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正保护未成年人,应从公布性侵未成年人刑事判决书做起

烟语法 烟语法明 2020-09-17


昨天,写了一篇《不要酿成性侵与否罗生门,法院应尽早公布刑事判决书》,后台被一帮自称法律人的留言直接质疑法萌君不懂法律,有的甚至直接以“法盲”相称。其中,不光有一些侧重司法影响与实务的体制内法律人,更有一些冠名为“律师”的社会法律人士。本来以为不是多么复杂的法律问题,也是出于让司法澄清是非、避免背锅的本意,没成想被人质疑是误导民众的“法盲”,真的不得不有必要专门写个文普法一下。


《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第四条规定,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文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在互联网公布:(一)涉及国家秘密的;(二)未成年人犯罪的;(三)以调解方式结案或者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的,但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确有必要公开的除外;(四)离婚诉讼或者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监护的;(五)人民法院认为不宜在互联网公布的其他情形。


为了专门规范统一性侵案件的法律适用及司法公开与隐私权的保护,最高法院 最高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联合出台了《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2013年10月23日)。其中规定:

5、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对于涉及未成年被害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和未成年被告人的身份信息及可能推断出其身份信息的资料和涉及性侵害的细节等内容,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律师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应当予以保密。对外公开的诉讼文书,不得披露未成年被害人的身份信息及可能推断出其身份信息的其他资料,对性侵害的事实注意以适当的方式叙述。


此司法解释专门规定了涉及未成年人被性侵刑事案件法律文书进行公开的注意事项,只是要求,“不得披露未成年被害人的身份信息及可能推断出其身份信息的其他资料,对性侵害的事实注意以适当的方式叙述。”,而不是不予公开。



2014年,最高法院周峰、薛淑兰、赵俊甫、肖凤在《人民司法(应用)》2014年第1期上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一文,现《性侵意见》司法解释的制定背景和过程、制定原则及主要内容予以说明。其中专门讲到了“关于未成年被害人隐私权利保护和裁判文书网上公布”:

人民法院可以在互联网公布已审结生效的强奸、猥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裁判文书。适用时应当注意,必须确保被害人隐私不被泄露,公布裁判文书前,应当对被害人姓名、住址、就学、工作场所等信息及可能推断出其真实身份的其他信息进行相应技术处理;如果进行技术处理仍无法确保被害人隐私不被泄露,或者确有其他不宜公布的特殊情形的,就不应当公布裁判文书。对于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案件的裁判文书,从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未成年犯罪人的角度考虑,依法不予公布。


按照此《理解与适用》,只有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的裁判文书,才是依法不予公布。

记得香港电影《法中情》曾经有这样一个情节,被害人受到摄像师性侵后,侦查阶段,检察官反复询问她受侵害的详细情节,难堪的回忆让受害人痛苦不堪,而检察官说道:如此询问是因为到了法庭上,被告人的辩护律师询问的问题会让你更加痛苦,并想借此让你的指控前后矛盾,进而为被告人脱罪,与让侵害自己的罪犯逍遥法外自己后半生悔恨相比,是否能够忍受难熬的审判过程?最后,被性侵的受害人站到了法庭的证人席上,直面回答辩护律师一个又一个难堪甚至妄加揣测的问题。


就在今年的5月18日,最高法院公开发布了严惩侵害未成年人权益七起典型案例。其中在赵某某强奸被判死刑案中,赵某某先后强迫被害人朱某某等在校初中女学生与赵某某发生性关系,共计25人32起,其中幼女14人19起。最高法院认为,被告人赵某某身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时兼任多项社会职务,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却道德败坏,做出如此令人发指之事。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严重损害儿童权益,人民法院对此类犯罪历来坚持“零容忍”“严惩处”的立场。对犯罪性质、情节极其恶劣,后果极其严重的,坚决依法判处死刑,绝不姑息。



司法实践中,很多法院以保护未成年隐私的名义,适用“人民法院认为不宜在互联网公布的其他情形”条款,对被告人是未成年人受到性侵的裁判文书不予公开。想想也可以理解,公布了对自身只有危险而没有直接获益,反而可能引发争议和质疑。久而久之,长期的如此做法,被很多法律人士认为是理所应当。


这种做法真的对吗?打着保护未成年人的名义,是不是也会造成放纵犯罪分子的罪恶行径和消解社会对其的道德谴责?公布裁判文书,让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及罪恶行径进行公开曝光,让其接受公众的道德批判,是不是也是惩戒此类案件的有效手段?


保护未成年人的口号不能成了让犯罪分子逃脱社会舆论谴责的工具。2009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20岁以上成年人均可在政府指定网站查阅性侵未成年人者的姓名、年龄、住址、照片、犯罪内容等个人信息。此后又追加一系列规定,禁止性侵者接近受害儿童住家、学校等 ,2011年7月起来,韩国法官可依照案情,对性侵16岁以下未成年人的成年罪犯处以“化学阉割”。2013年1月,韩国法院首次对性犯罪者作出“化学阉割”的裁决。


就在昨天,近日热议的性侵女童案的代理律师居然抛出了“他嫖娼从不找16岁以下少女”的骇人言论,今年更是发生了鲍某直接跟未成年人少女发生关系不构成犯罪的事件,一次次挑战公众的道德底线。根据最高法院的规定,对未成年人信息进行隐名化处理后,审判法院完全是可以对此类案件进行公开发布的。

法萌君认为,真正的做到保护未成年人,防止未成年人成为潜在的下一个受害者,做不到对犯罪分子进行“化学阉割”,起码法院应该从公开发布性侵未成年人刑事判决书做起,让其背上一辈子的标签!

        往期文章:不要酿成性侵与否罗生门,法院应尽早公布刑事判决书


        往期文章:任何人都有权获得律师辩护,但不代表辩护可超脱公众底线


        往期文章:律师被逐出法庭事件:起事中的律师vs旋涡里的法官


        往期文章:能量正负之争:一个孩子的无法承受之重


为方便与网友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