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名图书的编纂

李如龙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江西地名研究


地名图书的编纂

文/李如龙




01

编纂各类地名图书的意义

全国地名普查之后,各地出版了大量面向社会的地名图书。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类:

(1)地名录、地名手册,以罗列标准化地名为主要内容,有的省区各县市编印一本,有的全省汇为一册。

 (2)地名图,多数是当代的标准地名图,以省(市、自治区)、地(市)、县(市)为单位出版,少量也有省区的历史图集。

(3)地名词典,选择比较重要的地名,提供有关该地较为重要的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是中央统一组织的由商务印书馆按省分卷出版的大型辞书,正在陆续出版。有些省区也有本省范围内的古今地名词典问世。

(4)地名志,以常用地名立目.提供有关该地地名和社会情况的较为详细的材料。 条目和内容往往比地名词典具备更大的规模。 有的省区每县编一本,有的按地区编印

(5)地名故事传说,是地名普查的副产品,属于通俗读物,实际上是民间文学作品。

各类地名图书的编纂出版,是当代中国地名工作和地名学研究成果的总结,是时代前进的标志。在一些基本的地名资料上起到纠正以往陈旧资料、提供系统崭新资料的作用。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的出版,统一体例,展现了全国的重要地名的标准化形式,也反映了40多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成就,确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有了十几年来的各类地名图书的编纂、出版经验,有了地名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就已经出版的这些图书进一步分析比较,总结成绩,发现问题,探讨如何编好这类图书,是十分必要的、适时的工作。



02

各类地名图书应有的要求

对各类地名图书提出一些基本要求是必要的。

首先,地名图书应该充分体现新近地名标准化、规范化处理的成果,这样才能使新编图书具有权威性,反映时代气息。 在地名的分类、编排方面必须有统一的规格,中国地名委员会颁布过《中国地名信息系统技术规范》,这是应该遵行的根据。 旅游业兴起后,各地印了不少导游图,不合标准化要求的十分普遍,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其次,材料要翔实,叙述要客观。 作为工具书来说,这是生命线。 所引用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核对,说明状况尽量用数字和基本事实,忌用描写性词句。 例如,不说“高楼林立”,而说“多高层建筑",不说“交通便利”,而说“有机场、火车站、汽车运输中心及内海、外洋航运"。 地名录、地名词典、地名志大多是本地人编的,谁都有乡土之情,但是作为这类工具书的编纂者,应该采取客观的态度,而不能借这种机会来抒发乡土之情。

      第三,要突出有关地名的内容。 有的地名志为了反映“建设成就”,提高“思想性”,追求“广告效应”,关于地名本身的信息反映得不多,对于该地经济文化等的“概况”则大量堆砌,成了“年鉴”之类的资料书,这也是不合适的。 什么是地名本身的信息呢? 读音、字形、方位、类别、范围,这是共同的要求。 此外,行政区划还应有属辖关系,山体有高度、植被,水域应有流量、流速、含沙量等。 另外,是否有异名,名称的来历如何,命名意义是什么,这些方面也应当有所介绍。

关于地名的命名意义,由于普查时大多没有经过深究,常常可以发现一些想当然的或就字面解释的说法。 编地名志的时候能把命名的由来说清楚固然好,如无把握,宁缺勿滥为佳;如有不同说法,不妨几说并存。总之,应持超然、客观的态度。

作为工具书,不论是图、录、典、志,都应该统一体例,版面清晰,便于查检,采用现代书面用语,力求明确、简练、客观地叙述。

对于不同类型的工具书,还应该注意有所分工。 以下分别说说各类工具书的基本特点:地名录的特点是简而全,重在提供标准化的全部地名,要分清类别,分清层次,详尽地罗列,加注汉语拼音和经纬度。关于该地的现状和历史,基本上不反映或只交代最重要的内容。一般的地名录都应该附有若干幅地名图,如县地名录至少附县地名图,最好附各乡镇地名图,使各地名所处的方位更加直观,地名的整体系统一目了然。

地名图集的重点在图上,文字说明只能十分简要。 政治、行政区划图是地名图集的最重要部分,可以单独出版行政区划的地名图专集。如广东省地名委员会和国土厅就编印过《广东省县图集》。 这种图集可以在地图上尽可能地展示各种地名的方位。 更大规模的可以出版综合图集,包括水文、气候、山脉、植被、经济类型区、交通、环保、旅游点分布等各种专题的图集。 地名图集的设计既要用线条和颜色表示明确的疆界或地形的高度,又要保证图上地名的清晰度,在设计上特别需要讲求技术。

地名词典必须具备典范性,除了地名的形、音、义、位、类的表述必须合乎标准化要求之外,关于该地的背景材料也应该尽量反映重要的、稳定的内容,关于命名之由,则应选取稳妥可靠的说法。编写地名词典的释文最难掌握的是既要符合统一的条目释文规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反映本地特点。 过分强调统一的释文内容,成了填表式的叙述,千人一面,难免枯燥无味;过分强调后者,让编写人员各抒所好,各行其是,就无法保持统一的规格。 在这一点上,主编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提出什么该详,什么该略。 山区或沿海,单一民族或多民族杂居,官话区或多种复杂方言区,还有侨乡、特区、风景点,释文的内容都应该有不同的要求。

地名志应该是最详尽的地名工具书。 在一定范围内(最好以县为单位)所收的地名应该相当齐全,例如居民点收到自然村。 有关地名的释文,也应该面面周到,既有当代的标准化形式、命名意义的说解,也有历史沿革的交代。 至于社会背景,则不必贪多求全,还是多取与地名有关的部分为妥。既然收词要齐全,释文又要详尽,就应该区分不同等级的地名,有详有略,才不致篇幅过大。此外,作为比较详尽的地名工具书,地名志也应该附有一些地名图。

      编写地名故事、传说,作为反映乡土风物的通俗读物,还是很受本地群众欢迎的,大多数地名故事总是表现了扬善惩恶、尊老敬贤的主题、也洋溢着热爱乡梓的感情,读者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和艺术享受,这类读物的编写和出版也是值得肯定的。 从科学化的要求上说,最好对于有史可稽的传说、故事和纯属虚构的艺术创作要加以区别,分别用不同的口气和语言来表述。这样做无论是对于思想教育或艺术欣赏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文章来源:《汉语地名学论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第203-207页  

文章作者:李如龙

本期编辑:周辰

文章转化:周辰

终校:王士珍

 审订:代停停


城市化进程中地名文化价值的量化分析

保护老地名功在当代,开发老地名惠及千载

西城宣南地名分级保护名录研究

北京地名工作中的历史地名工作保护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