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9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道典注译⑤ | 萧登福注译《〈上清大洞真经〉今注今译》(上、下)

萧登福教授 川大老子研究院 2021-02-06

编者按

由衷感谢萧登福教授对本号的大力支持,允许本号推介此书。

若要引用,请核对原书,以原文为准。

若本次推送出现任何疏误,皆为小编之责,敬请读者见谅。


出版信息

书名:《〈上清大洞真经〉今注今译 (全二册)》

注译:萧登福

出版社:青松出版社

出版年:2006年

ISBN:988-98383-7-0

 

 

目录

 

上 册


凡例  I


自序  V


上清大洞真经序(茅山上清二十三代宗师观妙先生朱自英述)  1

 

上清大洞真经卷之一  4

诵经玉诀

《大洞灭魔神慧玉清隐书》

 

上清大洞真经卷之二  90

高上虚皇君道经第一 太微小童章

上皇玉虚君道经第二 太一尊神章

皇上玉帝君道经第三 玉帝君章

上皇先生紫晨君道经第四 左无英公子章

太微天帝君道经第五 右白元尊神章

三元紫精君道经第六 中央司命丈人君章

真阳元老玄一君道经第七 命门桃君章

上元太素三元君道经第八 泥九上一赤子章

 

上清大洞真经卷之三  255

上清紫精三素君道经第九 绛宫中一元君章

青灵阳安元君道经第十 命门下一黄庭元王章 

皇清洞真道君道经第十一 泥九九真章

高上太素君道经第十二 胆中八真章

皇上四老道中君道经第十三 七真玄阳君章

玉晨太上大道君道经第十四 肺中六真章

太清大道君道经第十五 脾中五真章

太极大道元景君道经第十六 肝中四真章

 

上清大洞真经卷之四  416

皇初紫灵元君道经第十七 精血三真章

无英中真上老君道经第十八 胃脘二真章

中央黄老君道经第十九 心中一真章

青精上真内景君道经第二十九 元之真章

太阳九炁玉贤元君道经第二十一 皇一之魂章

太初九素金华景元君道经第二十二 紫素左元君章

九皇上真司命道君道经第二十三 黄素中元君章

太皇上真玉华三元君道经第二十四 白素右元君章

 

 

下 册

 

上清大洞真经卷之五  581

太一上元禁君道经第二十五 日中司命章

元灵黄房真晨君道经第二十六 月中桃君章

太极主四真人元君道经第二十七 左目童子章

四斗中真七晨散华君道经第二十八 右目童子章

晨中皇景元君道经第二十九 肺部童子章

金阙后圣太平李真天帝上景君道经第三十 胎中白炁君章

太虚后圣元景彭室真君道经第三十一 结中青炁君章

太玄都九炁丈人主仙君道经第三十二 节中黑炁君章

洞清八景九玄老君道经第三十三 胞中黄炁君章

朿华方诸宫高晨师玉保王青童君道经第三十四 血中赤炁君章

 

上清大洞真经卷之六  761

扶桑大帝九老仙皇君道经第三十五 上玄元父章

小有玉真万华先生主图玉君道经第三十六 三素老君章

玄洲二十九真伯上帝司禁君道经第三十七 五帝章

太元晨中君峨眉洞室玉户太素君道经第三十八 帝卿章

九灵真仙母青金丹皇君道经第三十九 帝一尊君章

 

徊风混合帝一祕诀  875

 

后序  883

(南宋•程公端后序)

(明•张宇初后序)

 

附录:道敎上清经身内诸神名讳及修行时所常观想之神祇 886

 

参考书目  1056 

 

 

凡例

 

●本书在版本上采《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荒字号》所收《上清大洞真经》六卷符像本,台湾新文丰缩印本第一册七八六页上至八五三页上。

 

●本书用来做为版本校对的有底下数种:

〇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二•存思•存大洞真经三十九真法》(《正统道藏•太玄部•摄字号》,新文丰刊本第三十七册五四一页上至五五六页上)。本书中简称为《云笈七签》卷四十二。

〇北宋•陈景元撰《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一卷 (《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藏字号》,新文丰道藏刊本第三册第七九九页至八〇六页)。本书中简称为陈景元《音义》。

