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实录 | 文物修复师的科学精神和思辨意识

吴杰茹 艺术怎样管 2022-12-25


艺术怎样管,艺术圈干货聚集地。


2020年5月19日,艺术怎样管联手博物馆头条,为公众奉献了一场题为《我在西班牙学文物修复的所见所得和所思所想》的直播公开课。主讲人吴杰茹是艺术怎样管海外培养生,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文化遗产与保护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也是中西方文物修复教育与实践的双重亲历者。

在直播中,吴杰茹结合亲身经历,真诚、详尽的分享了她本人对于中西方文物修复差异的观察和理解,介绍了她对文物修复师科学精神与思辨意识的体会与思考。为满足学生用户的需要,吴杰茹还介绍了西班牙文物修复专业的课程设置、报考流程、就业情况和薪资收入等实用信息。


公众号「艺术怎样管」获作者授权,在全网首发文字实录。

全文共8,000字,点阅读原文观看视频回放。敬请观赏。


-扫 码 观 看 视 频 回 放-





主 讲 人 介 绍

吴 杰 茹


瓦伦西亚理工大学文化遗产与保护专业大学三年级,主攻油画修复方向,目前实习于本校T2油画修复工作室(Taller II pintura de caballete.CRBBC)。


大学一年级获Matricula Honor校内奖学金,大学二年级暑期协助西班牙修复师访问中国学者温建华和李艳梅,同年课程作品集被留校保存。大学三年级开创个人公众号:「修不了」,在各平台普及油画修复基础知识,同时协助教授Madrid García,José Antonio编辑文物修复专用词汇查询网站:glosario.Idr.webs.upv.es。





引言


四年前,《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之后,我踏上了远赴欧洲的文物修复求学之路。在第一节的修复理论课上,我遭遇了“请列举你和匠人的最大区别”的头脑风暴。整个教室长达三分钟的沉默,激发了我对文物修复师职业的真正思考。


亚洲文化里,修复师最被尊重的是那双“手”。而在这里,修复师的“脑”却更加迷人。课堂上,矛盾与辩论充斥,思想的火花碰撞,这是西方践行文保教育宗旨的激烈方式。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我常常经历修复观念上的冲击,认知被不断打破和重塑,也启发我整理和记录每次思考。


其中的精华部分,就是本次的分享。




目录


第一部分,西班牙文物修复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趣事分享1,课程设置2,瓦伦西亚圣尼可拉斯教堂修复项目展示
第二部分,文物修复的三大观念冲击1,挣脱匠人精神2,遭忽视的思辨意识3,修旧如旧也要知其所以然
第三部分,欧洲文物修复专业报考经验和就业情况1,报考准备2,就业方向3,行情三问
第四部分,现场问答整理1,修复师也去到田野考古现场吗?2,文物修复师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吗?3,国外和国内修复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别?4,欧洲文物修复人才缺口大吗?5,欧洲修复专业研究生项目情况?






正文

01


西班牙文物修复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趣事分享


在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大学学制为四年,分为两个部分。大一大二为基础部,大三大四为实操部。学生在四年期间一共需要修满 240个学分,平均一学年60个学分。




基 础 部


在大三之前,我校学生几乎不允许上手任何一件相对高价值的文物或艺术作品,因为学校认为此时学生还未掌握修复师所需的基本知识。
修复师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绘画、色彩、雕塑等艺术基础,图像处理等软件技能,绘画、色彩、修复等材料认知,以及应用化学和的理论与实操课程四个方面,课程设置也围绕这个开展。


a. 艺术基础层面课程



基础部课程设置


基础部艺术层面课程的最终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简单掌握欧洲传统传统的艺术创作形式和技艺,例如堪培拉、油画、水彩、水粉、木雕、石雕、镀金等常见的西方艺术技法。虽然这部分课程只持续一年,但很多没有艺术基础的同学,都在大一这年收获颇丰。


大一雕塑基础课




课堂趣事:松节油事件

大一油画基础课发生过一件趣事。开学第一周,我们刚开始接触油画技法基础。松节油是清洗油画颜料的溶剂,学生们每节课都要带进画室。市售松节油的包装大概是500ml一瓶,但每天只会用到一小碟的量,所以我把它们分装到了小瓶的矿泉水瓶中携带,轻便也不占空间。但就是这个不经意的习惯,引发了后来戏剧性的一幕。


第二周油画课,一个我并不太熟悉的西班牙女同学向我询问:

“Jieru,tienies agua?”(意思是你有水吗?)

