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界委员发声两会,​冯远征、张凯丽、刘家成等都说了啥?

陈丹 视听广电 2021-07-14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进入第二天,委员们今年提交的提案也展现在公众面前。从文艺界别委员的提案以及会议发言来看,疫后文化产业复苏、互联网+文化、文物保护以及脱贫攻坚等内容是他们今年关注的重点。

 

疫后文化产业复苏

冯远征支持演出行业复苏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文化艺术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冯远征第一时间展开调查、反复揣摩实际情况,在3月对原定提案进行了调整。今年冯远征共提交了两份提案,其中一份提案围绕支持演出行业复苏展开。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近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抽样调查不完全统计,2020年1月至3月,全国已取消或延期2万余场演出,直接票房损失超过20亿元。冯远征表示,即便面临诸多困难,演出从业者仍需要齐心合力,想方设法渡过难关。这既需要有关部门在政策上予以支持,也需要从业者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自救。

 

针对演出市场面临的种种困境,他建议,第一,各级文旅部门在出台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的基础上,可制定特殊时期的鼓励、扶持和补贴政策,特别是加强对不同文化领域复工复产的针对性指导,使演出、影视、文博等行业相互借鉴;指导各级文化艺术基金设立临时性资助项目,专门用于帮助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面临困境的演出项目,为恢复演出秩序和市场活力助力提速。

 

第二,各级文联和戏剧家协会、演出行业协会等加强谋划和联动,从行业角度出发,出台指导行业复工的意见,调研院团、演出场所的实际困难,积极帮助指导、搭建平台;发挥牵头作用,设计策划多院团联合开展的线上线下演出活动,摆脱各个剧团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合力,集中宣传,为演出秩序恢复后培养更多观众群体。

 

第三,文艺院团在有序组织恢复演出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内在潜力,探索更多盈利模式,实现多元发展,如开展跨领域合作、举办社教活动、开发文创产品等。在特殊时期,将工作重心调整至吸引观众、培养观众方面,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吸引更多观众在疫情结束后走进剧场。

 

第四,有关部门加强疫情期间演出市场监管,避免用抬高票价、过度宣传等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的做法来弥补一时的损失。


张颐武提案建立电影业纾困扶持基金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中国电影业的纾困扶持基金,以项目方式支持电影全行业的发展。从制作、发行到院线多方位给予扶持,纾解电影业困难,提振发展信心,也保留未来电影业发展的基础。支持基金应有一定规模,比照国家艺术基金的运行模式,迅速建立评审等机制,从多方面、多角度支持电影行业发展。基金的来源除财政支持,也可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比如鼓励地方政府设立相应的基金。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要对电影发展有意义的各种项目予以扶持,在电影发展的重要环节上做积极的投入和支持。

 

首先,对优秀的、已经成型的电影作品的制作和发行进行扶持,鼓励其迅速制作完成和进入发行,对具有基础的优秀剧本投入拍摄进行扶持。

 

其次,对电影发行和放映的整个体系,通过一些项目进行扶持,对于院线的维持和发展予以支持,让院线能够保持基本运作能力,能够在诸如探索发行和放映方式的新发展等方面提供支持。

 

再次,对于一些面临困难的电影公司、电影基地等提供必要的支持,使其能够维持基本运作。

 

电影业的困难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以纾困基金的方式支持整个行业发展,有其必要性。


关注手机艺术和掌上文化建设


张凯丽:5G时代应建立“手机艺术”门类 

引领文艺健康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为推动世界科技水平的提高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影视演员张凯丽从文艺工作者角度出发,带来了“5G时代应建立‘手机艺术’门类 引领文艺健康发展”的提案。

 

在张凯丽看来,“手机艺术”应该是以手机为传播平台和生产工具的艺术门类,与电影、广播、电视等艺术有交叉之处,是一个交叉艺术门类,但其也有自身特点。其核心特点就是更具有大众性,更具有参与互动性,更具有移动伴随性。构建这一艺术门类,离不开社会各界,包括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教育机构等方面的支持助力。为此她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部门牵头,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以人民为中心,发挥社会主义文艺优势,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引导手机艺术良性有序发展。文化、广电部门可在现有的国家级评奖中,与时俱进地设立手机艺术相关门类的奖项;鼓励文创产业园区吸纳、孵化从事手机艺术的相关机构、企业。工信部门可制定相关准入标准,引导、鼓励科研机构研发相关技术,促进手机行业健康发展,从而为手机艺术的构建营造更好的环境。

 

二、科研机构跟进,深化相应技术研发。以5G技术为契机与支撑,研发出成本更加低廉、稳定性更加可靠、推广性更广泛的技术,运用在手机中,与相关文艺创作者一起探讨,找出技术难点,攻克障碍,从技术上助推手机艺术发展。

 

