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石陂寨:一个缺少诗歌的地方

王建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关注


石陂,石陂寨,一个有着铿锵故事的地方,一个缺乏诗歌吟哦的地方,一个岳家军曾经降临的地方。千年锋镝固已湮没,山川云烟固已平淡,却也难觅浅唱低吟的纾放之处。




01





典籍中的石陂寨是今石陂村吗?


北宋邑人吕南公《石陂寨新置军储仓记》:“建昌两县,圜五六百里。”当时建昌军只辖有两县:南城、南丰,方圆却有五六百里。在这么大的区域里,谁能肯定彼建昌军石陂寨就是今黎川县的石陂村?万一建昌(今江西南城县)其他地方还有叫石陂的地名呢?——遗憾的是,合乎各项条件的,除了今黎川石陂村,一个都没有。

依据之一:吕南公《庐陵徐俊和画像赞》说,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徐俊和在“南城之石陂”巡检司当一把手。北宋元丰四年(1081)秋九月,徐司长任期满了,需要调离。他手下百多名士兵商量说:“原先我们都是穷苦单身汉。徐司长来后,在石陂建寨、建粮仓,又关心我们成家立室,月有供米,使得大家平时训练,不至于赤膊上阵,实是个好领导。现今,徐司长要离任了,我们不能挽留,以后如何慰藉思念呀?”大家说:“那就给徐巡检画一张像留作纪念吧!”所以才有“告其寨南十里之灌园人”,请吕南公替徐俊和画肖像。

吕南公(1047-1086),字次儒,号灌园,北宋江南西路建昌军人,即南宋绍兴八年新城置县后的三都石城西村人,今黎川县潭溪乡三都村人,更准确地说,即今吕公岭背的灌园里人。为此进一步肯定,石城西村方圆二十里、甚至五十里周围没有另一个合乎此文“硬件”而又名叫“石陂”的村落。

依据之二:傅默(1073-1131),北宋绍圣四年(1097)丁丑科何昌言榜进士。居地名沙溪,今黎川县湖坊乡营心村陂头。其父傅权,李觏门生,与吕南公堪称好基友。傅默《静思堂序》称“予之敝庐,距石陂巡寨十五里,烟火相望”。按今天的地理位置来计算,沙溪距石陂十五里,这非常精准。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两地仍属同一乡镇辖区。沙溪与石城一东一西,相距也就三十来里,石陂差不多居于两者中间。

依据之三:县志“极高巡检司”条:“《宋志》:石陂寨,在礼教乡长义堡,境接七闽,盐盗之所出没。熙宁法行,乃建捕盗使臣于此,兵五十人。十年,盐盗再起,江西转运使提刑、钤辖司相与上言,改为巡检,增兵倍其旧。”也就是说自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施变法起,石陂寨就作为一个准军事要塞开始运作。虽未见识过建昌《宋志》,但石陂村在古代确实属于礼教乡,这不会错。哪怕建昌范围内另有“石陂”的村子,但全然合乎这些元素的还真找不出另一个。——此条为最硬证据,而非笔者主观有意强附。




02





石陂巡检司的创设


石陂村,黎川县城正东,相距约30里,再往东至枧源、羊羖岭,东北抵湖坊、沙溪、东岩山。该村有一条河流潺湲贯经,旧名石溪;境内山峦滴翠,沃野千顷,在古黎川应不算贫瘠之地。清代“新城乡都”载:“自羊羖岭(原注:与邵武毗邻)经白羊桥(今妙法寺前)、石陂,蓄水万斛,大旱不涸。”“蓄水万斛”,说明石陂原有大陂坝,故能“大旱不涸”。石陂一带至今有羊陂(今寒舍村)、虎岩陂(1963年重修,1973年加固)、刘陂(今胡家排,上世纪六十年代修)、黄家陂(今石陂村)、卓陂(今胪第,县志称卢夏)等五座陂坝,多数在1962年洪水中毁坏,之后修复。自建新城县以来,此地就属二十五都。

