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将未捐钱学生录像发家长群?处理结果来了!

烟语法明 2022-04-29


5月17日,湖南湘西。一小学二年级老师让没有捐钱的十几名学生站成一排,拍视频发到家长群里并说请家长支持一下。学生家长称,学校组织的捐款活动建议每个学生捐六块钱,孩子忘记告诉自己就没有捐,看到视频后确有家长可能因为尴尬捐了钱。家长说,献爱心变成强迫式,很气愤。


据新华社 5月20日消息,近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一名教师让未参加捐款的学生排队录像,并将视频发至家长群中,动员学生家长募捐。



永顺县教育和体育局回应,经查,本次募捐是由永顺县教育基金会发起,募集款项将全部用于奖励优秀师生和教育工作者、救助有特殊困难的师生以及开展“园丁之家”等公益慈善活动。

事后,经批评教育,涉事教师向家长和学生道歉。

目前,经永顺县教体局局务会研究决定,对砂坝镇中心完全小学教师谢某某进行行政记过处分,调离该校;对校长彭某某就地免职;对永顺县教育基金会工作人员覃某某进行诫勉谈话;对砂坝镇中心完全小学在全县进行通报批评。



@新华社 图

来源:新华社


爱心捐助,不能搞道德绑架

爱心捐款本是一件好事,也是善意之举,有能力者可以多捐,经济困难的家庭可以少捐或者不捐,这不是强迫性质的,也不存在逼迫行为。可是在这名老师的眼中,这却成了一项硬性指标,思想僵化,做事方式呆板,也许只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和别的班级比高低,却强制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捐款,没有捐款的甚至被拉出来“示众”,从这个层面来讲,有违师德师风,他的行为存在严重的不妥。

家长们生气不是为了那六块钱而生气,而是老师的这种做法让人不可接受,为什么一件好事在她这里却变了味,成了一件硬性任务指标。不惜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家长感觉到难受。这种用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家长和学生的方式是不道德的,也是助长不正之风和攀比之风的行为,与老师教书育人的天职相违背。

孩子们在她的威严浸淫之下,显得不知所措,这严重违背了奉献爱心的初衷,用道德绑架的方式胁迫家长。如果不是家长的据理力争,奋起质问,相信这样的“被捐款”组织者和工作风格,依然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失妥之处,仍然我行我素。

可是,这样的捐款方式,在别的地方,是否还存在呢?“ 我们学校也是啊,要求是一块,有的孩子是准备明天早上带现金去交的,但晚上老师就把谁交了谁没交的名单发群里,就很无语!”



这样的捐款,去向何在?意义何在?

根据今天发布的处理情况通报,“经查,本次募捐是由永顺县教育基金会发起,募集款项将全部用于奖励优秀师生和教育工作者、救助有特殊困难的师生以及开展“园丁之家”等公益慈善活动。”学生组织的捐款,居然用来给“优秀师生和教育工作者”发奖金?


有网友留言,“想起来初中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架着学生互相攀比捐款数额,导致我们一个四十多人的班收了两万多捐款(2008年)。原因是学校也在搞各个班级的捐款总数攀比。然而我们还是收的太多了,班主任不敢全都报上去,最后报了五千多,我们依然是第一,第二三千多。剩下的钱都充作班费,去向不明。”

孩子们本没有什么经济收入能力,让孩子捐款,说白了就是让家长捐款。有了孩子的教育职能,那个家长不乖乖交钱?可问题是,用捐款的方式,给优秀教师发奖金,合适吗?即使是救助贫困师生,捐款的数额及用途,是否公示呢?

       往期文章:学校老师让未捐钱学生站队把录像发家长群,谁把献爱心变强迫?


       往期文章:【消费维权的界定】中院裁判:短期内多次购买商品投诉举报要求奖励,不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往期文章:杨克勤一审宣判:受贿4635万被判十三年,系首个在任上落马的省级检察长


       往期文章:中纪委网站评漏洞百出的“信息公开告知书”:不能一句“不归我管”拒绝


  为方便与网友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