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观点】田正平丨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汲取有益的教育经验

田正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09-04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田正平 教授

作者简介

田正平(1944-),山西应县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研究。

引用本文

田正平.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汲取有益的教育经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5(5):1-3.

摘要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是历史研习的社会功能。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教育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文化遗产,曾经为世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虽然近百年来,中国的教育现代化进程缓慢,但依然留下了值得深长思之的宝贵教育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的教育观念、理论、思想、制度和教育、教学方法被介绍进来,已经或正在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作出积极的贡献。但无庸讳言,当代中国教育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自己的教育经验、本土教育经验比较淡漠。我们关注别人的经验、别国经验的积极性,远远胜过了关注自己经验、本土经验的积极性。任何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方法都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产物,它们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各个国家和民族解决自己教育问题的“万能药方”,我们要从自己的历史中汲取有益的教育经验,关注教育现实,建设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强国。

关键词

优良传统;教育历史;教育经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中华民族有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是前人对研习历史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的高度概括。我国有悠久的教育历史,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文化遗产,曾经产生过具有世界影响的大教育家和受到西方关注的选才育人制度。即使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狂潮,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百余年间,无数志士仁人,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忍辱负重,以“强敌为师”,改革教育,培育人才,历尽艰难曲折,同样留下了值得深长思之的宝贵教育经验。

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教育学界,长期以来对中外教育历史的研习越来越受到冷落。在培养未来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综合大学或师范院校的教育系科,有关教育史的课程被压缩、教学人员得不到补充;在各级教育行政和科研部门发布的“研究指南”“重点课题”之类的招标广告中,几乎看不到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影踪;在大量的教育刊物中,教育史论文的存在空间更是狭小,而且,这种现象似乎仍在加剧,至今没有看到好转的趋势。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四个现代化”目标的重新确立加快了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步伐,也为中国教育走向世界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术界迫不急待地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把世界各国的教育观念、理论、思想、制度和教育、教学方法介绍进来,所有这些努力,已经或正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作出积极的贡献。但是,4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无庸讳言,我们的努力与我们预期目标的达成,还有相当的距离。当代中国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我看来,就是与我们对自己教育经验、本土教育经验的淡漠有关。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们关注别人经验、别国经验的积极性,远远胜过了关注自己经验、本土经验的积极性。其实,任何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方法,都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产物,其中当然包含有人类共同的智慧,但是,它们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各个国家和民族解决自己教育问题的“万能药方”。举一个例子,就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教育早期现代化一个多世纪的历程而言,至少分别发生在20世纪之初、20世纪20年代和50年代的三次举国一致、影响持久而深远的对外来教育的大规模引进、吸纳,既产生了诸多积极成果,也留下不少迄今未能深刻总结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应该成为我们今天在新的形势下引进、借鉴别国教育经验时的前车之鉴。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求“新”、求“异”的兴趣大大淹没了对自己经验的兴趣。你不尊重历史,历史就要重新上演。当然,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面对上述有目共睹的现实,作为教育史从业者,我们应该端正自己的心态。其实,这种现象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我国已故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早就指出这一现象,用他的话来讲就是:“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它地方,史学已经、正在并将继续遭到冷落,这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史学的被冷落有着长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其根源乃在于人类文明业已生病。”[1](P27-34)但是,他接着又讲:“历史学家不应单纯埋怨社会冷落历史,而首先要问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历史的价值,自己是否已被历史的永恒魅力所吸引。”[1](P27-34)为此,章开源教授提出“参与的史学与史学的参与”的命题,其主要论点是:一是历史学家不仅应该积极参与现实生活,而且应该成为把现实与过去及未来连接起来的桥梁;二是历史学家参与现实生活,主要是以史学来参与而非其它;三是历史学家要把自己重新体验并赋予生命的真正历史奉献给人[1](P27-34)。这几句话都是章开沅先生的原话,我读了之后非常受启发。在这里重复一遍与大家共勉。虽然我们不敢以历史学家自居,没有章先生那样的大气魄、大境界,但我们碰到的问题确实是一样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不能靠别人的施舍和社会的青睐,只有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教育史学科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动,已经有了一个较好的基础,最近十几年来,我们有一大批年轻的教育史工作者脱颖而出,表现出很好的素质和发展潜力,而况在我们的身后还有老一辈学者的支持和扶持,而况教育史作为一门学科也只有短短的一个世纪的历史,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们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也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诸如,热衷于青灯黄卷式的自我欣赏而对热火朝天的现实变革漠不关心,学术视野不够开阔,学术思想不够活跃,研究方法不够多样化,研究课题低水平重复,对国内外相关学术领域研究状况隔膜甚深,甚至学风不够端正,等等。这些问题得不到克服和纠正,学科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社会影响力自然难以提升。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振奋精神,正视现实,扫除无所作为的观点;另一方面则要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关注现实的教育变革,以自己专业的特殊方式,即章先生所讲的“把自己重新体验并赋予生命的真正历史奉献给人类”,为当代教育改革提供历史借鉴。加强基本功训练,打好基础,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学风,开阔视野,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在重视文献考证等基本的史学研究方法的同时,努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文化学、人类学、宗教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视角,以自己辛勤劳动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丰富与影响现实的教育活动,同时也为学科的生存和发展开拓空间、改善环境。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法国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马克·布洛赫曾经说过:“历史学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消魂,因此它比其它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2](P5)我们所从事的正是这样一门极具魅力的学科!人类的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绵延不绝,教育史研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让我们通过自己富有创造性的劳动,为教育史学科的建设、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THE  END