当时,我的西班牙语并不流利,恰巧西班牙语里松节油和水的发音很相似。我思索着和她也不熟悉,班里这么多西班牙人,她着实不大可能找我一外国人要水喝?这么说,她一定是来找我来借松节油的。


我指了指桌上灌满松节油的矿泉水瓶,一幅别跟我见外地样子对她说:“claro,coje,coje”(当然了,你用你用,别跟我客气)。


结果这姑娘拧开瓶子就把松节油往嘴里灌,我脸立刻被吓得惨白,还好阻止及时,并没有酿成惨剧。



大一油画基础课


差一点喝掉松节油的女同学



松节油事件后,本来特别“佛系”的任课教授立马神情严肃,从第二堂课就开始让全班每人签署实验室安全事项免责声明。至于我,却因祸得福收获了一份真挚的友谊,她成了我最铁的西班牙朋友。恰巧这位西班牙朋友对亚洲文化也十分感兴趣,所以我们经常信息互换。大三时,理论课教授有时对亚洲修复提出有略带偏见的言论,她也是第一个拍桌而起帮助我向教授提出质疑的人。



b.软件技能课程


基础部课程设置


这个部分的学科看似与文物修复没有直接的关联,实则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有很大影响。我们专业和隔壁美术与视觉设计系共享了多媒体教室的硬件设施和教师资源,所以从大一开始学生就可以开始掌握PS, PR ,AI,ID,dragonframe等设计制作的基础软件,基础的摄影技巧和动画制作,还有文物修复领域会涉及到的红外线、紫外线摄影检测技术,以及馆藏类文物摄影的技能。这些多元化的课程被纳入基础部的必修课,给学生带来很多就业的新想法和竞争力。我认识一些学长在摄影和设计上发觉了自己的兴趣,最后从事了文博创意类的工作。



大一漫画设计@吴杰茹



这部分课程我饶有兴致。大一时,我就1966年佛罗伦萨阿诺河洪水几乎让整个城市的文化遗产严重受损为题绘制了漫画。尽管只有短短十几页,但受到插画设计师Andreu Meseguer的喜爱,建议我整理投稿并出版。大二时,我与同学们合作了一些定格粘土动画。这些技能在我做公众号时都得到充分的应用。

软件技能课



c.材料认知和理论课程


材料认知和理论部分课程



大二以后,艺术课程开始逐渐过渡到材料科学,课程表上也开始增设修复专业性强的课程。在我校,本专业学生的文理科比重大约是6:4。这是因为,文物修复师在修复过程当中需要文理并用,结合文物历史背景做出最科学的修复方案。这是现当代文物修复师一个新的标准,所以学校整个学科课程设置也是为了学生文理的双向发展。




实 操 部


大三起,学业进入实操部,学生必须修满三个修复室课程。
首先,每位同学都会进入一号修复室,体验学校提供的三个修复大方向的课程,分别是雕塑考古类、壁画修复类以及油画修复类。完成三门修复课程的体验后,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一门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随后按进入在二号修复室及三号修复室中参与相应的修复操练。
我的主攻方向是油画修复类,每个学生在第二、三修复室课程期间,先会在教授带领下学习油画修复所有流程和技法,之后要求学生自主操刀一幅古油画的修复方案设计和修复全过程。


壁画一号修复室



修复项目展示


我校的文化遗产修复科研所IRP(Instituto restauración del patrimonio)除了提供学生实习和科学研究,也承接了很多大型公共修复项目。



