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润华 王燕飞│献给诗圣的一瓣心香 ——莫砺锋、童强《杜甫诗选》读后
编者按:本文发表于《杜甫研究学刊》2018年第3期,总第137期。
郝润华,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燕飞,西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了许多杜诗选本,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部:一是山东大学《杜甫诗选注》(下文简称《选注》),另一是聂石樵、邓魁英《杜甫选集》(下文简称《选集》)。两部书堪称上世纪以来较有代表性的杜诗选本。最近,笔者有幸奉读到莫砺锋、童强二位先生合撰《杜甫诗选》(以下简称《诗选》),不仅感受到该书在选注、评赏方面的尝试与突破,更为他们所体现出的对杜甫的深情而心折。因此,借此文谈谈我们的一些体会与感受。
该书蕴含着较强的选诗特色:
第一,从数量上,《选注》共选杜诗144题202首,其中有60首未被《选注》《选集》选入。《诗选》选诗数量相对适当,并选了一些长期不被选家重视的作品,如《火》《哀王孙》《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题郑十八著作丈》等。
第二,从诗歌体式上,《诗选》有其选录标准,通过下表,或能略窥一二:
从上表可以发现,《诗选》在体式方面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从数量上看,杜甫现存律诗共781首,选114首,比例近15%;古诗现存404首,选102首,比例25%强。《诗选》所选虽数量最多是律诗,但从比例上看,古诗较律诗多。
2.从各体式比例而言,七言排律以50%的比例排第一。杜甫共创作8首七言排律,《诗选》选了4首,莫先生近来对杜甫的排律进行过深入研究,《诗选》在选目上应该说体现了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
第三,就内容题材而言,《诗选》有不同的视角,如增加了与“月”有关的诗。如《一百五日夜对月》《初月》《月》“天上秋期近”、《月》“四更山吐月”等。杜甫单独以“月”命名的诗共有5首,而《选本》就选了2首,体现出选家似乎有着浓厚的“月亮情结”。对前代选本选录较多的咏“马”“鹰”诗,《诗选》只选4首,而如《病马》《病橘》《瘦马行》等则不在选录之列,似乎暗合杜甫本人倾向阳刚之美的艺术风格。另外,选了《选注》《诗集》均不选的《青阳峡》等诗,指出杜诗善于刻画奇特之景,对于韩愈《南山》诗具有影响意义。
《诗选》的评赏部分特色鲜明,在以下四个方面引人入胜:
第一,善于连类,溯源杜诗艺术之源流。
《诗选》在评赏杜诗时往往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切入,指出其渊源,探讨其影响,尤其阐明杜诗的独创之功。如解析七律《江村》:
古典诗歌的题材选择一向比较严肃,琐细、平凡的日常生活情景较少入诗。东晋陶渊明始有这方面的尝试,到杜甫笔下,日常生活题材才得到大力的开拓,尤其是在成都草堂时期。……琐屑平常而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结合浅近平易的语言风格,成为杜诗中的新气象。这种风格倾向对宋诗产生了巨大影响,本诗因此被宋人选入《千家诗》。
从陶渊明到杜甫,下及宋代,《诗选》不仅指出了杜甫在题材方面的成就,还指出其对宋人的影响。又如评论五古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诗题作“咏怀”,……正如黄彻所云,此诗是杜甫的“心迹论”。……又被王嗣奭评为“诗史”。既是“心迹论’,又是“诗史论”,这种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两种题材取向的有机结合,是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气象。
“新气象”在该书中时有出现,可见杜甫在诗歌史上的创新。再如评《乐游园歌》:
