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学与大师》⑥ |想成功,先学会做人


10天听完一部人物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


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每部人物传记共有10天领读,每日更新一期。 


领读 | 不雨亦潇潇

十点人物志出品



昨天我们读到了清华终于迎来了它的新校长梅贻琦。梅贻琦在出任清华校长后,先是进一步推行了“教授治校”的方针,接着又大力发展工科专业,对内推崇民主,对外广纳贤士,一时之间,风生水起,清华校园,蒸蒸日上。

 

在梅贻琦的带领下,清华逐渐走向辉煌,而梅贻琦本人却显得极为低调,丝毫不居功自傲,因此被人称作“寡言君子”。

 

那么,在此之后,梅贻琦又会实施那些政策呢?这位“寡言君子”究竟能不能保持住这一发展成果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体育课程


 

就清华课程的设置与相关制度而言,在中国教育界占有光荣地位者,除了著名的“教授治校”与广招贤士,另一项便是闻名遐迩的体育运动。

 

按清华校方规定,除文、理、法、工四学院大一新生共同必修规定的人文、社会与数理等课程外,同时规定学生必须共修体育、军事训练等课程。

 

其实,梅贻琦对体育的爱好与提倡,早在他进入清华园之前就开始了,这个理念形成,与他个人的经历、喜好有直接关系。

 

当梅贻琦进入清华园任教的时候,就已成为引领体育运动的好手。除在中学部发起了一种半军事性质的童子军组织并亲任教官和中队长外,还带领、指导学生从事相关训练,在篮球场上也经常看到梅贻琦与学生打球的矫健身影。

 


而在稍后建起的足球场、田径运动场、射击场和体育馆的游泳池边,梅贻琦与学生切磋技艺、倾心交谈的画面亦不断出现。

 

梅贻琦被选为教务长后,由于职务的关系,不再把目光投入单纯的体育运动中,而是把这一运动上升到德育与群育,即“养成高尚人格”的层次和境界上来。

 

1927年12月,身为清华教务长的梅贻琦谈到教育方针时,特别强调体育是清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学生仍列为必修,“体育不及格者,不能毕业”。

 

此后,梅贻琦在继任教务长和校长的许多年里,在学籍管理上一直坚守清华的老规矩,且执行得毫不含糊,无半点通融余地。

 

梅贻琦由海外归国出任清华校长后,根据多年来于中西方求学和对西方观察访问的体会,深刻意识到中外体育运动的差异。


如西方学校提倡体育运动的真正目的和价值,在于训练学生严守规则,在双方认可的规则下公平竞争,而一方团队的团员必须有和衷共济的精神,不能因个人想出风头或闹情绪而影响全体的得失。

 

换句话说,体育团队崇拜英雄,但不是独裁式的英雄,而是民主式的英雄,是一种高尚人格和精神。

 

梅贻琦认为高尚人格具体体现在“团体精神”“急公好义”“遵守纪律”之中,强调借助团体运动,来培养学生的人格。

 


比赛意义

 

 

1931年底,梅贻琦奉命由美归国出任校长后,除于大礼堂宣誓就职外,另一次公开的演讲,就是针对清华的体育比赛。

 

除了贯彻传授体育的真精神,梅贻琦还通过评议会增加了体育部人员,并将体育部“训练员”重新划为教员编制,分别更名为助教、教员、讲师和教授。

 


与此同时,大力拓展体育场地,扩充体育设施,在旧体育馆后面动工修建新体育馆。室外运动场地更是大力扩建,至1935年建成的有:足球场二;篮球场十二;排球场六;网球场二十九……

 

与之相应的各种体育设施配备齐全,自此,体育运动在清华园更加普及,学生养成了爱好运动的习惯,每天下午一到课外活动时间,虽功课繁重,但大多数学生都能习惯性地离开教室与图书馆,涌向体育馆和运动场,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在注重体育运动普及的同时,梅贻琦同样注意到学生身体健康,以及与卫生、吃住等多种条件和习惯的联系。

 

当此之时,国内各派势力纷争再起,外患已逼近眉梢。这是梅贻琦首次把体育、体魄与救国联系在一起,并提高到一个决定民族兴亡的战略高度。


此后,清华第的体育又进行了一次外科手术式的改革,除校代表队代表学校参加“校际比赛”或其他校外竞赛,各级间的比赛和学生自由组合的各种比赛,几乎每周都要举行一到二次。

