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来预留更多的可能性并把它交给时间 建筑师杨旭的空间思考
好 房 子 GOOD SPACES
杨旭 · 视频口述
杨旭,2003年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毕业后,主要从事公共建筑的创作与实践。从业15年来,其本人主持或合作完成60余项工程设计,其中30余项获得了国家、省、市各级奖项。
杨 旭
/
深总院 执行总建筑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2010年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
2009年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首届十佳提名青年建筑师
2012年深圳市科技创新标兵
2018年深圳杰出建筑师
自从业以来,杨旭以公共建筑的原创设计为切入口,参与了如“吉林图书馆”、“常州博物馆”、“临海博物馆”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建筑实践,并试图让建筑回归“世俗化”,使其反映使用的人及人的真实需求,从而实现其公共性,社会性及参与度。同时,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通过主持“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留仙洞总部基地”“深圳国际低碳城”、“蔡屋围片区城市更新”等区域中心级别的产业或综合体项目,探讨通过“城市更新”与“微更新”的手段,实现城市空间的再营造,在最大化尊重城市与建筑既往肌理与状态的基础上,使其重新融入城市生活,并反映人们当下或未来可见的需求。
我在:在您看来,您觉得什么样的设计什么才是好的设计?
杨旭:这个概念其实是很大,就看我们从什么 角度去理解它。其实在最开始工作之初我们会认为一个好的房子实际上就是好看的,它在视觉上、在空间上、在材料上,能够满足我们对一栋未来建筑的想象。对于建筑师来说,在慢慢的工作当中,每个人的方向会有不同,有一些建筑师会坚定的在建筑学原本的思考上继续去探索和实践。我其实是在慢慢的工作中会有一些新的不同的方向,因为我就职的是一家规模相对大的设计机构,在作品的类型选择上呢,和独立的建筑师很不一样,没有太多的自主性。往往你会接触到一些规模相对会大、和社会接触会更多、使用人群也会更广的这种建筑。所以基于此,从最近几年的一个创作,我更多的是看重建筑物这栋房子对城市对它使用人的一个评价,这种评价会慢慢地成为我对所谓的一栋好房子的评价的一个标准。
我在:能不能谈谈最近几年您所思考和实践的设计?
杨旭:最近几年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从事一些深圳规模相对大的产业园区的设计。比如说深圳湾的科技生态园、留仙洞的创智云城,还有最近我们刚刚和几家团队联合完成的,南山的一个科技创新中心。那这三个项目其实我大概回顾了一下,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其实我们各自有不同的思考的重点。
深圳湾科技生态园呢,是我们第一次在深圳尝试容积率在六以上的大型的科创产业空间的一个创作和实践,在此之前其实我们基本遇到不了有这样大的一个高的容积率因为6.0 其实相当于超高层。
上图:深圳湾科技生态园 下图:留仙洞创智云城
那在留仙洞的创智云城的这次实践,其实我们在思考的是在100万平米的产业园区中 ,一定会有很多家企业,企业之间的相互的关系是什么样,他们是不是有更多的协同,彼此互相的激发,能会有新的产业的出现。
第三个,也就是目前还在设计中的南山科创中心呢,我们更多的思考的是如何提供一个更为通用的空间,给未来的产业预留更多的可能性。所以这三个就是我们三个不同阶段的思考。
南山科创中心设计图
我在:以深圳湾科技生态园为例,它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当这个园区被使用后有给你带来哪些新的思考?
杨旭:深圳湾科技生态园,当时这个项目有120万平米,四家联合体的团队去共同完成的,四个不同的标段。当时大家都有一个理念,就是说如何去挑战一下在6.0容积率下,一个园区它的一个实用性。
以往我们传统的园区是封闭的,很多有围墙,大家对它的一个基本的理解近乎是一个工厂,工人们进入园区里面去工作。但实际上,深圳随着它的产业升级,它的产业园区的内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现在大部分在园区工作的是相对高层级的知识分子或者技术研发人员,那他们对空间的需求和传统园区就会非常不一样。所以在科技生态园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会更多的去思考高知识人群他们对空间、对办公场所对工作之余的一些生活的需求。
深圳湾科技生态园
我其实一直很好奇,到底什么样的空间能够吸引人进入,什么样的空间能够使人更多的停留下来,什么样的空间能够激发人的更多元的这种活动的出现。在这个深圳湾的这个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一直也在思考是不是围墙拆了它就真正有开放性。是不是提供了开放空间,市民24小时可达,就会有人进入。
深圳湾现在是完全开放的,但其实到了周末,或者到了夜间,园区内的人还是非常少的。这个和我们其实一开始设想的有大量的园区的工作人员,包括周边的居民进入,相差非常大。这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在于设计团队、运营管理团队,真正对产业空间人群的需求的缺乏,这个了解的缺乏,会使得我们建筑师在一开始的设计中,有非常多的主观的先入为主的一些思考。
深圳湾科技生态园航拍图
比如我们认为,当有了多层地表,高层建筑的人就会到这个地表上去活动。园区确实有一些新的设想,比如说在九米的这个架空层或者22米的这样的一个架空层。但实际上,我多次观察园区在真正的运营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真正到达多层地表进行活动的人群其实是非常少的。我在思考他们为什么不来呢?是不是这个空间真的没有意义?
其实通过后面的一些实践和创作,我就发现人群没有进入到这个空间,非常核心的因素是空间没有吸引力,没有活动的要素。比如说这里有一家超级新型,可能这个九米的平台也许在某一个时间段就会非常的活跃了 。
我在:建筑师这个职业在您眼中是怎样的?
杨旭:建筑师是一个凭经验的行当,你从业越久、经历的越多,似乎就有了更多的经验。能够面对很多未来的不确定性,但实际上在今天有可能经验开始慢慢变得不太值钱。因为知识的革新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所以我经常有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困惑就是,当我用十年前的经验在预测未来之后的五年,你会觉得非常的无奈和乏力。
所以刚才我们聊到,说在最新的南山科创中心的这个设计中,我们会预留非常多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就交给时间,交给产业真正的发展,而不是在我们今天就幻想或者预设五年以后的产业的发展,这个是完全做不到的。
泰坦尼克号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航行 —— 1912年4月10日,在南安普敦港的海洋码头,“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启程驶往纽约。当天晚7点,泰坦尼克号抵达法国瑟堡港,另一批乘客和货物登上了泰坦尼克号,一个乘客拍下了这张绝版照片(上右图)。1912年4月14日晚上,泰坦尼克号因为船体太大船舵太小前进速度太快而朝冰山撞去。据数据记载,在灾难发生时,泰坦尼克号共搭载2224人,其中710人生还,1514人罹难。
▼
我在 好视频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