西班牙瓦伦西亚圣尼可拉丝教堂修复项目(El proyecto de la Iglesia de San Nicolás)是在壁画组教授Pilar Roig 带领下完成的修复项目。项目实施期间,负责米西斯廷教堂米开朗琪罗天顶壁画修复的总修复师Gianluigi Colalucci也到场交流指导。

图片来自网络

瓦伦西亚理工大学文化遗产修复科研所






02

文物修复的三大观念冲击


求学至今,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数不胜数。但是我最想与各位分享的是有关文物修复的三大观念冲击。



1挣脱匠人精神


大学三年级有一门课是修复理论。无论国内国外,理论课对于大多学生来讲是属于“你说什么我听什么,你考什么我记什么”的大课类型。然而这节课给我的启发和思考却比实操课带来的更多。
授课教授名叫Jose Madrid,四五十岁,幽默风趣,看起来和西班牙街角酒吧里哪些看球会吼闹起哄、开大叔式玩笑的中年人无异。但实际上他是一位高效严谨,内心里住了个德国人的西班牙人。



第一堂课,教授在结束他的幽默开场白后,突然抛出一个问句:


"

请定义什么是修复。

"



一场头脑风暴式的交流瞬间开启,大家都小心翼翼开始分享自己的答案。
有同学说,这是一种还原文化遗产真实性的手段。有同学说,这是人类保存文化遗产的必要方式。说实话,我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只记得当时教授听了几位同学的回答后,既无肯定也未否定,在耐心听完整场回答后又直接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

你们是匠人吗?

"


这个问题瞬间就把我拉回到四年前。
那时,我刚高中毕业,《我在故宫修文物》正在热播。这部纪录片将“文物修复师”这个职业,第一次以如此高的曝光度推向了公众视野。在剧中,文物修复师宁静淡泊、极致纯净的精神,与高速运转地商业化时代形成强烈反差,深深地打动了观者。受它的影响,公众普遍把文物修复师和匠人精神联系在一起。

可是,在真正入行学习三年后,我渐渐意识到:
匠人精神更多是外行人眼里对我们的看法,是一种加在修复师身上的太厚的滤镜。如果文物修复师在自我认知时也将自身和“匠人精神”捆绑在一起,这种想法就不值得推崇。



布兰迪修复理论




为什么我会这样说?


因为这三年来,无论是在课堂学习还是课间交流,有两个高频词汇一直出现,那就是“说服”和“争议” 。在简要梳理欧洲修复发展史后,我们会更清楚的看清这一点。


-文艺复兴时期-

出于对古典艺术的崇拜,人们开始委托艺术家重塑毁坏的古建筑,重补雕塑失去的色彩。这类行为严格意义上不能叫修复,应该算重塑和翻新。


-十八世纪左右-

三百年前的西方,修复任务一般委托给艺术家或者知晓艺术技巧的匠人,那么任何会画画的人就都可以承接修复任务。然而,彼时的欧洲并没有中庸之道的智慧,也没有修旧如旧的道理。因此很多修复工作不光是添笔和补损,而是修复大忌之首-再创作


比如这幅拉斐尔的油画


中世纪修复惨案


拉斐尔,神圣家族 1507-1508,德国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



根据学者们的复原,原作本应该如左图所示。但在十八世纪的修复乱象间,画作不但被随意修改了背景颜色,还在构图上方添加了7个天使。现在到博物馆去,你只能看到右边的图像。
后来,威尼斯一位任命全城艺术品翻新的负责人-彼得罗爱德华兹先生,第一次提出了“修补范围,修复禁忌”的概念。这些概念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普及,却在欧洲修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十九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日益兴盛,科学逐渐成为发现和传播真理的基本方法。公众开始参与到文化艺术事业中,人们开始意识到古建筑废墟的美,进而引发了英、法两国建筑学家的废墟建筑修复保存之争。在英国,建筑学家拉斯金一派执着于古建筑的历史价值的美,反对几乎任何后期的外力修复,认为任何一种修复和干预都是一种作伪的行为。在法国,维奥莱特-勒-杜克一派则支持将已经损毁的建筑修复回原型。双方都有很多理论追随者,互相僵持不下。


我仍然记得听到这堂课的那天的醍醐灌顶,这难道不是“修旧如旧”和“修旧如新”之争的欧洲版本吗?


