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野城 | 《元宇宙时代的环境艺术》

中国美协环艺委 博展联盟 2023-10-07

2022年11月5日上午,“为中国而设计”第十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展览在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鼓浪屿校区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福州大学承办,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建发房产、联发集团、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协办。


本次展览秉承“为中国而设计”的理念,聚焦中国传统及当代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发掘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融合与发展的多种可能;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反映美术成果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结合新时代设计领域的民生关切和社会热点,以环境艺术的“石”营造为主题,把环境艺术设计置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和在地环境之中,关注生态、聚焦生活,担当起设计领域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所面临的责任。本次活动在厦门鼓浪屿举办,营建了一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学术交流空间,不仅有助于推进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同时致力于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构筑中国人的美好生活图景。



出席活动的嘉宾有中国美协环境设计艺委会副主任郝大鹏、黄建成、邵健、蔡强、马克辛,委员朱力、李群、吴昊、陈易、赵慧,秘书长王国彬;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朱青生,吴作人基金会秘书长吴宁,旅法建筑师野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书记李礼建,院长刘玉龙;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叶细致,联发集团鼓浪屿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入;以及来自中国美院、鲁迅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山东建筑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和师生代表等。


本次学术会议邀请朱青生、李迪华、董书兵、王瑞国、刘冠、野城、图拉古、顾琰共8位各领域演讲嘉宾进行“石”主题的探讨,收到全国同仁广泛关注,会议现场直播推流达到51.2万线上观看量。


为更好探索“环艺”这个中国特色专业的多种可能,公众号将以8位演讲嘉宾的讲座为基础,推出“论环艺”系列文章,传播与记录此次会议盛况,敬请关注!





《元宇宙时代的环境艺术》


-野城-


旅法建筑师,策展人,艺术家,诗人,未来学家

野城建筑事务所(Wild City Factory)创始人

元宇宙架构师

元邦(Meta City)元宇宙城市总规划师







演讲摘录(详细内容请观看视频):


到现场的待遇就是不一样,感觉特别喜庆的一个开幕。非常荣幸参加我们这个论坛,下午好像我是唯一一个肉身到现场的,上午是朱青生老师本尊到现场,下午是我肉身到现场,你看我的主题叫元宇宙时代的环境艺术,我最应该在线上给大家做讲座的,因为我讲的就是元宇宙,我就应该是以一个数字身的身份来到现场,但是恰恰我又是建筑师,所以我认为可能我们建筑师最关注的是在地性,在地性就是说我在这个地点发生的一切,这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所以我也跟朱青生老师一样,我也站在台前把我的肉身放的大一点,让大家尽量看到我肉身的价值。


这个主题其实是一个非常综合的跨学科的主题。我的学科背景,我之前是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其实我是个理科生,之后去了法国我又学了建筑设计,同时又在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院做研究员,研究的就是动态景观。10多年前已经也是类似于环境艺术这样的方向,但是是动态景观,数字化的景观,其实十几年前我们就一直在探索这样的主题。

2021年是元宇宙的元年,我们认为元宇宙时代到来了。其实之前很多人都在做类似同样的探索,只不过没有元宇宙这个概念。自从2021年Facebook总裁他把这个名字定义了,所以元宇宙时代从2021年开始,这个主题其实我今天也觉得非常有意思,因为我原来是地球科学专业,我们读书的几年,每一年都有一个月的野外实习去无人的地方,去各种地质勘探考察,采集各种石头标本,所以今年的主题我特别有亲切感,苏丹老师策的展览我也看了,非常有亲切感,大家以“石”为主题进行不同维度、不同材料、不同形式、不同观念的创作,挖掘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些阐释,以及在现代未来的一些发展的趋势。

我觉得展览的意义非常重大,而且论坛我觉得也开启了一个从虚拟到现实交接的环境艺术的新起点。我觉得今年的论坛意义也非常重大,所以我也希望我的主题能为这个论坛添砖加瓦,抛砖引玉。


第一部分,是元宇宙宇宙观。我们既然说元宇宙,我们需要有一个宇宙观,没有宇宙观,我们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所以元宇宙宇宙观,我用三个非常简单的词汇给大家介绍一下,一个是超越二元,第二个是虚实相生,第三个叫宇宙意识,三个关键词。

超越二元是什么?


