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伯恩斯坦论马勒的左脚与右脚丨《年轻人的音乐会》课程导赏


《年轻人的音乐会》课程导赏

马勒:他的时代到来了(下)

伯恩斯坦论马勒的两面性


    每当提到“马勒”这个词时,在我的脑海中随之而来的第一个印象是一个双脚分跨在那神奇的“1900”标界线两侧的巨人。他站在那儿,他的左脚(靠近心脏较近)坚实地踩在他所热爱的肥沃的19世纪上,而相比之下。他的右脚踩得很不坚实,在20世纪找寻着立足之地。有些人认为他从未找到这一立足之地,另一些人俄同意这些人的观点)坚持认为如果没有这只右脚的威严的落下,20世纪音乐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然而不论哪种评论是正确的,仍然是这个形象,他双脚分跨在那条线的两侧。马勒与施特劳斯、西贝柳斯还有勋伯格,一起唱着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最后的挽歌。然而施特劳斯凭着他非同寻常的才华走上了一条不那么强调主观技巧的道路;西贝柳斯和勋伯格找到了他们各自全然不同的道路走向新世纪。而马勒却仍然留在那儿双脚分跨;他的命运是对自巴赫开始直到瓦格纳的德奥音乐的伟大宝藏作总结、汇集并将之最终埋藏。


   那是笔可怕而危险的遗产。他是否将自己看作是从莫扎特开始的一系列交响曲作曲家中的最后一位,甚或是从巴赫开始的一系列伟大的德国作曲家中的最后一位?他同他们在同一艘摇晃不定的小船上。再现这一传统,达到其顶峰,并用他自己的心灵之火将之熔铸成一个整体,这便是历史和命运交给他的任务,一个引致年复一年的嘲笑、排斥和痛苦的任务。

   可是他别无选择,他是个强有力的、疯狂的人。他采用了德国音乐中的全部基本成分,包括其陈词滥调,并将之拉伸到极限。他将休止符变成令人颤栗的宁静、弱拍变成为发出致命的一击所作的准备、停止变成了大幅度震荡的间隙或者是可怕的中止、不论在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中重音都被各种所能想象的手段拉伸得异常巨大,慢乐章被拉伸得几乎毫无变化,渐快变成了旋风,强弱变化被强调得如此过分以致于敏感得有些神经质。马勒的进行曲像心脏病突发、他的合唱像是一切基督徒都发疯了似的。古老的四小节短句被用钢铁般的节奏描述;他的绝大多数按传统方式收束时的赞美诗令人想起痛苦得到缓解的时刻。马勒是成倍的德国音乐。


   当然、所有这些强调所导致的结果是,由于他的音乐里神经过度紧张而令人不堪忍受,因而多年来一直为人仍所拒绝,而现在我们却从中发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同时还有其它一些结果:其讽刺性辛酸得令人难以理解;过分的多愁善感至今使一些听众感到畏缩,经常出现彻底的失望情绪,而且这种失望情绪往往导致音乐材料无法再进一步发展,而进入到某种可能最终净化我们的“保护性音乐”。然而我们得到了净化,没有一个有情感的人在听完第九交响曲说完了一切该说的、做完了一切该做的之后,不感到精疲力尽,同时又有被净化的感觉的。而那就是经历了苦难之后达到的胜利,从而证明所有那些过分的东西都是有道理的:我们确实最终面对着启示的照耀,那束真正象征着和平的光辉。

   左脚下有那么多的财富;那么右脚呢,它在20世纪的新土地上探索、测试着其是否坚实、肥沃、下面有种子。是的,那是片肥沃的土地已有种子。是从线的另一例蹦过来的。马勒对这片土地的所有测试、试验和进人都是用过去的语言进行的。他那分裂的节奏、他用后瓦格纳的方式将调性扩展至极限(但没有打破它!)、他探索着一种新的结构、完全线性的移调、探索像室内乐般透明的管弦乐技法——所有这些都预示着20世纪的常用手法;而这些都源自于他所热爱的19世纪的音调。同样,在他竭力追求新的形式——一首两乐章的交响曲(第八),一首六乐章的交响曲(第三),在交响曲的末乐章以外的乐章中包含声乐(第三、第八、大地之歌),间奏曲式的乐章,故意以粗暴的打断、使入心烦的重复、把音乐变得支离破碎等手法弄得畸形的乐章,所有这些对新的正式结构的探索都可在贝多芬的第九及他最后的奏鸣曲和弦乐四重要中找到先例。甚至那生硬的旋律移调、出入意料的间隔、大幅度的跳跃、寻找“永不结束的”旋律、模糊的和声——这一切都对20世纪的许多音乐家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都可最终上溯到贝多芬和瓦格纳。

