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码头之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华绍曾:一腔热血铸造大国重器

信息传媒中心 浦东南码头 2022-04-24

南码头之星

本期人物: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华绍曾


关键词:

发奋图强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军工报国 逐梦海洋走向深蓝

本文字数约4000字,阅读时长约为10分钟


今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2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海军历经72年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一路风雨兼程、劈波斩浪,不断走出国门、勇闯远海大洋,挺进深蓝!伴随着海军的成长,我国的舰艇工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1991年8月,我国首艘第二代导弹驱逐舰(哈尔滨号)下水,作为当时中国海军自行研制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作战舰艇,它在整个中国海军装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海军装备与西方先进技术已逐步接轨。



时光荏苒,岁月静好。在南码头路街道劳模协会举办的各项活动中,经常会看到一位白发苍苍、文质彬彬的老人,他谈吐优雅,有着老一辈知识分子的谦逊与淡定,偶尔做个手工小摆件也透出一丝不苟的认真劲儿。这位老人就是原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1所)副总工程师、第二代导弹驱逐舰副总设计师、南码头路街道鹏欣居民区共产党员华绍曾。作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华绍曾的个人命运与国家海军装备事业紧密相连,在他平静的外表下,蕴藏着许多波澜起伏、激情澎湃的故事。



儿时坎坷,童心向党发奋学习


1932年8月,华绍曾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户普通人家,五个兄弟姊妹中他排行老三,家境虽不算富裕,但父母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他也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1939年,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局势不断加剧,华绍曾的母亲决定带着孩子们去重庆与先期逃难过去的父亲团聚。当时没有直达的火车,都是靠汽车或坐船来赶路。途中历经坎坷,一次在南京,他们比原计划提前一天出发,而原本要在第二天坐的那条船却失事了,侥幸躲过一劫;另一次是在河南,他们坐的船突遭大风,差点就要被吹翻了。历经几个月的颠簸,他们到达了重庆,而路途中两次与水有关的磨难,在华绍曾年幼的心中埋下了将来要建造坚固船舶的种子。


幼时的华绍曾


来到重庆后,华绍曾进入了申新纱厂子弟小学读书,那是一所上海商人西迁后开办的职工子弟小学,虽然年幼,但他也听闻了日本侵略中国后的种种暴行,知道了抗日救国的重要。1945年,华绍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庆南开中学读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自建校以来,重庆南开中学就因爱国和教学质量高而闻名。这所历史悠久,群星璀璨的学校,与当时坐落在上海的浦东中学共同享有“北南开、南浦东”的美誉。


中学时代


三年后,华绍曾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进了南开中学高中部。“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让这所学校充满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免除了当时动荡的政治时局带给学生们的负面影响。华绍曾在学习之余,也开始渐渐关注起国内局势。他回忆道:“当时我对国民党印象不好,很贪、很腐败。我的同学中有许多国民党高官子弟,他们常常贪玩、不好好学习,有时候仗着家里的权势和老师顶嘴。那时,在学校里可以公开阅读中国共产党办的《新华日报》,我感觉到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民心,将来肯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华绍曾进一步接受了爱党爱国的教育,他心中那颗共产主义的种子经过萌芽期,渐渐茁壮成长。


留苏岁月,胸怀使命刻苦求学


1951年,华绍曾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进天津南开大学机械系学习。一年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能更好地报效祖国,他通过选拔和考试获得了公派去苏联留学的名额。1952年秋天,华绍曾和其他来自全国各地优秀学子集中在北京俄语专科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俄语专项培训,随后便带着学成后报效祖国的使命出发去了苏联留学。



刚进入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舰船机械系,华绍曾的俄语水平还不够扎实,老师讲课的内容,他常常连笔记都无法记下来。为了能尽快适应俄语教学的节奏,他没日没夜地补习俄语,并问苏联同学借来笔记抄写,努力跟上专业课的节奏。那是一段艰苦的岁月,共产党员的钢铁信念是支撑他前行的坚强动力。作为学校的留苏学生党支部书记,华绍曾经常组织党员同学进行集体学习和讨论,激励大家要刻苦学习,将来报效祖国。1959年,华绍曾以全优的成绩从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毕业。


毕业证书

全优成绩单

毕业纪念册内页


在留学期间还有一段小插曲,为中苏两国文化交流凭添了一段佳话。1955年,华绍曾和同学来到了黑海边的疗养胜地索契,参观了《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当他在浏览博物馆收藏的被译成英文、德文、波兰文等多种文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本时,非常遗憾地发现其中竟没有中文版。于是,华绍曾当即萌生了要为该馆增添一部中文版本的愿望。他很快给在北京的姐姐写信,请她购买一本中文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装本寄来,他收到书后马上邮寄给了博物馆。后来,博物馆馆长扎廖娃特意给他回信,对他的捐赠表示感谢,并赠送了奥斯特洛夫斯基不同时期的生活照片及博物馆的参观指南。


博物馆馆长来信复印件


忘我工作,军工报国甘于奉献


回国后,华绍曾被分配到了我国顶尖的舰船设计单位——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1所)从事舰船设计工作,从此他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军工生涯。


为了进一步提升海军装备水平,1984年4月,我国第二代导弹驱逐舰工程正式启动,华绍曾作为第二代导弹驱逐舰的副总设计师兼总体主任设计师,参与到了这艘“国之重器”的研制中。


