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识提纲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张伸虎】

张伸虎 高中历史教研 2022-09-24
点击上方蓝字,分享更多资源!
特别说明

高中历史新教材实施在即,如何用好新教材成了很多老师最关心的话题。

山西省星河科技学校张伸虎老师先行研究,结合最新教材逐课编写教学讲义,已形成完整体系。经张老师独家授权,本平台将安排每个工作日推送一课提纲,和各位同仁分享。高中历史教研平台特别感谢张老师无私奉献!

张老师简介与往期作品:史学入门大全

知识提纲
第五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与民族交融

■ 课标要求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该时期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历史意义。  


■ 本节重点

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


■ 本节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交融的联系


■ 知识概要

一  三国与西晋

1.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形成三国鼎立局面。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2. 五胡内迁

(1)自东汉以来,西北和北部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主要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

“五胡”记忆口诀:

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内迁写华章。

(2)三个民族的事迹:

匈奴灭亡西晋;

氐族建立前秦,后在淝水之战中为东晋所败;

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

(3)316年,西晋灭亡,中国进入南北分裂期。

东晋——十六国; 南朝——北朝。


二  东晋与南朝   

1. 晋室南迁,建立东晋,士族把持政权;刘裕建宋,南朝开始。

六朝的来由。 如唐代韦庄的名句: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2. 江南地区的开发

(1)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等方面。

(2)原因: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相对安定,政权支持鼓励,北方人口南迁(开始于西晋末年),人民辛勤劳动。其中“北方人口南迁”是主要原因。

(3)影响:使南北经济差距趋向平衡,为后来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


三  十六国与北朝    

1. 十六国  大多数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学习汉族典章制度。各民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交融。    

2. 北魏孝文帝改革

(1)措施: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迁都洛阳,更改籍贯,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改用汉姓,鼓励与汉族通婚等。

(2)特点: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3)评价 

a. 历史作用: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及隋唐盛世打下了基础。

b. 弊端:全盘汉化,忽视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点(勇武、质朴),使得鲜卑族最后融入了其他民族;迁都与汉化,加剧了鲜卑贵族内部的矛盾与冲突,为北魏的分裂与衰亡埋下了伏笔。

3. 北魏的分裂与更迭

            ↗ 东魏 —→北齐

   北魏                       ↓

            ↘ 西魏 —→北周  —→隋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的五个政权: 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

编者说

该资源由张伸虎老师授权高中历史教研平台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高中历史教研公众平台感谢作者倾情奉献。

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发表看法和见解,我们也将及时精选留言后再次分享。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往期回顾


●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 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 第3讲: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

● 第4讲: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