当前居民姓氏主要有:王、陈、李、涂、黎、邓、潘、姚、黄、官、傅、胡、周等。至少王姓居此就超千年,其族谱有一篇《三槐王氏分派:仁义礼智信元亨利贞宗谱序》,落款为宋嘉祐二年丁酉(1057)进士陈尧叟。按县志“宋时巡检所居,名寨不名司”,证明北宋就有石陂村,只是当时称“寨”而已。石陂之名一直未变,清初邓澄《曾大母陈太孺人传》云:“陈族居石陂,今尚称石陂。”至今仍旧。

王安石新法施行之时,在石陂寨专设“捕盗使臣”,驻兵50人。熙宁十年(1077),该地不仅有普通盗贼,还出现了盐盗。食盐是官府税收的重大来源,岂容私盐泛滥,偷税漏税。于是,江西转运使的提刑司、钤辖司一起报告要将“寨”改为“巡检”,并加倍增兵。也就是说,熙宁十年石陂寨正式设巡检司。元丰四年(1081),建昌军在泸溪河北岸设泸溪巡检司,比石陂巡寨晚一点。

南宋绍兴元年(1131),石陂寨士兵叛乱,烧毁营房。巡检司只得迁往黎滩镇北面七里的妙智寺。绍兴七年,迁到长义溪的西边。绍兴九年,迁到长义溪的东面。元至正年末,巡检江赐禄将石陂巡检司迁到二十九都极高岭下,改名“极高巡检司”。明洪武三年(1370),巡检周郁重建极高司。后不知何因,又迁到二十九都水口,仍称极高司。再后驻六都德胜关上百年。明末改迁至三十三都洵溪石硖,故清代地图洵溪还有“极高司”之名。

石陂寨设巡检后,兵员增加,吃饭人口多了,自然得更及时、更便利的军需供应。这样,粮仓设置就摆上了议事日程。元丰六年(1083)四月,吕南公遂有了《石陂寨新置军储仓记》一文。他说,从熙宁初年石陂设寨,到熙宁十年设巡检司,期间镇寨的“捕盗使臣”也已换了三茬,贼盗捕之未尽,更令人蛋疼的盐贩又露头了。这些盐贩不是善茬,与土匪一样,“流毒建剑、邵武间,滥溢而西。所过燔室庐,屠劫生聚,乃至剽三官吏于一日”。所以该年只好提高石陂寨的军镇级别,“改石陂捕盐使臣为巡检,增兵倍其旧,为百人”。

元丰已未(1077),庐陵徐义实(即上述徐俊和)来担任石陂巡检司一司之长。建国后,毛主席曾号召全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徐司长的方法是深挖洞,勤练兵,打匪霸,惟有粮食他没法子。该怎么办呢?当然是请示再请示。竟泥牛入海,上级转运使不给“转运”,也不给个回话。别人劝他说,你不就三五年一届嘛,何必要跟前任有所不同,得过且过算了。徐司长为难道:“不能这样说呀,事情总得合乎情理,才能有所交待。要知,上百名士兵每月光口粮就二百斛,还得到离寨40多里的蓝田运来,天气好还没什么,碰上大雨大雪,泥泞跋涉,那就犹如去过燕楚那样的北地一趟。”幸好,第二年换了个刘姓转运使,徐司长立马拜见,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在本寨建粮库。统共花费三万个铜板,设仓库三间,还有一个亭子。兴建于元丰壬戌(1082)六月。从《庐陵徐俊和画像赞》可知,徐司长此时已离职了,但不妨碍南公“以君之材,而治百兵于一寨,力固有余矣”的唱赞。