〇南宋•刘安胜降鸾《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五卷,无符像(《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荒字号》,新文丰道藏刊本第一册第七六一页至七八五页)。本书中简称为《文昌大洞仙经》。

〇《大洞玉经》二卷,赵真人注,有符无像(今见录于《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日字号》,新文丰刊印本为第二册第一页至三十一页)。

〇元•卫琪《玉清无极总真大昌大洞仙经注》十卷,无符像(《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冬字号》,新文丰所刊道藏为第三册第六三一页至七九七页)。本书中简称为卫琪注。

以上数种,其中《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大洞玉经》、《玉清无极总真大昌大洞仙经注》等三种,属于《文昌大洞仙经》系统的版本,仅有《大洞玉经》经偈可供校勘。又,卫琪《玉清无极总真大昌大洞仙经注》在《大洞玉经》经偈方面的次序,有数章任以己意割置,使其章节先后次序与其它版本之《大洞玉经》不同。

另外,《道藏辑要》氐集(清•彭文勤等纂集、贺龙骧校勘,新文丰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二版)所收《元始大洞玉经》三卷;《藏外道书》(胡道静、陈耀庭主编,巴蜀书社,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出版)第四册所收的《文昌大洞仙经全卷》二十四章、《太上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六册,以上三种,属于《大洞仙经》系统的版本,因其常假借扶鸾改篡经文,不能据以校勘。

综归来说:《大洞真经》可供校对的本子虽有数种,但南宋以后者,都是限定在《大洞玉经》经偈方面。而以《大洞玉经》经偈来看,现今传世的,约有两种不同版本:一为《上清大洞真经》中的《大洞玉经》偈文;一为《文昌仙经》系统的偈文。二大系统,经偈的字句及长短上,每有差异。《文昌大洞仙经》等系统的《大洞玉经》偈文,都是五字句,格式一致;《上清大洞真 经》本子的《大洞玉经》经偈,则杂有五字句、四字句,格式不一。

 

●本书所采之古注,有底下数种:

〇《云笈七签•卷八•释三十九章经》之释文(《正统道藏•太玄部•学字号》,新文丰刊本第三十七册一 六三页上至一六九页下)。

〇《上清大洞真经》经文旁细字注(《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荒字号》,新文丰缩印本第一册七八六页上至八五三页上)。

〇北宋•陈景元撰《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一卷。

〇《大洞玉经》二卷,赵真人注。

〇元•卫琪《玉清无极总真大昌大洞仙经注》十卷,简 称卫琪注。

另外,《道藏辑要》氐集所收《洞经示读》三卷,以及《藏外道书》第四册所收娄大真人降鸾《文昌大洞仙经注释》三卷、清道光间叶贞一刊印的《太上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六册等注,以上三书,大都牵强附会,或抄袭古注。本书注中皆所不采。但《道藏辑要》氐集所收魏华存降鸾《元始大洞玉经疏要十二义》,注语简要,偶采《云笈七签•卷八•释三十九章经》及元•卫琪注,时有妙解,因而亦择其佳者采入本书古注中。

 

●《大洞玉经》是《上清大洞真经》内的经中之经,贯穿全经三十九章。《上清大洞真经》全文三十九章,都是通过存思、诵咒及诵唸《大洞玉经》来修炼三十九位道君所说的修炼法门。在《上清大洞真经》中所见到的《大洞玉经》经文方面,在同一章中,有五字句后接四字句者;但在《文昌大洞仙经》系统,则在五字句结束后,舍去四字句不用,另撰和文昌帝君修行有关的五字句经偈以补其后;其内容常杂入宋后内丹修炼之说。因而本书在《大洞玉 经》经偈方面,以《上清大洞真经》者为主,以仙经系统者为辅,来做校勘。

 

●《上清大洞真经》,经中一再强调太一五神、三丹田、玉帝君等九真;以及玄父、玄母、玉帝君二老(三素老君、玄一老子)、玉帝君左右二仙(正一左仙人仲成子、正一右仙人曲文子)、五帝(五脏神)、五炁君(胎中白炁君务玄子、结中青炁君按延昌、节中黑炁君斌来生、胞中黄炁君祖名车、血中赤君混离子)、太一五神混合所化九神(心中一真、胃脘二真、精血三真、肝中四真、脾中五真、肺中六真、两肾七真、胆中八真、泥丸九真)、日中五帝、月中五帝夫人、北斗九阴隐妃、太微小童干景精等,这些与吾人胞胎生命及生死符籍相关之神,在《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九章中,一再出现,反复地被提及。这些神祇,大都可以在上清经三十一卷中找到祂们的修炼法门及受重视的根源。在本书注中将一一论述。

