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GQ Focus | 如何通过细节理解他人?来清华和我们面对面探讨吧

GQ报道组 GQ报道 2020-01-01


《智族GQ》报道组的编辑们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什么是特稿?写作一篇特稿,和写一篇其他文章,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可以进行很复杂的解释,但也可以进行很简单的解释。简单来说,这是一份搜寻细节、记录细节、理解细节的工作。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会找到一种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而特稿作者所习惯的方式,就是通过细节认识世界。 
细节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为什么如此重要?特稿作者如何采集细节,又如何通过细节去理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12月19日晚,GQ报道的编辑们将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八三实验剧场,与读者们共同探讨与细节相关的种种话题。
12月19日晚18:30,我们在清华等待你的到来。


···············



一个好细节需要三方的确认

今年八月,刘敏接到选题任务,去采访“口红一哥”李佳琦。(点击查看刘敏对李佳琦的报道GQ报道 | 幸存者李佳琦:一个人变成算法,又想回到人在南昌采访李佳琦的好友时,她得到了一个细节:李佳琦去上海打拼的前一夜,在告别酒局上哭了。好友觉得,这是李佳琦对离开南昌的朋友、抛掉过往生活的不舍。
刘敏当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情节,但缺乏对场景的具体描述。过去两年的特稿写作训练,让她条件反射式地追问:是什么场合?叫了多少人?哭的时候身边多少人?次日见到李佳琦的另一位好友,她再次问到那场哭泣,得到了更精确的信息:在酒吧门口、朋友是一个一个出去的、哭泣时李佳琦说的话、朋友自己先觉得好笑后来又沉默的反应。


从南昌回到上海,在最后一次对李佳琦的采访中,刘敏把那次哭泣又问了一遍,大量的信息得到了当事人的确认,并且修正了一处误解:那晚他并不是「嚎啕大哭」,而是「抹眼泪」。到此,这个细节终于全面了、有底了、可以写了。

这个看似细微的情节,后来成了刘敏理解人物、建构报道的一个重要入口。采访中她听了很多敬业、友善的故事,符合李佳琦既定的公众形象,而这场哭泣戳破了劳模的外壳:一级一级打怪时,李佳琦跟我们一样有恐惧的时刻,他也不确定自己能否成功。这种脆弱能让读者共情,也让那些千篇一律的拼搏细节更可信了。


细节中看见人物的另一面

从细节处挖掘人物值得书写的另一面,也是靳锦在采访邹市明时获得的经验。(点击查看靳锦对邹市明的报道GQ报道 | 邹市明:拳王的盲区邹市明是一个被写过无数次的人,公众对他的认识也有定论:一个推迟进入职业拳击领域时间而为国夺下第二枚拳击奥运金牌的人。

但在邹市明的采访叙述中,两个细节引起了靳锦的注意。一处是他拿下伦敦奥运会金牌之后,需要先接受尿检。拳击要求身体脱水,没有尿液,他就猛灌水,看着检验瓶一滴一滴被灌满,而场上庆祝他胜利的欢呼声就在耳边。他想尽快出去,他的奥运生涯终于结束了。

另一处是他提到进入梦寐以求的职业拳击后,每天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开车去拳馆。打开车门的动作都成了负担。到了拳馆,他不跟人有眼神接触,心里想“别找我啊,别找我啊”。

这两个相悖的自述引起了靳锦的注意。一个那么想离开业余拳击进入职业拳击的人,为什么对打拳这种事再也提不起兴趣了?一个需要强烈斗志的拳手,为什么不希望别人来挑战他?


另一些重要细节是在观察中获取的。靳锦注意到,邹市明有小肚子。但他早年打48公斤级业余比赛,后来成为蝇量级拳王,保持该体重的成年男性基本不会有赘肉,何况一个依靠肌肉发力的拳王。邹市明也常在采访中喝酒。但拳击是一项极其依靠瞬时判断的比赛,要求意识绝对清醒,顶级拳王非常注意饮食,更不可能饮酒。邹市明甚至在采访中说,某次拳王争夺赛前一晚,他酗酒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随着细节的不断累积,靳锦意识到,邹市明身上一定有未被书写的部分,她为此感到振奋。这意味着即便一位被媒体写过无数遍的名人,只要跟得久采得深,依然可以发现那些尚未被发现的事情,这也是特稿的价值。