十九世纪建筑修复理论《建筑的七盏明灯》


图片来自网络



-现代和当代时期-在这一时期的欧洲,修复理论又得到了革新。修旧如旧和修旧如新的话题,其实已经被搁置了。这是因为近三十年来,“新科学保护”这一修复理念迅速兴起,材料科学这类硬科学居于这一理念的中心地位。严格说来,新科学保护并不是一个完整理论,更像是一种现当代修复的态度,但现在已经被各国广泛接纳和普及。这也是为什么各博物馆机构,文保组织每年聘入学者和专家的原因。


在匠人精神之外,我看到了文物修复师需要具备的科学精神。



2遭忽视的思辨意识


我的思辨意识的觉醒,要追溯到大二时期。


那时有一门雕塑材料技法分析的课程,任课教授是瓦伦西亚考古博物馆修复部的负责人Trini 女士。她的考试别开生面,最让我记忆犹新。有一天,教授从博物馆租借来到了一批真实文物,大概有动物化石,碎陶器,碎瓷片等等,每一个学生分到一件。每一件文物下都压有一页文件,上面记载了这件文物的馆藏信息以及考题。


每个人的考题内容不同。有同学抽到了“博物馆馆长要求你严格尊重历史文献基础来完成修复任务”,有同学抽到了“委托人需要你给出一个更能够挖掘其商业价值的修复方案”。每位学生有1小时准备病例分析和修复方案,之后要上讲台做5-7分钟口头陈述,说服其他同学和教授接受你的修复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陈述考核期间,台下的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向你提出疑问和反驳,而你必须全力说服台下反驳你的人。



了解到考试规则的一瞬间,我心里相当疑惑和挣扎。因为那时我对修复师这一门职业,还停留在“在修复室安安静静完成每天的修复任务,不用讲过多的话,也不用想过于多道理,我只需要专注于我的手,仅此而已。“然而这样的挑战,一下子打破了我对这个职业“云淡风轻,天真烂漫”的想法。
大二那一段时间,我因为不适应这种西方的教育模式而困扰了很久。国内学同专业的好友每天给我分享,今天他们做了胎体烧制的研究,后天它们又在为青铜文物组建进行拼接。而我,却在用自己生硬的西班牙语和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的打着“嘴仗”。几乎每天,我都陷入了自我质疑的丧气怪圈里。常常自嘲,我这两年真文物几乎没修一件,最后被训练成职业辩手。



我校大三修复材料学课



但如今大三我进入了实操修复室,学了很多很多实实在在的修复技巧,我知道如何借助材料间的极性差异而去除油画老旧光油而不伤及颜料层,我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显色官能团峰值图像判断这一幅油画颜料的大致年代。与此同时,我也对大二的这段曾经让我迷茫的课程经历,开始有了另外的认识。
当我们面对形形色色的修复对象的时候,可能是面对一幅壁画,可能是一幅油画,可能是被二战的损毁的旧址,可能是是一匹老城墙,一个修复师仅仅是靠所谓的技能、经验,撑起了这几百年间修复史的发展吗?


文物修复师真的只是个用手的职业吗?


