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是华为芯片断供的第一天

明白知识er 明白知识 2020-11-09
眼看着,中美技术冷战走到了今天。
今天,9月15日,美国对华为的新禁令正式生效。
从今天开始,包括台积电、高通等将不再供应芯片给华为。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此前曾表示:
「(即将发布的)华为Mate40将成为搭载高端麒麟芯片的『绝版』机」。
早在上周四,9月10日,华为就宣布了鸿蒙OS 2.0的开源消息,以应对安卓操作系统可能被全面终止的风险。
鸿蒙是一套华为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开源即是向公众开放软件源代码,以获得更多的开发者参与编译。据媒体报道,华为将投资10亿美元用于开源项目。
| 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上宣布Harmony(鸿蒙)OS 2.0将面向应用开发者发布Beat版本
图片来源: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主题演讲直播

操作系统与芯片分别是智能手机软件与硬件的技术最高峰,而华为正在这两座珠穆拉玛峰上遭遇雪崩式的危险。
明年,或许会看到鸿蒙系统正式进入华为手机。
但是,鸿蒙的实际效用究竟如何,用户会不会继续支持华为手机,还要取决于鸿蒙系统自身是否足够强大。
如果用户不买账,华为手机很可能成为一个过去式。那时,华为腾出的国内手机市场会被其他品牌瓜分。
这一切听起来很残酷,而且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残酷。
21世纪的新冷战——技术冷战,正在降临。

一场新冷战的到来

1957年10月4号,苏联曾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尼克(Sputnik)1号成功发射到地球轨道上,掀起了美苏冷战中残酷而激烈的太空竞赛。

| 1946年3月5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巧的是,斯普尼克发射成功整整61年后,也就是2018年的10月4日,美国副总统彭斯发表了一次演讲,这次演讲被视为21世纪的「新铁幕演说」。
如今华为的5G技术,也被很多人认为是21世纪的「斯普尼克时刻」。
这倒不是过分夸张的比喻,也不是什么危言耸听,如今的格局已经十分明晰,新的「技术冷战」正逐渐形成,华为只是这场技术冷战的一部分。
20世纪美苏冷战的历史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可也短短不过三十年而已。
美苏冷战,剑指浩瀚的外太空;21世纪的科技冷战领域,则毫无疑问地定位在对人类社会生活无孔不入的信息技术。
只不过,谁也没有预料到这场冷战来得如此迅速。
| 美苏冷战中的斯普尼克卫星1号(1:1模型)。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纽约时报》在2019年12月的一篇文章中直接写道:
「第二次冷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是2019年。」
到了魔幻的黑天鹅之年——2020年,这一判断几成定论。
中美之间的摩擦,从贸易战开始,已经走向了高端科技的争夺。近两年来,美国对华为持续实施多轮制裁,并连同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将华为排除在参与5G建设资格之外,加拿大、欧盟等国家也对华为也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限制与观望,但整体上都在不断加大制裁力度。
其中,澳大利亚站在了此次争战的「先锋」位置,在与中国冲突的立场上,往往是澳大利亚行动最为迅速与坚决。中澳之间的关系不如中美那么纠缠与复杂,这也使得澳大利亚拥有了「急先锋」的身份,而美国更像是「主帅」身份。
美国还同时对TikTok、Wechat等中国应用软件实施限制,而比美国更早、更大规模封杀中国应用软件的则是印度。
中印前两个月前在边境爆发冲突,造成双方数十人死亡,这导致印度发生大规模反华运动。此外,美国在近日还宣布拟考虑将阿里巴巴、中芯国际等企业列入打击对象。
这些制裁的理由多以「国家安全」为由,若再以「贸易战」来简单概括这场摩擦,那真是太赶不上变化了。
其实,英国早在2010年便组织了一支专家小组来监控华为设备,以评估其「安全性问题」。
更重要的是,美、英、澳、加拿大、新西兰五国在上个世纪便组建了「五眼联盟」(UKUSA),五眼联盟之间可以共享情报,在此次针对中国的冲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英国作为一个老牌强国,其国际影响力仍不容忽视。在今年年初,英国对华为采取的还是相对「温和」的态度,准备以英国政府对华为的监督与部分限制来保证其安全性问题。
但在技术冷战逐渐严峻的事态下,英国也最终宣布,要将华为「逐渐清零」。
西方国家认为,华为等中国企业与中国政府有着直接而强烈的关系,这种不符合商业、不符合自由市场的规则及其所会带来的威胁,一直是西方国家所警惕的。
而TikTok、Wechat等中国应用软件也被认为存在着个人隐私问题,并由此带来国家安全问题,包括近日美国拟列入贸易黑名单的中芯国际(SMIC),也是因同样的理由「获罪」。

核心还是技术
在华为被切断芯片供应之后,自主研发芯片的技术就变得更为紧迫了。
中芯国际是目前中国大陆最为顶端的芯片公司,而美国拟将其列入黑名单的理由是「涉军」,仍是以国家安全为由。
对此,中芯国际很快做出了回应,称:
「中芯国际......其产品及服务皆用于民用和商用,从没有任何涉及军事应用的经营行为,与中国军方毫无关系。」
| 中芯国际于9月5日发表的一份声明。
图片来源:中芯国际