往期推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投稿须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设有“教育史专栏”“高等教育”“比较教育”“教师与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等栏目。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AMI 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全国高校权威社科期刊,“教育史专栏”是教育部名栏。为方便作者投稿,投稿须知如下:

        一、篇名

        篇名应简明、确切,能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二、作者署名与工作单位

        作者姓名置于篇名下方。译文的署名,应著者在前,译者在后,著者前用方括号标明国籍。

        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加圆括号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一位作者只标一个工作单位(二级单位原则上只标一个);若该作者有多个工作单位,其他的单位在作者简介中予以说明。

        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隔开,署名作者原则上不超过两个。

        三、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与作者简介

        需标明收稿日期,置于文章首页地脚。

        来稿若属省部级及以上基金资助项目,须在文稿首页地脚处注明何种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批号。

        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已获得博(硕)士学位者,标明博(硕)士学位,正在攻读博(硕)士学位者,标明博(硕)士研究生。

        四、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论文主要观点的摘写,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须用高度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全文的主要信息,忌用“本文介绍了”“作者认为” 等用语。摘要一般300-400字。关键词是能够体现论文主要内容的标识性词语(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以便于检索,忌用一般性的词语。关键词一般为3-5个,之间用分号隔开。

         五、正文

        正文中的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级。一般写法为一、(一)、1、(1)、1),不宜用圈码(如①、②等)。引语与结语不加序号。

        来稿不少于12 000字,选题必须具有前沿性,采用文献具有原始性及翔实性,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论证过程合理、结论具有创新性。学术规范,文稿完整,应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引言”部分必须有相关学术史的评述。凡在文章的任何部分,没有出现任何相关的学术史的内容,一概不予刊发。

        用字须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除某些古籍整理和古汉语方面的文章外,避免使用旧体字、异体字和繁体字。

        六、注释

        注释置于正文之后,主要用于对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说明;难以按参考文献格式规范的典籍,亦可归入注释部分。

        七、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不少于15个,须采用原始资料,杜绝使用二手资料。著录须遵循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要齐全,其排列顺序以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准,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示。中国古代或外国文献的著者须标明其朝代或国籍,置于方括号内。凡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须使用人民出版社最新权威版本。

        使用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及电子公告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其标识参照《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相关规定执行,标注发布时间及引用时间。

        八、本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热点焦点问题提倡做专题研究,对有重大学术理论创新的文稿,优稿优酬。

        九、本刊实行三审制,取稿标准重在学术建树。

        十、作者应遵守学术规范,查重率不高于10%,凡发现载文有学术不端行为者,5年内本刊不受理该作者任何稿件。

        十一、来稿需提供详细通信地址和电话号码等信息。作者须确认稿件系首次刊发,承诺该稿在刊发前不再送交其他刊物发表,并寄交电子文稿(word格式)。

        十二、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有权对来稿行文进行必要的修改、删节,如经作者同意也可对内容作必要的修改,这种修改以不歪曲原作主要观点为准则。如作者不允许对内容作任何修改,请务必在来稿中说明。所刊文章观点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意见。

        十三、来稿刊发后如被国家级或国内外知名文摘刊物转载、摘录、复印,或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请作者告知本刊责任编辑。

        十四、来稿恕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稿件寄出2个月后未收到采用通知的,可另行处理。


版权声明


微信公众号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官方微信,如无特殊说明,本微信内容均来自《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版权所有,欢迎转载。

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刊声明●


一、《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等任何费用,也从未委托过任何人或组织代为收费组稿。如有个人或组织假借我刊名义收费,均属诈骗行为,须承担法律责任。希望广大作者和读者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二、《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投稿邮箱:

教育史  高等教育:gaoxiaoli67@163.com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fenglin@hebtu.edu.cn

 教师与教师教育:fenglin@hebtu.edu.cn

 国际与比较教育:jianghuili0512@163.com

 课程与教学   学前教育:huosujun08@163.com

 教育理论及其他:jiaoyub@hebtu.edu.cn

 三、电话咨询:

 教育科学版:0311-80786366

 编辑部办公室:0311-80786360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辑:王艺然

审核:谷更有、孙秀昌、高小立、姜惠莉、霍素君、冯琳、孙武、孙斌、李阳、寇文亮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网站

网站|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