大概十几年后的1096年冬,河北大梁人(今属邢台)王粹翁来石陂寨任巡检老大,第二年正月间拜访了傅默。按,当时傅默还不是进士,只是举人。两个月后,傅默回访王粹翁,对王巡检所居静思堂有过义逾于情的文字描述。傅默一进屋,“既相与寒暄,且命易衣解带,延坐于厅之南偏曰‘明轩’之上。谓之明者,岂以其据高而向南乎?于其两隅,堆列书籍。墀之下,新种巨竹十余个。午影扶疏,风声飕飕,潇洒可喜。回入厅之正西,窅然有堂焉,虚爽岑寂。堂下潴水为小池,育鱼童子浮游萍间,历历可数,见人亦不避去,真若得其所者哉”。再抬头一看,发现堂额上写有“静思堂”三字,傅默遂点头微笑。王巡检问:“先生你的笑,是否有所意味?你颔首点头,是不是有所见教?”傅默冁然而语。大意是,你祖上不是冒矢石,披荆棘,为我大宋打下江山而封王侯的人吗?既是王侯将相之种,更该继承流风遗泽,光大门楣呀。况你年轻气壮,才韵落落,怎么好意思镇日伏处墉下、老死畋亩地“静思”,仅“提百十老卒于山寨中,以窥村落之狗偷鼠盗”呢?想当年,诸葛孔明在草庐中自比管乐,每抱膝为《梁父吟》,等到一出茅庐,就亮瞎人眼,纶巾羽扇,指点江山,收功名于无穷,那才牛啊!粹翁先生,是否也有这样的志气呢?王巡检被傅默点中心绪后,一愣一愣地,知道遇上“知音”,便好肉好酒热情招待。最后说:“不敏之志既不能自匿,而盍为我记之?”于是便有了这篇《静思堂序》流世。

——这说明,宋时,石陂就是关卡要冲之一。驻守的兵员有“百十老卒”之多,加上当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居民,笃定不失为一个大村庄。吕南公与傅默的记载,虽未描述石陂寨的山川形胜,却为石陂的人文历史存留了一阕华章。




03





造反有理与岳家军剿叛


北宋末年,一是党争激烈,大闹派性,以蔡京、童贯为代表的各个党派,对辽国灭亡、女真崛起视而不见,挖空心思在昏愦的徽宗面前互相拆台;二是土地兼并加剧,土地高度集中在少数贵族、官僚和大地主手中,大量农民失地流亡,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三是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威福,不顾人民死活,层层敲诈勒索,日益众多的农民破家荡产。“人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王宓语),诸如宋江起义、方腊起义,已成为事实的必然。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赓续大统,后迁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南宋不但版藉萎缩,偏居一隅,社会矛盾依然持续恶化,农民起义蜂起,灾连祸结,其中规模最大的为福建范汝为领导的农民起义。

范汝为,福建建州瓯宁(今属建瓯)人,“粗知书”,以贩卖私盐为业。故所有官设关卡,就成了他们的“七寸”。建炎四年(1130)七月二十一日,范汝为在瓯宁吉阳回源洞(与建阳接壤的山区)发动武装起义,“初不过50人”,当时闽北正闹饥荒,参加起义的饥民越来越多,到九月,队伍已达10万人。十一月,范汝为挣足了政治资本,像宋江一样出寨接受招安。这就是“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宋代庄季裕《鸡肋编》)的现实版了。

第二年是绍兴元年(1131),范汝为一直态度游离,虚以委蛇,时不时地捋一捋朝廷的“虎须”。高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九月,下诏悬赏擒杀范汝为等动乱源头。十月十九日,范氏重举义旗,率农民军入据建州城。三十日,范汝为手下叶谅率军攻下闽西北的邵武。驻守邵武的江西兵马副都监李山溃败,退守邻县光泽。十一月六日,叶部又克光泽,李山退出福建,逃往江西信州(今上饶)。

这年十月,岳飞被朝廷拔擢为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为从五品的遥郡观察使。这一时期有的史料称他为“岳观察”。当月,岳飞接到了朝廷和江西安抚大使李回的命令,派遣三千军马屯驻建昌,两千军马屯驻抚州。朝廷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这两个地方与福建较为靠近,有利于阻止范汝为的义军侵入江西。