其实上午朱青生老师也说了很多了。我们现在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连大众科普的话题,我们都在讨论量子纠缠,讨论测不准、讨论意识上传、讨论脑机接口、讨论基因改造,所有的我们现在的技术面临的局面就是我们要直面本体,直面人的本体、物质的本体、意识的本体、世界的本体,这是一个本体论时代。所以我非常赞同,我觉得我跟朱老师是同路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思考本体论在历史时期的意义,以及我们的东方智慧、东方哲学怎么在大的环境背景下重新发挥它的作用,这是我的演讲主题希望阐释的内容。

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就是我们在元宇宙和现实环境相互交织的过渡阶段,我们进行怎样的一种过渡?未来有可能是一个全面元宇宙的时代,但是现在还没到来,所以我们是一个虚实相生的过渡阶段。



宇宙意识


第三个宇宙意识就是我们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不应该再以人本位为中心去思考这个世界,去思考我们人,我们应该去摈弃这个人本位,而变成一个万物有灵以及尊重数字人、尊重人工智能,我们在共同的一个大的数字环境生态的基础上去考虑问题,而且环境艺术我觉得也是这样面临同样的局面,这张图就是我之前的一个创作,这张图是叫《解山构水》。《解山构水》是我的一个系列,叫幻化体,这个作品其实是我的一个内观精神试验。我那时候在法国留学的时候,10多年前的创作。我通过打坐冥想,我之前看了很多山水画,通过打坐冥想在那个状态下进行我自身的知识结构的一种重塑,把山水解构,所以我画了一系列,我觉得叫内观精神实验这样的一些绘画。像这个绘画如果大家知道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间就是那个瀑布,我把范宽的瀑布拿过来放在这个画的中间,两块石头就是阴和阳,下面是一个u型管,是很科技很化学的一个结构。把它连通起来,用连通器连通起来也是阴阳的一个转化,阴和阳不是二元论,阴和阳是互生的,所以它是一个循环一个转化,同时它也是生命的源泉。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形式,所以它有很多层的意义,它是在我的潜意识内部深层挖掘出来的一种意识形态的显现,所以我把它通过这个方式来表达出来,有一系列的绘画。



这是从之前的非常写意的非常概念化的绘画,转化成我们属于科学思维思考下的一种新的阐释。我发明一个所谓的叫空性机,空性机就是两部分,是物质庙和信息庙,matter temple和information temple这两个temple之间进行转化,也就是物质和信息的相互转化,打破二元论,这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所以这个机器我认为它是元宇宙的核心科技,未来我觉得一定会实现,今年的诺贝尔奖有几个专家,尤其是法国专家,他们研究量子纠缠,其实就是探讨在微观世界中人的主观意识怎么去干预,并且在物质的层面,意识与物质的干预,这已经在微观世界,我们觉得已经不是一个很新鲜的话题了,但是在宏观世界我们还暂时没有办法达到物质和信息的直接转化。但是在微观层面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希望,所以我觉得未来会往那个方向发展。



这个就是宇宙意识。我之前做了一个装置。2019年参加的深港双年展(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装置是来源于中国宋代的黑科技叫浑天仪,这个装置把它转化成一个有点现代艺术的感觉的东西,一个科幻的东西,远处是一个我做了一个科幻短片的影像和实体虚实相生放在一起感觉非常有一种科幻感。


因为我是理科生,大家希望能适应一下我的这种思维方式,我希望觉得有很多问题我们无法用语言来表述,尤其我认为本体问题的探讨和它的追溯非常难。为什么上午朱老师提到唯识,包括佛教,包括一些禅宗,他们用那种方式去探寻本体或者是空性,因为他们认为语言是障碍,语言的概念是误区,甚至语言都是歧义。

比如我们说,艺术的本体是什么?


艺术的本体是绘画吗,是雕塑还是装置还是电影?


都不是。你越去用语言描述你越离本体远,所以他们用另外一种方式。我希望找到我的方式,我觉得希望以一种图表化的,有语义概念的一套系统来表达这种本体的阐释,所以我认为元宇宙时代的宇宙观应该是这样的一个东西。



