期的列宁主义中继承的最重要的两点意识形态分别是"专政(autocracy)"和"霸权(hegemony)"这两个思想。
专政代表着一种带有唯物色彩的现实主义特色,这点在与博格丹诺夫的论战中体现的很好: 用列宁的话来说就是"专政不意味着摧毁工厂、银行和资产阶级的各种社会机器,相反意味着会有无产阶级的工厂、无产阶级的银行和无产阶级的社会机器",这个观点和无产阶级文化派的无产阶级将会塑造一个以他们为主的全新建构的社会所相反。而反过来说,存在着支撑无产阶级存在的物质基础,无产阶级的社会统治才能得以实现。
在这里季诺维也夫运用了一种更为简单的角度去看待了这个问题: 即对于俄国而言,专政只能建立在无产阶级的物质基础的存续上,而彼得格勒的大工业就是这种物质基础的代表。这种重视体现于季诺维也夫的发言记录或者是维护彼得格勒特殊地位的努力上,特别是在内战往后,彼得格勒愈发衰败的情况下,季诺维也夫维护彼得格勒的努力就愈发激进:
一个很好的例子,1921年开始的新经济政策让彼得格勒陷入了一片萧条,在破产和失业潮中,季诺维也夫为了保护彼得格勒93座大型工厂不被关停(布尔什维克中央同意了关停这些工厂的决议),于是开启了贵金属珠宝收集战线,竭尽全力搜刮了彼得格勒教堂和资产阶级家庭的所有贵金属和珠宝,以换取外汇来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来维持这些大型工厂运作,即使是被托洛茨基羞辱也在所不惜(托洛茨基把季诺维也夫收集的珠宝用假人穿戴好,放在了人民委员会季诺维也夫的席位上)。而面对布尔什维克中央关停putilov巨型工厂的提案,季诺维也夫甚至动用他在1918年彼得格勒保卫战的人情组成的暗线,联络上了斯大林,让斯大林通过行政和其他手段取消这一危及彼得格勒巨型工业区的提案。
而霸权则代表了布尔什维克统治的基础,即党和工农联盟的关系——布尔什维克将赢得工人阶级的支持,这组成了无产阶级的布尔什维克霸权,同样的模式下,无产阶级也将会赢得农民阶级的支持,这将会组成布尔什维克政权的无产阶级霸权模式。在这点上季诺维也夫塑造了他的以"工人化"为特征的扩党主义主张,长期以来季诺维也夫都主张扩大苏维埃代表和人民代表的数量,并以此来形成一种非党分子监督,以及协同布尔什维克党组成全面的工人阶级政党。
而对应的便是季诺维也夫在彼得格勒的政治实践模式,他邀请了左翼社革党成员参与市政,甚至在比较关键的住房委员会等一系列市政委员会中,他欢迎非党工人以及非党专家群体组成核心市政力量。同时,早在1920年季诺维也夫就以他治下的putilov巨型工厂为例子,开始在党内讨论党和官僚组织是怎么样和群众剥离的。
这种讨论党和官僚组成的"高墙"的进一步发展。便是季诺维也夫参与德国共产党组建工作的演讲。在这一系列演讲中,季诺维也夫成为了布尔什维克里面第一个回应寡头铁律的领导人。寡头铁律针对1910年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官僚化导致基层和高层剥离,最终形成寡头政治的批评,在这里季诺维也夫在1921年的《关于非党群众在党政治中的作用》的演讲中,可以说是正面回答了这一点,他认为布尔什维克必须要通过某种方式重建和群众的联系,避免群众政治对布尔什维克的全面失信,而解决的方法便是极力实行非党群众参与党政治的扩党方式,最终目标而且必然的结果一定是布尔什维克的"工人化"——也意味着布尔什维克党的身份不只是工人的领导者,而是工人阶级霸权的实践者,作为一整个联系工人阶级的有机成分。
这种有机霸权的实践不单单是政治化的,同时也是文化社会意义上的,季诺维也夫治下的彼得格勒和无产阶级文化先锋派与教育先锋派的同盟,几乎人尽皆知,公开的激进学校和文化表演在彼得格勒几乎一年不停轮流转,即使是在喀琅施塔得起义或者尤登尼奇的围攻中从未停止。这里也要说说,季诺维也夫和喀琅施塔得舰队委员会的波巴特冲突的另一个原因,是季诺维也夫认为波巴特给水兵看的希腊悲剧不够"先锋"。
季诺维也夫主义的第一段——工人化思想是对列宁主义霸权思想的一种转写,他把如何结合工人情绪,以及政治上的争夺工人情绪和选票列入了彼得格勒工厂宪法的党纲里。这为他争取到了彼得格勒,特别是类似putilov巨型工厂的工人群体的支持。而这种行政方法促使了季诺维也夫虽然没有反对新经济政策,但是他在一整个新经济政策中都是耐普曼(新资产阶级)和库拉克(富农)的强烈反对者。
而在农民问题上,季诺维也夫沿用了同样的一套逻辑,即将富农视为是布尔什维克在农村选票竞争的直接对手,作为无产阶级有机成分的布尔什维克,必须要通过活化农村的贫农和中农部分,使得无产阶级成为农村的有机成分。
失去管制的农村和破败凋零的城市,让季诺维也夫把列宁的专政和霸权思想转写成了工业基础的维护和布尔什维克的有机化转变。尽管季诺维也夫后来转变为工业化和超工业化的支持者,但是他对农民阶级情绪选票的分化和拉拢,也让他被指控为试图复活独立农民委员会(而且季诺维也夫不完全否认这个指控)。季诺维也夫的工业化反对派的主张比起照抄托洛茨基的提纲,本质上是季诺维也夫主义对于列宁主义的改写,是一种带有强烈修正色彩的超工业化方案。
2.
