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023年第2期目录
名家观点
陈桂生的“教育学之问”
——西学东渐的影响与中国教育文化的特点
陈桂生
本期关注
教育强国与人的现代化发展
范国睿
教育史专栏(教育部名栏)
“学而愈明”:《论语》的“学习”智慧及其当代创生
张传燧,赵 雯
民国时期私立大学对西方本科教学制度的移植与转化
——以大夏大学导师制为例
刘振宇
高等教育
大学智库建设专题
大学智库建设:内涵、路径及挑战
杜瑞军
与学科协同发展:英国高校智库建设经验及启示
——以苏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院为例
倪 好,周谷平
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进展成效与路径优化
柳天恩,董葆茗
高校网络舆情的类型、特征及引导措施研究
李明超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美国注册学徒制的改革进程及启示
——基于社会伙伴关系理论视角
庞世俊,王雨馨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制度的问题、成因与行动策略研究
——基于制度失范的视角
陈凤英,李 杰
三螺旋模式下高校继续教育协同治理机制构建
王福胜
教师与教师教育
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进阶发展创新模型研究
马 婕,高雪冬
县域中小学教师短缺的多重内涵
孟雅琴
国际与比较教育
国际大都市的高等教育如何发展
——纽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段世飞,赵佳晶
从“阵列”到“光谱”:国内外高校通识课程的主题矩阵设计
薛 静
学前教育
幼儿园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
黎平辉,邓秀平
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养成:TTK 学习共同体视点
李慧方,罗生全
摘要•关键词
名家观点
《陈桂生的“教育学之问”——西学东渐的影响与中国教育文化的特点》
陈桂生
【摘 要】在反思西学东渐之下的教育学背景下,生发出若干陈桂生的“教育学之问”。中文语境下的“教育”一般是作为道德教育的同义语存在的,而将英文“education”译作“教育”其实只是一种假设。词汇互译的困境反映了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思维方式的差异,带着东方的观念去理解西方的教育论述,以模糊的标准去衡量他者的文化存在一定误区。诸如此类的难题有待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去解决。此外,“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理论”的区分需进一步分析,通过分析显示“直接的教育过程”理论更为重要。总之,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与中国教育文化的特点下,在教育研究中,需要深思陈桂生的若干“教育学之问”。
【关键词】教育;education;教育学;陈桂生的“教育学之问”
本期关注
《教育强国与人的现代化发展》
范国睿
【摘 要】现代化是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的演进过程,包括物质-技术层面的现代化、文化-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本质与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一个从“家庭人”走向“社会人”、从“熟人”走向“公共人”、从“经验人”走向“知识人”、从“知识人”走向“智慧人”不断演进升华的历史渐进过程。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辩证审视经济、科技、人口与教育发展的现实发展水平与问题,有助于正确认识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的艰巨任务:经济增长乏力亟待通过科技创新转型升级,而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技术依赖问题突出、成果转化率偏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存在差距;人口出生率下降与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人口减少等人口数量与结构变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亟待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以“人才红利”代替“人口红利”;我国用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教育财政投入支撑着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但教育投入水平、国民平均受教育水平、人才竞争力都与发达国家水平、与建设现代化强国建设要求存在相当差距。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现代化的教育是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与方法,建设教育强国,走向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的教育变革,需要坚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深化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从协同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入手,系统重构各级各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需要在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村教育改革发展,补齐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短板,着力提升农村人口现代化发展水平;需要以技术赋能教育,打造创新教育新业态,助力人的现代化智慧发展;需要建立与完善以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系统的支持与保障体系。
【关键词】现代化国家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育现代化;人的发展
教育史专栏(教育部名栏)
《“学而愈明”:<论语>的“学习”智慧及其当代创生》
张传燧,赵 雯
【摘 要】《论语》关于“学习”的思想十分丰富。“学习”中“学”的含义是“日知其所无”的过程,即获取新知识技能的理论知识过程;“习”的含义是“月无忘其所能”的过程,即通过及时地不断地反复地复习、温习、练习,使已经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技能更加娴熟的行为实践过程。“学”“习”二字连用构成今天“学习”一词,整合了“学”“习”二字的全部含义,指既包括理论知识接受和实践行为训练,也包括学校教育生活、家庭伦理生活、社会政治生活和朋友交际生活等全部活动过程,是人类用来解决其在现实情境中所面临的各种亟需处理的复杂问题、战胜各种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高超智慧,即最佳行为方式及其状态,具有促进个体发展、充盈个体生命、获取物质利益、获得社会文化等多重价值。学习的内容是文行德统一,态度是志好乐结合,方法是思行习并用。《论语》所阐发的学习智慧是一种大学习观,具有很强的适切性,对当代学习仍具有多重价值,应当吸收当代理论,赋予当代内涵,融入当代实践,才能保持其理论张力,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论语》;学习;学习智慧;当代价值;内容方法;转化创生
《民国时期私立大学对西方本科教学制度的移植与转化——以大夏大学导师制为例》