现在这个图很复杂,我来简单解释一下,左边是宇宙,右边是文明,上下分为两界,自然界和智慧界两界,所以我们现在处的位置就是叫物质文明时代。我们现在所发展的科技是物质科技,物质科技在改造,通过对自然界的改造,形成我们的自然宇宙。同时现在有了AI人工智能,形成超智能对人的干预和改造。在自然宇宙层面,我们现在有另外一个维度的改造——数字改造。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做元宇宙?从自然宇宙到元宇宙的发展,这是另外一个维度。物质文明我们在极端的科技化以后产生科智人——科学智能人,在另外一方面在自然宇宙下我们是地球人,但是现在元宇宙下我们都说叫虚拟人,数字孪生它就是数字人,我们有第三重身份数字人进入元宇宙,在元宇宙之后是不是结束?不是,我认为它未来就是物质和信息、物质和精神的转化,是通过灵性科技达到灵性文明,我觉得东方智慧将发挥重大的作用,在那个层面下形成超自然的人——灵性人,所以一方面是自然宇宙到元宇宙的转化,一方面是物质文明到灵性文明的改造,这是我认为的未来的元宇宙宇宙观,所以它其实是远远大于元宇宙的,元宇宙只是我的一个入口。
空间,我必须站在屏幕中间,因为我觉得中文汉语是非常有魅力的。我们讲英文space ,space它基本上就是一个词,space x我们知道是埃隆·马斯克的公司,它是太空,更有那个意思,但是中国汉语这个词可以分成两个。你看,我如果站在中间的话,它是什么?它就是空和间,空和间之间有什么有人,就是空间和人形成了一个系统,这就是中文的魅力。我们空间它是两个层面,一个是空间的本体层面,我们偏向于空性,另外一个是间,我们做建筑、做设计、做环境艺术它在不断的在之间在创作,不断去逼近空间的本体,所以空间这个词它又是本体又是现象。



我觉得本体和现象其实本质是一而不是二,所以我就把这个图又更加发挥了一下。空间它就是我刚才说的从有限到无限的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所有的创作都是在通过“间”不断的逼近了“空”,逼近本体。这个作品我觉得非常有代表性,它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路易斯·康设计的,叫索尔克学院。我为什么我放这张图放在这里呢?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建筑的视觉焦点是空,是一个海,在西方的尤其是当代建筑现代建筑设计里面基本上都是强调视觉焦点。


从文艺复兴以来,布鲁内列斯基发明了透视法,我们对所有的东西都是以透视焦点来进行一种创作,恰恰他是西方的一个建筑师,他以一个“空”作为视觉焦点来创作,旁边的建筑,就是我刚才说的“间”不断的逼近“空”,这个建筑我觉得特别能表达我刚才要表达的意思。圣经有句话更有意思“太初有道,道成肉身”,所以我觉得西方文明又不是铁板一块,其实圣经的角度来说,从英文更有意思“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ld and the world was made flash.”。“word”一个词,它翻译成道,但是我认为这个word它是“code”,code就是代码,我觉得从圣经的角度理解这个世界可能也是某种代码,黑客帝国表达的特别清晰,他用一种电影的语言让我们理解到代码,形成了一个类似元宇宙或者一个虚拟世界的形态,这张图我觉得特别经典,所以黑客帝国是一个哲学电影,我一直非常喜欢这个。




我们的东方智慧在这个层面是怎么理解本体的?朱老师上午也提到的,像周易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和器就是本体和现象,或者是说本体和功用两个层面的东西。道德经讲的又更清晰了,上面三句话分别是交通设计、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的有和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车辆的汽车设计,轮子它是有结构的,它不是一个大饼,或者是一个什么东西,它是有结构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你做个花瓶你做个碗你是个空的,它才“当其无”,你是空的碗,你才是个碗,才有装东西的功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就像我们这个空间它是个空的,所以我们在你做论坛,如果这个房子里堆满了东西,或者它是一个实的,它就是个雕塑,你进不去,所以这建筑的意义就在于它的无,所以“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和无的关系,我觉得老子阐释的特别好。我们的设计哲学就是这样的,我们中国人喜欢关注“无”,包括山水画,我们关注“无”,关注留白,不会把很多东西都塞满,这是我们的一种东方哲学观。


而这张图又是法国现代主义大师柯布西耶的代表作,是1952年他设计的马赛公寓,这个建筑是在建筑史上非常有重要意义,因为在马赛50年代周围都是小村庄,小房子,他做了一个教堂级的巨大的混凝土建筑,是一个立体的城市,相当于它里面所有的你的吃穿住用,生活商店,工作的公司、幼儿园全部在一栋建筑里,所以它顶上就做了这样的一个幼儿园,所有的孩子就在这边活动。这张图为什么有意思?这张图它表示的是:在没有所谓的物质营造的基础上,它也有空间,我们人形成的关系就是空间,所有的孩子围在一起它就形成了一个空间,所以空间的本质并不代表你一定要建造,不代表你一定要物质建造,但是你也可以数字建造。

所以为什么要搞元宇宙,元宇宙就是说我不做物质建造,我可不可以做别的建造?做数字建造,可以!所以他用数字的形式重新建构一套新的人的空间关系系统,那就是元宇宙。很多说法把元宇宙讲的太奇怪了,元宇宙是一种空间本体层面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空间场域。