岳飞派遣统制官徐庆、王万两人前往驻防。岳家军一入两地,便在各地关卡要塞张榜大书:“贼入此者,死!”不曾想,攘外却内不安。十一月,为配合范汝为,建昌军石陂寨的守军在饶青、丁喜、姚达等首领的煽动下发生哗变,聚众数千人,击败江东安抚大使司都统制阎皋的队伍,公然挑战岳家军的权威。驻守芦溪寨(今江西资溪县)的守兵杨招也声气相援,与附近乡民易帜造反,“乘之纵掠”。建昌一地特别是石陂寨所属的古黎川地域,一时狼烟四起,应者云集,形势岌危。为扑灭暴乱,除岳家军外,朝廷又安排了湖北安抚大使司统制官颜孝恭、郝晸两人领四千兵协助,再调宣州知州刘洪道、督统制官崔邦弼等人前来帮忙,统由建昌知军朱芾节制,意在合力一举剿灭石陂寨叛乱。

石陂寨的丁喜、姚达、饶青声势壮大,率领万余义民进逼建昌郡城,简直目无王法,更目无岳家军。岳飞之孙岳珂有较为完整的回忆,这年“冬十月,(岳飞)授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建寇范汝为陷邵武军,江西安抚大使李回檄先臣(指岳飞)分兵三千保建昌军,二千保抚州,以洪州邻抚州、建昌邻邵武也。先臣使以‘岳’字帜植城门,且榜于境曰:‘贼入此者,死!’游骑抄掠者望见,皆相戒以勿犯。村氓樵苏犹故,民不知者有盗。十一月,姚达、饶青以万余人逼建昌”。

针对石陂寨义军围困建昌,绍兴二年(1132)正月壬子,几经交战,王万、徐庆率岳家军在正前方迎敌,颜孝恭绕到后背掩杀,才将入犯建昌的石陂寨军兵打败,饶青阵亡,徐庆射杀丁喜。姚达、李宝等接替义军首领,退回古黎川,转入粤东梅州,联合另一支义军首领陈颙。

岳珂(1183-1243),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岳飞之孙,岳霖之子。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居住金佗坊。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籍、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绍兴二年八月甲午,高宗“诏江东、西、福建路帅宪臣,共同措置石陂军贼,限一月须管勦尽”。这是因为逃到梅州的姚达、李宝、余照等人又聚众千余,再度北上江西建昌、福建汀州、邵武等地活动。当时,朱芾为建昌军知军,颜孝恭驻扎建昌协防,神武前军统领官申世景驻扎邵武。左司谏吴表臣上奏疏说建昌、邵武“两路宪臣互相推避,不肯专一措置”,所以高宗命令赣闽各路统制官共六人联合督捕,枢密院也顺势提议招安。九月癸酉,“知建昌军朱芾击石陂余照,禽斩之。”十月,“颜孝恭招降石陂余贼李宝等。”九、十月间,在各路统制的配合下,岳家军王万、徐庆及朱芾、颜孝恭等,击败并杀害了石陂寨义军首领之一的余照。李宝投降,姚达在四望山被抓。其余部队在黄琮率领下,在石陂一带继续抗战。

古黎川曾建有一座三阳将军庙,府志载在县南十五里处。朱芾剿击石陂寨叛卒时,曾到此庙祈祷,祷文曰:


闻诸故老相传,皆曰往时家调一丁以诛寇乱,而将军兄弟三人俱为壮年,争先赴敌,成功以归,死,得庙祀宜矣。今建昌,暴客渊薮,民不聊生,虽痛加惩艾,弄兵者犹复不息,师老财匮,未克讨平,视他郡晏然无警,藐焉甚惭。将军眷眷乡里,宁不耻之?属闻灵响验甚,遗像、旧宇方将大修,而显设之人既归向,神宜降祥,惟将军英风义勇,生气凛然,助顺夷凶在呼吸间耳。一方息肩,则血食春秋,世世无愧。尚飨!


