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目标、2制度、3通道、4举措” 全力打造群众满意的医保服务

健康一生保障一生 中国医疗保障 2023-03-08

2021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以来,天津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把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同“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党史学习成果与医疗保障经办工作全面发展深度融合,切实促进医保服务以民为本、推陈出新。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中心将党史学习成果巩固并转化为务实为民的内生动力,切实督促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在实践工作中深入思考、大胆创新、推出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务实举措,提升行风建设上水平,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变化和实效。


一、学史明理、明确一个为民目标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中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干部汲取、传承我们党群众工作的丰富经验,增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抓实学习教育实践要义,通过“四个起来”工作要求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实走深。


一是“‘四个走遍’动起来”,明确中心党委书记要走遍所属单位,党委委员要走遍基层联系点或分管处室,各处室党支部书记至少走访一家基层单位,各分中心党支部书记至少走访一家服务机构的要求,通过走访工作察民情、汇民意。


二是“入列轮值干起来”,严格落实市级机关入列轮值工作要求,全年安排293名干部进社区、走基层,扑下身子为民服务。共对接本职岗位解决社区治理难题24项,被社区采纳“金点子”建议意见3次,认领并实现群众“微心愿”4个,走访困难群众18户,为群众办实事214件,街道、社区反映好评率达100%。

三是“服务平台转起来”,运用医保信息化服务、为民服务平台,加强医保便民为民服务阵地建设,共收集“为群众办实事”建议89条,确定优化便民利民举措12条,医保经办管理体系不断健全。

四是“志愿服务做起来”,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宣传队作用,紧贴群众医保经办需求开展宣讲政策、走访慰问、联系帮扶等活动,让群众看到真变化、得到真实惠。目前中心系统已开展志愿活动22次,平均已完成年度志愿活动8小时每人次。


二、学史增信、推进两项利民制度

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天津医保中心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致力于增强解民忧、护民利、保民安、顺民意、纾民困、暖民心的使命感和自信心。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全力解决群众的具体困难,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群众工作实绩。建章立制完善窗口行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提升参保群众医保服务获得感。

一是持续推动星级服务窗口建设,促进医保服务质量规范提升。中心在全市21个分中心开展星级窗口创建活动,明确星级标准,开展评定考察,促进学习交流,不断提高医保窗口硬件设施和软件实力。推动全部医保服务窗口达到五星级标准,选树党员示范岗和服务标兵,打造医保服务品牌。在刚刚结束的2020年度星级经办服务窗口评定实地考察中,各分中心总体软硬件达标,均取得了良好成绩,较2020年9个五星级窗口、12个四星级窗口的评定结果有了大幅提升。


二是推动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促进经办服务水平精准提升。为持续推进医疗保障经办机构行风建设,全面及时准确了解单位和群众对医保政务服务的感受和诉求,接受社会监督,在中心系统内开展医保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建设工作。通过明确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和渠道、评价结果回访、强化评价数据结果转化六个方面内容,构建了医保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框架。同时组建市区两级180余人的社会监督员队伍,通过开展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进一步评价、监督中心的行风建设效果。中心在全市下设21个分中心窗口布置满意度测评器,接受群众对政务服务评价反馈。据今年2季度服务好差评反馈数据在对经办业务服务进行评价的6149人中,满意率达到100%。


三、学史崇德、开通三条便民通道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中心真正把民之所忧、民之所盼作为帮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着力点。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情怀,不断把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


(一)以微信公众号为首要阵地,打通医保政策宣传高速通道。

医保政策涉及百姓切身利益,需要广泛宣传方能让百姓清楚明了,落实落细。医保中心与下设分中心均已建立微信公众服务号,促进办事群众和医药机构了解医保政策,办事顺畅。医保中心累计发布信息137期共245篇文章,医保分中心每半个月更新微信公众服务号内容,为方便参保人员,各医保分中心公众服务还提供业务用表下载、预约办理、业务反馈等经办服务。极大的提高了政策咨询的准确性、便利性,得到参保单位和群众纷纷点赞。