说到环境艺术,我们今天的母题,环境艺术是什么?环境艺术本体是什么?就是环境加艺术吗?我一直在思考这个词,因为国外好像没有这个专业,我至少在法国读书那么多年没听说过这个专业,所以环境艺术,到底我们要干什么?我认为环境它不仅是有外生环境,更有内生环境,牵涉到我讲的叫打破二元论,打破二元论的意义是我们作为人,如果是我们认为我们主客体是分裂的二元论,我作为主体和客体的世界周遭是对立的,所以我们才有环境。环境是因为人的角度看外面那是外生环境,但是我们可能恰恰整个大部分领域都关注的是外生环境,很少关注内生环境。而内生环境就是:我觉得内观,我们在内部的内生环境中怎么样去营造,这就是元宇宙,元宇宙就是在你的非物质层面向内形成你的数字人,在你的数字人的世界中去体验,这就是内生环境。所以空间它不是容器,它是连接器,我一直觉得我们讲很多东西你要怎么装一个东西或者怎么样营造一个场所,其实空间本身它就是连接,所以现实空间将人和环境连接,虚拟空间,将外生环境和内生环境与连接,因为虚拟空间去物质化,它没有物质的束缚,它更自由,所以它更容易打通内外环境。


这张图我认为的环境艺术是什么?我没办法用语言来表达,我只能用图表来表达什么是环境艺术,我理解的环境艺术,就是外生空间和内生空间,中间是人,这不是人本位的意思,是说我以人为一个标的物或者是一个参照点,进行一种空间的划分,进行空间划分就是分为内生环境和外生环境,同时内生环境主要是我们想象空间,外生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数字环境,也就是我们现实的空间和虚拟空间,就是现实空间和元宇宙类似这样的东西,共同的建构,通过艺术的方式产生了一种空间关系。我认为这是一个用艺术的方式建构的空间关系,我觉得是,元宇宙时代的环境艺术。第三自然我后面会说,但是这个地方我放在里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代表我们人现在的人不仅仅是要改造自然,我们还有其他的自然可以改造。


空间演化,我用12张图去总结。人类空间发展史非常难,但是我尽量去做,我希望以演化来让大家从我的角度来理解一下空间的重要性,以及空间对元宇宙、对环境艺术的本体的重要性。“过去、现在、未来”我们对周遭世界的理解,像这种非常抽象的地图,大航海时代,我们把地球抽象成纯粹的纯圆球体,把上面作为笛卡尔坐标,做经纬坐标,把它做这种精确的经纬划分,所以你在上面是不会迷路的。大航海时代你拿到这个地图,你就可以航海走到任何点,只要你的点位是对的,但是这个不是我们真实世界,我们都知道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地球的模型,把海水抽掉以后是个坑坑洼洼的像个土豆一样的东西,因为有引力张力,所以海面包裹成一个球体,但是它不会是一个纯圆,但是我们经常会对世界的处理,把它简化,便于我们进行操作。


有没有其他的对世界?理解当然有。我们山海经的山海图,这个就很有意思,他根本就不管你什么地球,它就是山外有海,海中有山,中间有大陆,大陆有中国,这就是山海经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你也不能说他有问题,他自己建构了一套系统里面光怪陆离的各种生物都非常的融合自洽,它是一个山海经的生态系统,我觉得也ok。是不是我们中国只有这种?当然不是。像宋代的黑科技很多,宋代的像华夷图蜀迹图,他测绘能力非常强,我不知道当时他怎么测绘的,是不是爬到很多高山来测绘,非常接近我们现在卫星测绘,尤其看,黄河长江的走势,你看对比,非常像航空图拍摄的效果,我觉得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哲学里面还是有科学层面的东西在里面。这个又是叫台湾域图,清代的图,看上去像个山水画,但是古人拿到这个图他真的当地图用了,他不会迷路。古人看世界是山水,我们没有意境了,所以我们看世界就是楼,他们看世界就是山水,所以山水画的再写意他能看出来,这个就是世界观的变化对历史的影响。不得不说的就是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的叫《乌托邦》一本书,它里面的插图是乌托邦的概念产生,同时它又发展出了乌托邦脑岛,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空间案例。





文艺复兴早期的Bosch,我想大家应该了解这个艺术家,非常非常元宇宙,因为它是三联屏,在屏打开之前,它是一个非常像一个盘古开天的宇宙,打开以后是一个非常光怪陆离的超现实的世界,我觉得就是个元宇宙。它里面就是天堂、人间、地狱,你猛一看没有什么差别,我觉得它穿越的三个空间是可以穿越的,它里面有很多杂交的,人畜杂交人和动物和生物和植物杂交的各种形态,非常科幻,我觉得这个Bosch可能是一个穿越人,他的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拿到现在来都非常超前。