 

 

自序 | 萧登福

 

茅山是上清派的主要道场,上清派以东晋杨许三十一卷上清经为主,而《上清大洞真经》又是三十一卷上清经之首经。另外,《上清大洞真经》与《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至检五老宝经》、《洞真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经》合称道之三奇,《上清大洞真经》又为三奇之首。

 

在茅山,唯有历代掌门宗师,才能获得修炼此经。南宋•程公端《上清大洞真经后序》说:「茅山上清宗坛,历代传授千余岁间,才三十八人。盖其发天地未形之蕴,析父母媾精之妙,故宜隐祕不轻畀传。」所说千余年间传三十八人,乃是指自晋世第一代太师魏华存传经开始,至南宋茅山住持第三十八代宗师蒋宗瑛止(传承世系见《茅山志》卷十),共传三十八人,可见历代只有茅山之住持宗师,才能获得传授修炼《上清大洞真经》之法门,此经可以视为茅山道院镇山之宝经。

 

由于此经传承者少,南宋•程公端惧其佚失,所以刊印流传。此经所讲的,都是内神之存思法门。在上清派内神之存思法门中,较重要者有存思脑部九宫之雌一(女性神)、雄一(男性神),以及修炼二一(上中下三丹田之主神)、帝一等法门。《上清大洞真经》共三十九章, 分述人身中镇守三十九部位之神祇及其修炼法门,依经逐章修炼,最后存思三十九位内神,吐炁入身,徊风混合成帝一道体,是上清修炼法门中之最高法门。

 

道教认为吾人身上与生倶来,即有诸神主司人体各部组织功能,这些神祇,简称为「身神」,也称之为「内神」。身神的槪念,显然是将人体内部各器官的组织功能神格化了。身神(内神)的思想,在汉代谶纬《龙鱼河图》已出现;而「内神」一词,则出自《太平经•卷七十二•斋戒思神救死诀》。《太平经》将体内的五脏神称为「内神」,以之与外界的「外神」相对。道经认为人身体内及体表,与生以来,即倶存着众多神祇,这些身神各有各的名讳、形貌及职司,司掌吾人身上发、肤、齿、舌、五脏、六腑、血、脉等等诸功能。人身之组织功能,大者脑部、五脏六腑,小至血液、细胞,其数甚多,所以道经《太上老君玄妙枕中内德神咒经》说身中之神有三万六千神;《道枢•太白还丹篇》所说身神(内神)的数目更是庞大,光是五脏神所统领的,就远超过三万六千神的数目了,如说肝神统三万六千精光神,肺神统一万二千形影神,脾神统八万四千毛孔神等等;把人身当做是个小宇宙,天界所有神祇统属、结构,都呈现在吾人一身中。

 

道经中叙述内神的名讳及存思内神的修炼法门,汉世已肇其端,至东晋上清经而达极峰。上清经以观想人身各部位之内神(身神)为主,认为天界有一大神,人身中必有一身神与之相应。修炼的法门着重在观想天中之大神吐炁降入身中,与吾人身中之精炁相混合,大神入守身中相应部位,闭死户(闭止身中产生死炁之处),开生门(打开身中产生生炁之源),使人长生。修炼法门包括修雌一、雄一、 三一及帝一法门,这些法门中以帝一法门为最尊高。《上 清大洞真经》所述者,即是帝一之修炼法门。

 

《上清大洞真经》为六朝上清派的主要经典,在六朝,此经和灵宝派的《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其后为《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所取代,可视为道教两大重要道典,分别代表灵宝与上清。《上清大洞真经》分三十九章,每章为一位道君所说的修炼法门,以身中某一部位之内神为主神。经文首先叙述镇守身中某一部位之神祇姓氏名讳,所镇部位及作用,所诵唸咒语及存思图、存思方式;接着为《大洞玉经》偈文、玉清王祝语,其后为该章说经道君之天上地上名讳,佩符要诀及灵符一道。整本经书的形式一致。