刘振宇
【摘 要】20世纪20年代末,私立大夏大学为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及密切师生关系,开始引入西方大学导师制。近20年的施行过程中,大夏大学将欧美导师制精髓与中国文教传统及学校自身特色有机结合,由此在文化内涵、制度建构、教育实践、学术研究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大夏大学导师制作为民国时期私立大学引入和本土化改造西方本科教学制度的典型案例,不仅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移植与转化域外经验的发展历程,揭示其中蕴含的从传统到现代、由西化到中国化的演进规律,亦对当代中国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构建和完善兼有历史价值及现实启示。
【关键词】民国时期;本科教学;私立大学;大夏大学;导师制
高等教育(大学智库专题)
《大学智库建设:内涵、路径及挑战》
杜瑞军
【摘 要】大学建设智库不仅是对大学功能的丰富和拓展,也会对大学组织和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大学建设智库必须明确智库的内涵、特征和功能,强调其学术属性,致力于提供原创性的、可实施的政策分析、政策建议。大学智库建设必须要与大学发展相得益彰,要有利于大学自身比较优势的发挥,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教师发展和学科整合。大学建设智库要着眼于推动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注重知识动员,突出知识生产的“目的性”,要把智库建设与大学的综合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但大学建设智库也面临着权力和知识共谋、学术研究的经济主义倾向等伦理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大学的独立性,带来大学内部的文化冲突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更灵活的方式来适应这些变革。
【关键词】智库;大学;大学智库;知识生产模式;知识动员
《与学科协同发展:英国高校智库建设经验及启示——以苏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院为例》
倪 好,周谷平
【摘 要】高校智库建设具有多学科支撑的先天优势。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院依托苏塞克斯大学的发展学学科,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在取得智库建设优异成效的同时促进了学科与高校智库的协同发展。其主要经验包括以学科交叉为特色支撑智库研究,基于学科培育高层次智库队伍,以学科和智库双元驱动优化治理框架,在传统学科评价与智库成果评价之间取得平衡,基于学科特色构建全球合作网络等。其在促进学科与智库协同发展方面的多种经验可为我国高校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智库;学科协同;苏塞克斯大学;发展学研究
《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进展成效与路径优化》
柳天恩,董葆茗
【摘 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高等教育合作在北京教育功能疏解、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同时,高等教育合作仍面临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失衡、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距明显、区域教育链与产业链匹配度不高、多利益主体难以协调等突出问题。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布局,补齐河北在高等教育领域短板,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是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路径优化
《高校网络舆情的类型、特征及引导措施研究》
李明超
【摘 要】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事件呈现出新的变化与特征,具体表现为“群体极化”倾向突出,舆情内容涉及较广,舆情传播风险较大,舆情发生频次密集等特点。高校在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存在管理部门缺乏协同,引导平台建设滞后,工作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加之网络新媒体在舆情信息传播中的推动作用,致使高校在处理网络舆情事件过程中常常陷入困境。由此,高校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管理,强化网络舆情引导措施,维护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舆情引导;舆情管理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美国注册学徒制的改革进程及启示——基于社会伙伴关系理论视角》
庞世俊,王雨馨
【摘 要】注册学徒制是美国劳动力开发的模式之一,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注册学徒制初建之时,政府主导立法建制;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末期,注册学徒制进一步受到法律保障,扩展了关注的社会群体,在体系日臻完善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由政府、行业企业、职业学校等组成的社会伙伴关系网络;进入21世纪,注册学徒制在改革培养模式的同时,更加注重与教育体系的全方位合作,成立“注册学徒制-学院合作联盟”,并促进与高中教育的联接,彰显其教育属性。注册学徒制体系的社会伙伴各司其职,协同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共同促进个人、社会和经济发展,为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为基、组织互益、长效交往、经费保障等方面的思考与启示。
【关键词】美国;注册学徒制;现代学徒制;社会伙伴关系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制度的问题、成因与行动策略研究——基于制度失范的视角》
陈凤英,李 杰
【摘 要】在类型教育定位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管理工具主义的狭隘表达、对“双师型”教师职业的片面认识和层次定位的制度逻辑起点的多重逻辑下,仍面临着制度价值理念失落、制度规则体系失序和制度保障系统失效等失范问题。可以构建由行动理念、行动规则与行动机制组成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制度建设行动策略系统,从规范取向下的制度行动理念向发展取向转变,建立和完善职前培养、入职资格和职后培训制度,完善相关保障机制,推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制度的建设。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制度;制度失范;职业教育
《三螺旋模式下高校继续教育协同治理机制构建》
王福胜
