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地名的词汇特点论析

陈萍等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摘 要:地名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重庆地名的词语结构大都属于“专名+通名”结构,其指位性、社会性较强;重庆地名用词独特而丰富,反映重庆山城特有的地貌特征和文化景观;现代重庆地名不仅体现地名的实用性,而且反映重庆山城蕴含的独特文化,呈现出结构科学化、用词典雅化的特点。

关键词:重庆;地名;结构方式;词语特点;命名指向


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既有指位性,又有社会性。任何一个地名不论其结构如何复杂,在使用上都被视为一个固定的整体。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由能指和所指组成,地名的语音是能指,地域概念是所指,在索绪尔看来,语言状态始终是历史因素的产物,是一个既定的系统。地名词义应该具有二重性,“既具有概念义,也具有命名义”。“专名+通名”的结构形式,能够较大限度地发挥地名的指位、指类功能,便于区别和识别不同位置、不同性质的地理事物。本文参照1986年出版的《四川省重庆市地名录》,同时参照重庆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于1993年编著的《重庆市政区地名指南》和国家邮政总局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的《中国地址邮政编码大全》,并以此为依据,来探究重庆地名的结构规律、用词特点和现代取名指向。


一、重庆地名的词语结构大都属于“专名+通名”结构


地名的词语结构大都属于“专名+通名”格式。“通名的作用是对地区或地点从某种角度进行分类而命名;专名的作用在于对通名命名的地名用某种特征进一步区别开来。这两部分都反映出地名的命名依据。”重庆地名的词语结构大都属于“专名+通名”格式。“通名”用来表示地名所指代的地理实体类别,如“街、路、巷、坝、坪、桥”等。“专名”由词、词组或语素、语素组充当,它在地名中用来区分各个地理实体,通常用来表示某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或人文地理特征,例如五里店、两路口等地名是表示地理位置的;烟雨路、海棠溪、珊瑚坝、佛图关、一棵树等地名是表示自然景物和资源的;解放碑、朝天门、歌乐山、上清寺、夫子池等地名是表示文化景观的;肖家湾、马家堡、袁家岗等地名是表示家族姓氏的。

重庆地名的结构类型主要有:专名+通名型、附加型、多层结构型。



(一)“专名+通名”型

在“专名+通名”结构中,不但词、词组可以充当专名,语素、语素组也可以独立充当专名。


1.词充当专名

(1)单纯词充当专名

a.单音词:上街、下街、中街、正街、后街、背街、老街、河街、涂山、渠江、开县、窑坝、曾家、新桥、大坪、新街、横街、岩口、峡嘴、凤嘴、河湾、龙潭、岩湾、塔坪、松堡、林园、凉亭、林口、沙井、梅村、糖坊、盘溪、鹅岭、柴湾、水塔。

b.子尾词:白庙子、操坝子、单巷子、水巷子、茅店子、草街子、下街子、碾子堡、梨子沟、梅子垭、桃子巷、李子坝、乔子乡、檬子乡、饼子街、石子坪、弹子石、滩子口、筷子街、磨子巷、普子乡、狮子滩、沙子乡、寨子乡、鞍子乡。

