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艺术,能不能有内(bī)涵(gé)的参观博物馆?
春节就要到了,小正给大家拜个早年,恭祝各位朋友
春节快乐,猪事顺心!
春节期间,一大波博物馆展览即将来袭。可如果只是“网上找个攻略、馆内租个讲解、直奔镇馆之宝、咔嚓咔嚓拍照、出门晒个票圈”这样的打卡级操作,那可就太普通啦~
“那不然嘞?”
"我又不懂艺术,还能怎样?
"
本期特刊,我将结合艺术家、教育家兼作家Brian D. Cohen的观展经验,和朋友们一起解锁参观博物馆的新姿势。快来看看吧~
下载目标博物馆的APP。这年头,大多数博物馆都有自己的APP,信息很丰富。不搞研究的话,不必花太多时间备课,欣赏就好。
穿舒适的鞋,带上外套。不要低估了博物馆的面积,几层楼走一圈很累的,有的馆休息区位置还不够。另外由于大多数藏品要求低温保存,空调开起来会有点冷。
带几只铅笔,一个笔记本和一副耳机。一会要用。
不拿导览图,不租语音讲解器,直接参观。这些提前录好的内容只会限制你的观感,离开的时候再拿不迟。
一件一件看过去,觉得不好看就略过。记住作者名字、创作年代、艺术流派、历史典故等等不是你的任务(实际上你也搞不大懂...
),你的任务是欣赏艺术和感受美。
遇到“对眼”的作品,凑过去。一见钟情理解吧?艺术品会眨眼的。有心动感觉的时候,不要犹豫,缘分到了。
这时候,请照做这5步 Step 1. 缓缓的走过去。一定要缓缓的,要有那种仪式感。注意体会不同距离给观察带来的感官差异。
Step 2. 近距离观察。凝视TA的容貌,注意力沿着纹理或图案,一丝一丝挪移,一滴一滴流转,每一寸肌肤都不要错过,就像你用目光在雕刻。
Step 3. 脑补创作过程。从材料到加工,从绘画到着色,从构图到题跋,从诞生到流传,猜一猜是谁、为什么要创造出这件尤物,随意挥洒。(其实吧,这会儿你就当是为了显得比较深沉也没毛病...
) Step 4. 看看标签。看看就好,千万不要试图读出来(遇到生僻字或多音字容易念错...
),也不要拿出手机扫码或者上网搜索,这样显得很low。真感兴趣的话,一会写到本子上回家再问度娘... Step 5. 持续3分钟以上。要对得起TA在众生当中选中了你,为你暗送秋波。调整一下距离或换个角度,细细品味TA的美吧。不要拿出手机拍照,太破坏气氛,另外没有灯光辅助你也拍不出好照片,反而会模糊了你的印象。
身为文艺青年的你,是时候拿起笔,搞搞创作了。没思路的话,试试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临摹重复的符号纹样。重复符号通常伴有神秘色彩,又包含秩序和韵律感,看久了真的会上瘾哦~
摹写本体上的文字。书法、篆刻、款识、钤印、铭文之类都可以,就照着原字体抄。无论认不认识,笔画如何,只管试着写下来。边写边琢磨,这和抄经差不多。
什么,你会写甲骨文?请收下我的膝盖!
记录当下的奇思妙想。静下心来,自在一观的瞬间不可多得。发朋友圈多不文艺啊,写日记才对。只跟你有缘分的,其他人看了也不会有感觉。
GET这些技能,分分钟让你的内(bī)涵(gé)开挂。
见到讲解员过来,转身就走,立刻马上。想想看你和女同学约会时看到班主任来了,你会怎样?
远离带语音讲解器的游客。他们的行动路线和目的地被机器统一设定,因此永远会遇到排队,就像春运时期的检票口。
能贴多近贴多近。如果保安盯着你,假装没看到;如果警铃响了,淡定的走开...
镇馆之宝忍住不看,除非那周围没有人挤着。放心,没人知道你没看过...
~今天内容的总结在这里啦~
《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的四种境界》这篇文章中说,“高山仰止,曲径通幽,闲庭信步,相忘江湖“是看博物馆的4个境界。带孩子去博物馆不是学习,更不是考试;从博物馆里走出来,把最美好的感悟,融为了自己内心精神的一部分,这应该是去博物馆的最高境界了吧。
其实,在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面前,我们哪个人不是孩子?珍惜和艺术的缘分,放下定见,观想就好。
新
年
快
乐
文中所涉信息链接如下
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的四种境界:http://kids.163.com/14/0811/14/A3CFOH2U00294M60.html
往期精选
艺术怎样管,不来看看吗?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