【摘 要】继续教育在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中应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高校继续教育出现了治理失灵现象。管理学上的三螺旋理论在高校继续教育协同治理机制构建方面具有适切性。构建高校继续教育治理机制的基本原则要体现目标一致性、未来潜在性、市场链接性和诉求相关性。高校继续教育三螺旋协同治理机制模型中:政府主导动力机制,以立法推动治理体系建设,以政策引导推动校企融通机制,设立项目助推深度合作机制;高校作为主体优化驱动机制,从体制上建立继续教育理事会模式,针对在职人员定期开发课程,为企业行业定向委托培养人才,以“互联网+”推动开发优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社会要加强主动参与机制,企业要吸引高校设立继续教育教学中心,并在高校设立各类奖励基金或研究机构,行业组织要牵头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第三方评估机制。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治理;三螺旋模式;协同治理;机制构建
教师与教师教育
《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进阶发展创新模型研究》
马 婕,高雪冬
【摘 要】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从教师职业发展角度,基于ADDIE拓展模型提出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进阶发展模型,将胜任力嵌入于教学系统设计各环节,构建能够表征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静态和动态两种不同状态下的胜任力结构体系。综合使用归纳法和演绎法构建胜任力模型,结合教师职业发展不同阶段对相同胜任力要素达成度的差异,揭示出教师职业发展视角下教师专业胜任素质的动态演化逻辑,有利于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为高校评估教师教学胜任力水平、开展教学培训及指导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ADDIE 拓展模型;进阶发展模型
《县域中小学教师短缺的多重内涵》
孟雅琴
【摘 要】由于主体不同,我国县域中小学教师短缺的内涵不同。对教育行政部门而言,“短缺”的本质是人事资源短缺,反映的是教师资源总量不足、渴望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对学校校长来讲,“短缺”指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和流失,反映在教师稳定和管理上的困惑;对教师个体而言,“短缺”意味着“超负荷”和“忙碌”,反映了教师工作事务繁重的现实。造成教师短缺的原因主要包括生育政策放开和城镇化进程使教师资源难以满足现实增长的需求;政府配置向农村倾斜的效益被城区工资和消费的吸引力抵消,政府与市场合力下的“县城招考”政策助推教师进城;压力增大和消极情感体验使得教师职业成为编制内的次优选择。在新形势下应强化编制动态管理,提高编制使用效率;建立“教师选调”计划,增强农村优质教师供给;待遇与农村工作年限挂钩,提高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营造尊师重教风气,增强教师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关键词】县域;中小学教师;教师短缺;内涵
国际与比较教育
《国际大都市的高等教育如何发展——纽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段世飞,赵佳晶
【摘 要】纽约是闻名于世的国际金融中心与学术中心,历经两百多年的发展,纽约的高等教育已经高度发达,助推纽约成为国际大都市。历史悠久的纽约高等教育积淀了较为成熟的发展经验,如对接国际大都市发展需求,形成多样高等教育类型;构建多元高等教育治理体制,激发高等院校办学积极性;充分利用国际大都市优势,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地位,建设世界科技创新之都。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可在一定程度上借鉴纽约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包括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丰富高等教育办学类型;重构高等教育治理机制,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建设世界重要国际化人才中心;提升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水平,打造世界创新创业高地。
【关键词】国际大都市;纽约高等教育;城市与大学
《从“阵列”到“光谱”:国内外高校通识课程的主题矩阵设计》
薛 静
【摘 要】国内各大高校在通识教育领域展开了多样化实践,对标世界一流高校开设写作类通识课是重要方向之一。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与我国清华大学为例,通过参与式观察与问卷调研分析发现,写作类通识课在培养学生研究型学习与批判性思考上具有优势;课程迭代中,国内外高校在主题矩阵上逐渐分化为“阵列式”和“光谱式”的不同形态;写作类通识课的中国化改良对巩固专业教育、健全高等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写作课;通识教育;主题式写作;教学效果
学前教育
《幼儿园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
黎平辉, 邓秀平
【摘 要】发展意义的长远、发展资源适切生发、发展动力内生不竭,以及发展效能的协同发挥,构成了幼儿园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意涵。在理论层面,幼儿园课程可持续发展涉及个体终身学习素养培育、园本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转向、发展生态体系调整等方面。在实践层面,当前幼儿园课程可持续发展陷于困境:因为功利与肤浅,在课程价值上趋于短视;因为跟风与冒进,在课程资源上无视园情;因为无能与被动,在课程发展动力上陷于依赖;因为权力失控与偏向,在课程效能评价上片面突出。因此,应从四个方面寻找幼儿园课程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建构一体化的幼、小、中课程目标体系;面向生活及问题,坚持基于情境的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打造专业发展共同体,重建幼儿园教师的“知识人”身份;健全幼儿园课程质量监控机制,实现课程发展主体的权力均衡。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可持续发展;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幼儿园课程质量监控;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养成:TTK 学习共同体视点》
李慧方,罗生全
【摘 要】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是衡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建设高水平幼儿教师队伍的重要表征。TTK学习共同体赋予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养成新意蕴:创建“三位一体”的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养成模式,构建“多元共生”的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养成生态系统,创生“协同共育”的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养成机制。TTK视域下,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呈现出“多元交互”的专业知识、“多维共建”的专业能力和“多元共育”的专业情怀等基本构成。TTK学习共同体可以通过共建“对话协同”的知识共享之地、共筑“多维联动”的专业提升之体和共构“学行融合”的素养内凝之境等策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素养;TTK 学习共同体;策略
