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晨读 | 史上最通俗易懂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跟中国有什么关系

我是林伯虎 在下林伯虎 2018-11-06


星标置顶林伯虎,有趣有料还靠谱


第281期  |  本期46词  |  累计12097词


怕太长你不听

▸ “weather”与“climate”有什么区别?

▸ 今年获奖的两位教授各提出了什么理论?

▸ 为什么这两位教授的观点对于中国社会影响很大?


今日晨读

00:42 起词汇讲解

06:13 起只听点评

13:16 起原文朗读


Two Top U.S. Economists Win Nobel for Work on Growth and Climate

The Nobel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was shared by Americans William D. Nordhaus and Paul M. Romer, for research on innovatio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conomy that has had huge implications for global policy-making.

原文:

https://www.wsj.com/articles/nobel-in-economics-goes-to-american-pair-1538992672

晨读及一词一句打卡,请点击菜单栏:学英语


281期微词卡


economist

[ɪ'kɒnəmɪst]  n.经济学家


implication

[ɪmplɪ'keɪʃ(ə)n]  n.含义;效应


policy-making

政策制定


——

华尔街日报



One Word, One World


下面这句用英语来试试,记得用到implication

这个消息对于征收个人所得税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例句打卡后可见)


——

上期参考例句(查看上期

The government decided to shelve the idea until at least next year. 


扫码加入一词一句营,听免费活词造句讲解


按理说,比起什么化学、物理,吃瓜群众对经济的热情理应更高。


但在诺贝尔奖上是个例外。


每年诺奖颁出来,科学类奖项总归要被议论一番,反倒是经济学奖,人们顶多知道有这事,但通常在知道结果后一言不发,默默走开。


不为别的,因为:


经济学奖实在是太!专!业!了!


你说物理化学至少还有个明确的研究对象,而且研究的都是天大地大的事情;但经济学的研究标的,即所谓“经济规律”,本来就看不见摸不着,而且也不觉得能对我们的生活有啥直接促进。


尤其,当你翻看几十年的获奖名单,得奖理由无非是一般人看着懵圈的这个理论那个理论。



但今年,作为诺奖的压轴,高冷惯了的经济学奖总算玩了一回亲民:


不同于有些年份的获奖理由是只能用数学公式才解释得清的经济学原理;今年这两位,他们的研究成果倒是广大群众都能理解贯彻的公共政策。


而且我觉得,这两位的研究成果,都分别以及共同地对我们今天的中国很有启发。


1


一个个来说。


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诺奖委员会把他名字排前面,估计因为老爷爷年纪偏大,今年已经77了。他的本科和硕士都在父亲的母校耶鲁读的,博士去了MIT,后来从麻省理工拿到学位,又回到自己的母校,从1967年开始,他就一直在耶鲁大学任教。

 


而且直到现在,Nordhaus教授和他太太也一直住在耶鲁大学所在地纽黑文(New Haven)小镇上。


这个小镇我去年才去过:古典气质、欧式建筑,美得让你觉得不可方物(也许应该叫美得“都不像在美国”)。



在这方美丽的土地上,诺德豪斯教授最大的成就,就是尝试用经济学来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并由此成为了环境经济学的先驱人物。


他最重要的一项对公共政策,就是积极推动各国政府接受一个叫做“碳排放税”的东东(carbon taxes)——即对高污染企业通过国家征税等经济手段来加以钳制,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这一贡献为什么很有意义?大家首先要理解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叫做“成本外部化”。


这点尤其体现在环境污染中。


你看很多企业,冒着浓烟,肆意排放废水废渣,通过不计环保成本的方式,生产出成本相对低廉的产品,从中获利。看似企业赚了钱,但是它造成的环保成本,却要由这个企业外部的整个社会来为它买单。


所以现在,全世界都认同的一个概念叫“环境成本内部化”,就是你这个企业如果在生产中有废水废渣,那么你必须要上相应的设备,或者,你必须支付更高额的税单,来补齐你的环保成本。


这种将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做法,背后的理念先驱恰恰就是这位诺爷爷,甚至我们可以把他尊称为“碳税之父”。


2


更巧的是,在经济学奖颁布的同一天,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占据了几乎你能想象的所有西方媒体的头版。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这份联合国气候专家们刚刚发布的报告,核心观点其实就一句话:


要避免气候变化所造成的严峻影响,那么全球变暖必须要控制在1.5℃(而非此前所讲的2℃以上)。


也就是说,已经在温室气体控制方面压力山大的人类,现在必须要做出更大努力,才能避免地球发烧带来的后果。



这份报告还拿出一些直观的数据:比如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比2010年的水平下降差不多一半。


你看:这些数据的取得,以及气温上升带来的经济影响的测算,先驱就是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德豪斯。更巧的是,这份重要的联合国气候报告,与诺德豪斯获得诺贝尔奖刚好是同一天。


