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建群两个月,法萌法检离职群人数已经达到400多人。有人震惊到,法官检察官离职潮已经来临,有很多法检人员后台留言,咨询离职事项,甚至想在职时进入离职群,一探究竟。
法萌君认为,相比在职人员而言,撇开一线北上广等大城市,法检离职人员毕竟是少数。之所以出现离职较多的现象,法官、检察官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任职环境深受诸多压力,国家统一法律资格考试之后,法官、检察官转行法务或律师相对容易,并且根据很多传来或自称的消息,离职法官、检察官都发财了。
可能在业外人士看来,法官、检察官职业社会地位相当高,为什么他们中有很多人选择出来当律师,甚至传导到了法官、检察官助理的报名情况上。不仅法检官从律师、专家学者中招募困难,连法检官助理从法律生中招录也遇冷。有媒体总结了目前基层法检院的现状:
1、中国法治建设还在路上,二十年前的法官、检察官基本上四个来源:大多是高中毕业招干,少数是军转干、关系户,当地较好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在很多基层法检院,很多第一学历为高中毕业或法律外人士多占据着中层以上领导职务,近十年来,进入法检院多是正规的法科学生,但提升空间、任职环境改善还有待时日。2、经济待遇增长十分有限。法检官及辅助行政岗位根据改革要求分别增资50%、20%,这是以当地工资基数为标准的,虽然高于了同地区其他公职人员,但大部分中西部地区工资基数很低,低到法官也就是比过去高3W,行政等高1.5W,不过聊胜于无。3、政治待遇没有丝毫变化。法院检察院一把手出去还是相当于当地一个大局局长,有时候归到当地领导行列,有时候归到高配的局长行列。副院(检)长介于局长和副局长之间,而普通法官则相当于一个股长。法检院待遇落实,甚至是改革措施的落实,还是受到地方上诸多的牵制和掣肘。4、行政化越来越严重。当然具体看各个法院的领导,但是大局面是这样,总体上在一把手的领导下,行政化越来越严重,原因大家都懂。过去大家要权,现在要闲。像法官这种有一定实权但行政级别不高(取消,但大家还是拿来比照)的岗位,地位进一步边缘化。以往靠业务能力混,还能有个好名声的,连是否能当上法检官,都是个问题。5、院庭长带头办案,应该说大部分地方都做到了。但是,挂名办案、办简单案件为主是肯定的,领导级别的法检官现在行政事务太多了,造成了员额法检官内部之间分案不均,多数案件、疑难案件压到了名额有限的普通法检官身上,不堪重负。6、随着国家纪检监察力度的加大,过去有很多打酱油的人,现在少多了,也必须干活,当然还是有干多干少之分。具体到法检官为何离职的原因,包括阻碍律师等业内人士入职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进入法检院成为法官、检察官,发现管得越来越严(一个诚实正直的法官、检察官和司法人员的运行规律,是不需要且反感这么多管束的);社会地位没有提升,比起同样在体制内的同学,晋升空间不如自己优秀的都当上本地的局长、副局长;在单位内部存在不少微腐败和人际关系斗争(不符合法官心理的情怀和形象)。所以,自己认为有一定的能力,很多人会选择离开,或者不进入法检队伍。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进入法检队伍的律师,要么说理想主义者,要么是不能应付原来行业。法检官离职、法检院招录难,在司法改革之前就存在,但不得不说这样的效果跟司法改革有着很大的关系。司法改革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提高待遇、明确责任吸引更优秀的人才进入一线办案队伍,进入法检队伍。目前来看,改革的效果很有限,方方面面的原因都存在,甚至过犹不及。
2009年大学毕业,2010年省公务员考试,考进了西安某区基层法院,在法院工作了8年,从法官助理、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员额法官、副庭长。一路走来,在法院里成长很多。我辞职那一年,原东家一次性辞职了四个年青骨干法官。辞职后进了一所很不错的律所,所里很多法院、检察院辞职出来的。
原因,老实说,司法改革后,法官的收入在公务员体系中算高了,在西安的话也算还不错的收入。辞职率高当然很大原因是经济收入,但我一直认为不仅仅是经济原因。很多人说你不贪赃枉法怕什么,可是终身追责,意味着当下历史条件背景下发生的事可能要用几十年后的政治环境、社会背景以及技术手段去衡量,你真的一点都不怕?
不是自己的案子,但以为工作岗位原因,要接待一个十几年的闹访人员,非常偏执,有医院精神病诊断证明,随时携带一把剪刀在身边,进法院如入无人之境,没人敢拦,没人接待就砸门晾剪刀。他当年的案子就不说了,时过境迁,经过很多人,我都说不清对错。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我接待了他很多次,说不害怕是假的。但这都没有什么。当时我孩子还小,周末时,父母和我带着孩子在市场里溜达,突然发现有一家店是这个人开的。我当时汗毛都竖起来了,我马上走了很远,和家人保持很远的距离,不敢表现出我们是一家人的样子。
离婚案件,双方都同意离婚,男方说是双方性格问题出不来,女方说男方外面有人,但没有证据,没法判断究竟怎么回事。两套房,一大一小,女方和父母认为自己掏的钱多,但没什么证据,男方这边拿了买房的票据,大多是男方名字。于是同事把大房子判给了男方,小房子判给了女方。从此,几乎每天,女方的母亲都回来法院辱骂这个同事。这个案件后来上诉了,但只要在二审法院有任何不顺心,女方母亲都回来辱骂这个女同事,持续了大半年。有一次女方母亲又来同事办公室闹。我去接待,也有法警,但是两个法警小伙子只敢站在同事和这个老太太之间,防止有什么肢体冲突。同事坐在办公桌前,看向窗外,满脸冷漠。
本来还想写几件事,但写到这里就又觉得心里堵得慌,就此打住。
关于个人经历,老东家那两年正是人员青黄不接的时候,案件量又暴增,所以年轻人得到很多锻炼的机会,又碰到了一任开明的领导,提拔了不少年轻人,我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年轻的。关于有些评论质疑回答内容的,如果是有过基层法院经历的,我想都知道我说的是实际情况。只是,中国真的太大了,法院之间的差异也真的很大,很多法院有些方面做的好些,有些会差些。背后的原因很复杂,解释起来很麻烦,说多了大概又有人说我在编。当然现在的趋势都是越来越规范,这是好事,大家都希望如此。真有想要探讨的,欢迎私信。纯属不友好抬杠的,我只想呵呵。从法院来说,在社会转型矛盾高发的时候,必然有机关承担直面矛盾纠纷的重担,这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要求。但这种重担具体化到法官个人身上的时候,真的很艰难。毕竟都只是普通人,很多还只是刚毕业的年轻人。而每个个人也有自身、家庭等等需要考虑、照顾的东西。往大了说,法律共同体不是空话,法院作为司法体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法院好了,律师、当事人才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