三、教育机构支持,构建相关学科研究。从教育角度来看,手机艺术应逐步构建起相应的学科。作为一门交叉艺术学科,它与其他艺术门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由于其自身更具大众性、参与互动性、移动伴随性,也随之有其构建学科的意义与价值;高校教师可与相关领域的文艺工作者联合起来,在逐渐摸索“手机艺术”特点的基础上,构建“手机艺术学”,让该艺术门类的人才培养更加专业化。充分利用高校的平台及资源等各项优势,举办相关论坛或研讨会,或创新更多学术形式,为构建“手机艺术学”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张凯丽希望,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和推动下,“手机艺术”也能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从无到有并发展壮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为人民群众增添更加丰富的文化娱乐方式,为社会主义文艺增添新的活力。


王建国:加强掌上文化建设 

打通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神经末梢


截至2019年,中国手机用户已接近16亿户,其中使用智能机上网的超过一半。智能手机已经是互联网的最大使用平台,形成了不同于图书、纸媒、电视的“掌上文化”现象,强有力地改变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和国家的政治生态。

 

在政协小组会议的发言中,王建国表示,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构建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掌上文化”、打通现代化的社会治理神经末梢,已经成为重要课题。

 

为此,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建议深化对“掌上文化”这一新现象的研究。“掌上智能手机的交互特点,在内容传播更加直观、更加快捷的同时,也使文化知识变得更加碎片化。好的文化内容难以生产,更难以立足,而一些媚俗的“网红”文化却大行其道。对于新技术带来的新挑战,文化、教育、宣传和互联网不能再割裂开来,需要跨部门、跨领域进行协同研究,也值得全国政协各界别委员共同研究探讨、建言献策。

 

其次,建议加强对“掌上文化”内容生产的引导和扶持。王建国建议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更多机构和企业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优秀文化成果,如各类百科全书、各类工具书,以及公立博物馆、图书馆和学校的优秀课程等转化为“掌上文化”内容。应重视移动互联网的新技术,运用5G、超高清、虚拟现实等技术,促进公益性“掌上院线”“掌上课堂”“掌上健康”“掌上科普”内容生产。

 

最后,加强对“掌上文化”分发渠道的协调和打通。

 

智能手机借助5G网络,可以随时随地、零延迟地收发各种图文信息和长短视频,这种无差别化的信息流动方式,极大地激发了网民表达个人意愿和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使传统媒介的权威性进一步消解。

 

但现有的众多搜索引擎和APP,在商业上的考量远多于价值观和公益性考量,容易带来内容错误和价值观的混乱。在算法诱导下,各种热搜榜的信息媚俗化现象严重,并不能体现全社会已经形成共识的主流价值观。

 

建议国家借助政策引导和相关法律的完善,鼓励打破各大互联网平台之间的隔阂,超越商业利益,实现更加公平公正的算法推送,助力优秀节目在互联网上广泛分发。努力创新构建相互竞争、优胜劣汰的内容生产机制,鼓励和奖励网络媒介及各种移动客户端开辟相关专栏或专业频道,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正确的人文科学知识引领社会。还可借助县级融媒体建设,利用智能手机的广泛覆盖,加入“掌上文化”建设内容,把广大农村和城市基层社区群众吸引过来。

脱贫攻坚


潘鲁生:文化助力脱贫攻坚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刚刚开幕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今年的提案以“文化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希望未来的乡村发展能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应对新形势,应用新成果”,进一步因地制宜发展好乡村文化。

 

提案中,他指出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乡村发展存在差异,特别是贫困地区更需要完善乡村信息服务与反馈机制。“就有关文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而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及数字乡村建设的成果,建立健全乡村文化服务的民意反馈机制,避免‘一刀切’,使政策措施建立在基层需求的基础上,发挥‘人文化成’的长远作用。”

 

潘鲁生建议建立“文化民意征集信箱”,以完善文化服务措施制定与实施的征求意见环节和民意环节,将老百姓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通过征集关于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的需求和意见,做到因地制宜,避免水土不服。他还建议设立乡村信息文化普及员岗位,建议针对乡村进入信息社会的发展现实和趋势,加强有关文化服务,包括开展乡村信息技术培训,普及提高农民使用移动互联终端的能力;服务助农网站建设,为直播推介特色农产品、线上咨询“秒回”、网络订单火速发货等提供技术支持。此外他亦建议,加强乡村文化服务App建设,通过“互联网+文化供给”,增强文化供给的倍加效应;在微信及乡村专题App中,还可提供适合农村人口需求的文化信息和服务。“整体上,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做好衔接环节,发挥文化关键作用,将切实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关注文物保护

 

刘家成:引导社会资本更积极地参与

文物合理利用




文物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传承发展文化的功能。对文物进行合理利用是充分发挥文化以文化人作用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文物保护和利用是有机统一的,合理的利用对文物的保护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只有吸收社会资本投入文物保护,实现合理利用,才能调动起社会各界保护文物的积极性,更好地保护文物。

 

为更好地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文物合理利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影视导演刘家成建议:完善文物分级分类保护细则,允许对保护价值不高的历史建筑做适当的调整或重建;合理控制文物利用和开发强度;放宽文保区建筑的使用权转让限制。


END

文章精选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