在文学史上,描写奢华繁盛的场面,向来被当成表露才情的良机。从楚辞的《招魂》,枚乘的《七发》,直到《红楼梦》中的元春省亲,都是显例。五七言诗受体制、篇幅的局限,这方面的杰出作品比较少见。杜甫并不以此见长,但由于他笔力雄劲,对各种情境皆能铺写形容,且生动精警,此诗就是一例。……此句得到刘辰翁、叶燮等评论家的激赏,不为无因。
辞赋、小说、诗歌,不同体裁的作品其艺术表现是相通的,而杜诗的特色和成就也在作者的对比评赏中得以展现。
又如《羌村三首》其一“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二句,以其“一字一句,镂出肺肠,……婉转周至,跃然目前”(明人王慎中评)的艺术效果影响了一代代诗人。《诗选》在评赏时征引了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晏几道《鹧鸪天》“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等三处受杜诗影响的显例,说明杜诗的巨大影响力。
第二,善于吸收,融汇评杜诸家之妙解。
评赏部分引用历代评杜妙解,如《初月》诗,旧注认为是讥刺唐肃宗登基不久就受蔽于宦官、后妃。《诗选》未完全否定,但采用浦起龙“存其说于言外可尔”的说法,将此诗理解成隐藏在文本深处的言外之意。较为通融。再如《佳人》一诗,黄鹤说是“杜甫自谓”,仇兆鳌说“实有是人”。《诗选》认为黄生所解最稳妥,“此诗确可解作对一位落难佳人的真实写照,惟其如此,才会写得如此细致入微,栩栩如生;但也不难从字里行间体会到诗人自身遭逢乱世的身世之感以及立朝忠耿却遭猜忌放逐的牢骚不平,惟其如此,全诗才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意味,感人至深”。总之,《诗选》在评赏杜诗时并非独立地就杜诗作出赏析,而是将其置于古典诗歌发展的整个历程之中,指出杜甫独特的诗史地位。
第三,善于辨析。比较前说之优劣得失。
对前人的代表性注释,《诗选》通过辨析比较,提出意见。如《赠李白》,引用王嗣奭评论“有朋交儆之词”,蒋金式观点“(此诗)是白一生小像。公赠白诗最多,此首最简,而足以尽之”。两位古代学者的观点都很有代表性。《诗选》首先驳斥王的观点,再补充蒋的说法,认为:“这首诗虽是赠送李白的,但其中含有明显的自我抒情的成份,不妨说它也是杜甫的自我画像。”显然更进一层。关于杜甫早年形象,一般从《百忧集行》“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得到理解,而《诗选》认为,这首《赠李白》也是杜甫的自画像。可谓得杜之心。再如《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六中对浦起龙的批评:
它直书所见,并无寄托,但是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浦起龙曰:“黄四娘自是妓人,用‘戏蝶’、‘娇莺’恰合。”这真是“杀风景”的迂腐之见。其实黄四娘定是草堂附近农家的女主人,杜甫与乡邻相处融洽,故得到她家去观赏春花。……把“黄四娘”写进诗歌,与李白诗中有“汪伦”“荀媪”等村人一样,正是杜甫、李白的过人之处。
对于诗歌体式的不同意见,《诗选》也尽量一一列举,细致分析。如《释闷》,王嗣奭认为是七言排律,钱谦益认为是七言古风,浦起龙则认为“此篇可古可排”。原因何在?《诗选》分析道:“从对仗来看,全诗中间四联全都属对精工,符合排律的要求。但从声律而言,则全诗虽有平仄合律之句,但拗句甚多,如第三联出句已拗,对句不但未救,而且拗得更加厉害。此外第二、八、十、十二诸句皆为三平凋,是典型的七古平仄句式。”颇为中肯,为初学者提供了较为确切客观的意见。
第四,兴发感动,与诗圣心灵的水乳交融。
“兴发感动”,是近几年有学者提出的一个诗学范畴。由于作者对杜甫诗的兴发感动,使《诗选》成为最具“个人特色”的一个选本。
作者曾在多部著作中说要给心爱的诗人献上自己的一瓣心香。如:“我热爱杜甫,我很乐意借写评传的机会向这位伟大诗人献上一瓣心香。”又如:“我自幼热爱杜甫。虽然我对李白、杜甫两人从无轩轾之意,但如果让我在古今诗人中选一位最热爱的对象,那我就会毫不犹豫地把票投给杜甫。……我很愿意有新的机会向杜甫献上我的一瓣心香,我也很愿意尝试着用普及读物的方式向广大读者讲述杜甫的一生。”《诗选》导言再次强调:“我们热爱杜甫,我们希望通过编选本书向诗圣献上一瓣心香。一座庙宇可以接纳众多的香客,无论他们是先来还是后到,也无论他们贡献的香火是多还是少,都有资格在神像前顶礼膜拜。”