3


再介绍另外一位获奖人——保罗•罗默(Paul M•Romer)。


这位62岁的纽约大学教授,在我看到的《纽约时报》报道里很有意思。

 


首先,他是一个含着金汤匙的官二代:父亲曾是科罗拉多州州长。


但罗默自己不仅投身学术,而且对政治干涉相当介意。


2016年,罗默教授曾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副总裁,但他只干了15个月就辞职了。原因是:


在对智利经济政策进行评估时,世界银行的正面评估是出于政治考量。


这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再有,就是罗默教授得知自己获奖的过程有点曲折。


诺奖委员会通知获奖的方式一贯很传统:既不发电子邮件,也不发微信,而是给人打电话。


然后罗默教授在周一早上看到电话响的时候他没接,因为他怀疑这是一个垃圾电话,spam call。但后来,这位细心的教授还查了一下电话的归属地(你看还是有点小心机的哈),发现这个电话来自瑞典。


然后他咂摸着一想,哟有点意思哈,把电话打了过去。这回是对方说:欸你等一等啊,先别挂电话。随后他被告知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奖。


 


不过,教授这么谨慎,不知道是不是2016年的乌龙事件给他留下的心理阴影面积太大。


那年,罗默教授供职的纽约大学误把他认定为是当年的诺奖得主。为此,校方还出来对这桩糗事道歉。



4


最后,关于这位罗默教授的研究,我忍不住多说几句。


因为罗默教授回答了一个中国人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们如何避免经济后续的增长乏力?我们的增长动力究竟在哪里? 


在这方面罗默教授是理论先驱,他主导的这个理论叫做“endogenous growth theory”,译为“内生增长理论”。说白了,就是认为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内在的,而不是外在力量。


说得更直白一点,教授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在于技术创新


但这话听上去也没什么新意。别说是经济学家了,稍微读过初中政治的朋友都知道生产力的重要性。


但罗默教授的贡献是,搞清楚了社会创新到底从哪里来。


此前,经济学家传统上认为:创新这东西固然是好,但是新点子的到来完全靠灵光乍现。



就像乔布斯,突然天上掉下来一个苹果砸中他了,于是他创立了苹果公司,推出了iPhone。其他社会没有出乔布斯,那只能说是你运气不好。


总之,社会的技术创新,在传统经济学家看来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而罗默教授认为:政府或者说决策者只要按照合适的配方积极投入,那其实你是可以孕育出技术创新的


他开出的两大良方:一是政府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invest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二是制定合理的专利法规,这样既能让凭借新点子获得专利的人拥有足够的回报,但又避免这些发明者一劳永逸地垄断这些专利带来的好处。


    

所以小结罗默教授的观点:一个国家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加大对专利的保护,同时提防专利垄断,这样一国政府就能够主动孕育出(而不是消极等到)增长的出现。


此外,这位罗默教授对全球化的态度也积极且有趣。


他倡导人与人之间应建立越大越好的圈子。因为这个社交圈最大的价值,不是说大家可以在里面做生意,而是可以交换信息、交换点子。

 


Romer教授他自己就说,他认为全球化最重要的一点,不是说什么做做贸易挣点钱,它的最大价值其实是在于知识分享,“the sharing of knowledge”


 


因为按照内生式增长理论,你只有基于知识、基于新的想法、基于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获得经济发展的源泉。


5


对了,彩蛋时间:罗默教授的亮点或许还在于爱折腾。


2001年,他成立一家公司Aplia,专注各学科在线教育,不止经济,也囊括生物学、社会学。可惜2007年Aplia被卖给了一家教育出版集团。


2015年,他在论文“Mathiness in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中怼多位业界大佬,连自己的导师Robert Lucas也不放过。



6


最后小结一句:


本年度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一位告诉我们,如何用钱来衡量环境问题的成本,又如何用钱来引导和约束人们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另一位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够让一个社会或者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从根本上挣到钱。


说到底,这届让人能看懂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带我们回归了那句老话:


知识就是力量。 




一年一更的诺贝尔奖,

谈谈你看别人得奖的感言呗?

欢迎留言


推荐阅读




诺贝尔化学奖名单最新公布,文科生把得奖原理讲给你听




美国考虑(过)禁止向所有中国公民发放留学签证



被窝里鼓一年勇气

也不如早上起来张张口,动动手

我们坚信,输出是学语言最好的方法

点击下面小程序

加入晨读营第23期/一词一句营第2期


更多精选文章,点下方

圣诞 | 高考 | 女王 | 演讲 | 狗粮 | 世界杯

朝韩 | 胡适 | 漫威 | 游学 | 麻省 | 奥斯卡

熊猫 | 王源 | 日本 | 大众 | 童话 | 一抹红



 - END - 




wenyu | 虎哥课堂编辑

喜欢下午 喜欢阳光 喜欢草坪

在下林伯虎

有趣 有料 有腔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