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无烟日 | 柳叶刀系列期刊重点文章推荐

柳叶刀 柳叶刀TheLancet 2020-01-11

2019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和肺部健康,旨在提高人们对烟草负面影响的认识,并深刻认识到肺对所有人的健康与福祉起着根本作用。柳叶刀系列期刊联合推荐有关烟草及肺部健康的文章,以下文章注册即可免费阅读,活动截至到6月7日。

识别文中二维码,注册即可阅读原文


尽管烟草暴露及空气污染常见,目前中国成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仍不可知。为了评估中国COPD的患病率和风险因素,研究团队进行了中国肺部健康(CPH)研究。


该研究是一项大规模、全国性的横断面研究。研究人员在中国全部人口中选取50,991名成年人参与研究,样本具有全国代表性。研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支气管扩张后肺功能筛查,以诊断其是否患有COPD。研究发现,2015年中国成人依据肺功能筛查诊断的 COPD患病率为8.6%,估计中国20岁及以上人群COPD患者人数约为9,990万。40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3.7%。该研究首次报告了中国20-39岁人群的COPD患病率(2.1%)。


研究表明,依据肺功能筛查诊断的COPD在中国成人群体中患病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而且,COPD患者中知晓自身病情或接受过肺功能检查的比例非常低。此外,吸烟和空气污染是COPD的主要可预防风险因素。该研究呼吁制定新的国家政策和规划以预防和早期发现COPD。具体而言,加强关于戒烟的健康宣传、控制环境空气污染和生物燃料的使用,以及对COPD高危人群进行肺功能筛查等,都应是中国公共卫生事业中的优先事项。


目前全球有3.56亿人使用无烟烟草,这是导致头颈部癌症的主要原因。然而,全球控制无烟烟草使用所取得的工作进展落后于抑制卷烟消费所取得的进展。本文描述了各地区无烟烟草控制政策实施的差距情况,讨论了差距存在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弥补这一差距提出了一些建议。《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是降低无烟烟草的需求和供给的最佳方法,尽管180个国家已经就这一点达成共识,仅有138(77%)个缔约方在其章程中对无烟烟草进行了界定。仅34(19%)个缔约方对无烟烟草制品征税或报税,6(3%)个缔约方检测无烟烟草制品的含量和排放量,41(23%)个缔约方要求在这些产品的包装上印制图形健康警告。尽管全球许多地区对无烟烟草危害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很少有缔约方在全球或国家监测机制(如全球烟草监测系统、世界卫生组织STEPwise风险因素监测)下收集或提供无烟烟草使用数据。只有16(9%)个缔约方全面禁止无烟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在全球范围内,无烟烟草使用者与烟草使用者相比,更少被建议停止使用无烟烟草制品。无烟烟草的使用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需要做出更多努力来全面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戒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共卫生行动之一。世界卫生组织近期的数据显示,吸烟率处在过去十年中的最低水平。然而,自2003年以危害较小的烟草替代品作为营销噱头引入市场之后,电子烟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主流成瘾物品,而不是戒烟的有效辅助手段。烟草公司是主要受益者之一,而监管机构却以近乎“天真”的容忍度与其辩论。

 

尽管电子烟不太可能复制尼古丁成瘾与吸烟所致肺癌之间的联系,但是由于有关电子烟安全性的长期证据缺失,政策制定者需要对此采取更谨慎的态度。

 

令人遗憾的是,烟草业制定的进程与以往类似。全球对烟草流行采取了一个世纪的不作为之后,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才提供了有效的循证建议,以促进政策制定并要求各国为全球烟草控制目标负责。现在,非政府组织和政府不应被动地等待“历史重演”,而应联合起来,怀着共同愿景来监测和打击电子烟的虚假宣传。虽然电子烟的长期影响尚不清楚,但其很有可能致使几代人对尼古丁成瘾,这足以引发政府对这些产品更严格的监管。《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也需要采取一套新的、更广泛的措施。


槟榔果和槟榔嚼块已知是口腔癌和食道癌的危险因素,其在亚太地区非常普遍。此外槟榔果和槟榔嚼块与心血管、神经、胃肠、代谢、呼吸和生殖系统健康都有联系。《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为减少烟草使用提供了循证政策,但目前并没有控制槟榔果和槟榔嚼块使用的全球政策。为了解决这一被忽视的全球公共卫生紧急情况,需要进行多学科研究,全球共同努力控制槟榔果和槟榔嚼块的使用。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槟榔果和槟榔嚼块使用的基本生物学机制和流行状况的了解,推进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戒断方案,并设计有循证依据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方案,以解决使用槟榔所带来的日益增加的癌症负担。