 

在六朝,《上清大洞真经》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六朝而后,《上清大洞真经》的影响力也并未稍减。到了南宋高宗乾道四年,刘安胜假借扶鸾降真,以《上清大洞真经》中的《大洞玉经》偈文为主,将《上清大洞真经》 改写成元始天尊降授文昌帝君的修炼法门,文昌帝君据此修炼成道,并将此经改称为《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五卷,简称《文昌大洞仙经》。于是《上清大洞真经》便分裂为两大系统,一是东晋的《上清大洞真经》本子,分三十九章;另一种则是《文昌大洞仙经》的本子,以《上清大洞真经》内的《大洞玉经》偈文为主,不录《上清大洞真经》其它文字,重点在叙述文昌帝君据《大洞玉经》修炼成道,成为传扬文昌帝君信仰之主要经典。

 

《文昌大洞仙经》配合着文昌帝君的信仰而广为流傅,对四川、云南等地的影响极为深远。人们在文昌帝君生日的庙会活动时,以诵唱《文昌大洞仙经》为主,配合着祭祀文昌的科仪来进行。其后诵咏的经典逐渐加多,但在云南一地,所用的唱腔及乐器,则保留着唐宋以来的古法,于是形成了至今仍流行于云南,主要以大理纳西族所保存者为主的「洞经文化」。

 

《上清大洞真经》虽是道教重要经典,但其中的用语从神祇名讳,多隐秘难知,使得此经犹如一部天书,难以破解其密码。北宋•陈景元《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常引及《道君玉注》、《百神名》等书,用以解释《大洞真经》中之器物宫室及百神名讳;这两本书应是读《上清大洞真经》之必备书籍,可以解释经中繁琐之神名与器物,可惜此二书今皆佚去,于是有些名相,便难以了解其义。求诸道藏,则自宋而后,能解释此经的注本已不可多见;现存的注中,可以做为参考的有:《云笈七签•卷八•释三十九章经》、宋•陈景元《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上清大洞真经》经文旁细字注、《大洞玉经》赵真人注、元•卫琪《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注。上述诸注,宋代及宋以前者,都是简短不全,《云笈七签》对三十九章之释文,除第一章外,每章仅有数行。陈景元《音义》重在说明版本异同,且重音不重义。《大洞玉经》赵真人注,仅针对《上清 大洞真经》中的《大洞玉经》经偈做解释。至于元•卫琪注本,虽有十卷,但也仅注释《大洞玉经》,不涉及其它经文,再者,卫琪之注,好以宋后内丹修炼为说,和东晋存思内神的修炼法门不同,所做注解,讹误甚多。

 

元后,由于文昌信仰的盛行,明清时,有不少《文昌大洞仙经》的版本及注文出现,收录于《道藏辑要》氐集者有三本:《元始大洞玉经》三卷、《洞经示读》三卷、《元始大洞玉经疏要十二义》。分述于下:一、《元始大洞玉经》三卷,是元始王所传予「文昌帝君」之传本,共三十九章,每章皆有灵符;该书为明世宗嘉靖间宫中藏本,明万历十一年杨虚亭出资刊印、萧允儒作序。二、《洞经示读》三卷,清雍正六年文昌帝君降鸾所撰,经中所做的注解,大都牵强附会,且多内丹修炼之说,与上清经修炼法门不同。三、清康熙四十八年依托魏华存降鸾所作《大洞玉经疏要十二义》,注语简明,多采古注,偶采元•卫琪说,虽有臆测与附会,在明清人之注中,以此为佳。

 

另外,收录于《藏外道书》第四册的有下列五种:一、雍正六年文昌帝君降鸾作序的《文昌大洞仙经全卷》二十四章,仅有啓经仪轨及经文,无注语;系《道藏辑要》氐集《洞经示读》中的经文部份。二、《文昌大洞仙经注释》三卷,是清世中叶,以娄大真人降鸾方式注解经文,所注解者多望文生义,如第八章「三素生泥九」,注云:「三,精炁神,以其清静无瑕,故曰素。」三素,为三素老君,是内神名,并非指精炁神三者,书中注解大都如此。三、清道光间叶贞一刊印的《太上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六册,多述科仪,其中的「略注」,则是出自《大洞玉经》赵注。四、雍正六年文昌帝君降鸾的《大洞经示读》,已见上引《道藏辑要》。五、清康熙四十八年依托魏华存降鸾所作《大洞玉经疏要十二义》,已论述于上。

