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安的种子》—绘本里的万千世界
今天我们来聊聊原创绘本——《安的种子》。
《封面图》
《安的种子》是一本相当有名的原创绘本。它不仅获得了第一届丰子恺优秀儿童图画书奖,也是国内原创绘本销量相当靠前的一本书。
前段时间听了绘本TAXI创始人——李涛老师的课程,很受启发。在绘本共读群跟群里的妈妈一起读了这本书,大家同样很有感触。
同样一本书,
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世界。
当环衬上的脚印渐行渐远时,这本书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环衬
老师父分给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
“这是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非常珍贵,你们去把它种出来吧。”
几个小和尚的反应各不相同。
拿到种子后…… 我要第一个种出来!本想。
怎样才能种出来呢?静想。
我有一颗种子了。安想。
◆ ◆ ◆ ◆ ◆
本把种子种到雪地里等了很久也没有发芽。于是刨开泥土,摔断了锄头。
◆ ◆ ◆ ◆ ◆
静一心想着种出千年莲花,
用最好的金花盆,放在温暖的房间。
可没过几天发芽的种子得不到空气和水,枯萎了。
◆ ◆ ◆ ◆ ◆
与此同时,安正常赶集、扫雪、做饭。
直到春天到来的时候,在池塘的一角种下了种子。最终在盛夏开满了莲花。
这样的一个故事,我在参加绘本共读会和后来我在领读阅读群绘本故事的时候,每个人的反应都不太一样。
有的妈妈一开始没有读出什么感觉。之后再品味的时候,感觉种花就像育儿。
对于孩子,如果像本一样急躁,那么孩子也会如种子一般枯萎,如果像静一样过于呵护,孩子会因为失去空气和水而枯萎。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然的发展,孩子才能盛开。
有妈妈觉得,不能给孩子过于优渥的环境,要给孩子一些磨砺的机会。
有妈妈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认为要有耐心,静待时机。种子在寒冷的冬天种下去是长不出美丽的花的,只有等春暖花开的时候,才能顺利生长。
还有其他的观点,比如:
不同的心态也决定了不一样的结果。如本一般急躁,如静一般精心,如安一般佛系,结果都不一样。
多思考多观察,才能有所收获。
当我们跳出故事情节去分析角色性格时,
大家的反应也各不一样。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
安的性格:有条理、有节奏,稳重、不争不抢,顾大局;
静的性格:初衷很好却不顺应自然规律,呵护过度;
本的性格:做事全凭冲动,缺乏理性,没有耐心且暴躁;
◆ ◆ ◆ ◆ ◆
乍一看安的身上都是优点,本和静全是缺点。
我们在读故事的时候,总是会以成败论英雄,安种出了莲花,所以一切加持在他身上的品质都是“褒义词”,是优点。我们怀着批判的态度去看另外两个小和尚,本和静身上都是缺点。
◆ ◆ ◆ ◆ ◆
当我再次请群里的妈妈去看本和静的优点,安的缺点时,
她们发现了静善于学习、勤于思考,
发现本是一个有干劲、有热情的人。
而安太磨叽了,而且明知道小伙伴会失败也不去提醒。
◆ ◆ ◆ ◆ ◆
可见,怀着不同的心境,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
在生活中,
无论是孩子还是配偶,
他们身上拥有的是特点,
而不是优点或者是缺点。
优缺点,只是特点这个硬币的两面。
生活毕竟不是只种一次莲花,
善于发现并欣赏对方的特点,
我们才能让身边的人都种出适合自己的花朵。
反观整个故事,我们都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们做事或许会有些急躁,像本。
我们对待珍惜的东西或许过于精细,像静。
我们有时候则像安,低调安静不知道表现自己。
每个角色的性格,
或许是我们个性中的一面,
或许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点。
对自己的察觉,
是认识自己并与自己和解的第一步。
我高中的时候很像本,比较有冲劲,而且想到什么就立刻去做,也会一言不合就很急躁。
等到读了大学,读了博士,感觉自己更像静,很多时候在做事的时候愿意去找一些理论依据。
现在渐渐想要达到安的心境,以自己的节奏来完成心里的规划。
在安赶集的时候,他手里拿着种子,向挑着莲藕的老农询问,想必已经知道了种植莲花种子最好的时机。
之后的耐心等待,更多了一份笃定和从容。
人生很长,我们慢慢攀登,
人生很短,我们只争朝夕。
每一个人都能在书中读出自己的世界。
在这个纷杂变速的世界,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一本书,我们可以读出什么,取决于我们的人生经历和当下的状态。
日本的绘本大师柳田邦南先生曾说:
“人的一生要读三次绘本。
第一次是孩童时期,经由父母来感受绘本;
第二次是成年之后,念给孩子听;
第三次是暮年时期,垂垂老矣,回顾人生,感受绘本中的深刻道理。”
每一次阅读绘本,都会让我对当下的状态有所思、有所悟,试图把这种东西传达给更多的家庭。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能在绘本中咀嚼出自己的乐趣。
这就是绘本中的万千世界。
求仁得仁。
其实,我们的感触跟黄丽老师当初创作的内容不完全相同。
当初她只是想要试图安慰自己工作室里几个焦虑的插画师,
“慢慢来,慢慢来……”这句话,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显得这么无力又苍白。
经过几年的创作和打磨,黄老师用这本书“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慢慢来,慢慢来……”
当这本书到我们手上的时候,
经由我们的理解,
产生了新的意义。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皆因心中有山水。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是这样读给自己听的。
在参加绘本TAXI的课程时,我才知道,有一些公司已经把《安的种子》当成了他们的内训材料。
绘本是有力量的,
绵绵不息,
久久不绝。
当我们给孩子读的时候,自然没必要一股脑的把自己二三十年的人生经历都灌注到一本书中,那样太沉重,也失了阅读本身的乐趣。
倒不如或缓或生动地讲一讲这个故事,
或许孩子就在我们故事中,感受到了我们的世界。
故事读完,对于孩子而言最丧的莫过于父母提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如以一种平等的姿态,问问孩子:
“你有什么想要跟我讨论的吗?”
如果是关于色彩,我们可以跟孩子聊聊莫高窟壁画和敦煌土,或许下一次可以试着加一些土色的颜料一起创作。
如果是关于性格,我们可以一起来讨论什么是优点,什么是缺点,什么是特点。
如果是关于四季,我们来聊聊不同植物的发芽时间和条件,等到春天做个小实验。
如果是关于结局,我们不妨来聊一聊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
如果孩子什么也不想说,
那就抱抱他,给个吻。
道一声,
晚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绘本TAXI线下课程。
《安的种子》是如何创作出来的?新京报周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更多精彩
读书
绘本精读
我是花妈,90后博士妈
这是我的私人号,欢迎加我
入群共读,交流育儿,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