这个是我们经典的巴比伦,我们对空间不但是对城市的发展同时是向天性,我们人类从四肢爬行到站立成人,我们一直是要摆脱地球重力,所以同时我们的建造也摆脱重力。这个是经典的城市,我们的理想城,意大利的也是一个著名建筑师安东尼奥他设计的理想城,中心是教堂,发散的是城寨,外围是一个箭楼,城墙围合的是护城河,一个经典的承载形态,他不是当这个绘画,他就是这么干的,你看17世纪的比利时的一个小镇,你看看这边地形完全按照那个,有箭楼、五边形的箭楼,然后护城河,中间一个教堂,城周围房子全是平的,所以你到欧洲的小镇不会迷路,因为你到哪都能看到教堂,它是精神高地,所以这是他们的城市形态和意识形态结合的一种产物。



到了资本主义崛起,工业大革命资本崛起以后,资本要成为新的象征物,所以它要取代教堂,资本就疯狂的去盖摩天楼。你看30年代的曼哈顿已经是这样子高楼林立,尤其像里面洛克菲勒还有帝国大厦,它都是尖顶,尖顶它是仿照教堂的尖顶,重新来塑造资本的神圣性,让普通人觉得教堂的建筑神圣感也来了,所以资本是这样来洗脑,同时让人觉得资本的时代有新的崇拜物。这个是20年代的电影《大都会》幻想未来城市这种高空嫁接,高架桥非常科幻的形态,现在的城市也都是这样,未来可能会是像第五元素,这部以巴黎为背景的一个奥斯曼风格的怀旧科幻,建筑是老的,上面加建了一些科幻建筑,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是漂浮的。



所以虚实相生,现实环境的艺术到元宇宙艺术就这部分讲我的创作。幻化体系列的第二章,像一个彗星、一个陨石一样,上面是宝塔,然后一个陨石飘过来,这个也是类似的,比如下面这是试管,那个是圆形的烧瓶,里面从无到有幻化出一些山水的形态,山水又不是一个横平竖直的地球重力的,它是发散的,在所有山水画还是尊重横平竖直的地心引力的构图,但我希望打破地心引力,它是一种星际时代的山水。



这是一个装置叫《生态坛城》。下面也是用了很多做盆景的宝塔,做成一个传统城市,上面是用输液给下面的植物输液,最后把这些宝塔也扔掉了,直接用下面的培养皿,原来城市的地下是用这些培养皿搭成的城市基底,放了很多宝塔,后来把这个宝塔我也扔掉了。





这是在喜马拉雅美术馆开馆展做了一个装置,用了1万个玻璃培养皿搭了空山水,一个叫《空山水》,我希望把这个表达出山水中的气、不是山也不是水,是山水之中的气,用物质的形态去表达,我一直在探索物质和物质怎么转化成一些非物质的东西,通过物质的手段,而且它是现成品ready made,它就是那种工业产品,就是一个小盘子,做化学实验用的。这个被西班牙赛科维亚的金塔纳皇宫美术馆收藏了,我后来在他院子里把作品做成了一个永久装置,局部的可以看到玻璃培养皿像龙鳞一样,他们觉得这像一条龙一样的匍匐在地面,同时夜晚时候我做了地光,所以晚上它像个冰山在发光,所以西班牙非常热,那时候是夏天。所有的人到了我们美术馆的院子里,觉得降了5度,真的是那种体验感差别特别大,你们这边好凉快,实际上我们没有任何降温的装置,这就是环境艺术,它不仅仅是视觉的,环境艺术更是内生空间,我前面讲到内生空间,它对你内在的心里产生了一些重构,所以你的感官都发生了变化,你对周遭世界产生新的感知,温度就是非常具象的一个例子。这个是全景,晚上就像冰山一样。


这个是2015年我作为北京设计周的总策展人之一,我们做了中华世纪坛主场的策展,我们在室外包括灯光,还有室外做了很多园林,还有请了艺术家,建筑师做了很多搭建,也是一种大型的环境艺术的空间试验。



这个是我2019年在南京作为创始策展人策划的南京首届青奥艺术灯会,原来这个是南京青年奥运会的遗址,后来他一直荒废在那,后来我们就做了一个城市级的两公里的大型灯会,做了灯光的地景装置,中间那条两条平行线,就是我做了一个超轴线,有333米的装置,它是一个水平轴线,直接到对面的南京眼,打通这条轴线,激活两个高楼,两个高楼是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双子塔,在南京当地也是在建邺区是地标,所以我们做一个水平地标来配合垂直地标,这个是人事角度可以看到它一个永无止境、一个动态参数化编程设计的一个数字景观,相当于灯光的环境艺术。其实概念非常简单,大家看下面这张图,就是我画了一个9匹马,9匹马就是跑出来的一个彩带。当时我去汇报的时候,在高铁上面花5分钟画了一个草图,后来就通过了,大家都觉得很好,为什么?因为不仅是形式,主要是关系。广场前面有9批青铜骏马,巨大的大概10米高,是传统城雕,一般做当代艺术的可能会回避,但是我恰恰选择跟他们发生联系,就是我后面333米的彩带就是9匹马拉出来的一个彩带,所以我同时也把传统雕塑给激活了,整个东西都是我的作品。



