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酒养生”说法的前世今生

随心 怡然随心 2019-05-06

作者简介:随心, 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加入某跨国知名药企从事药物研发。在十余年中带领团队与糖尿病,肌肉萎缩症等等作斗争,近年来着重于抗衰老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随心撰文理念:但求忠实于数据,不夸张,不偏颇,随心而来。


要追溯源头,红酒养生的说法恐怕是从著名的法国悖论 (the French Paradox) 来的。

法国悖论指的是虽然法国人每天的饮食里有大量高热量高“饱和脂肪”的食物 (, 鹅肝),可是法国人比其它发达国家的人得冠心病的几率要低很多。

譬如2002年,法国人平均每天消耗108克的动物源脂肪,美国人只消耗72克。法国人比美国人多吃四倍的黄油,多60%的奶酪和多三倍的猪肉。可是根据英国心脏病协会的统计,1999年,35-74岁的男子中,死于冠心病的法国人每十万人有83位,而美国却有115位。

法国悖论能够流行起来,和法国波尔多大学的一个叫塞尔日雷诺 (SergeRenaud) 的科学家紧密相关。


图:塞尔日雷诺. 照片来自美联社.

塞尔日∙雷诺在法国波尔多地区长大,他的祖父有一个葡萄园,出产葡萄酒。他也因此从小养成了吃饭时候喝葡萄酒的习惯。

1991年的时候,美国CBS电视台有个叫60分钟的纪录片,调查为什么虽然法国人吃很多高“饱和脂肪”的食物,可是法国人得冠心病的比例只有美国人的1/3。塞尔日雷诺在这个节目里面说,法国人每天都要喝2-3 (大约20-30) 的红酒是根本原因。

这个节目在美国境内掀起了红酒热潮。1992年,美国红酒的销量比以前增加了44%,并从此以后一直保持着好的势头。很多酒商也趁机打广告宣传红酒具有养生的奇效。一时间红酒身价大涨。很多本来不喜欢喝红酒的人也每天喝一些来达到“保护心脏,延年益寿”的目的。

纪录片播出后,美国酒烟枪管理局建议塞尔日雷诺用数据来支持他的论点。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叫莫妮卡的项目,统计了10年里世界各国25-64岁之间男女性得冠心病的趋势。塞尔日雷诺就从莫妮卡项目中取样,分析了欧洲好几个国家脂肪/酒精摄取量和冠心病导致的死亡率之间的关联。1992年,他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流行病学研究。认为法国的冠心病率比欧洲其它国家低40%,和法国人每天喝20-30克的红酒有重要关系。他还提出假设,红酒是通过抑制血小板凝集起作用的。但是这篇文章并没有把红酒和别的酒区分开来。可以笼统的概括成酒精的作用[1]

塞尔日雷诺紧接着在1999年发表了另一个相关性的研究,采样了36250位法国东部群众,发现每天适度喝红酒的人,比完全不喝酒的人,因为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几率都要低。然而,对于降低由冠心病引起的死亡,喝红酒和喝啤酒没有区别[2]

在这以后的几十年里,学术界对于这个理论正确与否一直争论不休。

(一) 两个根本的问题要搞清楚

1. 基本的假设正确么?

法国悖论提出了两个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法国人摄入很多“饱和脂肪”,然而冠心病率低。

可是,这个矛盾的存在是基于一个假设:摄入很多“饱和脂肪”就会引起冠心病。

这个假设成立么?

脂肪分“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和“反链脂肪”。

通常学术界认为“饱和脂肪”和“反链脂肪”是造成疾病的坏蛋。它们会增加体内的坏胆固醇 -“低密度胆固醇”的含量,导致斑块积聚在动脉中,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得冠心病的风险大幅度增加。而“不饱和脂肪”则是对人体有益的。

可是,20162017年有两篇很受争议的流行病学研究挑战了传统的观念。

先是2016年,一组来自美国,日本,爱尔兰,英国等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抽样了以前的研究公布过的30个人群样本[3]

  • 其中记录了由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的28个人群样本:12个人群样本的数据证实“低密度胆固醇”和死亡几率没有任何关联性;16个人群样本的数据发现体内含量的“低密度胆固醇”和死亡有关。和传统观念完全相反!

