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生活 | 文化碰撞二三事(七)
Miss_Wednesday
经历美式家长会
小时候当学生,最怕见老师;现在成了老师,却要在学校面对家长了。
在上个月感恩节假期去阿拉斯加之前,牵老师经历了美式家长会。国内的家长会还是老师一言堂,家长如果想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只能在家长会结束后和班主任进行面对面交流。
而在美国,开家长会的方式可完全不一样。老师还是坐自己的教室里面,可这次等的不是学生,而是他们的爸爸妈妈。家长提前跟学校约好时间(我们学校是一个小时),在预定了的时间内,家长穿梭于不同教室并向课任老师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
那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一对一交谈,每一位老师需要就这一位学生的情况跟家长进行十分钟左右的交流。美国崇尚正面管教,所以交流肯定是以表扬开始,就算提出建议也要用一种委婉曲折的方式来进行。
有趣的是,国内的家长会,孩子们都是默认不能参与的,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每次在家里等待开完家长会回家的爸爸妈妈时那种紧焦虑不安的情绪。
而在美国,我却看到有些孩子会跟着家长一起进教室,或者在家长和老师谈话时在教室外面等着。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八年级学生的妈妈,她是和我的学生一起来的。
这位妈妈丝毫不为我对他的孩子的溢美之词所动,而是在听完我的称赞后以一种稍显质问的语气说道,“为什么上个学期我的孩子的汉语课成绩是B,是他表现不好吗?”
我听后一时语塞,由这位妈妈和其他一些家长身上我认识道,就算夸人也要发自内心,而且要求严格的家长更希望老师指出他们孩子存在的问题,也会不余遗力地为学校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为家长会期间恰逢要参加学区培训,在家长会期间我不得不离开三个小时。不能和预约了这三个小时来面谈的家长进行面对面交谈非常遗憾,但是我不能分身成两半,所以只好给那个时间来的家长每人准备一封信、发邮件并抄送给校长来解释。
离开期间我给家长们准备了信和学生作品
发送邮件给家长们说明情况
这一次并不是所有学生的家长都会来,但我发现只要预约了时间来学校的家长,都来自非常关心孩子成长并对他们有严格要求的家庭。最让我赞赏的一点是,几乎所有的家庭都非常关心他们的孩子是否尊重老师、尊重学习的课堂。
美国学生的确非常自主,我也不止一次被他们折腾得非常抓狂。但大部分学生知道什么是“绝对红线”,很多时候没有得到老师的允许不会越界,觉得自己在课上冒犯了老师也会在课后特意跑过来道歉。
汉语在我们学校算副科,但所有家长都很支持汉语课的教学,家长们尊敬的态度让我受宠若惊。在这个为期两天的早八点到晚八点的一对一式家长会中,第一天我还是新手上路,第二天就俨然变成了“老油条”。
在这次面谈上,有两个家长都提到自己的孩子能认出挂图上的汉字,或者去中餐馆能顺利点餐,成功后都非常兴奋。一位汉语流利的华裔妈妈谈起孩子跟她用中文回应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就像我让中美两国八年级的孩子进行通信一样,学以致用才是最好的激励学生的方法。关于中美两国孩子“跨越大洋来通信”活动,牵老师尽快整理写推送。
在开家长会间隙,牵老师趁着没有家长来找的时候,把中国孩子写的信都翻译成了英文。中国孩子写信非常认真,都是A4纸一页纸上下,13封信真的翻译了我整整一天。
13位中国孩子写的信各有自己的风格,有天马行空的、有娓娓道来的,还有自带诗人气质的。
左为信件原文,右为牵老师的翻译
而下面这件事,让我很意外,也让我持续思考中美教育的差异和利弊。
这要从我和八年级那位“后进生“的父母的交谈开始。
这对父母出身高阶,父亲在大学里教书育人,母亲从事的是律政方面的工作,但是他们的孩子却连上学年的任务都没完成。不仅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还经常在课上开小差、打扰别人学习。
我跟他们详细谈了他们孩子的情况,他们对此表示理解的同时也想请我写一封证明信,让自己不适合学语言的孩子能在高中选择手语课或者其它课程而不是语言课——在他们看来,他们的孩子的确不适合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应该有权利在高中阶段选择其它替代课程。
事后我也跟这位学生确认过,希望在高中接受其它同等课程的教育也是他同意的。但有一点我不太满意的是,我给他的任务已经远少于他的同学,而每次我督促他学习,他总是用“我不适合学语言”这个作为挡箭牌,继而继续骚扰别的同学学习。
我会不由自主地拿这个跟国内的英语课来进行比较。我不知道中美两国那种做法更合适,因为我的确觉得小孩子学东西是一定要逼的,但如果真学不下去而把孩子归为“失败者“也是不可取的。
上个学年我不在这儿,无法判断这个孩子有没有真正尝试过学习一门外语——就算他有医生的病理诊断。对于他的最终成绩评定我也非常犹豫,如果我给了“合格”,他会得到这门学科的学分,而在我看来,这是对他高中老师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诚然,美国在人口数量上极具优势,让他们有更多的资源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但我认为美国现在有一种越来越不注重基础教育的趋势,就这点而言,我更青睐中式教育模式。
那封应学生家长要求写的说明信
这次家长会,牵老师除了又收到学生家长的表扬,还意外地收到了一盒巧克力。
我觉得在美国生活的这两年,也将会是我对于自己角色定位产生重大变化的两年。我将更成熟,面对错综复杂的事情时能在更短时间内寻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我将以成年人的姿态来面对我的工作,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总觉得可以逃避很多应该承担的责任。
当然,我相信所有人在身处让自己放松的环境、面对让自己感到心安的人时,言谈举止总是会放松戒备、缴械投降的。
处在美国这种把个人舒适度放在首位的社会,以后越来越多地为自己考虑也是必然的,尽力帮人以致于到委屈自己的地步,这种情况以后肯定不会再发生了。
最后,想请各位奋斗在一线的国际汉语教师们帮个忙,请点击“阅读原文”,帮助牵老师的一位朋友完成她的博士论文调查问卷,谢谢大家。
沈小牵
喜欢Mojito,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