没有哪一个匠人,敢对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设计出方案,也没有哪一个匠人,敢承担下西斯廷天顶壁画的修复任务。能做到这些的,只有专业的文物修复团队和职业的修复师群体。正是因为我们有思辨意识,所以我们这个职业仍然存在,而且非常需要被存在。
这是我对文物修复师思辨意识的思考。





3修旧如旧也要知其所以然



修旧如旧,在哪里都是老生常谈了。但是在西方,大家更爱谈“知其所以然”。在这一次全球的疫情下,大家都被关在家里上课时,我便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
此时此刻,修复室实操的部分被置换成了案例的分析和讨论。面对同样一样的案例,同班同学常常会给出不同的修复方案。老师不会孤立的依据修复方案来评判学生的能力,而是需要听我们讲述完整病例分析和修复理念,辅助以修复流程的操作,必要的检验和数据,最后结合我们的操作流程给出评价。

在任何领域,经验当然都是不可或缺的宝藏。但就文物修复师而言,对于个案的独立分析能力,让一切流程有所依据,让大众信服,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力。


一句修旧如旧还不够,还要知其所以然。


知道了这一点后,再看那些具有争议的案例,或许会有新的思考。在面对前人失败或者错误的修复案例,应该如何处理?
比如这一幅保存于卢浮宫的十六世纪的油画。

“cristo y la adúltera” 1527-29,Lorenzo Lotto


这幅作品之前的大小为99x127cm ,在十六世由于某种原因增加至了 124x156cm。1825年,修复师决定恢复其原来的大小,但最后这个决定又被监察会阻拦了。最后,这幅作品被添加了一个画框,刚好只暴露出了原来的尺寸。
为什么放弃了恢复最原始的尺寸,所谓最真实的状态?这取决于修复组所偏向的理念。有修复师认为,一些作品的病理也包含了历史因素,因此会选择性保留。
综上所述,科学精神和思辨意识,是我在西班牙学习文物修复时感到的最大冲击。





03

欧洲文物修复专业报考经验和就业情况分享 


1报考准备


1/ 西班牙西班牙的文物修复专业,大多是以公立综合性大学内部设有的专业,所以和普通的专业报考流程相同,需要提交学生对等的高考成绩。如果今年录取分数偏高,可以报名西班牙高考加分考试,可以参与的科目有数学,化学,生物,艺术史等。-高考-分数对等-西班牙高考加分考试-填写志愿-等待录取
2/ 意大利意大利有分两类院,一类是美术院校的修复学科,另一种则是综合性大学的修复专业。-综合性院校。比较侧重理论和硬科学的操作,更偏向于学术和科研兴趣更强的同学。综合性院校需要高考成绩。-美术学院。一些美术类院校也会开展相关的科系,美术院校课程设置更偏向于的实操性和技法性。特别美术院校的报考需要艺考成绩
3/ 德国,法国,荷兰,法国等国相关专业在报考时一定要注意是否需要提供作品集,这些国家的申请需要注意是否需要面试,笔试内容,还要语言等级要求的更新。




2就业情况和方向


在调研了我校本专业就业情况后,我归纳出了以下7个就业方向。
  -  科研深造
  -  开设私人修复室   -  应聘修复公司  -  博物馆修复工作  -  博物馆馆藏类工作  -  博物馆信息技术类工作  -  文博宣传类工作
按照本科课程设置,我们学习了很多修复以外的技能,譬如很多软件的运用,学生具备基础设计,建模,摄影视频剪辑能力,学校又增设相关的博物馆馆藏,策展,等课程,所以不乏学长前辈都以更多元的方式留在了文博圈,其就业方向并没有想象中所那么局限。




3行情三问

Q1:西班牙修复师的收入水平?



修复师所在修复机构的性质不同,收入也有所差异。在大型公立机构工作的修复师,薪资保守统计在2,000欧/月以上,私立的中型修复室大概平均在1,500欧/月左右,小型的修复室根据委托当月委托内容而定。


Q2:修复客户群体有哪些?他们会如何选择修复机构?


像当地教堂或者公立名胜古迹类似的修复项目,基本上会选择公里修复机构。结合建筑的修复项目,需要搭建脚手架的这种修复项目都需要专业建筑师的参与,所以委托给公立大学附属的修复所会配备相应的器材和负责人员。私立的修复公司主要会接受相对偏小的委托,或者是可移动文物的委托,比如说私人油画藏家,小型画廊的修复任务。雕塑藏品和油画作品情况类似。


Q3:修复师有评判标准吗?