前后约两年时间,石陂寨义军遂告败落,但零星的反抗仍未消停。绍兴癸丑三年五月,朱芾率兵破石陂贼余党黄琮,生擒黄琮,斩首示众。绍兴五年(1135),福建安抚司统制申世景等各转一官,“以世景等捉获虔贼陈颙及收捕建昌军石陂寨贼李宝等故也”。据本县余氏家谱载,余君正,字养政,号竹庄,生宋淳祐七年(1247)即张渊微中状元的那一年,后由秀才征入石陂寨,以抚寇功补建安县主簿。由此可知,多灾多难的石陂,戈矛争锋,兵镞遍地,两宋期间可能一直未得安宁。




04





石陂的历史遗存


沧桑千年,杀伐渐堙,剽悍的石陂雄风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生生息息地繁衍,在帝制下苟延残喘,缓慢地书写着它的人文历史。“新城治南礼教乡二十五都石溪,山谷盘旋,林壑萦纡,青松绿竹,四时而荣,烟霏云敛,四时而履。岚光拥翠,黛色浮蓝,清玉湾环而前迎,奇峰崒嵂而后卫。”到了明代,这里被称作南乡石溪“王氏大庄”。其古遗有:

(1)吉祥寺。吴武义三年(921)建,原名“新开寺”。宋治平元年(1064)改为吉祥院,后称寺。直至明中期,寺中还有“敕赐丛林吉祥寺松关”的古额。据作于明弘治七年(1494)的《建吉祥寺施田记》,成化年间,僧人智达驻锡吉祥寺,见寺庙破败不堪,怅然若失,便同二十九都极高的江泰宽、江志宽兄弟相商,他们的母亲黄氏极其虔诚,“愿发帑财而一新之”。于是卜吉开工,正殿、后殿周围筑墙,山门饰以丹漆,甃以砖石。新塑能仁圣像,金碧辉煌,气象严雅。“经始于癸卯(1483)之夏,落成于乙巳(1485)之冬”。北宋傅权(1043-1105),字次道,又字济道,学者称“东岩先生”,宋熙宁三年(1070)庚戌科叶祖洽榜进士。其《题吉祥院壁》曰:“夜来报宿上方天,满室氤氲宝篆烟。一觉烂眠闲梦少,不知红日到窗前。”看来当时傅权就借宿于寺中,才会有如此贴切的感受与韵致。

(2)妙法寺,最早叫“禅鸣院”。县志载始建于宋太平兴国元年(976),但寺内《桂黻禅师塔记》说“建以贞观二年”。治平初年,改称妙法寺,存有无住、雪堂两个僧人的肉身,后毁,寺院也毁了。明洪武间复建。因寺僧众多,独立为丛林。万历末年,僧人桂榖重建,清初毁。清康熙已酉年(1669),僧人元杰鼎建。明代王材的父亲王禄就葬于寺后,清嘉庆四年已未(1799),因该山界止与寺僧互讼,奉建昌府委派,南丰县黎宪勘明讯断。清晚期,河塘李氏文晟公、宁寿公、愈通公等先后施田助斋,约二十石,名曰莲池会,每年一次入寺庆斋,即请李氏共12人吃一天斋饭。妙法寺后有塔林,供奉了历代僧人圆寂的骨灰,本县举人黄光会在康熙末年作有《元杰禅师寿塔志》。妙法村合并情况:1962-1966年属河溪公社,1966-1972年属熊村公社,1972-今属湖坊公社。

(3)白羊桥。通往妙法寺有一条河,名白羊河;河上有一座桥,名白羊桥,正德志作“白杨桥”,据传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7)。桥高7.3米,桥面长8.25米,宽5.4米,为长条石块卷砌的石拱桥。桥两端各有22级石阶,梯长10.5米,桥中嵌有正方形太极图案的板石。志载:“白羊桥,妙法寺前,里民江碧清建,石桥,有屋。”据江氏家谱,道光二十年庚子,江碧清的后裔将其白羊桥房屋转租给妙法人涂见龙,每年租金铜钱60文。至今,白羊桥路边还有一块“皇清钦授部院主政加二级江敬堂公神道碑”石刻。