本文以2003年、2008年和2013年进行的三轮国家卫生服务调查(NHSS)为基础,使用按省分层的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覆盖中国大陆的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对15岁及以上的所有受访者进行了面对面访谈。2003年、2008年和2013年所纳入调查的数据量分别为15.3万、14.5万和23.0万人。研究发现,2003年至2013年中国吸烟率没有出现下降趋势,青少年、40岁以下的女性吸烟率反而急剧升高。学生和非学生人口中青少年吸烟率急剧上升。15~24岁青少年的性别标准化吸烟率从2003年的8.3%上升到2013年的12.5%,增幅达50.6%。非学生群体吸烟率竟然超过学生群体10倍以上,无论是男孩和女孩,都呈增加趋势。另外77.9%的现在吸烟者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戒烟率很低。青少年吸烟率与吸烟的老年家庭成员人数相关,特别是当这些家庭成员是女性时。


本文链接评论



该研究于2014-2015年间对66,752名中国成人进行了一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大型调查,对中国COPD的患病率进行了最新估计。研究显示,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13.6%。男性和女性的COPD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已知证据显示,该研究首次直接比较了中国7个主要地区的COPD患病率,并发现各地区COPD患病率差异很大:西南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最低。基于慢阻肺全球倡议(GOLD)的肺功能标准对COPD患者进行分级,轻度(GOLD I期)、中度(GOLD II期)、重度(GOLD III期)和极重度(GOLD IV期)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6.4%、36.3%、6.5%和0.9%。这一结果与早前中国进行的全国性研究轻度COPD患病率为24%的结论有显著差异。该项研究发现了更多被诊断为轻度COPD的患者。


COPD已成为中国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制定COPD疾病防治战略刻不容缓。中国的吸烟率很高,这表明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COPD筛查、至少对高危人群进行COPD筛查十分必要。避免直接和间接接触烟草烟雾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预防COPD,而且也有益于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的风险。干预策略会对中国COPD的未来发展轨迹产生显著影响。


利用ctDNA进行EGFR突变检测是识别一线吉非替尼治疗受益患者的有效方法,进一步分析EGFR突变的动态改变和伴随的基因畸变可以预测吉非替尼的耐药性。


已知证据显示,该前瞻性临床试验(BENEFIT)是首个评价基于ctDNA的EGFR突变状态是否可作为筛选标准决定一线吉非替尼治疗的研究,该研究也为“可使用ctDNA中的EGFR突变状态来确定EGFR-TKI治疗的适当性”这一论点提供了临床证据。对于接受EGFR-TKI 吉非替尼作为一线治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研究人员应用微液滴数字PCR技术检测患者血浆中基于ctDNA的EGFR突变,并研究其诊断效果。该研究还分析了EGFR-敏感和EGFR-耐药突变的动态变化与临床结果及疾病进展的关联性。


该研究中实现客观缓解和无进展生存期的患者比例与先前使用基于组织的EGFR突变检测的研究结果相似。因此,当肿瘤组织样本不足时,利用EGFR阳性患者血浆中的ctDNA进行EGFR突变检测,可前瞻性地筛选晚期肺腺癌患者进行一线EGFR-TKI治疗。在影像学结果出来之前,EGFR-敏感和EGFR-耐药突变的动态变化也可用于预测疾病进展。


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性切除术后进行辅助化疗的效果较差。该研究关注对改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的ⅢA期NSCLC患者,使用厄洛替尼辅助治疗相对于化疗是否能够提高2年无病生存率。

这项随机、开放标签的2期试验纳入18-75岁符合条件的患者,这些入选患者都接受了组织学或病理学确诊的ⅢA期EGFR突变阳性NSCLC完全切除手术(R0),且此前未接受过任何抗癌治疗。

与化疗相比,厄洛替尼佐剂改善了EGFR突变阳性IIIA期NSCLC患者的2年无病生存率,且耐受性更好。该研究表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可能在EGFR突变阳性的ⅢA期NSCLC患者的辅助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该试验是一项2期研究,还需要提供更全面的总体生存率数据。正在进行的研究有望证实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辅助治疗对NSCLC患者的效果。


往期精选

全身磁共振成像(MRI)或有助于更快检查癌症转移

科学抗癌 预防先行 | 柳叶刀肿瘤学重点文章推荐

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吗?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论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