欧洲没有官方修复师评判标准,但你参与的修复项目或者团队里有资历很老的修复师,可以给你开证明或推荐信。壁画修复等很难一个人完成的修复任务,很难评定你的个人修复能力。欧洲目前也在头疼这个问题,他们觉得修复师应该建立某种行业内具体的考核指标,来衡量一个修复师的专业技能水品。


04

现场问答整理 


1/ 修复师也会到田野考古现场吗?


是的。例如我们学校的雕塑与考古组,田野考古类别课程是包括在他们组别的课程设置当中,他们的修复工作也包含辅助田野考古现场采集,分类和收纳出土文物。同时文物修复师在田野考古现场参与第一信息的采集也可以及时做到修复师团队和考古团队的沟通,优化项目进程。

2/ 文物修复师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吗?


当然可以。不仅欧洲,整个西方都有很多修复师选择了自己开创修复室,建立自己的修复品牌这条路径。最出名的案例要属Julian Baumgartner 。除去接受普通的委托,他在YouTube上开设了自己的自媒体视频频道,记录每一幅画的修复过程。他的视频的播放量甚至达到过五百万次之多。

Julian Baumgartner修复视频

3/ 国外和国内修复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别?


我认为国内外课程设置最大的差别在修复专业的多元化上。除了修复类的课程设置,还拓展开了文创,策展,科研方向的能力培养,让学生的从业选择也不拘泥于修复师这一个选项。

4/ 欧洲文物修复人才缺口大吗?


和国内比较,欧洲文物修复人才缺口是没有国内大的。回答这个问题去之前,我们需要考虑到国家文物基数的问题,我国文化遗产丰富,按照这个比例,修复人才缺口是比欧洲更大的。

5/ 欧洲文物修复研究生项目情况?


欧洲各大院校研究申请,除了和本科以外需要准备的各种学历对等证明外,在录取时,学校还会额外考虑学生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专业的连续性。本科专业和文保方向偏差较大的话,申请会有一定风险。但是例如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提供了本科非文保方向专业学生考试机会,所以还是要依据大学选择逐案分析。


-全 文 完-


联系管长


如果您对博物馆创新、藏品管理及艺术商业等话题感兴趣,欢迎扫码联系管长。来者请注明身份。



作者简介

李阳,笔名夏公小正。艺术怎样管管长,助艺文化创始人兼CEO。美国博物馆联盟会员,英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会员,质量体系审核员。中国拍卖行业协会、震旦博物馆、羽呈会特聘讲师,藏品管理与风险顾问。



感谢阅读

本文原创。欢迎转发、在看支持我们。

需要转载请留言。

参考信息


往期精选

艺术怎样管 | 关于国际博物馆日的硬核科普

参观展览无法到场?派个“机器人分身”去啊!

调查 | 这一场引爆全球的艺术家网上自救,你会不会参加?

干货 | 疫情关闭期间,哪些风险对藏品安全威胁最大?

给文物消毒,能不能用84消毒液?

向国会紧急求助40亿美元,美国的博物馆要"倒闭"了?

想办在线展览?先做了这套"自测题"再说~

不能出门,艺术家靠什么赚钱?

获得国际大奖的在线展览是什么样的?

面对灾难,艺术行业如何行动才比较有用?

博物馆吸引不了年轻人?试试看密室逃脱!

在国外,艺术家费用是怎么给的?

艺术家们,个人简历(Bio)和个人简介(CV),您分清了吗?

展览结束了,一大堆观众留言该怎么利用?

为什么博物馆里不让让绿植?

干货 | 如何正确的给艺术品除尘?

干货 | 给艺术品配画框,有哪些注意事项?

干货 | 如何打包一幅画?这里有篇教程

干货 | 接触文物时,到底该怎样戴手套?

干货 | 我知道你会买画,可是你会挂画吗?





艺术怎样管

艺术圈最干的干货聚集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