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思维来做这个,我不会去回避或者排斥什么,因为建筑师的思维是任何东西都可以用,哪怕你是个再差的场所,或者你是一个再落后,什么东西都可以被激活,这是建筑师的思维方式,所以我通过建筑师思维方式来进行艺术创作。这个就是当时我们前面讲的装置:浑天城。这个是它在不同的展览的一个细节,是我这个是用那种钢做的结构,简化的一个浑天仪,同时上面那些城市是,电脑的废旧电路板,把它做成一个城市的这种结构,我为它还做了一个科幻短片,最后可以放一下两分钟非常短,就是讲一个东方哲学指导的未来城市什么样的形态。它还可以转动,形成时空扭曲、穿越。





这个就是我现在重要说的,现在在做一个元宇宙项目。这个之前是给云台山景区做了一个城市雕塑,它在景观大道上远处那个山是劈开的。为什么要做这个山?云台山它里面有一个隧道,当地有很多农民排除万难,打通了山之后他们才能下来,事迹挺感人的。后来我希望给那些农民致敬,他们开山辟路,所以我就希望把装置做成劈开山的形态,所以这个装置叫《山开山》。这个是近景,它里面是金属板,所以它整个装置是非常抽象极简的,我一直觉得设计很好,但是很遗憾没有落地。现在在元宇宙里落地了,我们现在正在做这个项目,11月10号即将上线,其实现在苹果的APP Store都已经可以下载了,叫元邦,英文叫Meta City,由我进行总体城市设计的一个元宇宙世界。中间刚才那个山我把它做成一个灵山,这个城市就是一个以东方哲学元亨利贞,春夏秋冬4个季节在同一个城市版图中,它不是时空交替,你在同一个城市的不同的区域是4个季节的景象。城市有不同的环,最外围是环形的昆仑山,中间是弱水三千的玉带环绕,再到里面是核心的城市区,它有几个同心圆分割的城市,同时这个城市它又可以进行一种不同角度的转换,拼图成形成城市拼图,它的版图是可以变化,这是一个透视效果,可以看到那个山它现在是一个悬浮的山,比原来做的更好,原来版本的升级版。做的它是一个元宇宙的数字火山,我没有做特别具象的火山,它是一个劈开的山,上面红色是很多激光束,产生了一个数字火山悬浮在这个中心,下面的水池就是一个叫元宇宙信息池,就是元宇宙中的水火相融。这种哲学把它统一在世界观,这是比较近的距离,它是这样的一个形态作为一些主体建筑,可以看到那个山劈开以后,它里面有很多激光束连接起来,现在这个项目11月10号要上线,所以大家有机会可以下载观看一下。

元宇宙的元初、元界、元神,这部分就只能简单说,因为时间非常有限。就是说我们元宇宙从人肉身到像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体,他认为人的本体是那种几何经典比例下的完美人体。其实我们无论是你是100斤、200斤还是300斤,你的骨骼都是一样人是非常精妙的设计,你看这个透视图就是它的外部空间,肉的空间关系和骨骼关系,它都是这么大的骨骼,但是它能承载200斤的重量。


到了元宇宙时代,道身器,我们希望打通成为数字人,未来可能在元宇宙中存在是一个数字存在,所以最根本的就是说从元宇宙的重力系统产生元宇宙。因为我原来是学地球科学的,我们非常关注的第一个就是,重力系统,第二个是生态系统,在重力系统下你会产生一系列的东西,比如说你地球的生态和火星生态是不一样,所以地球人、火星人他的长相他的思维肯定是不一样的,最开始从重力系统来决定,所以重力系统决定了物质精神生命的形态,同时决定了生存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最后会产生它不同的自然形态、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



