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两会代表面对面:加大罕见病政策支持力度我们该做些什么?| 会场一

  //  

9月2日-4日,由蔻德罕见病中心(CORD)主办,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支持的2022第十一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大会现场,来自政府、科研机构、临床医学、医药企业、基金会等不同领域的近两百位专家,以及病友组织代表、患者及家属、社会爱心人士、媒体代表共计超过800人出席本次大会。

本次大会以“初心如一,一路同行”为主题,综合探讨健康中国下的罕见病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与规划,探究中国罕见病事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推进筛查、诊疗、医保,医药联动的整体发展。
本届大会设立三个分会场,9月3日,共计11个主题论坛。分会场1上午第一场研讨主题为“与两会代表面对面:加大罕见病政策支持力度我们该做些什么?”。本专题会由瑞鸥公益基金会联合创始人陈文德主持。
主持人 陈文德 瑞鸥公益基金会联合创始人

杨林花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二级教授、山西医科大学血液病学研究所所长
 
杨林花作为人大代表和医生对罕见病相关医保提出建议和呼吁:将更多血液疾病纳入大病救助,扩大保障范围,让大病医保真正保大病,对医保报销药品目录进行适当增补,加强对重大疾病关注,把更多疾病纳入大病医保,提出创建乡村医生教育培训基地,持续为血液病患者发声,防控疫情同时要关注其他疾病及患者就医问题,推进省级罕见病用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将罕见病药品纳入商业保险,通过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罕见病患者的医疗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吴明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主任、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
 
吴明表示罕见病药物研发成本高,导致价格高,患者负担很重,甚至放弃治疗。罕见病药物可及性涉及到研发、注册审评、专利保护、定价、医保筹资、准入和支付、药品采购、供应以及医院进药和医生使用等,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患者的药物可及性。需要从近期和远期效应、从患者、医院和医生、企业、医保基金等多方综合考虑,推进全链条政策的完善。尤其要完善罕见病的医疗保障机制,在科学评估罕见病用药对医保基金影响的基础上,建立适合罕见病药物特点的医保准入机制,以基本医保为主渠道多方支付的有机衔接,逐步提高罕见病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

雷冬竹 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雷冬竹通过SMA救治案例,体现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SMA患者诊疗保障水平的提升不是偶然,是政策指导,多方协作的社会实践。罕见病患者最核心的需求永远是“求医问药”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重获健康,多区域、多学科的罕见病诊治模式,让罕见病能识别、能诊断、能治疗、能预防。我们还要做什么,多方呼吁,特殊群体发声,多层次的保障,早诊早治,应救尽救,关口前移,防优于治,人人宣传,人人关爱,人人健康。

张翠梅 广东省人大代表兼华侨、民族、宗教专委会委员、广东省中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主任,中山市医学会罕见病学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张翠梅多次提交两会建议,呼吁建立广东省罕见病多层次保障机制。呼吁推动中山市医学会罕见病学专委会,并着手构建罕见病诊疗体系,“数”说罕见病,对于超高值罕见病特药,仅靠商业保险,难以支撑患者保障,发达国家和地区罕见病立法先行,多维度支持产业发展。罕见病患者需求变迁,从诊疗到保障,再到社会参与。持续推进罕见病用药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讨论环节 按发言顺序排序


吴明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主任、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

张翠梅  广东省人大代表兼华侨、民族、宗教专委会委员、广东省中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主任,中山市医学会罕见病学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章伟民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董事、总裁助理
 
问题:作为人大代表,在未来1-3年中,最想完成与罕见病有关的事情是什么?
 
吴明: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加大罕见病患者的医疗保障力度,成效有目共睹,可以理解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解决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还要加大力度,从全政策链条的视角,多方综合考虑,多方协同推进,完善罕见病医疗保障机制。
 
张翠梅:一方面为罕见病立法,一方面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儿科发声和呼吁,从不同角度,无论专业还是非专业。

章伟民:一方面,作为人大代表呼吁让更多人关注罕见病,并参与到罕见病中,另一方面,为罕见病立法,虽然过程艰辛,但这是最终终极目标,在国家法律层面为罕见病患者保驾护航。


更多精彩瞬间请扫码查看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罕见病信息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