c.其他:观音桥、老鹰岩、珊瑚路、白鹤路、蚂蝗乡、葡萄乡、芭蕉湾、枇杷山、鸳鸯镇、凤凰镇、海棠路、荔枝桥、莴笋沟、当归巷。

(2)合成词充当专名

在充当专名的合成词中,名词充当专名的数量最多,所占的比例最大,动词次之,形容词的数量最少。

a.名词:天津路、铜钱村、公安路、梨树湾、黄桷湾、菜园坝、莲池村、兰花村、中山路、尖山堡、鹿角镇、鼓楼街。

b.动词:接龙村、望龙门、滴水岩、解放碑、胜利路、歇马街、静观镇、兴隆桥、走马镇、惠民镇、凯旋路。

c.形容词:幸福路、勤俭路、节约街、信义街、健康路、太平街、快乐路。


2.词组充当专名

词组充当专名有五种结构类型,其中偏正结构与述宾结构的数量最多,比例最大。

a.偏正结构:大竹林、牛角沱、铁山坪、群慧路、麻柳村、锦湖路、水粉巷、清溪桥、草药街、天星桥、白涛镇、龙塘乡、羊角堡、盘龙镇、走马乡。

b.述宾结构:朝天门、跳石镇、放牛巷、吸泉巷、浸水垭、纳溪沟、集翠村、望月村、思源村、打铜街、立新街、临江门、聚美乡、钓鱼城、响水乡、登云街、卫国路、增福乡、堆金村、奔月路、望月村、树人镇。

c.主谓结构:龙吟镇、凤鸣镇、鹿鸣乡、人和街、自立村、鹤兴路、龙隐路。

d.并列结构:解放碑、金银湾、烟雨路。

e.数量结构:一天门、一字巷、二塘村、二郎镇、三峰山、三花石、四方井、五里店、五塘路、六角村、七星巷、八道湾、八一路、九宫庙、九坑子、十塘镇、十八梯、二十梯、百子巷、百花巷、百胜乡、千川乡、万盛区、万州区、万足乡。

3.语素充当专名

语素充当专名,如双桥、峡嘴、缙村。

4.语素组充当专名

当语素组充当专名时,语素的作用相当于词,具有和词一样的独立性。

a.偏正关系:玄坛庙、海棠路、莲花山、桂花园、嘉陵村、华福路、春晖园、浮图关、歇台子、珍溪乡、紫荆巷。

b.并列关系:柑橘村、牌坊湾、涞滩镇、光电路、江溪村、烟雨路、喜乐溪、康宁村、钟鼓楼、福寿乡、米粮乡、福禄镇。

c.述宾关系:歇马镇、接龙村、集翠村、滴水岩、问津门、溉澜溪、巴福镇、联芳园、庆德里、依仁巷、卷洞乡、分水村、响水乡。

d.主谓关系:德兴里、人和镇、民建村、月照巷、官渡镇、瑞映巷、木凉乡、德隆乡、文昌街、龙射乡。

在“专名+通名”型结构中,语素、语素组可以像词一样独立充当专名,这类专名虽比例不大,但显示了重庆地名的丰富性。



(二)“专名+通名+通名”型

在“专名+通名+通名”结构中,存在通名转化为专名的现象,即原地名作为一个整体转化为另一个地名的专名部分,原通名的指类功能也随之丧失。例如:石桥铺、沙坪坝、杨家坪等。

1.专名型

专名型指一个地名只有专名部分,没有通名。

a.并列式:庙坝、山林、礼嘉、堤坎。

b.述宾式:走马、拦马石、含谷。

c.数量结构:一棵树、两路口、三花石、四公里、五里店、七间镇、八角亭、九坑子、十塘镇、十八梯。

d.偏正式:糖坊、操坝子、龙潭、岗上、沙沟、燕子岩、龙门浩、石屋基。

e.特殊结构:红槽房天上街、丁字拐、三道幺门。

2.附加型

附加型指表示地理特点的语素或词附加在通名或某一项专名前后。重庆现代地名以后附式为主,比较普遍的如“山、岗、堡、坡、岭、梁、梯、坎、渡、溪、岩、坪、坝、口、门、桥、湾、沱、垭、沟、滩、洞、拐”等,其派生能力比较强。在重庆地名中表方位的“东西南北”很少,“上下前后”也不多,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重庆依山而建的城市特点和地理风貌。如尖山堡、七星岗、大溪沟、歌乐山、磁器口、海棠溪、黄花园、曾家岩、李家沱等都是属于后附式结构。



(三)多层结构型

多层结构型是“专名+通名”型的重复式。随着重庆城市建设的发展,新街道不断产生,为了不增加地名检索、查询的困难,也为了避免无限度地增加地名词的数量,用几个不同的“专名+通名”结构分别表示大小不同的地段,这属于地名词语结构的变形。例如:江北五里店、渝北回龙湾、南坪四公里、江北北城天街、解放碑八一路、沙坪坝半月楼。