  • 特地记录了由冠心病造成的死亡的9个人群样本:数据分析发现“低密度胆固醇”和由冠心病引起的死亡完全没有任何联系

2017年,另一组科学家们发现“饱和脂肪”的摄取和冠心病,中风,二型糖尿病,以及别的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都没有必然的联系[4]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流行病学研究[5]1993年,有一组美国科学家,研究了40个国家的饮食习惯和55-64岁之间男性的冠心病死亡率的相关性。他们统计了每个国家饮食里面胆固醇和“饱和脂肪”的含量,然后用了一个综合指数CSI来表达这个量。CSI数值越大,饮食里面胆固醇和“饱和脂肪”的含量越高。

法国的CSI24,因为冠心病而死亡的人数是每十万人中有198位。芬兰的CSI指数和法国相似-26,然而冠心病的死亡率是每十万人中有1031位。这两个国家在40个国家的样本中都属于异常值(outlier),但是还是可以看出,胆固醇和“饱和脂肪”与冠心病死亡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很可能还有别的因素在起作用。

这几个研究的结果推翻了原先的假设。摄入很多“饱和脂肪”并不一定会引起冠心病。

吃货们,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这样的话,矛盾本身就不存在了:摄入很多“饱和脂肪”并不一定会引起冠心病。

悖论之说就不存在了。论题变成了喝红酒可以降低冠心病率。

2. 相关性≠因果

前面提到了好多次的流行病学研究, 是以统计学方法来确定某一因素是否和疾病有关及其关联的程度如何。塞尔日雷诺的两篇论文中的因素是每天喝2-3杯红酒,疾病是冠心病。研究数据表明了喝酒和较低的因冠心病引起的死亡率有相关性。

更引伸一步的理解是,喝红酒可能可以降低因冠心病引起的死亡。但是,并没有直接证明因果:红酒确实直接导致了法国的冠心病几率低。这种相关性研究可以给科学家们提示有可能造成疾病的原因,但是最终的证明还要来自临床实验。

举两个例子说明这个相关性≠因果。

“丁蟹效应”

很多炒股的人都知道“丁蟹效应”或者“秋官效应”吧。从1992年郑少秋在大时代里面演丁蟹开始,只要郑少秋主演的新戏开播,香港恒生指数都会下跌。

可是如果把这个现象解释成郑少秋出新戏是造成熊市的根本原因。你信么?秋官真有这么大的本事也不用靠演戏赚钱了。

有机食品引发自闭症?

用美国的实实在在的数据找到另一个相关性更好的例子。下面图里红色的曲线是统计出来美国每年花在有机食品上的钱。紫色的曲线是美国自闭症儿童总数。这两条曲线的走势几乎完全一样,有99%的相关性。

如果根据这个数据发论文,标题:重磅研究!有机食品引发自闭症!我会不会被砖头拍死?

希望这两个例子可以帮助大家理解,有些时候两件事情可能会因为随机因素表现得相关,要依靠大量的采样,严谨的统计学分析来确定这种关联性的可信程度。就算是证明了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的相关性,也只是提示了某种因素可能会造成一个结果。最终还是要用实验来证明确实的因果关系。但某些临床实验可能很难实现。试想,谁会愿意参加一个实验,每天吃大量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来证明最终是不是会致死?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常常因为潜在的逻辑误区和认知偏见,倾向于从微不足道或者巧合的数据中抽提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信息。对于一些看似完全没有联系的事情很容易理解只是巧合。可是如果本身就觉得一个因素可能造成某种疾病,就会有倾向把相关性解释成因果。克服这种倾向性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经常地提醒自己。

文后我提供了一个网站链接,里面有各种奇怪的因为巧合而有相关性的数据,比如每年因为溺水死亡的人数和尼古拉斯凯奇出现的电影的数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很好的教学素材哦。

(二) 有实验证据来证明因果么?