群众化还是官僚化:
季诺维也夫的失败
但同时也必须要说的是,季诺维也夫在布尔什维克内部是一个声名败坏的存在。很多人谈及1924年三驾马车对于托洛茨基的迫害,都是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主导的,斯大林只是起了辅助作用,但是很少人谈及为什么会这样?
实际上是因为在1924年托洛茨基出版了他的《十月的教训》,里面详细的描写了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在革命前夜如何从"列宁的近卫军"变成列宁革命的反对者。这本书一经出版,就让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迅速的身败名裂,捷尔任斯基在1925年和斯大林的谈话中就说了,绝大部分的布尔什维克党员在今天视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两人为布尔什维克的耻辱和背叛。
季诺维也夫在这本书出版后,近乎疯狂的试图彻底放逐托洛茨基,并且不惜动用一切官僚手段方法来达成这一点。季诺维也夫在呼吁放逐托洛茨基的演讲中,使用了他经典的对列宁的引经据典,将新生的"托洛茨基主义"塑造为一种反布尔什维克恶魔学,并且联合加米涅夫和布哈林捏造了一种"工农联盟vs托洛茨基主义"的对立来破坏托洛茨基的名声。
但很不幸的是,季诺维也夫攻击托洛茨基的各种方法,最后都被斯大林利用来攻击季诺维也夫。斯大林对列宁引经据典,批判了季诺维也夫的修正官僚和群众关系的努力,而对农民的敌视这个帽子也被布哈林用来扣在了支持工业化的季诺维也夫头上;甚至更悲剧性的是,因为托洛茨基的《十月的教训》的广泛传播,大部分布尔什维克党员对季诺维也夫缺乏同情,认为他对斯大林的反叛只不过是他对列宁的反叛的重演。
季诺维也夫在生命晚期试图做好很多事情,塑造新的群众和党的有机关系,复兴俄国无产阶级的大工业基础,维护农民委员会来缓和党和农民的对立,为此他甚至动用了他蓄养多年的列宁格勒官僚集团,加入到托洛茨基的反对派中,为反对派运动加码。但是又因为他针对托洛茨基的权力欲,以及他这个官僚集团熟手的争取官僚支持的小动作,最后反噬了季诺维也夫本人,让他最终成为了小丑一样的人物,以至被称为"最卑劣的布尔什维克"。
3.
季诺维也夫是葛兰西的老师?
季诺维也夫希望保持无产阶级的基础,但他的手段却是联系斯大林以及调动官僚手段;同样的,他试图重建党和群众的有机关系,但是彼得格勒的官僚集团就是季诺维也夫在争夺全国话语权的基本,同时为了实现彼得格勒的自治地位,他也不惜于先后和不同的官僚集团合作共事;季诺维也夫也试图投入反对派来实现改革和挽救自己的政治生命,但是从始至终,季诺维也夫在反对派领袖托洛茨基眼里都是懦弱的机会主义者。
季诺维也夫做的很多事情在我们眼中,甚至在当时的布尔什维克眼中都是很矛盾的,是无意义的小丑行为。但是如果带入到一个"早期列宁主义者"的角度来看的话,多多少少是能够明白季诺维也夫的行为逻辑的:
为了保持无产阶级物质基础而不择手段,创造一个核心化的改革集团作为布尔什维克的有机成分(先锋队),并且始终不承认和官僚主义的对立等于布尔什维克党内全面战争。原因是布尔什维克党的目标从来都是实现存在社会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以及笼络绝大多数的社会霸权。
比起"最卑劣的布尔什维克"这个评价,不合时宜的早期列宁主义者更符合他的人生,在1917年的革命前夜时,季诺维也夫就开始慢慢落后于整个革命时代,不合时宜的行动叠加上革命后的现实,最后依旧是创造出了失败的季诺维也夫。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季诺维也夫作为共产国际西欧部分的核心领导层,指导和训练了大量的欧洲共产党组织,比如匈牙利社会党、德国共产党以及稚嫩的意大利共产党。
正是季诺维也夫倾注了许多心血的这个意大利共产党(意共和布尔什维克近乎唯一的接头人就是季诺维也夫),后来成长出了一个和季诺维也夫许多观点极其相似的人: 文化霸权、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专政基础的需求以及基础不同的阵地战形式——这个人就是日后会大名鼎鼎的安东尼奥·葛兰西。
也许历史给我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最卑劣的布尔什维克"的思想没有因为他的失败而被全面抹杀,反而是这种思想抛弃了主人,由另一个极负盛名的人物传播到今天。
插图 / 哈立德
排版 / SC
相关阅读:
ⅪNⅦ/E | 击石流水——俄国革命中的犹太社会主义者如何阻止反犹屠杀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