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美国右派:选举政治光谱的右派与整全形态的右派
“对于外部的观察者来说, 如果追求智识的清明,就要充分理解把握美国右派内部的结构分化,而不是一锅炖的拿来作为自己的价值认同。”
是选举政治光谱的右派
而非整全形态的右派
文:叙拉估之惑;来源:历史与秩序
推荐:理解美国右派根源的十本书
1、《右派国家》
内容简介:
《右派国家》向我们介绍了形塑美国生活的一个关键因素——保守主义。
美国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里急剧右转,以至于如今不论哪一党入主白宫,这个国家与欧洲相比——甚至与尼克松治下的美国相比——在许多重要方面都明显更保守了:福利不复存在,死刑的传统根深蒂固,反堕胎呼声依然强烈,监管 力度降到了极低的水平;“新政自由主义”的支柱轰然倒塌,保守主义的势力已推进到极为广泛的阵线。最近二十年,保守主义已成为美国社会隐秘但中坚的力量,而这本书将告诉我们为什么保守主义能够成功。
约翰•米克尔思韦特和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二十多年来在《经济学人》杂志致力于对美国的研究,被誉为“当代的托克维尔”。理解美国右派必须深入它的核心,在智囊团、发言人、组织者和基层民众之中体会权力的流向。这两位敏锐的观察家秉承《经济学人》一贯的反传统与严格论证的作风,以深刻的洞察力、严谨的考据、公正的态度以及充满智慧的笔触对保守主义的全景做了纵深剖析。
《右派国家》分为“历史”“剖析”“预言”“例外”四部分,它即将向你呈现的,不是极右派或极左派讽刺漫画里的美国;它不是要对保守主义运动妄加批评或盲目赞颂,而是希望从各个面向理解保守主义,理解我们这个时代最强大、最有效的政治运动。
作者简介:
约翰•米克尔思韦特(John Micklethwait),《经济学人》杂志总编,2010年被英国杂志编辑协会评选为年度最佳编辑。
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Adrian Wooldridge),《经济学人》杂志“熊彼特”专栏作家,曾任该杂志驻华盛顿站主任。
2、《为什么美国人恨政治》
内容简介:
《为什么美国人恨政治》梳理了1960年代以来美国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在一系列核心问题上的不断分化,他们为了赢得选举,不惜一次次撕裂社会共识,置美国人民于不顾。本书的核心观点是,观念对政治的塑造,远远超过大部分关于公共生活的记录通常承认的程度。核心论点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长久以来把政治议题设定为一系列的虚假选择,美国政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追溯到美国主导意识形态的失败。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被各自的矛盾所折磨,为了对自己形形色色的选民的需求做出回应,不容许他们国家去解决那些被最困扰的问题。
作者简介:
小尤金·约瑟夫·迪昂(E.J. Dionne, Jr.),美国著名记者,资深政治评论家,曾长时间任《华盛顿邮报》社论作者,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乔治城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3、《正义之心》
内容简介:
一个你认为颇有价值的决定在别人眼里可能一文不值,一个人眼中的恐怖分子可能是另一个人心中的自由战士——为什么人与人、群体、党派、政府与民众、宗教派别、甚至国家之间总是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虽然人类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道德阵营,但人们真的就不能好好相处吗 ?
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TED演讲人乔纳森•海特认为,我们并非像自以为的那么理性和正义,正义之心凝聚人心,但也具有盲目性。“道德”有时会是制造纷争的根源,因为人人都以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这让我们轻易去批评、厌恶、甚至干涉相异于己的信念,这也正是造成人与人之间隔阂和冲突的原因。
在《正义之心》中,海特教授从道德的社会直觉模型讲到道德的6个基础,继而详细阐述我们具有群体归属性的正义之心,书中立足于详尽的科学研究回答了人们该如何跨越宗教与政治分歧,从而达成互相理解以促成合作型社会的建立这一目标。这是一本令人惊奇又极富挑战性和说服力的经典著作,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瞠目结舌,最后恍然大悟、心服口服。
作者简介:
全球百大思想家、道德心理学的革命者 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1992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在弗吉尼亚大学任教16年,获得由州长颁发的弗吉尼亚州杰出教授奖、洛克菲勒客座教授杰出教学奖。
积极心理学的先锋派领袖,2001年获得坦普尔顿积极心理学奖。2011年, 加入纽约大学,任斯特恩商学院教授,主攻道德心理学、商业伦理以及复杂社会系统。2012 年被《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评选为“全球百大思想家”之一。2013 年被《展望》杂志 (Prospect) 评选为“世界顶级思想家”。
4、《美国人的故事》
内容简介:
美国人没有法国人的优雅,没有德国人的严谨,没有英国人的智慧,但为什么能够一一打败对手,发展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关于约翰•温斯洛普、罗杰•威廉姆斯、安妮•哈钦森、科顿•马瑟、富兰克林、汤姆•潘恩、华盛顿、亚当斯、杰斐逊、汉密尔顿和麦迪逊等重要人物,作者强调了宗教对他们性格的影响。他深入勾画了并包括安德鲁•杰克逊、首席大法官马歇尔、克莱、林肯和杰斐逊•戴维斯等人的精辟画像,并展示了格罗弗•克利夫兰和泰迪•罗斯福如何引领大企业和工业时代,以及伍德罗•威尔逊如何彻底改变了政府的角色。他对哈定、柯立芝和胡佛,以及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以及其在二战期间担任的三军统帅提出了新的看法。接着是对哈里•杜鲁门伟大之处的审视,以及对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里根和布什的重新评估。
约翰逊对个人、事件、话题和问题的看法是新颖的、批判性的和令人钦佩的。他力求客观,也乐于戳破流行神话——胡佛对大萧条处理出色,他所有的想法都是被富兰克林•罗斯福偷走了?罗斯福新政反倒延长了萧条?尼克松对水门事件一无所知,水门事件是他一直以来受到媒体不公平攻击的结果?