上世纪80年代的舰船设计,还没有如今的电脑软件设计系统,全部都是靠手工计算后画在图纸上。华绍曾带领团队成员,用铅笔、圆规、丁字尺、曲线板、压条、计算器这些“很原始”的工具,一点点勾勒出第二代驱逐舰的身形。军舰的结构非常紧凑,舱室里布满了各种机械设备、武器装备、管系,并且设计过程规定误差不得超过毫米级,所以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精心设计,一次成功。当时的办公条件相当艰苦,但是无论严寒酷暑,都无法减弱老一辈军工人的工作热情。五年的设计时间里,设计人员通过日以继夜的工作,手绘的图纸总重超过了1吨。设计完成后,华绍曾带队投入到生产制造和联合调试环节,其中所经历的挫折和困难更是不胜枚举。



由于第二代导弹驱逐舰的研制工作涉及11个相关部委以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几十家科研院所和几百个厂家,作为副总设计师,华绍曾需要协调处理许多问题和矛盾,并去造船厂全程配合建造工作,在此期间加班熬夜,频繁出差是家常便饭,而“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更是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次,华绍曾牙齿疼痛到无法正常工作,医生建议他保守治疗,华绍曾拒绝了,因为他没有时间经常去医院。医生又建议他分次拔牙,华绍曾也拒绝了,并坚持要一次拔完。于是,在他的“固执”要求下,医生一次性拔掉了三颗臼齿和一颗门牙。1985年12月的一天深夜,在出差回家的火车上,华绍曾忽然心绞痛发作,嘴唇发紫,情况危急。他硬撑着从口袋里摸出了急救药塞进嘴里,勉强恢复了过来。第二天回到设计院后,他顾不得休息,又照常回到了工作岗位。


华绍曾说过:“军工产品尤其是像导弹驱逐舰这种需要消耗国家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项目,如果做得不好,那责任太重大了,不是自己认错就算了,那是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年5月,第二代导弹驱逐舰“哈尔滨号”正式服役,相比第一代导弹驱逐舰,它的战斗力有了明显提升,被誉为“中华第一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华绍曾4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参加了多种型号舰船的研究设计工作,编译了《实用流体阻力手册》等多部专业著作。由他负责和参与的项目曾先后荣获国务院国防工办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1988年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052型”导弹驱逐舰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华绍曾于1988年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1997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华绍曾编译的著作


桑榆晚晴,岁月静好初心如磐


为了军工事业,华绍曾不仅付出了大量的体力精力,在他的身体上也留下了不少伤痛,但他始终无悔于自己的选择。1992年,他在造船厂工作时骑车不慎摔倒,导致髋部骨折。当时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他隐瞒了自己的伤情,忍痛继续工作。直到2002年正式退休,他来到了南码头养老,在脱离了繁忙的工作岗位后决定对身体进行一次“大修”。2007年至2008年,华绍曾经历了心脏搭桥、左右侧髋骨人工关节置换等三次大手术。人在病床上,但他的心依旧牵挂了舰船事业。在此期间,原单位曾邀请他回去参加新舰艇研发咨询工作,虽然他很想再尽一份力,但苦于力不从心,只能婉言谢绝,为此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俗话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今年恰逢华绍曾和爱人乌佩君女士60周年的钻石婚,60年风风雨雨,两位共产党人相濡以沫,工作上彼此支持,生活中相互照顾,时光见证了他们的爱情。为了让丈夫专心于工作,乌女士把家务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并对两个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严格。这是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子女们都非常懂事。有一次正好遇到华绍曾夫妇同时需要出差,他们只能把正在读小学的子女托付给同事临时照顾,并留下了一叠饭菜票。他们回家后发现饭菜票没用掉多少,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子女们觉得食堂饭菜贵,于是便自己买菜做饭。如今,儿女们都已各自成家立业、事业有成,虽然不和父母住在一起,但只要有时间,他们一大家子人总是会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岁月不改初心。今天,享受着平静退休生活的华绍曾依然牵挂着国家军工事业的发展,每每听到我国海军装备有新突破的消息,他总是难掩激动之情。去年7月,在街道党工委举办的千人“四史”云培训上,华绍曾为大家讲述了他参与我国海军装备研制背后的故事,为南码头全体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今年“七一”前夕,已拥有68年党龄的华绍曾获得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他表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会继续参加社区组织的宣讲活动,希望能把老一辈军工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激励更多后人。因为是异地退休,华绍曾的退休金和医保待遇较上海的水平而言还是偏低的,但他很乐观地表示知足者长乐,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已让他的精神世界变得无比丰盈。



采访手记

采访华绍曾时,在他的言谈中依然能感受到清晰的思路和敏锐的洞见,也让笔者对老一辈军工人产出了更深的敬佩。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在我们的国防事业中,血洒疆场的好男儿是英雄,而那些为国防装备发展呕心沥血的科技工作者亦是英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有一段名言:“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生命和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华绍曾最喜欢的一段话,人生易老,信念不死,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对军工事业的热爱、对党的忠诚!


延伸阅读

央视纪录片《军工记忆》第四集:

“052型”导弹驱逐舰

扫码观看


- End -

我们正在寻找“南码头之星”

欢迎广大居民投稿

下一个可能就是你~

点击以下图片了解详情)


认识更多【南码头之星】

劳模徐立富他把青春献给祖国的航天事业

社区的白衣天使胸怀大爱的健康守护神

护工钟长江他把老人当亲人,把职业当事业

市三八红旗手杜凤珍:十余年献血20多次

南风志愿服务队:怀一股热血,诠释爱的奉献

全国劳模张邦华:为抢救国家财产,她用身体盖住火焰

军旅画家吴祯祥:回归纯粹描绘心中净土

射击教练翁绍信:他为国家培养奥运冠军

离休干部蓝海明:与党同龄,跟党同心,伴党同行



▼ 往期精彩回顾 ▼

南码头这个主题展览值得一看

南码头路街道隆重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表彰大会

南码头7月份便民服务信息请查收~


- end -


撰稿:邵峰

编辑:小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