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社会保障“第六险” 筑牢护民暖心保障线
2020年9月,陕西省汉中市被确定为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下简称长护险)第二批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将试点作为助推“医养在汉中”战略的重要支撑来推动,迅速建立起了与汉中社会经济发展、资金筹集能力相适应的制度体系。2020年12月28日,汉中在第二批国家试点城市率先启动试点,2021年1月1日,全市正式全面落地实施。试运行10个月来,总体呈现制度体系完整、运行平稳有序、经办高效顺畅的态势,群众满意率高,社会反响良好。
汉中市政府制定了《汉中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方案》《汉中市长期护理保险实施办法》,市医保、民政、卫健、财政、残联等部门先后或联合印发了《汉中市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细则》等26个配套制度、标准,构成汉中市长护险基本制度框架。
截至目前,累计受理1203人,上门评估858人,专家评审811人,综合评定811人,重度失能661人,中度132人,轻度18人。符合享受待遇的661人,基金支出122.09万元。确定34家(外市来汉机构6家)养老服务机构作为长护保险定点协议服务机构,为重度失能人员提供给护理服务。
主要做法: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长护保险试点工作推进快速有力。市委市政府将长护保险试点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医养在汉中”战略重大部署,纳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和政府专项考核重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全市各县区、各部门积极配合。
二是加强组织管理,建立便捷高效的经办体系。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汉中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县医保部门成立了相关机构和科室,确定专人开展日常试点工作。迅速组建了汉中市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评定评估员和评估专家库,上门评估采用随机抽样模式选派评估人员和评审专家,确保失能评估公平公正。具体承办采用1服务中心+11区县医保经办窗口的服务网点模式,负责长护保险申请受理、政策咨询、承办管理等具体承办工作。除费用结算外,其余各经办环节按照“一站式”“一窗口”“一单制”办理等便民服务措施。
三是强化工作统筹协调。坚持日报告、周总结、月汇报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市医保局、市医保中心和承办服务中心三方工作协调统筹推进会,研究工作进展,破解工作难题。
四是加强定点服务机构管理。严把机构准入关,从申请的80余家机构中遴选34家作为长护险定点协议服务机构,根据协议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复核、抽查的方式,对定点护理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对异常情况、反馈信息等随时跟进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对存在违规行为的定点护理机构约谈、通报、限期整改或暂停取消定点资格等处理,对护理服务等重点环节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和“双随机”监督制度。
五是注重培训。召开了全市长护保险政策和评估人员培训会,详细解读长护保险政策和上门评估技能方法。通过外出交流学习、线上演示、线下传帮带、周例会等模式,对经办程序、业务政策进行培训。对定点服务机构采取“线上演示+现场指导+答疑解惑”等方式实操培训。邀请人社、民政部门组织大规模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队伍规模和技能。
六是强化宣传。召开媒体通气会集中解读政策。编印《汉中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文件汇编》5000余册,印制宣传折页5万余份,设计了宣传海报、展板,录制长护保险纪实宣传片2部。对前期摸排的2400余名中重度失能职工逐个电话联系,询问情况、宣传政策、指导申报。深入到重点企业、社区、村镇发放资料、现场宣讲、张贴海报等开展宣传。积极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等新媒体方式进行政策解读和宣传。实现待遇宣传全覆盖,目标人群“应享尽享”。
总体来看,长护险的实施助推经济发展、改善重度失能职工生存质量、应对人口老龄化等社会效益初显。长护险试点吸引了一批社会资金投入康养事业,催生医养结合相关产业发育发展,促进了老龄事业和“银发”经济的发展,同时形成了“小病在家护理,大病住院治疗”的护理模式,既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又节省了医保基金,促进家庭和谐,增强人民福祉,受到广泛点赞。
原标题:汉中建立社会保障“第六险” 筑牢护民暖心保障线
来源
汉中市医疗保障局
编辑
符媚茹 刘新雨
热点文章
”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