作者对杜甫怀有崇高敬意,是因他和诗人有着“异代情缘”:“记得是70年代的一个初冬,狂暴的北风把我那座知青小屋顶上的茅草刮去了一大半。……我紧紧地裹住被子,喃喃地背诵自幼熟读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背着背着,我仿佛看见一位愁容满面的老人从黑暗中浮现出来,他用充满仁爱的眼光注视着我。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杜甫,您永远生活在我们普通人中间,您永远是属于我们的诗人!”有时杜甫竟然进入梦中:“有一夜我竟然在梦中见到了杜甫。他清癯,憔悴,愁容满面,就像蒋兆和所画的像,又像是黄庭坚所咏的‘醉里眉攒万国愁’。”杜甫在秦州避难时想念李白,写下《梦李白二首》,其一云:“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其二云:“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诗选》评论道:
故人千里入梦,全因思念之深。只有李、杜这样的生死之交,才会有“三夜频梦君”之事。只有杜甫这样的如椽巨笔,才能写出如此深挚的《梦李白二首》。
与其说是在纵论古人,不如说是作者本人的戚戚之言,也是他一直以来尊重、崇敬、喜欢杜甫的最好注脚。
在评析中,也可看到“极具个人特色”的言语。如评《望岳》:“杜甫这个盛唐诗坛的后起之秀,终将突过前人攀上诗国中的顶峰!”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如此伟大的诗人竟有如此悲惨的遭遇,千古读者都会悲愤难平。”评《醉时歌》:“宋人苏舜钦曾借《汉书》下酒,后代读者也借这首杜诗来浮一大白。”评《不见》:“当年意气风发、仗剑出蜀的李白,如今只能以头白还乡为归宿,这真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况且李白次年就在当涂与世长辞,连白首归乡也未能实现。语淡情悲,千古读者读此诗,皆当为李白一大哭!也当为杜甫对李白的款款深情一大哭!”
杜甫的歌与哭,笑与泪,欢乐与哀愁,始终牵动着作者的心。当杜甫在湘江的一叶孤舟上写下绝笔诗,黯然离世,《诗选》叹息:“当时的诗人是寂寞的,在他身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也是寂寞的。然而热爱人民的伟大诗人终究会得到人民的热爱,杜甫终于被历史授予‘诗圣’的桂冠。让我们经常倾听诗圣的歌声吧,它激情洋溢,深沉醇厚。它会抚慰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激励我们的前进意志,提升我们的人格境界。作为汉字文本的阅读者是何等幸福,因为我们拥有一部杜诗。”
《诗选》评赏部分的语言既凝练又准确,犹如一篇篇精致的美文。如《客至》评语:
春水环绕,鸥鸟日来,可见居处之幽僻,也可见主人之恬淡忘机。花径不扫,蓬门常闭,可见人迹罕至,远隔尘嚣。今朝忽然扫径开门,迎候佳客,可见此客定与主人志趣相投。因家贫,故待客之道只是草草杯盘,然而主客相得,无拘无束,乃至呼唤邻翁前来,共饮馀杯。全诗只是写景、叙事,而主、客双方之身影呼之欲出,双方之襟怀亦真切可感,真抒情高手也。黄生评曰:“上四,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下四,留客,见村家真率之情。”
前后文水乳交融,自然贴切。又如评《醉时歌》:“此诗写两个失意者的真挚友情。人之常情,成功得意时则豪情万丈,挫折失意则豪气锐减。惟有惨淡失意之时仍不失豪气,方为真豪杰。读此诗,可睹一对真豪杰。”读之使人肃然起敬。
拜读此书后,我们以为这是一部蕴含着选家主张、有“暖意和亮色”、有温度、后出转精的优秀杜诗选本。因为作者对杜甫“爱的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所以,能将自己对杜甫的热爱熔铸成一篇篇或长或短的信笺,就像一片片带着馨香的美丽花瓣,将其寄给心爱的诗人,献予诗圣的庙堂。
▼往期精彩回顾▼
吴怀东│杜甫的美学——《绝句四首》之三“两个黄鹂鸣翠柳”解读
杜甫研究学刊 ∣一个有态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