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美爆了
最近(6月12日),在河南卫视「端午奇妙夜」晚会中播出的水下舞蹈《洛神水赋》(原名《祈》),登上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广大网友纷纷称赞舞蹈与舞者之美。
◆ 水下舞蹈《洛神水赋》。
视频中,一位舞者穿着色彩艳丽的服装,于水下翩翩起舞的场景,触动了无数人,不禁让人下意识地惊呼「美爆了」。
因而有观众击节赞叹:
也有观众关注到了舞者和摄影团队所面临的困难:
还有观众从舞蹈的主题联想到了相关诗赋:
◆ 一些微博网友在节目视频下方的评论。
这是洛神形象在互联网时代美的重生,而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洛神的美,又是怎么表达和传播的呢?
洛神形象最直观的体现,来自于东晋时期画家顾恺之的名作《洛神赋图》(该画作的作者存在争议,这里采纳认可顾恺之为作者的普遍看法)。
◆ 顾恺之(348 - 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痴绝。他作画的重点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绘画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奠定了基础。
顾恺之在画中「以形写神」,在描绘人物的精神面貌时,用粗细均匀、张弛得当又连绵不绝的描法,用飘逸灵动的弧线与曲线生动地刻画出了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形象。
同时,画家还对人物的衣饰进行了极其细致的描画。
周宗亚在《故宫藏<洛神赋图>之图像研究》一文中描述道:
◆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画中的洛神可谓是曼妙动人、婀娜多姿。
不过,这一洛神的姿态与装扮是否让你感觉有些眼熟?
水下舞蹈《洛神水赋》中,扮演洛神的舞者正是借鉴了《洛神赋图》的形象。
◆ 水下舞蹈《洛神水赋》中,舞者的服饰对传统画作中的洛神形象,唐代飞天壁画中的仙女形象都有所参考借鉴。
当然,对洛神形象影响最大,乃至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三国时期曹植的名篇《洛神赋》。
经过曹植的妙笔,洛神「究竟有多美」或「生得什么样子」这样的问题都被基本确定下来。曹植说她静观时:
一旦动起来,则:
经过这样的描写,洛神足以称得上是倾国倾城,美到极致。
◆ 《洛神赋》名声偌大,后世书法家对其多有抄写临摹。图为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所写行书《洛神赋》(局部)。
而遇到如此光彩照人的洛神后,曹植自然情不自禁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在人神殊途导致无奈地惜别后仍然念念不忘,「怅盘桓而不能去」。
不过,作为洛神大IP最重要的塑造者,曹植是因为闲得慌,才写文表达「洛神真美」吗?
曹植的写作动机,仅仅是为了赞叹美吗?
曹植为什么要写《洛神赋》?
显然不是。
《洛神赋》的主题有多种说法,但不管是哪种说法,都不仅仅为了表达「洛神真美」。
结合曹植的现实遭遇,同时依据赋文本身的内容,对于曹植写作《洛神赋》的动机,有三种最有代表性的说法:「感甄说」、「心灵解脱说」和「寄心文帝说」。
第一种:「感甄说」。
「感甄说」因「故事离奇性」与「八卦私密性」等特点,在明清话本小说中多有流传。只要是熟读三国的人,想必对曹植与甄氏之间的故事都有所耳闻。
◆ 甄氏,即文昭甄皇后(183 - 221),名不详,相传为甄宓,史称甄氏、甄夫人,中山郡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曾嫁于袁绍之子袁熙,后为魏文帝曹丕之妻,魏明帝曹叡生母。黄初年间,因其他妃嫔进谗言加之有失意怨恨之语而触怒曹丕,被赐死,葬于邺城。
不过,「感甄说」却并非起源于明清,而是出自唐代李善所注的《文选》卷十九《洛神赋》当中:
这一段令人啧啧称奇的注释主要讲了以下几点:
这便是以甄氏为原型的「感甄说」的由来。
此外,与甄氏有关的曹家人不止曹丕和曹植,据说曹操也与甄氏有关系。
《世说新语·惑溺》第三十五有载:
◆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编写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书中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通行本共6卷36篇,「惑溺」是其中一篇,主要记录关于沉迷声色、财富、忌妒、情爱里面而无法自拔、无所节制之事。《世说新语笺疏》为一个较好的《世说新语》整理校注本。