现实到虚拟,同时它有不同的系统,元宇宙中它有很多种系统也可以仿照现实做重力系统,也可以说混合的失重的各种超重力,任何系统都可以做。所以三重构筑我就讲特别简单了,我们面临三重的构筑物,人的构筑物是我们现在现实世界的,我们人从山洞里走出来到遮蔽物到建筑物到村庄到城市到湾区,它都是在重力系统下进行建造,然后AI的人工智能的构筑物它是不需要人的,所以我们知道富士康黑工厂它是完全是没有人操作,它可以不开灯,所有机器在里面通过程序做,它也不需要屏幕界面,因为不需要操作员看,它连可视化的需求都没有,它完全是靠程序来驱动的,所以AI的人工智能的构筑物就是无人系统,所以原来那套人工设计、人体工学、人因设计都是失效的,它不需要,所以我们要重新去思考人工智能时代那些物质建筑是什么样的形态,匹配人工智能的生产和生活建造,元宇宙这构筑物就更加自由了,他是为了满足虚拟人、数字人的生存状态,他可以更加自由的去发展。



未来我们会面临人工设计和人工智能设计的竞争,两重竞争分成三个趋势:

●第一个是去智能化趋势、人机合体、唯技术三个趋势,其实欧洲现在有很多反智能化去智能化的浪潮,大家用数字产品用技术太多了,有一个浪潮去智能化,坚持用手感、手工、人性创作,未来会成为高端定制非常稀缺非常贵,包括纸质书,包括手绘的手工制作的艺术作品以后会非常少非常贵。

●第二部分,技术演化人机合体,人和人工智能和基因改造等等其他的技术合体,成为新的人类,来进行跟人工智能的抗衡。
●第三个层面的变化,纯粹的人工智能。就是人工智能进行数字程序,理性的统治世界、管理世界。一个城市系统现在都有市长系统,它一个大界面就叫智慧城市,它基本上未来可能就是靠人工智能来管理了,人可能会出错,人工智能不会出错,它会在非常理性的情况下去规范,但是它也可能会缺乏人性,这也是我们要讨论技术伦理的原因,所以未来有三重趋势我们都要看得到。


我觉得从元宇宙的建构角度来说,你完全靠人力是不可及的,元宇宙是个巨大庞大的系统,重造一个世界,靠手工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未来你必须是人和人工智能合作,共同建造元宇宙世界,所以从重力系统到失重系统,从自然生态到数字生态;从万物互联到数字个体,以及到人体工学变成超体工学,在元宇宙的空间里面,它不是人体了,它是超体是数字体。所以它有一套它的工学,虚拟生长到数字建造,在元宇宙中,我们的时间单位,像我们元邦的时间单位不是24小时,是47分钟一天,为了让你有更好的体验,你可以很快的看到时空变化,就是光影的变化,所以在元宇宙中你可以任意设定时间、节奏,你可以任意设定你的寿命,所以说在元宇宙中我们下一个讨论,就是说元宇宙中我可以永生,元宇宙的东西是不是能永生,只要这个世界还有电,是不是我们就可以永远生活在元宇宙里,下一步是意识传输,我们是不是能把我们的意识,我们所谓的灵魂打包成一个数据包上传到元宇宙里以后,你的肉身坏死以后,你是不是就可以在元宇宙中永远生活,你的家人可以每天上元宇宙跟你继续生活在一起,感觉你还在那,而且那个环境可能是个非常沉浸式的体验,几乎是跟你肉身的感应差不多,未来可能还有身体的可穿戴设备,你穿上那套衣服以后,你可以感到触摸,所有的这种人的触觉、感知声音的包括气味的它都可以模拟。

所以未来的元宇宙社会,我觉得它不是一个纯数字的,它可能是虚实相生,甚至反哺现实。它通过对人体的改造,跟元宇宙进行更加完美的融合,它形成一种新的世界,新的世界就是空间生产到数字生产。

最后这张图来作为结尾,我们从现实世界现在正进行超级现实的转变,这是我们正在进行的,现实世界我们是脑力学习功能,脑力和感官、学习和感受、功能和情感,这是我们正常的学习人类的学习过程。人工智能不需要,人工智能是AI算法超级运算、深度学习,超级功能超理性,所以AI它需要大量的数据,它吃掉这些数据消化以后形成它新的这种价值观,所以AI现在我们知道非常有冲击力的,现在已经出现AIGC


我觉得下一步平面设计师手绘师马上就要失业了,因为你输入几个关键词,AI就给你生成一幅绘画,美国有一个绘画竞赛,有一个参赛人他用一个AI生成的绘画蒙混过关,得了大奖,最后得奖以后才公布说这个不是我画的,这是人工智能画的,你想想看这个时代,二维层面迅速要被人工智能取代,除了最贵的那些艺术家的作品,可能大量的消费型的艺术,数字平面的东西,基本上都可以用人工智能来生产,包括新闻稿,包括普通的一些文字都可以生产,所以我们面临是一个超级现实空间,不可能回避的资本在推动它这样的发展。