为了更好的解读,下面我把红酒的主要成分一一拿来分析。

红酒里面主要含有酒精,白藜芦醇和单宁。

酒精

一个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适量的喝酒和降低因为冠心病引起的死亡率有关联。但是同时也发现,红酒,啤酒,和别的含酒精的饮品没有区别[6]

在动物模型里,有些科学家给动脉粥样硬化的小鼠模型喂红酒 - 6%酒精的红酒放在水瓶里作为唯一的水源随便喝,从七周大喂到二十六周,这大致相当于人从17岁一直喝到34岁。喝红酒对减轻症状并没有什么帮助[7]

在一个兔子实验里,兔子们被喂了添加了0.5% 胆固醇的模仿美国饮食的食物。然后又给了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啤酒,被水稀释的酒精,威士忌和葡萄糖水喝。用在这个实验里面的啤酒的酒精含量是4.9%,其他的含酒精9.5%。红葡萄酒显著减少了动脉粥样硬化,白葡萄酒,被水稀释的酒精和威士忌有很小的作用,而啤酒则完全没用[8]。然而,随后有两个实验用了相同的实验设计,却无法重复出相同的结果[9, 10]

目前为止还没有人体临床实验来直接证明红酒或者别的酒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作。

白藜芦醇

我之前已经专门写过一篇讲白藜芦醇(有兴趣的可以戳我)。当年葛兰素史克花了7.2亿美元买了研发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的公司Sirtris,做了各种疾病的临床实验,有些实验用了比在红酒里面高几十倍的剂量,最后什么效果也没看到。

单宁

单宁是一类任何含有足够羟基和其它合适基团(如羧基)的大型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它广泛存在于各类植物、种子、树皮、木头、树叶和水果皮中。植物叶片大约50%的干重都是单宁。单宁的分子量在5003000以上,有些甚至高达20,000

在葡萄酒中,单宁是使葡萄酒口感变干的质地元素。所有的葡萄酒都含有单宁,但是白葡萄酒的单宁要比红葡萄酒低得多。那是因为单宁来自葡萄皮,葡萄籽和存储酒的木桶。与红葡萄酒不同,白葡萄酒通常不用葡萄皮或籽发酵,因此白葡萄酒中单宁的含量大大减少,大部分是存储酒的木桶里的单宁渗入到酒液里面。

由于单宁包括好多不同的化学物质结构,而且大多数在体内都会被迅速的代谢排出(大部分只有5%能被身体吸收),很难确定它的健康效应。迄今没有证据直接证明饮食里面的单宁有健康益处[11]

很多人认为红酒里面的单宁有抗氧化的作用。有两个实验都发现喝了300毫升红酒的志愿者血液的抗氧化能力确实增加了,可是增加的量比服用一片维生素C片(1000毫克)的志愿者还少一些[12,13]

一些天然单宁具有抗癌的性质,而其他的可能诱导DNA突变。因为没有足够的安全性数据,通常建议单宁的摄取量不要超过正常饮食的水平[14]

总结归纳起来:适量的喝酒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是高大上的红酒和二锅头可能没有很大的区别。

(三)还有别的原因来解释法国悖论么?

2016年法国人的平均寿命是81.7(世界排名14),美国人是79(排名53),中国人是75.4(排名108)

2014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 (链接在文后),全世界因为冠心病而死亡的人数最低的国家是韩国,其次是法国,美国排第44位,中国排第70位。

也许法国人还有别的生活习惯值得我们借鉴?

研究人员在美国费城和巴黎的麦当劳里蹲点比较,发现;

法国人每餐吃的量少。法国一份食物比美国小多了。

  • 法国人吃得慢。巴黎的人平均吃一顿饭需要22分钟,而费城的人只需要14分钟。

  • 美国费城的餐馆广告上,73%的餐馆提到了自助餐的选择。而巴黎没有一个餐馆提到。

  • 法国人基本不吃零食。

一个正常人每顿饭需要750卡路里的食物。食物吃下需要二十分钟的时间才能让人觉得有饱的感觉。但很多人在二十分钟以内就能塞下3000卡路里的食物却还觉得不满足。

细嚼慢咽少吃多运动才是王道!