(二)深化岗位建功和志愿服务活动,打通政策服务零距离通道。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各分中心积极落实“医保政策进社区”服务宣传活动,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让人民群众零距离了解最新的医保政策,更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医保服务的亲情温度。积极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宣传队作用,紧贴群众医保经办需求,广泛开展志愿服务送基层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面对后疫情时期,组织各分中心成立疫情防控应急志愿者团队,骨干力量全部参加,随时准备奔赴社区一线,为疫情防控贡献医保力量。

(三)以深入基层为调研前沿,打通问计于民、问策于民的回声通道。

中心领导干部深入参保单位、深入经办一线、深入服务对象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民生需求,问计问需于基层,解决问题在基层;通过政策宣讲、咨询答疑、问题反馈,深入宣传医保政策、回应民生关切。切实结合医保工作特点,紧贴群众现实需求,察民情、访民意,在传思想、扬新风、送服务、办实事中发挥作用,不断做好医保经办工作。


四、学史力行、落实四项惠民举措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中心注重聚焦聚力重点任务,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巩固拓展基层民生需求办实事。

一是搭建多渠道经办平台,提供标准化的公共办事服务“星辐射”。

按照医保信息平台整体要求,统筹开发医保网厅、app、小程序、公众号、自助设备以及政务平台相关公共服务功能,在公共服务实现数据传输,具体推送场景、数据字段及详细流程,为群众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精准的医保政务服务。切实提升信息化水平。完成“互联网+”医保联网结算系统建设,支持互联网诊疗服务全流程管理,实现参保患者身份认证、医生出诊、线上处方审核、医保结算支付、药品配送等功能。务。开通“网上办”、“掌上办”、“电话办”业务经办新通道,实现医保业务的“经办不见面,服务不间断”。


二是通过国家医保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自助备案服务“秒办理”。

自2021年1月1日起,天津市率先在滨海新区(试点)开展自助开通异地就医直接备案服务,得到了参保群众的好评,提升了参保群众的办事效率。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总体部署,2021年4月1日起,本市全面推开参保人员办理异地就医自助备案服务,依托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为参保群众提供以“告知承诺制”为基础,“免证明材料、免经办审核、可跨省申请、即时开通、即时享受”的自助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参保人可以通过手机APP,在符合异地就医备案条件的基础上,直接备案到就医地市或省份,取消之前选择4家医疗机构作为本人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的限制,可在就医地所有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截止目前,天津市异地就医人员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自助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累计共1.7万余人。


三是优化医保服务协议,提升百姓医保服务体验“再延伸”。

定点医药机构作为医保服务提供方,诊疗服务行为不但影响基金安全运行,诊疗服务水平更直接体现出医保服务效能。结合当前实际,中心将医保协议进一步法律化、规范化,通过协议文本修订对医疗机构规范使用医保基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定点医药机构为参保群众提供医保服务的内容、方式等进一步规范明确,切实提升百姓医保就医体验。

四是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做好为民解难的“心载体”。

通过在分中心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接“烫手山芋”、专治“疑难杂症”,对医保窗口经办“办不成的事”,一帮到底,让医保政务服务更懂民意、更贴民心。对来访问题实时登记整理台账,反映问题全程督办、限期解决,形成“受理-分类-转办-办结-反馈-核查-备案”的闭环管理制度,本着“以人为本、热情服务、办事高效、群众满意”的要求,充分发挥“办不成事”窗口的“办成事”作用,强化经办窗口作风建设,推动中心工作全面发展。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天津医保中心通过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务实举措,打通担当作为的最后一公里,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我就是营商环境”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意识。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进一步深化干部员工作风建设,把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医保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原标题:学史力行 实干为民


来源

天津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

编辑

符媚茹 刘新雨


热点文章

• 建立“有事@我”服务机制 畅通异地就医服务“最后一公里”

• 破解养老困局:长护险“青城模式”探索之路

• 打造“1+1+N”新业态,实现慢病“全周期”服务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