这些理由与制裁措施,看起来更像是政治的战争。
没错,政治、经济、科技、信仰价值、理念规则等都是掺杂在一起的,军事竞赛、经济竞赛、科技竞赛、甚至是国家治理模式的竞赛,都是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的。
但在如今技术冷战的模式下,科技成为了交锋的主战场。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弥尔顿·穆勒(Milton Mueller)也提到:
「中美争端的核心是互联网治理。」
中国曾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也错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但却未完全错过当下的信息革命。尽管大部分最核心的技术(如芯片)仍掌握在美国,但得益于全球化贸易的好处,中国互联网企业迅速发展,并占据了世界前列的多个席位。
美国担心在科技领域被中国领先,就像我们一心想在科技领域超越美国一样,这都属于人之常情。
但美国更担心的,是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取得领先。
我们常说「科学无国界」,如果在一个合理的全球化时代,技术的流动与产品制造的合作是无障碍的,那技术存在于世界上哪个国家并不会对人类生活造成实际的影响,但现实往往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去破坏这种合理的状态。
技术冷战就是这样的。
面对美国的制裁,中国也采取了很多反制措施。
比如华为为防止「卡脖子」,多年前便未雨绸缪地进行着海思芯片与鸿蒙系统的研发;
比如中国在今年计划投资1.4万亿来进行信息技术的研发建设;
比如中国为企业半导体、芯片的研发提供了政策上的诸多优惠;
比如中国也拟列了许多西方国家的贸易黑名单;
等等......

总之,中美两国都已进入了严峻的技术冷战状态。

美国外交杂志(Foreign Affairs)在2020年9月9日的一篇文章「 The Coming Tech Cold War With China」中说到:
「中美正在为长期的技术竞争做准备。」

技术冷战的结局
结局会如何,谁也不敢大胆预测。
但有几点是我们必须要先搞清楚的:
第一,尽管中国在很多领域的势头很强劲,但中美科技之间的差距仍是巨大的——是巨大,而不是一点半点。
第二,技术冷战目前已是无可挽回的地步。
很多人认为,这是川普的个人行径所造成的摩擦,但实际上,这是共和党与民主党为数不多的一个战略共识,川普只不过是在个人行为上表现得比较乖张狂躁罢了。

也就是说,不管今年美国大选的结果如何,都不会对技术冷战造成影响。

| 2020年大选中的共和党川普与民主党拜登
图片来源:BBC News

第三,美国在这场技术冷战中占据着比较大的优势。
这不仅仅是因为美国科技基础本身就优越、雄厚,还更在于美国持续的人才储备、持续的创新能力上。比如,移民政策会使世界顶尖人才更倾向于美国,自由的市场也使技术流动、创新动力更多地集中于美国。
虽说这是21世纪一场新的冷战,但能否达到20世纪美苏冷战的规模还很难说。
更何况,21世纪的世界与20世纪的世界也是不同的,愈加不可分割的全球化、更加庞大的中国经济体等都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当然,中国追赶的速度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美国阻止技术流向中国的境遇下,中国会不会进入一个更具潜能激发的自主研发状态?中国的国家力量、企业创新力量会不会由此不得不步入一个更快的车道?
中国的反制措施告诉我们,这种情况是有的。许多新的技术也许因此会在中国和美国都出现。上个世纪,很多先进的技术也都是在美苏冷战的竞争中产生的。
从这个角度说,这似乎是冷战的「好处」,但这个「好处」的代价也是极大的。
试想,我们是希望从市场的竞争中来获得进步,还是从国家的对抗中来获得进步呢?
这更像是一场举国体制与自由市场的较量,理念不同的双方如何贸易?如何打交道?如何改变自己或改变对方?
旧有的贸易规则被打破,双方都在寻找与建立一种新的秩序规则。
只不过较量的代价有些巨大,就像前澳大利亚驻美大使理查森所说的那样:
「在5G等其他技术上,难道世界要进入两个不同的技术网络系统吗?中国有一套,西方有一套?」
这个结局听起来有些像人类拥有了「两套不同的物理学」一样荒谬。
弥尔顿·穆勒称这是一场「科技的民族主义」,他在接受《财经》的专访时说:
「如果中美两个技术生态系统并行,这意味着一个分裂的世界,意味着我们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来维持互联、互通和互用,意味着两个市场都更小,劳动分工更少,竞争更少,创新更少。」
无论如何,技术的对垒与壁垒都是违背全球化浪潮、违背制造业在全球分工的合理状态。
无论是哪个国家,无论是技术、还是企业、政治,都应该是开放的、透明的、有一套既定的规则的。跳出规则之外,必将引来混乱的争战。
中美之间存在着诸多复杂的矛盾,还有诸多的误解。在美国大多民众看来,中国的市场是封闭的、官方的,这对世界市场既不自由、也不公平;而在中国大多人来看,美国为何总是针对我们,打压我们?
弥尔顿·穆勒在提到这个矛盾与误解时说:
「目前说服双方都很难——中国人很难理解为什么他们会被视为威胁,美国人很难理解为什么他们会被视为四处欺凌。」
不管怎样,在如今,技术冷战已经成为一个事实。它就是这样到来了,无论是川普还是拜登,都不会改变这一格局。
在这种情况下,更重要的不是我们怎么做,而是世界将会怎么做。
参考资料
Huawei and the tech cold war:China v America, Trade without trust. The Economist,2020-07-08.
Adam Segal. The Coming Tech Cold War With China:Beijing Is Already Countering Washington’s Policy. Foreign Affairs,2020-09-09.
金焱. 专访弥尔顿·穆勒:美对华数字冷战的人质策略. 财经杂志,2020-08-21.
华为鸿蒙的秘密. 财经杂志,2020-09-11.

▽更多精彩内容▽


知鸦和著名历史学家马勇教授联合打造的《极简中国史》通识课程在B站上线了。抓住夏天的尾巴,来和马勇老师一起,重新梳理中国历史的脉络,感受历史转折点的厚重,思考历史事件的意义,挖掘历史悬案的秘密。

现在订阅,立即享受限时5折特惠,用全球视角,重温中国历史不为人知的那一面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