最后我要指出,我对前面提到的关于“低密度胆固醇”,“饱和脂肪酸”和冠心病的关系的研究结果持观望态度。这两个研究都是有缺陷的。比如2016年的研究只采样了60岁以上的老人,并没有看采样人群是否服用了降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比如,有人在实验起始发现自己有很高水平的“低密度胆固醇”,可能就从此服用他汀类药物,从而显著降低了死亡几率。

千万不要以这两个研究的结论作为可以胡吃海吃的论据。但是也不用谈胆固醇和“饱和脂肪”就色变。

还是上一篇文章里(戳我戳我)的例子得出的结论:吃得杂吃的适量才是最好的


有趣的链接:

  1. 从1980年开始每年世界各国平均人口寿命的统计,还有2050年的预期值:

    http://www.geoba.se/population.php?pc=world&page=1&type=15&st=rank&asde=&year=2015

  2.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2014年世界各国因为各种原因的死亡率排名。统计包括各种死因,比如喝酒,癌症,自杀,火灾等等。右上角可以选择特定的死因。

    http://www.worldlifeexpectancy.com/cause-of-death/coronary-heart-disease/by-country/

  3. 各种奇怪的因为巧合而有相关性的数据,比如每年因为溺水死亡的人数和尼古拉∙斯凯奇出现的电影的数量很有相关性。因为是从公布的数据库取样,各种原因的死亡人数的统计占了较大的比例。

    http://www.tylervigen.com/spurious-correlations


参考文献:

  1. Renaud,S. and M. de Lorgeril, Wine, alcohol,platelets, and the French paradox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Lancet, 1992.339(8808): p. 1523-6.

  2. Renaud, S.C., et al., Wine, beer, and mortality in middle-aged men from eastern France. Arch Intern Med, 1999. 159(16): p. 1865-70.

  3. Ravnskov, U., et al., Lack of an association or an inverse association between low-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mortality in the elderly: a systematic review. BMJ Open, 2016. 6(6): p. e010401.

  4. Malhotra, A., R.F. Redberg, and P.Meier, Saturated fat does not clog the arterie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condition, the risk of which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from healthy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Br J Sports Med, 2017. 51(15): p.1111-1112.

  5. Artaud-Wild, S.M., et al., Differences in coronary mortality can be explained by differences in cholesterol and saturated fat intakes in 40 countries but not in France and Finland. A paradox. Circulation, 1993. 88(6): p. 2771-9.

  6. Rimm, E.B., et al., Review of moderate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reduce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 the effect due to beer, wine, orspirits. BMJ, 1996. 312(7033):p. 731-6.

  7. Bentzon, J.F., et al., Red wine does not reduce mature atherosclerosis in apolipoprotein E-deficient mice. Circulation, 2001. 103(12): p. 1681-7.

  8. Klurfeld, D.M. and D. Kritchevsky,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alcoholic beverages on experimental atherosclerosis in rabbits. Exp Mol Pathol, 1981. 34(1): p. 62-71.

  9. Munday, J.S., et al., The effect of moderate alcohol consumption as either red or white wine in the C57BL/6 mouse atherosclerosis model.Coron Artery Dis, 1999. 10(2): p.97-102.

  10. Wakabayashi, Y., Effect of red wine consumption on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idation and atherosclerosis in aorta and coronary artery in Watanabe heritable hyperlipidemic rabbits. J Agric Food Chem, 1999. 47(11): p. 4724-30.

  11. Halliwell, B., Dietary polyphenols: good, bad, or indifferent for your health?Cardiovasc Res, 2007. 73(2): p.341-7.

  12. Maxwell, S., A. Cruickshank, and G.Thorpe, Red wine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serum. Lancet, 1994. 344(8916):p. 193-4.

  13. Whitehead, T.P., et al., Effect of red wine ingestion on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serum. Clin Chem, 1995. 41(1): p. 32-5.

  14. Habauzit, V. and C. Morand, Evidence for a protective effect ofpolyphenols-containing foods on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 update for clinicians. Ther Adv Chronic Dis, 2012. 3(2): p. 87-106.


往期精彩回顾

闲谈保健品(一):神药”白藜芦醇“,是怎么炒红的?

健身的科学解读 (开篇) : 死神走的有多快?!
中药里的马兜铃酸,真的是中国肝癌的罪魁祸首么?

酒喝多了会中毒,那饭吃多了会中毒吗?

觉得话题有趣?请关注我的公众号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