 

这项改革,革除了过去少数选手进行比赛,多数学生场外“观战”的现象,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亲身练习和参加比赛活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梅贻琦改革的清华体育运动和普及教育,并不妨碍运动选手整体实力的提高。

 

1933年10月,清华有五名学生田径和水上运动选手,代表北平参加南京举行的全国运动会,获得四项第一,两项第二,共有四项成绩打破了全国最高纪录,其中有一项更是打破了远东运动会纪录。

 


风雨欲来

 


这是清华竞技体育在国人面前获得的又一重大荣誉,然而,正当清华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师生深为自豪、国人为之瞩目之际,清华园内却暗流涌动,悄然滋长出一个怪诞的“拖尸”现象。

 

“拖尸”一词,是英语toss的音译,据说原是美国大学一种开玩笑的游戏。就是高年级的学生为给新生一个下马威,把他们抛在水里,或用其他方法加以捉弄,这种“运动”被称为“拖尸”。

 

按照有关人士的说法,这种发源于美国大学的坏习惯、坏风气,是通过美国体育教员带进清华的。

 


对“拖尸”形式和用意的不断异化,有清华校友认为,这一行为在美国或可施行,但移植到中国便渐渐扭曲变形。“拖尸”在清华盛行后,“善”的一面逐渐式微,而“恶”的一面却如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便难以控制。

 

当1932年9月14日,新学年开始之际,“拖尸”恶作剧自是照旧进行,入校新生又遭高年级同学一番折腾与羞辱。对于这种以游戏为幌子的恶作剧,梅贻琦长校前,当局无人出面发令制止,任其滋生。

 

梅贻琦长校后,眼看“拖尸”越来越朝着“恶”的方向滋长肆虐,决定不再继续容忍。

 

于是梅贻琦针对刚刚发生的“拖尸”行动,公开提出批评,梅贻琦的批评与劝阻,令“拖尸”恶习表面上消停了一阵,但很快又如死灰复燃,且有变本加厉的态势。

 

多数新生胆寒心惊,对此深恶痛绝,便开始以新时代的“革命精神”,组织起来反抗和回击。

 

在梅贻琦和众多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拖尸”恶习终于被压制了下去,但更大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让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出尽了风头,达到“十年辛苦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的轰动效果。

 

当时的校长蔡元培为防事态扩大,在营救出被当局逮捕的学生后,辞职悄然离京,自天津、上海一路跑到杭州,潜入一位朋友家隐居下来。

 

而如今,清华也陷入到学潮风波中。

 


由于北平当局的戒备,声势浩大的学潮虽然被消解于无形,但清华、燕京两校学生却极不甘心。

 

当时有消息传出,说当天城内游行队伍中有一女生被宪警殴打致死,于是群情激愤,北平学联决定以此为契机,号召学生们罢课,以示与当局继续斗争的决心,各校学生会纷纷响应。

 

面对学生罢课和校内出现的异动,清华、燕京、北大、师大等校长紧急集会,讨论学潮经过与应对办法。

 

对于梅贻琦与诸位师长的劝告,清华学生会无动于衷,誓必以罢课作为手段,向当局施压。

 

各校学生举行了各种校内集会与演讲会,讨论国内外形势,呼吁当局“积极抗日”。

 

与此同时,清华的救国会和学生自治会还组织了纠察队、宣传队、情报队、广播队,积极展开活动。

 

清华园内弥漫着一种看不见但能闻得到的火药味,倘若遇到火星,这股气就会瞬间引爆开来。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了梅贻琦在清华园推行的体育政策,在他看来,体育精神同时也能塑造一个人的品德。而好的体育精神,更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只有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人才来。

 

也就在这时,一场学潮的来临打破了梅贻琦的美梦,他即将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那么,梅贻琦又是如何应对这一挑战的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从这本传记开始我们会从留言中选出3-5个人赠出精美书籍哦!听书拿好礼,大家踊跃留言点赞吧。



互动



梅贻琦在振兴清华的过程中遭遇了一次又一次挑战,那么,在你追求成功的历程中,经历过什么挫折和挑战呢?

 

为清华校长梅贻琦,文末点个【在看】吧~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学与大师》⑤ |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大学与大师》④ | 他熬过风雨,却败给了自己

《大学与大师》③ | 在现实面前,他的理想一文不值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为清华校长梅贻琦

点亮【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十点人物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