(4)百岁里门楼。在石陂村南岸(又称南源)村小组。明万历年间,该地出了一个百岁寿星姚用(1505-1604),字永珊,号玉泉。涂云雁《玉泉姚翁墓志铭》说他志行高洁,性情醇谨,善事父母,友爱昆弟。玉泉公百岁寿辰的那一天,宾客盈门,寿匾极多。南城益藩王匾曰“旌嘉者德”,县令赵日崇匾曰“百岁思宾”,儒学教谕邹有望匾曰“五朝人瑞”,建昌府检厅邱公(署县事)匾曰“上寿超群”,儒学训导何其美匾曰“寿享遐龄”。邑人黄郝栗作《贺玉泉姚翁百岁诗》以赠,云:“岸南佳气郁葱葱,中有康疆百岁翁。素履其旋真懿美,生平乐善自雍容。箕裘蕃衍家风古,彩服翩跹乐事浓。孙子眼前皆白发,螽斯兆庆福尤隆。”查姚氏宗谱,有《南岸门楼旧序》《重修门楼记》《三修骑楼记》三篇,可知门楼始建于道光丁酉年(1837),距玉泉公去世已240余年。四十年后的光绪丁丑年(1877)重修。1889年门楼倒塌。1908年再建,就是现今的样子。“百岁里”门楼上题:光绪乙丑年(1889)夏月;落款:秀荣子孙重修立。门楼左后侧神社顶梁有“同治癸亥(1863)秋月,合堡众信建造”字样。说明两个建筑时间有先后,神社始建更晚,但比光绪三十四年(1908)的门楼重建又更早。




05





石陂古老风情的述说


考稽史籍,发现吕南公对石陂记载最多,也极为生动、亮丽。可能在他所处的时代,石陂的军民关系较为和协,人民安居乐业,人情往来频繁。他的《济道过饮偶成长句》有“追讲石陂会,秋霜正黄柑;傅翁最后至,啸咏能交参”这样的诗句,说明当下石陂不失为一个聚会和乐、诗歌觞咏的场所。

吕南公《灌园集》有一篇《测幽记》,记的也是石陂之事。曰:“石陂屠者阴黄,缚猪在前楹,经日未宰。其妻怜之,以糠泔饷焉。夜梦老妇相谢曰:‘我负阴黄二百钱,故来偿之。感其饷待,谨不忘也。’阴黄初望此猪厚有余利,然利止赢二百。”后来形成“梦猪偿债”的成语,语出《永乐大典残卷》。正德《建昌府志》卷十九《杂志》也载有上述故事,只是还加记一则:“石陂农夫詹二之母方娠未育,其夫种麻圃中,委令诃鸡,其所养鸡毋屡搔,不可禁。詹母忿之,尽斩其趾,及既生詹二,两足俱无趾。”

如今的石陂村,仍有“石陂寨”地名,即金斗峰殿林。相传此地有一栋建筑物,名五马殿。原有三层厅堂的基地,有井,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为湮塞。至今还遗留许多砖块,每块均有字,多为“五马殿”字样。据说原名“殿林庵”,有一傅氏进士居于此。进士死后,一和尚守坟,年老投井而死。有人到此探宝,斩获八角酒盏。如果传说为真,此进士很可能是傅炳(1075-1137),傅默的堂弟,字仲昭,元符三年(1100)庚辰科进士,其家谱载葬石陂。当然也可能是傅默之妻黄氏,亦载葬于石陂,至于傅默自己,则葬在沙溪乘云峰。



作者|王建

编辑|佘本金

校对|黄海红

责任编辑|方梦瑶







往期回顾


敷浅原在何处


南昌老地名的文化探析


匡庐之得名与慧远《庐山記》辨


风沙威胁不可怕  “榆林三迁”是谣传 ——从考古发现论证陕北榆林城的起源和地区开发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