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2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微信屏蔽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功夫财经(ID:kongfuf) 作者:邓新华 可以说,自从1990年代末期之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水平大都很一般。不要对此感到奇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真实名字是应该是“纪念诺贝尔的经济学奖”,而不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许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爱到中国赚钱,跑一趟,能赚几百万人民币的税后收入回去。在本国,哪有人花那么多钱请他们去演讲。 10月12日,202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揭晓了。 今年的奖项,由两位来自美国的经济学家保罗·米尔格龙(Paul R. Milgrom)和罗伯特·B·威尔逊(Robert B.Wilson)分享,获奖理由为“对拍卖理论的改进和发明了新拍卖形式”。
拍卖理论?是不是很高深?但是相信我,你不必去懂。 国内,应该会有一些学者深度挖掘他们获奖的意义,写一些让你不明觉厉的文章,但是,热度持续不了多久。 今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就让很多人质疑和平奖的意义。大家发现,诺贝尔和平奖越来越白左化,有违诺贝尔设立此奖的初衷。 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最晚,但评奖质量却比诺贝尔和平奖滑落得更快。诺贝尔经济学奖作为经济学界的一种营销,已经被搞得越来越没影响力。 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这水平 去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哪三个人,你知道吗? 相信没几个人知道。 但说起他们的研究成果,相信能惊倒一片人! 这三个获奖者是:阿比吉特·班纳吉、埃丝特·迪弗洛和迈克尔·克雷默。他们得奖的理由是,“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有非凡的贡献。 那么,他们做了什么贡献呢? 他们做了一些实验,例如,比较在发展中国家,给小孩发放治蛔虫的药,和发放蚊帐防止疟疾,哪种做法更能减少贫困。他们的结论是,发放治蛔虫的药更能减少贫困。 他们还有一个研究,说出来“惊世骇俗”,那就是,在发展中国家,当公务员更容易脱贫。 你可能很惊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这水平? 是的,就这水平! 谁还不知道,在穷国,当公务员更容易脱贫?但问题恰恰是,公务员太多,权力太大,政府对经济干预太多,正是导致普遍贫穷的原因。 可以说,自从1990年代末期之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水平大都很一般。 不要对此感到奇怪。 01/假的诺贝尔奖 首先,你要知道,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实是一个假的诺贝尔奖。
伟大的化学家、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96年逝世时,留下遗嘱,以他的财产设立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种奖,奖励那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没有经济学奖!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行长帕·阿斯布林克提议增设经济学奖,这个提议刚开始遭到了负责评奖的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抵制。但后来在一些经济学者的游说下,瑞典皇家科学院又同意了。
诺贝尔基金会倒是很欢迎这个提议。因为,有了瑞典中央银行的支持,基金会更容易赚到钱和捐款。 ▲图为瑞典国家银行 02/经济学界的营销事件
诺贝尔经济学奖,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经济学界的营销事件。
这个奖,它的真实名字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瑞典中央银行经济科学奖”,和真正的诺贝尔奖毫无关系。它的简称应该是“纪念诺贝尔的经济学奖”,而不是“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个奖从1969年开始颁发。在其后的年份里,慢慢被世人当成真正的诺贝尔奖看待。 1974年,著名的市场派经济学家哈耶克获得这个奖。和他同时获奖的,是左派经济学者缪尔达尔。 其后,弗里德曼、斯蒂格勒、贝克尔、科斯等著名的市场派经济学家陆续获奖。这段时间,诺贝尔经济学奖对于推动世界市场理念的传播,有很大的贡献。 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时,恰恰是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人流行的时间,中国人学到了市场经济的部分真经,得以实现持续数十年的高增长。 尤其是哈耶克,对中国学者的影响,遍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各界。科斯的产权理论,对中国学者也影响巨大。