伯恩斯坦指挥马勒《第五交响曲》


    我想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对所谓的《第10交响曲》持怀疑态度的原因。我从不确信在那谐谑曲中的节奏试验、对调性的戏弄。我常常想,如果马勒并未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就死去的话,会发生什么。他会或多或少地像现在的各种“版本”那样完成那部第10交响曲吗?是否有什么迹象显示他将越过那座山顶,与勋伯格走到同一阵营中?这是历史上最让人困惑的“如果”。然而我认为他绝不可能活着渡过那个危机,因为对他来说那儿根本没有答案;他不得不留下这部未完成的交响曲死去。毕竟,一个人的命运不会超过他的一生中所发生的一切,甚至更糟。马勒的命运是结束德国交响曲的伟大传统,随后离开,而不是要求他去开创一种新的东西。现在对我们来说这一点可能是很清楚的,但对马勒来说,在他还活着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命运将会如何却一点儿也不清楚。他认为自己是新世纪的一员、正如也是旧世纪的一员一样。他是个被痛苦折磨、分裂的人,他的眼睛看着未来而心却留在过去。


    但是命运确实赋予他非凡的魅力,并在音乐史上占据一独特的地位。作为交响音乐的埋葬者,他以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从那美丽的果子中榨出最后几滴汁水,对手头所有的材料孤注一掷并坚持不懈地予以重新审查、评价,将调性音乐推至极限。马勒有幸成为这样一个人,说出最后的话、作出最后的手势、淌下所有最后尚存的泪水、并说出最后的道别。向谁而诉?向他所熟悉并希望永远记住的生活、向未被破坏的大自然、向对拯救的信仰,但也向他所熟悉并希望永远记住的美丽的末被破坏的调性音乐、向他在对所有这一切道别时所持有的信仰。对他来说《大地之歌》中最后的C大调大三和弦是一切浮士德式的历史的最后的C大调大三和弦。对他来说?

伯恩斯坦指挥马勒《大地之歌》


第二季伯恩斯坦《年轻人的音乐会》导赏:

    1、跟伯恩斯坦学音乐史

    2、他们为何选择伯恩斯坦《年轻人的音乐会》第二季?

    3、“如果你问我应该做一名音乐家吗?我的回答是,No!”

    4、撕掉拿破仑名字后,贝多芬首演了这部歌剧

    5、欣赏歌剧必备知识要点

    6、伯恩斯坦如何解读贝多芬歌剧

    7、“二重唱”(Duet)欣赏指南

    8、柏辽兹如何描述听音乐的感受

    9、瓦格纳如何解读贝多芬的唯一歌剧

    10、柏辽兹《幻想交响曲》欣赏指南

    11、西方标题音乐发展简史

    12、柏辽兹的贡献是什么

    13、《虎口脱险》中的柏辽兹

    14、马勒《第四交响曲》极简指南

    15、指挥家眼中的马勒《第四交响曲》 












音乐之光将从9月中旬起,推出第二季《年轻人的音乐会》视频课程(共计13个主题,40期课程,每周更新2-3次,持续三个月)。咨询课程、购课用户进课程群请联系微信客服:muselit。





除视频课程外,我们根据视频开发了辅助大家课后学习及阅读的随堂课件,包括:“课程概要、今日提问、伯恩斯坦如是说、涉及作品介绍、推荐阅读”等等,帮助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消化课程内容。






我们将同时开设每日助教导读社群,每天都会有音乐学院专业助教对当日课程的核心问题、关键知识点以及所涉及作品进行答疑解惑,为用户提供相互探讨与结交朋友的空间。





「 从课程中你将获得什么? 」




「 购买须知 」


《年轻人的音乐会》系列课程系音乐之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音乐之光”)在美国原版课程的基础上配合伯恩斯坦百年诞辰纪念重新加入自主原创内容而产生。音乐之光对伦纳德·伯恩斯坦原版视频课件(两季累积60+40期)、盛宗亮老师视频导读(12期)等内容(以下简称“课程”)享有版权。课程的最终解释权归音乐之光所有。

  

购买本课程的用户,亦可同步关注微信公众号[音乐之光muselit],参与社群讨论。本课程为虚拟服务内容,订阅后不支持退订、转让,谢谢理解。订阅或付费过程中有任何问题,购课用户进群请联系微信客服:muselit。


请您在课程使用学习过程中尊重音乐之光的版权,未经音乐之光授权,请您不得对于课程采取以下行为:

1.   通过下载、翻录等方式储存、剪辑上述课程;

2.   通过信息网络上传、刻录光碟等方式传播上述课程;

3.   通过捆绑销售等方式将上述课程用于商业目的;

4.   其他侵犯我司版权权益或构成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任何上述行为都将构成对音乐之光知识产权的侵犯,如有违反,音乐之光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