从细节抵达对人的理解
在特稿的采写操作中,细节有时会帮助作者发掘人的新面向,有时能让作者更理解人的处境。于蒙曾采访一位大码模特,(点击查看于蒙对大码模特的报道GQ报道 | 大码模特:胖女孩也可以很美吗?)对方在短期内由正常体重变成了一个超重的女孩,这样的经历对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于蒙在一系列采集到的细节中逐渐接近这种感受:先是常穿的哈伦裤裤脚变紧了,后背的肉变得层层叠叠,接着房间里一米五的床不再显得宽敞,餐厅后厨洗碗池前的空气好像也不够用了,女孩总在气喘。


女孩入行大码模特后,精神上对自己的经纪人高度依赖。起初,于蒙很难理解这一点,但她最终通过一个细节找到了答案:女孩和母亲在机场久别重逢,母亲发现女儿胖到变了形。女孩记得,母亲开口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胖那么多。但在母亲的记忆中,她虽然心里诧异,嘴上却什么都没说。

由于双方各执一词,于蒙在采访中重复问了很多次:那天是谁先看见谁、谁先开的口。无论怎么问,双方的回忆不一样,这让于蒙意识到,回忆的不同正反映了两个人当时的心理状态,也构成了她们“是个什么样的人”的一部分。

顺着这个细节挖掘下去,于蒙渐渐对母女关系与女孩的心态有了新的理解。女孩和父亲的关系不太好,长期以来是从母亲那里获取保护和安全感。但实际上,母亲是个很精致的人,并不能真正理解女儿的处境,只是在想各种办法帮她减肥。女孩在家庭关系中得不到情感支持,转而对经纪人产生精神依赖,故事至此可以讲得通了。



细节的选择,也是作者视角的体现
采访会获取大量细节,而对细节的取舍体现了作者的视角。卫诗婕这样概括自己的选取标准:真实是第一要义,此外,好的细节通常具备三个要素:出乎意外、情理之中、令人回味。

最近,她完成了一篇报道,关于一个新兴的短视频IP《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卫诗婕对朱一旦的报道下周即将推送,敬请期待),剧中用一个有钱人的视角呈现了很多小人物的生活。

在山东淄博,她拜访了剧中一位演员李明峰的家,10平米的单身公寓,月租500元。李明峰出身农村,家乡的地被景区征用,父母至今在外打工,这间小屋里墙皮脱落,纱窗也结了灰。但在露天阳台上,她注意到一盆石榴,边上还种着茶花凤仙。

李明峰说,小花生命力顽强,深秋本盼着赶紧灭了好种别的,几天后又长得那么旺。卫诗婕把这个画面写进了稿子里。在她看来,植物为小屋带来的生机恰似小人物的精神:坚韧、顽强,身居陋室但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情。


这段采访还涉及到了李明峰的情感状态。毕业后,李明峰没有谈过恋爱。被问到是否期待爱情,他笑着说随缘。但在临走时,卫诗婕留意到床头的墙上挂了一个紫水晶小狐狸挂件。她在手机上搜索“紫水晶狐狸”,发现那是传统习俗中招桃花的吉祥物。李明峰说,这是从一处寺庙买来的。但当她提起求姻缘的含义,对方否认,“看着好看就买回来了。”

卫诗婕尤其喜欢这个细节,将它写进了稿子里。这是稿子里的“闲笔”,但承担了两重功能:呈现了人物的处境,也作为某种意象而存在。

这是编辑部里四位作者关于细节的采写故事,但也仅仅是日常工作中的冰山一角。一篇报道需要的细节太多了,而每一个扎实的细节离不开反复追问、多方验证和进一步的思考。如果说特稿是“细节的艺术”,对于这一份看似细微的工作,我们也永远处在探索中。

细节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为什么如此重要?特稿作者如何采集细节,又如何通过细节去理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12月19日晚,GQ报道的编辑们将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八三实验剧场,与读者们共同探讨与细节相关的种种话题。

12月19日晚18:30,我们在清华等待你的到来。



点击进入小程序即可报名



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彩蛋,送你一个彩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