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瑜:历史上无数悲剧源于集体沉默

烟语法萌 2019-05-15


人们常说,沉默是金。这话还被写成大字,镶在框里,贴在很多墙壁上。人们用它来告诫自己:言多必失,少说多做,祸从口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总之,能闭嘴的时候就闭嘴。

但是马丁·路德金说过: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


历史上无数悲剧源于集体沉默。

二战期间,普通德国人大多已经隐隐知道那些被推上火车的犹太人的下场,但是他们对此不闻不问,照常买牛奶面包,上班下班,并对迎面走来的邻居温和地问候“早上好”。

朋友们聚餐,点龙虾鱼翅燕窝,结账的时候在座的人中有公职的那位“要一张发票”,这上万块钱的餐费最后摊到了谁头上,不会有人追问。

“房间里的大象”,在英文里,意指所有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用作者泽鲁·巴威尔的话来说,就是那些“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事。


在一个电视相亲节目中,嘉宾们七嘴八舌分析某个相亲失败的男人哪句话说错了、哪个表情不当,却绝口不谈他的职业是厨师或者鞋匠的事实,这时候,电视屏幕里站着一只大象。

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在临终亲友面前,我们不愿意谈起他们的病情,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


但是另一些时候,沉默源于怯懦。

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害怕失去房子车子,于是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沉默是沉默者的通行证。

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

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

所以,沉默的人数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


历史上的先知,往往命运悲惨。


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屋子里有大象”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有没有一只大象,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觉。

甚至,他们会因为那个人的勇气映照出自己的怯懦而恼羞成怒,你那么大喊大叫干什么?

哗众取宠、爱出风头、不识时务、神经病。

“沉默如癌细胞般分裂生长”,房间里的大象就这样在“合群”的人们的相互拥抱中越长越大。

好在随着大象越长越大,作者指出,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因为随着大象越来越大,掩盖这只大象所花费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并且,目击者的增多也意味着出现“叛徒”的可能性在增大。

最终,孩子小声的一句嘟嚷“皇帝没穿衣服”,就可能使这只充气大象迅速地瘪下去。

二战之后,德国人纷纷睁开闭上的眼睛,可惜,在众人眼睛的这一闭一睁之间,已经有无数人成了沉默的祭品。



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

谈论全球变暖意味着我们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意味着我们可能要选择不买车、少开暖气和空调、刻意节约用水。

所以,沉默是金。

但是大象并不会因为你不谈论它而消失,你可以不谈论它,甚至不谈论这种不谈论,但是全球还会继续变暖……

直视我们生活中的沉默,人们习惯于用社会等的压制来为自己的沉默辩护,却往往忘记了正是自己的沉默在为这种压制添砖加瓦。

我们尽可以堵上自己的耳朵或者捂上自己的嘴巴,但是当房间里有一只大象时,它随时可能抬起脚来,踩碎我们天下太平的幻觉。

文章选自刘瑜为译著《房间里的大象——生活中的沉默和否认》所写的序言。

           往期文章:又见道德入判决: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厮打受伤,法院判决活该!


            往期文章:火锅店用“地沟油”被公诉 律师辩称老油是技术传承,法院认定有社会危害


           往期文章:律师牛了,除了代理案件,还能干这些工作,尤其是最后一条......


            往期文章:央视记者被出租车收费340元,有人想起了滴滴顺风车没有?


           往期文章:“职业放贷人”的借贷关系法院不予保护,有法院已经开列“职业放贷人名录”予以惩戒



        

         为方便与网友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