第三个是虚拟现实,我们讲元宇宙,我们现在还是视听感官层面的数化,通过沉浸式的学习,沉浸式的体验,比如说很多人如果现在没有到达现场,他的体验感特别差,只能是一个屏幕有可能还可以断线或者说声音有问题,但如果我们在一个元宇宙中,我们看下一届大会,可能所有人他可能真的不一定到场,但是他就坐在你旁边,你看到的就是很真实的数字人,他的微表情你都可以看得到,连呼吸打个喷嚏你都能感觉到,非常真实的元宇宙场景,所以未来肯定这种会议系统是绝对会有的。

自然我讲的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从地球重力的自然到星际人造自然,我们可能未来,就是月宫1号新的项目,可能10年后月球上我们中国会有月宫一号这样的基地,上面会有种的小麦、各种植物,那就是人造自然,在月球上建立了人类的生态系统,下面就是第三自然就是超重力,人工智能、元宇宙和现实世界的混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自然状态,具体是什么形态现在还不知道,但是我们觉得会有一种新的状态产生。从个体层面,生命到混合生命到超生命体,从系统,从生态系统到人造生态系统到超生态系统。

进化就是我们人类的自然进化到人工进化到超自然进化,三重进化就是我们自然进化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生存需求了,未来我们要跟人工智能竞争的话,我们要进行人工进化,可能是基因改造、基因重组配合你的人工智能或者你的机体各个层面的改造,最后在虚拟的元宇宙事件超自然进化,你的数字人在里面怎么进化?数字人是不是要进化,数字人是不是有生老病死,他在里面怎么样发展,这都是我们需要去想的生态系统的数字迭代。



所以最后这张图非常复杂,我也不想说了。我给大家抛一些关键词,大家可以稍微感受一下,我理解的元宇宙时代的环境艺术,这么搞的话应该是有这样的一个方向,我觉得可能从人从肉身到意身到数字身的发展,我们在这个情况下怎么去物质,营造我们的沉浸式环境艺术,超越我们的二元论,达到万物互联、心物合成,打通我们的内生环境和外生环境,产生虚实相生,达到我们的超现实、超自然的超级环境艺术。

谢谢大家。


刘玉龙院长在主持交流中表示:


感谢野城老师讲了这么多,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信息。中午和朱青生老师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在讨论一个问题,他说到机场值机的时候,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工了,主要绝大部分都是你自助就可以完成的,当时他就谈一个问题,这些人他不在这个值机了,他工作没有了,他怎么生存?以后我们其实这个问题也很严重,我们也很恐惧,在科技发展的未来,很多的工作都可以用机器、用科技代替,作为人,劳动变成了一种需求,因为你没有机会劳动,劳动变成了一种奢侈,你要是花钱才能去买到这种劳动的机会,目前来看是非常现实的。所以所谓的元宇宙,尽管现在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但是未来它肯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至于如何来揭开这个谜底,可能只有等到以后了。

 END 

“设计与艺术连环计”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专业委员会的学术微信公众号,


主要内容包括及时传达学习国家方针政策,研究业界发展问题、传递相关领域重要信息,发表学术理论、展示艺术与设计成果,开展各种学习交流活动等。


“设计与艺术连环计”致力于打造一个新轴心时代艺术与设计领域的线上“雅典学院”。



-End-

推 荐阅 读

第三届中国展览艺术与展示技术创意大赛诚邀您的参与

第三届中国展览艺术与展示技术创意大赛百人评审团申报

场景案例推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史馆

展圈CLUB|谋者大龙的新书推介《策划是一种洞悉本质的能力——大龙工作随笔》

观展 | 书房的意与象——故宫博物院“照见天地心”展

央美国际 | 博物馆数字化艺术人才培养计划招生简章

大力推动博物馆数字化发展!中央发重磅文件

高级的空间设计 | 瑞士国家博物馆考古研究展

商说馆——现代展示设计系列教程(7)

商说馆——现代展示设计系列教程(8)

商说馆——现代展示设计系列教程(9)

商说馆——现代展示设计系列教程(10)


博展联盟 | 文博行业交流协作服务平台。以行业社群为基础,“共建·共享·共生”为主题,搭建的文博行业协作平台;整合展陈行业资源,提供专项服务解决方案;以行业大数据为驱动力,为平台用户创新赋能;深度挖掘文化IP资源,推动展陈产业升级;促进跨界融合发展,引导行业发展方向。

/ 官 方 网 站 /www.518bwg.com


排  版|博小二

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博展联盟观点或立场。本文仅用作交流学习使用,图文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文章发表后的30日内与博展联盟联系。



欢迎转发,点下“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