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层干部自述:整天陷在一堆表格里,让我难以施展拳脚

点击右边关注→ 监管之声 2022-06-28


陷在一堆表格里    让我难以施展拳脚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瑾瑜


我是一名80后的基层干部,基层工作纷繁复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天都是忙忙碌碌。但是这两天,上面又要求我们下载一个学习打卡的App,并规定了相应的学习时长。


其实,本来就有全国统一的“学习强国”软件,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现在又指定了一个学习软件,很多同事腾不出时间,只好在工作时把软件打开,关掉声音,让课程播放,给自己攒学分。至于是不是真的学习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以上事例,只是我们基层干部被逼无奈走形式的“冰山一角”。


基层每年都要迎接很多上级检查,检查内容事先并不确定,特别是在检查各类资料、表格、报告方面,只是到了临近检查前的几天,才发下来一个检查清单,而清单上的很多内容,平常根本就没有要求过。这时候,检查已经临近,为了顺利通过检查,大家只好按照检查条目上的项目,一项一项做资料,像实施方案、清单、台账、总结报告等内容,需要我们坐在电脑前半晌半晌地做。这些临时抱佛脚准备出来的资料,完全是为了响应上级的检查做的。


遇到级别高的检查,上面发的清单长达二十几页A4纸,我们人手又少,却要求一两天之内,甚至连夜就要把资料全部做出来。这时候,我们只有熬夜战斗!


还有的形式主义属于赶鸭子上架一类,明明是牌子不亮、经费有限的冷门小单位,却被要求招商引资拿下大项目,至于真的有没有招到商不要紧,只要检查时能拿出招商引资的纸质资料就可以了。于是,一些没有能力招商引资的单位只好做一些虚假资料通过检查。


在村一级的工作中,各种离奇的形式主义更多。比如,农民刚收获了玉米,就要求农民两天之内把玉米秆全部挖掉,而这时候农民正在忙其他农活。但上级给出的理由是某某领导要坐车从这里路过,要让领导看到我们秋收工作已经完成的景象。有的是因为领导路过,突然要求把地里的果树树干全部涂白(防虫),其实像涂白这种农活,农民肯定有自己时间上的安排,但迫于上级压力,只能应付一下,把靠公路一边的树干涂白,另一边则没有涂。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形式主义太多,以至于同事们相互调侃,说是上级关于反对形式主义的工作安排,其实只不过是每个单位由写材料的同志先起草一个本单位反对形式主义的实施方案,然后由领导在反对形式主义启动大会上念一下实施方案,然后做一个本单位反对形式主义的清单,弄一个反对形式主义台账,再做一个反对形式主义的总结报告,在“标准高”的单位,还可能让每个同志写一份反对形式主义自查材料。这样,反对形式主义的工作就顺利开展完毕了。


说实话,我们基层干部面对着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工作,却不得不去应对各式各样的形式主义任务,空耗了很多精力,打酱油的过程中也深感空虚,难以在基层工作中施展拳脚、有所作为,缺少为民服务的自尊感。


拓展阅读:

只为“填表好看”的形式主义为何屡禁不绝


  • 张楠迪扬(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近段时间,各地各部门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对党员干部、政府官员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乱象予以集中曝光。有地方曝光基层工作走过场,在制度“上墙”上做足了功夫:居委会挂了近百块牌子,包括标识牌、制度牌、宣传牌等,令人眼花缭乱,但实际上工作多是敷衍应付了事。还有的地方部门,刷微信群工作过度留痕,“盯群”“爬楼”忙得不可开交,实际工作的落实效果却鲜被问津。


形式主义,通常指一味注重表面的形式、流程,不注重工作本身的质量和实际效果,造成不必要的繁重负担、资源浪费,还会滋生敷衍了事、不用心、不作为的负向行政文化,是危害国家治理能力的顽瘴固疾。


形式主义是现代科层制的通病,不少国家都饱受形式主义之苦。Red tape (繁文缛节)一词源于英国,用于形容令人不胜其烦的程序文牍、形式主义。Red tape本义是“红色带子”,早期的英国政府习惯用红色带子把官方文件扎在一起,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的代名词,特指行政机构低效运行。部门分工、层级明确本是现代科层体制的鲜明优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本来的优势也可能成为滋生形式主义的结构基础。


在正常的科层运行中,规则、程序、流程是政府机构和科层体系顺畅运行的秩序规范和重要保障。然而,当这些规范和秩序不能有效服务于治理目标,而是变为空洞的流程时,形式主义的苗头就开始显露。当形式化内容的总量及复杂程度不断增加,甚至成为工作内容本身,科层制的运转便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这些无谓的浪费、内耗,最终成为科层制运作的沉没成本。比如,经常被提及的“文山会海”“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就是行政流程失去内容实质、变为形式主义的典型案例。


本质上,形式主义是官员履职、政策执行的变通行为,变通的原因存在多种可能性。首先,基于科层制的结构特征,上下级政府之间始终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上级依靠下级实现政策执行。在这个过程中,上级对下级很难实现完全的信息监督。对于下级政府来说,总有一些工作的实际完成效果是上级难以洞察及掌握的。那么,表象化、易于展示和观察、完成难度较低的形式化工作,就可能成为下级更愿意展示给上级的“工作绩效”。这也是为何总有地方官员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打造形象工程。


这说明,在一些地方,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可能难以落在实处。现代政府绩效考核多采用“关键业绩指标”(KPI)考核方式,设计优良的考核体系可以敏锐而准确地捕捉到真正的绩效,但是设计不佳的体系则可能被形式化的指标占据。有的地方在投入行政资源、开展具体工作之前,首先考虑的是“是否具有填表价值”。在相关排序中,易于形式化展现的工作会被重点对待,而填表价值低的工作则可能被后置。


形式化指标更多只考核动作是否完成、完成数量如何,但要达到制度效果,则需要在形式之外进行大量的过程性投入,而这些很可能不易观察、不显见、难以在形式上量化。于是,在执行时只做表面功夫,诉诸形式主义便成为更轻松、“讨巧”的办法。


当然,形式主义也可能出于无奈和不得已。在事权大于职权、任务大于资源的情况下,如果上级层层加码,基层就会不堪重负。对于干不了、干不完、没法干,超出基层的实际能力但又必须完成的工作,过分关注表面形式、不讲究实际效果便成为一些基层单位的无奈选择。


整治形式主义,不仅需要夯实基层减负的落地效果,释放地方政府的精力和活力,也要引导建立效果导向的考核和监督体系。当然,只有将求真务实内化为共识性价值,才可能产生自我约束力,使之成为各级政府官员崇尚和积极推行的工作作风。营造踏实肯干的行政文化,加强公务员队伍的职业伦理、职业精神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持之以恒、不断推进,从制度建设上升为价值内化。

相关文章




监管之声


本号推送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转载为了免费传播和分享,本号对转载内容真实性不予负责、文章观点仅供参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