THE END
往期推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投稿须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设有“教育史专栏”“高等教育”“比较教育”“教师与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等栏目。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AMI 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教育史专栏”是教育部名栏。为方便作者投稿,投稿须知如下:
一、篇名
篇名应简明、确切,能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二、作者署名与工作单位
作者姓名置于篇名下方。译文的署名,应著者在前,译者在后,著者前用方括号标明国籍。
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加圆括号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一位作者只标一个工作单位(二级单位原则上只标一个);若该作者有多个工作单位,其他的单位在作者简介中予以说明。
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隔开,署名作者原则上不超过两个。
三、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与作者简介
需标明收稿日期,置于文章首页地脚。
来稿若属省部级及以上基金资助项目,须在文稿首页地脚处注明何种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批号。
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已获得博(硕)士学位者,标明博(硕)士学位,正在攻读博(硕)士学位者,标明博(硕)士研究生。
四、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论文主要观点的摘写,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须用高度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全文的主要信息,忌用“本文介绍了”“作者认为” 等用语。摘要一般300-400字。关键词是能够体现论文主要内容的标识性词语(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以便于检索,忌用一般性的词语。关键词一般为3-5个,之间用分号隔开。
五、正文
正文中的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级。一般写法为一、(一)、1、(1)、1),不宜用圈码(如①、②等)。引语与结语不加序号。
来稿不少于12 000字,选题必须具有前沿性,采用文献具有原始性及翔实性,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论证过程合理、结论具有创新性。学术规范,文稿完整,应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引言”部分必须有相关学术史的评述。凡在文章的任何部分,没有出现任何相关的学术史的内容,一概不予刊发。
用字须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除某些古籍整理和古汉语方面的文章外,避免使用旧体字、异体字和繁体字。
六、注释
注释置于正文之后,主要用于对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说明;难以按参考文献格式规范的典籍,亦可归入注释部分。
七、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不少于15个,须采用原始资料,杜绝使用二手资料。著录须遵循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要齐全,其排列顺序以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准,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示。中国古代或外国文献的著者须标明其朝代或国籍,置于方括号内。凡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须使用人民出版社最新权威版本。
使用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及电子公告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其标识参照《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相关规定执行,标注发布时间及引用时间。
八、本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热点焦点问题提倡做专题研究,对有重大学术理论创新的文稿,优稿优酬。
九、本刊实行三审制,取稿标准重在学术建树。
十、作者应遵守学术规范,查重率不高于10%,凡发现载文有学术不端行为者,5年内本刊不受理该作者任何稿件。
十一、来稿需提供详细通信地址和电话号码等信息。作者须确认稿件系首次刊发,承诺该稿在刊发前不再送交其他刊物发表,并寄交电子文稿(word格式)。
十二、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有权对来稿行文进行必要的修改、删节,如经作者同意也可对内容作必要的修改,这种修改以不歪曲原作主要观点为准则。如作者不允许对内容作任何修改,请务必在来稿中说明。所刊文章观点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意见。
十三、来稿刊发后如被国家级或国内外知名文摘刊物转载、摘录、复印,或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请作者告知本刊责任编辑。
十四、来稿恕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稿件寄出2个月后未收到采用通知的,可另行处理。
版权声明
本微信公众号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官方微信,如无特殊说明,本微信内容均来自《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版权所有,欢迎转载。
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刊声明●
一、《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等任何费用,也从未委托过任何人或组织代为收费组稿。如有个人或组织假借我刊名义收费,均属诈骗行为,须承担法律责任。希望广大作者和读者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二、《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投稿邮箱:
教育史 高等教育:gaoxiaoli67@163.com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教师与教师教育:fenglin@hebtu.edu.cn
国际与比较教育:jianghuili0512@163.com
课程与教学论 学前教育:huosujun08@163.com
教育理论及其他:jiaoyub@hebtu.edu.cn
三、电话咨询:
教育科学版:0311-80786366
编辑部办公室:0311-80786360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辑:李佳琪
审核:谷更有、孙秀昌、高小立、姜惠莉、霍素君、冯琳、李阳、寇文亮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网站
网站|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