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庄逸云│杜甫对安史之乱中“附逆”文人的态度管窥
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不仅是大唐帝国国运的转折点,也是生活在当时的芸芸众生个人命运的转折点。当时的文人几乎无不受到这场战争的裹挟和影响,生活动荡、命运播迁。尤其是部分文人在政权的摆荡中,为时势所迫竟至成为“附逆”之臣,在接踵而至的“清算”中,人生发生极大的变迁。朝臣的“附逆”及随后的“清算”都是安史之乱所衍生的重大政治问题,杜甫作为时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对该问题无疑会投入相当的关切,何况部分附逆之人还与他关系匪浅。耐人寻味的是,杜甫好就时事发表论议,唯独对于所谓附逆和清算的问题,他鲜少在诗歌中直接发声,不过从他写给李白、郑虔、王维等人的诗歌中,还是能略微管窥其态度与立场。
安史之乱中的“附逆”文人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李白为代表,一类以王维、郑虔等为代表。李白是跟随永王李璘东征而被定性为附逆者,王、郑诸人则是被安禄山政权迫为伪官从而附逆。李璘东征与安禄山叛乱是两个不同的政治事件,但前者因后者的爆发而衍生,且皆被官方定性为叛乱罪,历来也不乏学者将李白与王维、郑虔等合而为一谈,说明他们面临的附逆和清算问题也是类似的。如刘辰翁评杜甫《独立》诗云“此必有幽人受祸,而罗织仍未已者,如太白、郑虔辈人”。王嗣奭认为《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刻意辨明,与赠王维诗‘一病缘明主,三年独此心’相通,总不欲使才人含冤千载耳”。两诗是否“相通”待下文详辨,但王嗣奭无疑也是将李白与王维身陷的附逆问题相提并论了。基于此,本文亦将李白与王维、郑虔等人的附逆问题合并探讨。
《杜甫研究学刊》2019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曾祥波│现存最早杜诗编年注本《杜诗赵次公先后解》平议《杜甫研究学刊》编辑部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举办秋季杜甫读书会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转载请联系后台并注明出处。杜甫研究学刊 ∣一个有态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