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名中的方言

周毅敏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关注



01

摘要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一切语言中的方言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汉语中的方言也不例外。其实在生活里的好多方面都会留有方言的遗迹,只是它在地名的运用比较明显而已。考察一个地名,有利于我们更多的了解这些地方的方言,探询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也能发现一些语言演变的规律,同时也让我们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这些地方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以及人文历史,对这些地方有更透彻,更全面的认识。


02

关键词

地名;方言;地理位置;地形;历史;遗迹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一切语言中的方言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汉语中的方言也不例外。


因此,在我国的好多地名中都有方言的使用。其实,地名的形成与地形地貌、地理环境、居住环境、以及身份地位等等方面有关。通过对地名的考察,就多少能够了解一个地方的居住环境,知道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这主要是因为地名中的方言给了我们提示,也使我们更多的懂得了方言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一个地域分支,意义是重大的。


首先我们还是看看我国一些省名吧,它们就是按照境内的地理环境取名的。比如:四川省境内有长江、岷江、沱江以及嘉陵江四条江而得名;山东省与山西省就是以太行山作为分界,位于山的东面,就是山东,位于西面则是山西;河南省与河北省位于黄河的南北而命名;湖南和湖北位于洞庭湖南北,因而有了现在的名称;黑龙江省和青海省则是因为境内有同名的江河湖泊而得名;一境内的山川湖泊作简称的有:湘(湘江)、皖(皖山)、闽(闽江)、赣(赣江)。接下来我就主要从桂林方言来看桂林的地名,并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进行比较,看看相同的意思有哪些不同的称呼。




同样是水,桂林人用“塘”来称谓。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塘,堤也,从土唐声,徒郎切。”桂林人用“塘”表示的是一个水坑,因此桂林地名中有塘字的地方很多,桂林的临桂县最多,如“二塘”、“四塘”、“六塘”;灵川的“旺塘”;南宁的“黎塘”;而其他地方则称为“海”,如大理的“洱海”,也有的叫做“池”,如云南的“滇池”、新疆的“天池”;北方则称之为“淀”,如“白洋淀”;有的地方却叫“泊”,如“梁山泊”。元代蒙古人称湖泊为“海子”,如北京通州区“西海子”,平谷区“海子水库”。北京城里的北海、中南海、什刹海的“海”也是“海子”的简称。贵州地区把山间的湖泊也叫做“海子”。藏语把水积聚在一起,也就是湖泊称为“错”。《辞源》中也有记载:塘:一、堤。筑土防水叫塘。庄子达生:“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二、水池。古时圆的叫池,方的称塘。国语周下:“陂塘污库,以钟其美,”文选三国刘公干(桢)赠徐干诗:“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由此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的地方对于“水”,各地的叫法不一了。


让我们看“铺”这一字,《说文解字》中说:“铺,箸门铺首也,从金甫声,普胡切。”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铺”指的是旧时的驿站,所谓驿站是古代官府在驿道上设立的接待站。《马可•波罗游记》中不仅讲述了中国的物产非常富饶,也讲述了中国的驿站相当完美。这说明驿站一词,在我国古代是通行的,而且也十分注重居住的舒适度。《辞源》中对于“铺”的解释很多,其中第七个解释是:宋代称邮迅驿站为铺。元代其制更加严密,州县凡十里一铺,大事遣使驰驿,小事文书由铺吏传送,明清因之。而其它地方依然沿用“驿”这种称谓“十里铺”、“二十里铺”,即其遗迹。在桂林的地名中也有这一说法,如桂林灵川有“禾家铺”、“纸马铺”。


《说文解字》中说:“田,陈也。树谷曰田。口(wei)十,千百(阡陌)之制也。”也就是说古代“田”就是农田。《辞源》中说:“田,耕种的土地。诗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由此得知,其实在古代“田”就是农田。用“田”作为地名,如:“潮田”、“灵田”、“九块田”,说明当时这些地方有大量的农田。


“坪”一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坪,平地(原指山区或黄土高坡上的,多用于地名。”而《说文解字》中说:“坪,地平也,从土从平,平亦声,皮命切。”说明只要是平地的地方就可用“坪”来命名。如:桂林的“草坪”、“兴坪”、“花坪”、“狮子坪”、“滩子坪”;陕西的“杨家坪”。《辞源》中对于“坪”字的结实只有一个,明白地说明:“坪”,平坦之地。多用于地名。全唐诗五八三温庭筠观棋:“闲对楸枰倾一壶,黄华坪上几成卢。”古时的地名尚且用之,如今沿用也就不足为奇了。