二、重庆地名用词独特而丰富



(一)通名用词独具特色,

反映重庆山城特征重庆市地名的通名复杂多样,与山水有关的地名很多。众多的山水地名反映了重庆街区建筑多山的地理形态特征,表明山水已经融入重庆本土的历史文化。表现山的特征的通名出现频率较多的是“拐、基、岭、楼、梯、垭、坝、坪、岩、岭”等;表现水的特征的通名出现频率较多是“湾、溪、沱、塘、坑、潭”等。

表示街道居民聚落的通名富有时代特征,像“屋基、院子、房子”这样的名称在过去的居民居住地出现较多,比如高家院子、童家院子等;现代的居民居住地主要以花园、大厦、大楼等作为通名,如城市花园、宏富大厦等。

表示道路的通名有“路、街、巷、段”。重庆山城的地理形态特征决定了重庆道路有一些地名以“路、街”为通名,但少有“巷、段”,如科园一路、科园一街。这也反映了重庆独具一格的山城特征。

表示生活建筑物的通名有桥、门、院、棚、仓、碑、梯、码头、牌坊等。“桥”在重庆人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重庆地名中,以“桥”命名的地名很多,如化龙桥、马滩桥、万寿桥、广慈桥、新桥、陈家桥、双桥等。

表示宗教建筑物及园林建筑物的通名有庙、寺、堂、阁、亭、台、楼、殿、园等。重庆地名以“庙、寺”充当通名的较多。

值得注意的是,“村”、“家”和“湾”在重庆都市地名中占据重要位置重庆地名富于变化,反映出重庆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历史发展和形式多样的街区命名规则,尤其是较多地使用“拐、基、岭、楼、梯、垭”等,具有明显的山城特征。


(二)专名用词复杂多样,

反映重庆地方风貌重庆市地名的专名复杂多样,总体上主要以地理形态,动、植物,姓氏为专名,反映地方风貌。

1.以地理形态特征为专名的地名多与“土、石、山、水”有关

在与山水有关的地名中,最常见的几个词是“土、石、山、水”以及以它们作为偏旁的字构成的专名,这些地名直接表现了重庆的地貌特征。以“石”为专名:石桥铺、石碾盘、石朝门等;以“山”为专名:山湾塘、山堡坪、山脚湾、山楞湾等;以“土”字为专名:土寨、土地湾、土地岩等;以“水”作为专名:水南茶、水井巷、水市口等。一些地名还表现了该地的地质情况,如:黄泥湾、黄泥塝、沙湾、沙坪等。

2.以动、植物为专名的地名较多

在重庆地名中,以动物命名的地名反映了该地特有的动物种类,也反映了人们对与之朝夕相处的生存环境的形象化认识如:白鹤梁、野猫溪、大鱼塘、螃蟹井、鲤鱼沱、大豺沟、黄鳝沟等。引人注目的是,在与动物有关的重庆都市地名中,带龙字的地名多达74个,如:双龙洞、五龙山、七龙寨、九龙庙、十龙门、百龙洞、回龙寺、兴龙寨、来龙寺、瑞龙洞、望龙岩、神龙桥等,表达人们对龙的崇拜和祈望发达兴旺的愿望。以植物为专名的重庆地名比较多。在2337个都市地名中,以杉、茅、葛、李、柑、梨、木、林、柏、松、竹、树、草、桐、茶、莲、柳、桃、樵、麻等植物命名的地名有109处。

以植物命名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植物专名+通名”,如:竹林湾、柑子塝、白杨沱、杨柳巷、荔枝园、梨子堡、桂花屋基等,这种命名占绝大多数;二是直接以植物命名,不出现通名,如以花卉命名:玫瑰、海棠、桃花、梅花、桂花、莲花等。此外,以水果或药物命名:枣子、荔枝、柑子、枝元、桃子、梅子、枇杷、葡萄、核桃、白果、地母、当归等;以树种命名:黄桷、麻柳、茨竹、斑竹、松树、柏树、梨树、杉树、皂角、黄荆、枫香树、楠木、青冈、桐子、泡桐等。