应该说,是这些得主荣耀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不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荣耀了这些得主。但到了1990年代后期,诺贝尔经济学奖突然转向华而不实的数学模型,并且越来越偏好干预经济的理论。 ▲近几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情况 诺贝尔的曾侄孙彼得·诺贝尔,多年来不断强调,瑞典中央银行颁奖给股市投机者,涉嫌商标侵权,完全体现不出改善人类境况的诺贝尔精神。 二、哈耶克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警告 1974年,哈耶克在诺贝尔经济学奖晚宴上发表获奖致辞,说,他不赞同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 什么!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不赞同设立这个奖?这是什么操作? 哈耶克的理由有二。 第一,他认为,社会科学领域设立这种奖,将会使获奖者得到巨大的权威,这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哈耶克应该是担心,有些获奖的左派学者,借助这个奖的权威,推广干预主义的理念。 第二,哈耶克担心这个奖“会倾向于追逐科学的时髦”。 哈耶克的第一个担心,现在看倒是不必要了,因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自己把自己玩坏了,已经没有多大影响力了。 哈耶克的第二个担心,已经应验了。 1990年代后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确是追逐“科学的时髦”,喜欢发给各种数学模型制造者。其中的许多获奖者,空有数学模型,并无思想创见。 但,主流经济学界有一群人,努力维护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形象。 你问他们,这些获奖者究竟有什么知识贡献啊? 他们会冒出一堆词,什么金融定价模型、增长模型、搜寻理论…… 总之,经济学太高深了,你们不懂的。 我认识的一个学者就是这样。 搞数理,讲模型,列书名,数名人,他是最棒的。 但谈到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呢,他却连基本的逻辑自洽都做不到。 这个现象其实倒也可以用经济学解释。 因为,经济学其实并没有太高的门槛,所以,主流学界要人为地制造一些数理门槛,来阻止其他人的竞争,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至于模型后面有没有逻辑、有没有思想,那不是他们最关心的。 我以前在一个媒体,经常参与筹办经济学论坛。领导每年都会要求请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最好是新科得主。 这些诺奖得主,出场费一般在5-10万美元(税后)。现在通货膨胀,应该是更高了。 至于他们发言的水平呢,多数平淡乏味。 有一次,有“保大炮”之称的保育钧发火了,说:“你们老请这些诺奖得主干嘛?又贵,又一点都不懂中国,他们讲的话,有什么启发?” ▲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多次为民营企业代言 我们也没办法。赞助商认他们,那就得满足赞助商的要求。赞助商认他们,还不是因为观众认他们嘛。 保育钧2016年去世了。他多年为民营企业发声,我认为他对这个世界的贡献,比很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要大得多。 许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爱到中国赚钱。他们来一次,往往会参加多家论坛,以及一些VIP圈子的内部会,那个给钱更多。跑一趟中国,能赚几百万人民币的税后收入回去。在他们本国,哪有人花那么多钱请他们去演讲。 我自己参与采访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不下于6个。采访之前当然要做功课的。有些得主左,有些得主右,提问肯定得有针对性。 至于他们的回答呢,说实话,和国内大部分经济学者水平差不多。比国内的顶尖经济学家,水平要差不少。 可能是因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到中国来捞钱太多,讲得又不怎么样,现在国内观众对他们的热情也慢慢下降了。 这是好事。 没必要被一个假诺贝尔奖的名头唬住。评判一个学者,管他得过什么奖,看他的观点就好了。 四、中国人能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吗? 中国学者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热情还是挺高的。不少人喜欢讨论,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例如,林毅夫搞的“新结构经济学”,能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吗? 林毅夫本人的回答是,搞经济学不是为了得诺奖。但是他相信,中国丰富的经济实践,不难催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这个回答挺好。 对假“诺奖”不必太在意。一个学者,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不一定就水平高;不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不一定水平就低。 例如,张维迎在经济学上创见很多,尤其是企业家理论,更是精深,他能得奖吗?很显然,在偏爱干预的评奖委员会那里,他基本没可能。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张维迎老师沿着米塞斯、哈耶克等先知的思想轨迹,推广自由市场的理念和常识,被誉为“市场的捍卫者”。
在诸多经济学家投奔政治的道路上,张维迎老师仍然坚持做一个真正说实话的教育家,站在自由的经济思想之上,孜孜不倦地普及经济常识。
他提出的“用市场逻辑战胜强盗逻辑” “理念和领导力决定中国未来”“自由是一种责任”“中国需要制度型企业家”等理念,其影响力早已超越经济学界,开启了无数人的思想启蒙之旅。
因思想的超前性和持久的影响力,张维迎的作品有些不断地被修订、再版,有些却经常断货,甚至绝版。先知书店汇集了张维迎最有代表性的10部作品,并尚有10部张维迎老师亲笔签名作品集,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图收藏。
其他
邓新华:诺贝尔经济学奖,彻头彻尾的智商税骗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功夫财经 Author 邓新华
应该说,是这些得主荣耀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不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荣耀了这些得主。
三、经济学诺奖得主爱到中国赚钱
作者简介:邓新华,70后,资深财经媒体人,专栏作者。致力于经济学常识普及,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柴米油盐经济学》《张维迎寓言经济学》(合著)。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