“店”字在古代指的是商店、旅店、酒店或是饭铺。因为在过去有“店小二”以及“客官,你要住店吗?”的用法,这说明“店”有住店、落脚之意。桂林地名中也有“三里店”、“五里店”、“七里店”等,从地名上看,说明当时的这一带,每隔两里路就有一个落脚之地。《辞源》中对于“店”字的解释有二:一、商店,铺子。晋崔豹古今注上都邑:“店,所以置货鬻之物也。”南齐书刘休传:“明帝令休于宅后开店,使王氏亲卖扫帚皂荚以辱之。”店与“邸”通,店、邸双声。汉谓之“邸”,晋以来始曰店。二、旅馆,客栈。唐岑参岑嘉州集三汉川山行呈成少尹诗:“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由此可证明“店”字的意思了。


由于在北方有大片的放牧的草地,所以北方人就将放牧的草地叫“甸子”,如吉林的“桦甸”、辽宁的“宽甸”。而南方没有这样的大片草地,所以无法放牧,也就没有“甸”这一称谓。这足以说明南北地形的差异所在。《说文解字》中说:“甸,天子五百里地,从田包省,堂练切。”《辞源》中记载:元代某些县和县以下的一些地方常称甸。我国的东北和云南有一些地名至今尚称为甸。


对于村庄,各地的称谓也不尽相同。北方多称之为“屯”,南方则以“村”命名,有的地方却说“疃”,这一称谓多用于地名当中。《说文解字》有云:“禽兽所践处也,诗曰:‘町疃鹿场。’从田童声,土短切。”《辞源》中说:“町疃,舍旁空地。集传:‘町疃,室旁隙地也。无人焉,故鹿以为场也。’”正因为此,地名中引用它也就理所应当了。如山东的“柳疃”,河北的“王疃”,其实北京也有这样的叫法:海淀区白家疃,昌平区鲁疃。


各地对于山的叫法也不尽相同。桂林有“九岗岭”、“金鸡岭”、“彭家岭”、“龙头岭”,据老人说,原来这些地方就是小山坡。而北方则叫“崮”,如山东的“孟良崮”。《辞源》中记载:岭,山峰,山脉。世说新语企羡“王右军……甚有欣色”注引王羲之临河叙:“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五岭山脉间称岭,如言岭南。本作:“领”,晋以后始加“山”作“岭”。


“嘴”字也常用于地名当中。“嘴”其实是指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也指突出的地方,表示水边的滩涂突出的部位。如香港的“尖沙嘴”。桂林方言则用“头”来表示,如灵川的“咤头”、“水头”。


由于地形的不同,地理位置的分布不同,桂林人还用“岸”、“桥”来称谓。地处河流东面的称“东岸”,西面的叫“西岸”;用“桥”命名的地名也比比皆是,如“上桥”、“高桥”、“沙桥”。


还有的地方以“圩”、“市”等来命名。《辞源》中对于“圩”的其中一个解释是:“圩,乡村集市。宋陆游剑南诗稿一溪行:‘逢人问圩市,计日买薪蔬。’文献通考十四征榷一宋孝宗诏:‘乡落圩市贸易,皆从民便,不许人买扑收税。’”《辞源》中对于“市”的解释和“圩”大同小异:“贸易的场所。战国策秦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这样看来,“圩”与“市”其实意思几乎一样。正因为此,所以人们也用它们作为地名,如,桂林灵川的“大圩”,南宁的“吴圩”,以及“鸡笼市”等。说明这些地方当时也许就是当地的集市所在。


在云南昆明的城区,很多地名都带有“营”字,如“马家营”、“黄瓜营”、“老鸦营”、“大营”。《辞源》中对“营”字的解释有八个。其中有一个是“围绕而居”,另一个是“军队、军营”。人们当时取名时大概就是希望围绕军营而居,以保证他们的安全吧。


方言其实不仅仅在地名中留有遗迹,在很多方面都有运用,只是在地名中的运用比较明显而已。所以考察一个地名,有利于我们更多的了解这些地方的方言,探询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也能发现一些语言演变的规律,同时也让我们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这些地方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以及人文历史,对这些地方有更透彻、更全面的认识。



来源: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月

作者:周毅敏

选稿:佘本金

转化编辑:陈汶灵

责任编辑:耿曈

校对:黄海红



往期精彩

春秋徐国南疆析疑

从《方言》所记地名看山东方言的分区

地名研究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里下河”地名的个案考察

山西战争文化地名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及背景分析

居民点地名起源分类法———以茂名市各个镇为例


微信扫码加入

QQ扫码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