3.以姓氏为专名的地名反映宗族观念

在重庆地名中,有很多以姓氏为专名的地名,其结构为“姓+家+通名”,典型的地名如:瞿家沟、张家屋基、何家院子、吴家坡、唐家沱、杨家坪、谢家湾、肖家湾、马家堡、袁家岗、冉家坝、董家溪、童家桥、曾家岩、黄家垭口等,从中我们可以窥见重庆人强烈的宗族观念。

另外,因为重庆特殊的地貌特征,地势复杂多变,街、路多依山而建,以空间方位命名有别于平原地区,很少以“东南西北”命名,较多使用“上”和“下”这样的方位词,并呈现对称的现象,如:上坝、下坝,上仰天窝、下仰天窝,上渡口、下渡口,上湾、下湾。表现处于高处的地名还使用了“……上”结构,如:岩上、坝上、坪上、窑上、岭上、桥上等。重庆地名中没有“……下”的结构,一般使用的是“……脚”结构,如:岩脚、坡脚、洞坎脚、核桃树脚等。而以“大小”、“新旧”为专名,则存在不平衡现象,在重庆地名中以“大”或“新”为专名的地名在数量上超过以“小”或“旧(老)”为专名的地名,这说明重庆地名有尚大求新的特点。


三、现代重庆地名结构科学化,用词典雅化


现代重庆地名结构呈现科学化的特点,在“专名+通名”格式基础上派生出了更加复杂的结构形式,表意更加准确。如“江北董家溪鹅石堡山”这样一个现代重庆地名,其结构方式就是:“方位(附加)+(姓+家+通名)+(专名+通名)”。其中的“山”是这条地名的通名,前面各项都是专名,各项并非处于同一个层次上,主要是大地段+小地段,在结构上分属不同的层次。这样的结构方式是以附加的形式在原有地名的基础上增加方位、专名或数字等区别项,比如在“路、里、街”等通名前附加序数,形成序列化数字地名群,如:九龙坡区科园一路、二路、三路、四路……,南岸区四公里、五公里、六公里……。这种取名法注重地名的实用功能,使地名由杂乱无序变得系统有序,同时又避免了增加新的地名词语,不至于使地名词汇变得过于庞大,适应了城市建设、地名管理的发展需要。

随着城市发展,重庆市主城区30年来新增4000多个新地名,同时,据不完全统计,有500多个老地名消失了现代重庆地名的命名更加注重重庆的历史人文景观和地形地貌特征,采取选用、借用、还原、取缔等方式,用词注意书面寓意,词语趋于典雅选用指位准、用词雅的新地名,如:南滨路、烟雨路、龙门路、慈云路、晓月路、仁济路等;借用原有地名中有文化蕴含的老地名,如:悦来、礼嘉、汇川门路、文星门街、觐阳门街等;还原一些言雅意丰的地名,如:字水路、宵灯路、禹王路、呼归路等;取缔一些不能反映现代特征的老地名,如:依仁巷、烂泥沟等。

重庆都市地名具有丰富的文化特色和典型的自然特征,新命名的地名应该有利于保护重庆都市的文化性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庆新地名的乡村气息日渐模糊,而“希望、荣华、同德、富安、宏锦、安康”等充满时代气息的地名不断涌现。地名文化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在今后地名的整理与命名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地名的结构规律,保持重庆山城独特的地名文化,体现地名的整体性,消除人们对于地名指位性的困惑,使重庆这座年轻的直辖市在日新月异的同时,充满历史文化的韵味。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2期

作者:陈萍、邓红学、周骥

选稿:佘本金

编辑:华丽

校对:吴泓伶

责任编辑:黄海红

往期精彩

武汉地名的文化内涵

俄汉方位地名之比较

江西省地名志提要

黄河与以“黄”命名的县级地名

香港地名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