注:[南朝梁]刘孝标
笺疏:余嘉锡
整理:周祖谟、余淑宜、周士琦
出版社:中华书局
《魏略》中亦有:
「五官中郎将」即为曹丕。攻破邺城后,父子两人先后争抢同一个女人,曹丕快上一步,捷足先登,不得不说堪称奇景。
如此涵盖了「三曹」,读起来颇具传奇色彩、有些像是民间传闻或私家野史的记载自然引来了无数争议。
明代才子杨慎便于《升庵集》卷六十八中表达了讽刺之意:
当代也有一些学者对相关记载和「感甄说」的真假提出了质疑。
如黄金明在《论曹植<洛神赋>的寓意》一文中就没有简单地认同「感甄说」,而是将《洛神赋》与宋玉的《神女赋》相比较,表示:
于是,第二种说法「心灵解脱说」也就应运而生。
当中,洛神的形象就变为一种美好理想和女性气质的化身,是在个体哀怨、彷徨时提供心灵栖息的场所。
对于曹植来说,洛神既是一种象征,对洛神的求而不得就像是承继大统的理想幻灭;又是一种「心灵的解脱」,美好事物给予了他精神上的些许慰藉,让他一直压抑的心情得到了一次抒发。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用「香草美人」的传统来解读《洛神赋》,认为曹植是像屈原一样,用偶遇美女来比喻明君贤臣关系,以此来抒发自己无法建功立业的抑郁心情。
◆ 「香草美人」的说法出自汉代王逸的《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故而后代文人多以此来歌颂屈原的忠贞贤良,或抒发自身忠君爱国之意。
第三种说法,「寄心文帝说」正是由此出发。
在这种理解当中,《洛神赋》的对应主体就不再是洛神,而是曹植的兄长曹丕。
众所周知,曹操生前在立嗣问题上举棋不定。
作为主要候选人的曹丕与曹植曾各有党羽,针锋相对过一段时间。
最终由于拥护曹丕的人更多及贾诩一段举足轻重的话,才让爱惜曹植之才的曹操下定决心,立曹丕为太子。
当曹丕称帝后,曹植被数次徙封,处处受到打击和限制,只能长期待在自己的封地,饮酒作诗,无聊度日。
这样的生活无疑不是曹植想要的,他渴望的是建功立业。在《白马篇》中,他说的再清楚不过:
◆ 《白马篇》是曹植的早期代表作。全诗描写了边塞游侠捐躯赴国难、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塑造了一位武艺高超又渴望卫国立功的游侠少年形象。这一形象既是曹植的自我写照,代表着他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又凝聚着乱世的内涵,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然而,他称帝早已无望,甚至在兄长的压制下,能够不像任城王曹彰那样突然暴毙,保全自身性命已属不易,想要出任一方或踏上沙场纯属奢求。
于是,终日心情沉郁的曹植便在洛水河畔作《洛神赋》,借屈原旧事,希望能将这种兼顾爱慕、矛盾与惆怅的心情传达出去,以此来打动曹丕。
结果当然是徒劳的。
不管是曹丕在位,还是曹丕去世后曹叡继位时,曹植的处境都未得到根本改善,最终在病榻上满怀忧郁地走向了人生终点。
不过,无论曹植本人在这段岁月中如何困厄,洛神都已通过他的《洛神赋》成为了经典的文化形象。
在曹植之前,洛神只是代表着「伏羲氏之女」与「洛水之神」的仙女形象。
曹植赋予了她人性。
无论是「甄氏」还是「美好事物与女性的化身」亦或是「文帝曹丕」,他们的形象都被糅合到了洛神的样貌当中。
自此,后世的洛神形象——无论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还是唐宋时期的洛神,皆无法绕开《洛神赋》。
◆ 魏晋南北朝之后,唐宋时代仍有大量与洛神相关的诗赋,如北宋黄庭坚在《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中就写道:「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这一「得道水仙」的形象仍脱离不开《洛神赋》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描绘。
哪怕到了今天,我们提到洛神,看到与洛神相关的内容,大多数人最先联想到的恐怕还是曹植与《洛神赋》。
就像文章开头,水下舞蹈《洛神水赋》中一位观众留言所说的:
洛神的形象已超脱了单纯的「美」,并与《洛神赋》《洛神赋图》等名作一道,成为了一个源于神话传奇,又与历史的风云相关,与曹丕、曹植、甄氏等人物相连,在中华文化里具有独特内涵的永久标志。■
来知鸦APP
跟随国内300+位一流名师
学习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新用户注册下载
别忘了点「在看」,获取最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