 

整个说起来,在上述诸注中,宋世的注解常是数行或片言只字;元后的注文及版本,又大都为扶鸾所成,较不可采,且仅针对《大洞玉经》偈文来解说;因而欲为《上清大洞真经》做注,实甚为艰难。所以笔者此书之注,除综汇现存注释外,更由原始上清经三十一卷入手,来找寻其修炼法门之根源及用语,企盼能还原该经原貌。

 

元•卫琪《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序图》卷一页七说:「妙哉《大洞经》乎!此经所载,皆天真内名隐讳,与人身中神炁相接,故在《度人》、《生神》、《黄庭》之上。是故内外互显,上下交错,盖取诸人身一小天地也。人能存养自己神炁,吟咏宝章,则天真下降,与兆身中神炁混融,是曰回风混合,形神倶妙,与道合真,故致长生之道,可以提挈天地,把握阴阳,鞭策风雷,驱役神鬼。」

 

卫琪把《大洞真经》看成是众经之王,认为其尊贵,更在《度人经》与《黄庭经》之上。而《大洞真经》的修习法门,也大致正如卫琪所说,是观想天真下降,与修行者身炁相混融为一的法门。吾人可借由此经来了解六朝上清派茅山宗的修行方式。

 

长久以来,笔者即有意为《上清大洞真经》做译注,而困难度甚高,于是先撰写完成《六朝道教上清派硏究》 一书。而今年二月廿三日至三月十八日间,应邀赴香港道教学院讲《清静经》,授课之余,闲暇转多,于是开始为此书做译注,返台后,摒弃杂务,继续不辍,至六月中旬而成书。但由于学浅才疏,对于经文之解说,仍多有未究竟处,则深盼博雅君子有以指正。

 

本书及《道家道教与中土佛教初期经义发展》二书, 皆承蒙香港道教学院出资付印,鼎力相助,始能顺利出版,在此谨向青松观诸先进及道教学院的朋友们,深致谢忱。

 

萧登福

谨序于台中大里

2005年6月13曰

 


作者简介

 

萧登福,台湾屏东县东港镇人,1950年生。现任台中科技大学应用中文系教授;着有《鬼谷子研究》(文津)、《敦煌俗文学论丛》(台湾商务)、《汉魏六朝佛道两教之天堂地狱说》(学生书局)、《列子古注今译》(新文丰)、《道教星斗符印与佛教密宗》(新文丰)、《道教与佛教》(东大图书)、《道佛十王地狱说》(新文丰)、《黄帝阴符经今注今译》(文津)、《周秦两汉早期道教》(文津)、《南北斗经今注今译》(台北行天宫)、《谶纬与道教》(文津)、《新编论衡》(古籍出版社)、《易经新译》(文津)、《道教与民俗》(文津)、《道家道教与中土佛教初期经义发展》(上海古籍出版社)、《清静经今注今译》(九阳道善堂)、《道家道教影响下的佛教经籍》上下(新文丰)、《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文津)、《上清大洞真经今注今译》(香港青松出版社)、《道教地狱教主——太乙救苦天尊》(新文丰)、《六朝道教灵宝派研究》(新文丰)、《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今注今译》(文津)、《玄天上帝道典汇编》(楼观台)、《扶桑太帝东王公信仰研究》(新文丰)、《西王母信仰研究》(新文丰)、《正统道藏总目提要》等多部专书,以及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道典注译系列

1.道典注译① | 萧登福著《〈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今注今译》

2.道典注译② | 萧登福著《〈黄庭经〉古注今译》

3.道典注译③ | 萧登福著《〈清静经〉今注今译》

4.道典注译④ | 萧登福著《〈黄帝阴符经〉今注今译》

 


       任何经营性媒体(报刊、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连结、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获权转载者需注明出处。否则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欢迎各位分享信息及给予建议,邮箱scdxlzyjy@163.com

        欢迎访问寰球正道网 www.globaldaoism.com

欢迎关注川大老子研究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