他总结道,美国人,是一群精力充沛、急躁鲁莽、野心勃勃、不拘小节、富有远见,总是走在时代的前面,拥有对新鲜事物的激情,有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的人。
美国人的故事,是通过智慧和技巧、通过信仰和意志的力量、通过勇气和坚持来战胜困难的故事。
这部从个人和生活角度书写的长时间跨度的美国通史,充满文学性、戏剧性和生命力,无论是在个人奋斗还是国家发展层面,这本书都对当今有着很大启发。同时,它也让我们可以反思传统文化与创造力、开拓精神之间的平衡问题。
作者简介:
保罗•约翰逊,我们这个时代著名的历史学者之一、记者、演讲撰稿人,作家,并入选美国《时代》杂志2000年一百大人物。2006年,约翰逊被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授予总统自由勋章。2016年,因对文学的贡献,被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约翰逊1928年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毕业于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他第一次出名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他是一名记者,为《新政治家》杂志撰稿,后来又编辑了这本杂志。1952年5月,约翰逊目睹了巴黎警察对暴乱的反应,由此开始持左翼政治观点。他曾任《新政治家》编辑,作为一名激进的左翼人士,在1969年巴黎学生运动时曾对学生采取赞同的态度。但后来在撒切尔夫人的影响下,他的思想右转,并成为撒切尔的演讲撰稿人和亲密的顾问之一,也是支持英国政治保守主义的知识分子代表。“70年代,英国情况堪忧,但左派并没有作出回应。我开始厌恶那些正在摧毁英国的过于强大的工会”,他在2004年回忆道。
他常年笔耕不辍,出版有数40余本书籍,领域广泛,涵盖人类学、当代史、艺术和建筑史、人物传记、回忆录和宗教题材,包括《新艺术的故事》《英雄》《创作大师》《知识分子》《英国人的历史》《犹太人史》《当代》等。并且是《每日电讯报》《纽约时报》《华尔街周刊》《福布斯》等知名媒体的资深撰稿人。
5、《故土的陌生人》
内容简介:
2016年,唐纳德·特朗普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身份赢得美国总统大选之际,困惑不已的美国国民翻开《故土的陌生人》,试图了解保守派的阶级、种族、教育背景、宗教环境,以及工业、政府、媒体等社交领域对其政治之下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家之一,阿莉·拉塞尔·霍赫希尔德在大选前五年深入茶党大本营——路易斯安那州莱克查尔斯一带的社区,以环境污染为锁孔问题,探索保守派人士的一个个深层故事,寻找攀越美国保守派与自由派间“同理心之墙”的可能性。
本书作者阿莉·拉塞尔·霍赫希尔德是美国知名社会学家和作家,其所创作的书籍皆与当下美国社会中备受人关注的议题相关,而本书则是她对极化政治现象越来越明显的美国保守派人士的一次深入调查,是一本社会学家所谓的“探索性”及“假设生成”的研究性著作。
霍赫希尔德在路易斯安那州选取了60个人进行交流与访谈,又在其中40个核心访谈对象中选出了6人做了深入剖析,在4000多页访谈记录的基础上写成了此书,通过展现他们生活的多个方面,以及对环保问题的不同看法,挖掘了当下美国社会中保守派人士内心的深层故事,对我们深入了解今日之美国社会尤其有帮助,向我们展示了此前不太为人所知的美国社会的一个面向。
作者简介:
阿莉·拉塞尔·霍赫希尔德(Arlie Russell Hochschild),美国社会学家、作家,现已出版《第二轮班:职业父母与家庭变革》《时间困扰:工作家庭一锅粥》《被管理的心:人类情感的商品化》《外包自我:市场时代的私人生活》等多部著作。她的四部作品被选为《纽约时报》年度值得关注的书。霍赫希尔德的著作已被翻译成16种语言出版,《故土的陌生人》已被翻译成7种语言出版。
6、《美国秩序的根基》
内容简介:
20世纪70年代初,本书首次面世时,美国正处于危机之中:理查德?尼克松不光彩地辞去总统职务,越南战争正走向灾难性的结局,大学正从学问的殿堂堕落成疯人院……
在世人大多对美国的未来感到沮丧时,作为当代保守主义运动的思想导师,柯克却满怀希望地期盼美国秩序的复兴,将其根基牢牢锚定在《旧约》中的先知时代,上下纵横三千多年,不无洞见地指出,从古希腊罗马到基督教的中世纪和宗教改革,西方历史的演变过程时时都在酝酿美国秩序的种子:耶路撒冷的信仰和伦理、雅典的理性与荣耀、罗马的美德与力量、伦敦的法律与市场,所有这一切都将融汇到由清教徒肇始的美国秩序之中。
在柯克看来,美国的成功之道似乎可以概括如下:宗教信念派生出有秩序的自由观;有秩序的自由观派生出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则为美国经济、社会和个人活力的发挥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保障。
柯克念兹在兹的是,让美国保持自由和繁荣的那些永恒之道,而这些永恒之道就蕴藏在美国和西方文明的传统之中。
作者简介:
拉塞尔·柯克(1918-1994),美国著名政治理论家、道德家、历史学家、社会评论家和文学评论家。
二战期间,曾在美军服役,并与自由主义作家伊莎贝尔·帕特森(Isabel Paterson)建立了联系,后者在他早期政治思想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进入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学习,并于1953年成为当年一位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的美国人。
柯克以其保守主义思想而闻名美国,其思想甚至影响了尼克松、里根等美国总统的施政方向。1989年,柯克被里根总统授予“总统公民奖章”(仅次于“总统自由勋章”的平民奖)。
7、《阿尔比恩的种子》
内容简介:
阿尔比恩(Albion),最早有记录的不列颠的名字。
本书从民俗的角度切入,解答一个重大问题,即美国自由体系的决定因素到底是什么。作者认为,1629—1775年英国向北美的四波移民潮深刻地改变了北美大陆,带来了四种不同的不列颠民俗,并奠定了新世界不同地域文化的基础。这四种文化在英属北美扎下根基,最终成为英属北美自愿社会的基石。现今美国人口只有不到20%有英国祖先,但从文化意义上讲,大多数美国人都是阿尔比恩的种子,无论他们的祖先是谁。
本书对北美的民俗各元素进行了详细考证,从宗教、地域、语言、建筑、群居模式等多个方面厘清了美国文化的源流,全面呈现了殖民时期美国的文化面貌,阐发了美国早期四种文化传统所内含的理念、互动融合的过程及其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大卫·哈克特·费舍尔(David Hackett Fischer),马萨诸塞布兰迪斯大学历史学教授,著有《华盛顿的十字路口》(Washington's Crossing),曾荣获普利策奖。
8、《谁是美国人?》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国际问题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廷顿继《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之后最重要的著作。全书将“文明的冲突”视角由国际转向美国国内,论述了美国国民特性所受到的种种挑战,认为美国已面临何去何从的严重关头,若不大力捍卫和发扬盎格鲁-新教文化这一根本特性,国家就会有分化、衰落的危险。作者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着力阐述了美国在21世纪初所处的国际形势以及美国在世界上应起的作用,认为“伊斯兰好斗分子”是美国现实的敌人,还会面对中国这个“可能的潜在敌人”。此书甫出,即在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引起广泛的争议与评论。
作者简介:塞缪尔·亨廷顿哈佛大学阿尔伯特·魏斯赫德三世(Albert J.WeatherheadⅢ)学院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顾问,《外交政策》杂志发起人与两主编之一,美国政治学会会长。有大量学术著作及论文问世。
9、《美国精神的封闭》
内容简介:
本书论证现代民主的起源,品评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意图及其得失,考察当代美国心智与德国思想之间的联系,批判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盛行的虚无主义及文化相对主义,揭示出民主政治之下高等教育的危机。
作者简介:艾伦·布卢姆(1930—1992) 美国思想家、政治哲学家及翻译家,195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教于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特拉维夫大学、多伦多大学,后回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任教授。著作有《莎士比亚的政治学》(1981)、《巨人与侏儒》(1990)、《爱与友爱》(1993)等,译著包括卢梭的《爱弥尔》(1979)及柏拉图的《理想国》(1990)等。
10、《巨人》
内容简介:
《巨人》对美国的帝国之路作了深刻独到的讲解,作者的笔墨涉及美国自成立至今全部外事纷争,并从各种角度——军事、经济、文化与政治——对美国权力阶层作了深入分析。书中论点独到新颖、令人信服,但又发人深省。在《巨人》中,作者认为美国一直以来拒绝承认自己是一个帝国,同时在书中展示了美国式帝国主义的致命后果。作者也探讨了对美国霸权构成主要挑战的竞争者——欧盟与中国;但也许最重要的是,《巨人》对美国国内经济发展与其外交事务间的内在关系作了出色分析,而这正是美式帝国主义中最重要的两点。《巨人》对美国权力的分析堪称同类书中的佼佼者,任何对这个拒不承认自己帝国角色的国家感兴趣的读者都应将《巨人》列为其必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